丕云吧 关注:3,169贴子:53,241
  • 5回复贴,共1

【搬文+拜吧】短文三则。《孤栖》 《殁兮》 《而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1楼2010-07-26 20:51回复
    孤栖
    CP:丕云
    尺度:全年龄
    BGM:【l fought in a war】by Belle & Sebastian
    提示:赠小云。(结果是世子占了大部分……抱歉TAT)
    曹丕的坏心情一直持续到长坂坡之役结束的第二天。二天前的战役中他带着一只轻骑早早地埋伏在山坡的另一头,准备和赵云私会外加成就他臆想中的小别胜新婚的动人场景。然而事与愿违,当事人之一眼睁睁地看着当事人之二迅猛地拔下他给他做定情信物用的那把青釭,然后头也不回地策马扬鞭,卷起的尘土泥沙好似一场小型沙暴——曹丕就知道,完了,这厮又跑错了方向。
    他顿时后悔自己只是悄悄埋伏了而没有在山头上大举挥舞他的曹字大旗,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世人皆知常山赵子龙勇冠三军却不晓得他其实是个出了老家常山就辨不清东西南北的路痴,而他之所以能每每成就他的英名,没错就是那些单骑救主之类的美谈,则全部都是归功于他过人的RP——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赵云战功累累却是五虎将中晋升最晚的一个,而且还既不是左将军也不是右将军而是翊军将军这样的杂牌将军的原因——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刘大耳同学在某一种程度上的确体恤下士。
    不过幸好两天后赵云的鸽子还是如约而至,免去了曹丕的又一轮相思之苦。信中云妹颇为曲折地表达了自己迷路的经过,然后扯了一点回忆往昔想起今朝的感叹,最后是照例的问候他阿爹的健康,附P.S感谢你的定情信物,回礼已派人放于营帐外,请注意查收,落款云。
    曹丕去拿赵云的回礼时发现那是一捆一捆扎地整整齐齐的草皮,他有点无语地对此看了半天细细研究也没有发现其中有什么特别的奥妙后便令人将之全部给今年新进的良马裹马掌。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曹丕帐下的马在逃跑时撒丫子飞快犹如神助,间接导致曹丕他爹曹操认为曹丕在对战场上的细节问题上十分注重,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于是曹丕在夺嗣之战中的印象分又刷刷高上去不少。
    但其实他并不很理解为什么赵云要送他草皮,莫不是因为那刘大耳最近又编织了许多草鞋剩下了许多材料?又或者是赵云想委婉地提醒他他仍然心系蜀营暂无入房打算?无论哪个原因曹丕都觉得有点胸闷。
    其实这问题要搁在他三弟曹子建眼里多半会一笑了之,因为答案显而易见,不过很可惜的曹丕并没有去问他的八斗老弟。很多问题问了也不会有结果,他知道自己并不如表面上的那么理解赵云,他也知道其实理解不理解都不会有什么差别。这世间又有几人真正彼此心知肚明呢?大多数人都是在雾里看花,而那些自以为心知肚明的,比如杨修,因为鸡胫而成刀下冤鬼。
    所以他并不知道赵云为什么要送他草皮,正如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赵云要去带兵打仗。在他眼里赵云应该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城镇里开一家不大不小的花店,任由那些姹紫嫣红的花儿沾了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襟,娶一个普普通通人家的女儿作妻子,生几个普普通通的儿子然后在八十岁的时候颐养天年闭眼死去。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曹丕自己就觉得如果没有他那八斗老弟的话他会想成为一个诗人,但有了他的八斗老弟后他就只能去成为一个帝王。很久之后已经成为魏文帝的曹丕曾在某次喝醉酒之后喃喃自语,他说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他想他们两个原来终其一生也不能成为他们所想成为的人,原来原来,却不过缘来如此。
    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乱世。
    他记得初次见到赵云的时候他还很小,当然那个时候赵云也是小屁孩一个跟他没什么区别。那时节似乎是在夏季,蝉虫鸣唱不停,仲夏夜里的乡间有着格外沁人的安宁气息。那个时候还未四路硝烟八方诸侯来袭,汉室虽然衰落但依旧能够维持表面上的和平。他的老爹曹操还是一心食汉禄为汉室的臣子。那次他们去常山好像是为了拜访某个隐世的高人,他只记得那天自己的老爹意外地兴致颇高扯着他聊东聊西,而他一路掩饰自己的不耐随意哼哼唧唧算是作答,这似乎有些奇怪,因为曹操并不能算是一个慈祥的老爹,却默许了他当日的明显心不在焉。
    


    2楼2010-07-26 20:51
    回复
      后一篇延续部分设定


      4楼2010-07-26 20:52
      回复
        最后一篇。EG向。


        8楼2010-07-26 20:54
        回复
          而立
          CP:丕云
          尺度:全年龄
          BGM:【welcome home】by Radical Face
          提示:伯言生日贺。恶搞。瞎写伤眼慎入。
          魏文帝曹丕在他三十岁生日那年,曾经许过一个愿望。
          这个愿望他只告诉了他某个心爱的史官,结果在他刚刚和盘托出的第二天,该史官便上书称自己年迈多病无力再为国家做更多贡献请求告老还乡。于是乎,这个未传出的愿望引起了全魏国上至高级将士下至皇宫扫地阿婆的极大兴趣。武将们甚至在闲来抽空之余从魏国著名的智囊荀彧那里要来了三国人物关系简图,开始对曹丕的理想中的另一半究竟是谁下注。(注:只限于男性)
          其实这并不能怪这些将领太过八卦。因为你要知道,乱世出英雄,而三国时期的英雄又实在多如牛毛,在大约有一百多个男性而女性只有那么两三个屈指可数的年代里,不让他们尽情地YY一下真是有些过意不去。然而自古中国就开孔孟之道,乃是一含蓄之国,因此众将领们也颇为含蓄的把这一赌注的标题改为:我们的陛下究竟想征服谁?这句话后来又被修饰一番,成了:陛下欲振长策而御何人?
          如此重大的赌局持续了三天三夜,武将们讨论了一宿后终于制定出了初步YY排名表,内容如下:
          第一名,丕超。(= =)第二名,丕权。第三名,丕植。第四名,丕昂。第五名,丕云。第六名,丕瑜。第七名……
          由于表单太长,我们暂略不下表。
          在这三天的赌局之中,武将们时时刻刻不在内心暗自琢磨自己的选择,生怕自己疏忽了些什么,因为他们要抵抗的是强大而一针见血的谋士集团,不得不处处倍加防范。然而却没有料到这一切都在一个微妙的转折点下华为泡影……
          某一天,曹军阵营。
          “将军,以末将之见,丕司马其实也未尝不可!”
          这一结论很快传到了魏国的大都督司马懿耳中,在大都督的震怒之下,这场旷日持久的赌局终于以一个心有不甘的悲哀姿态划下了句号。
          从此魏国再无赌局。
          很多年后的某一天,当魏文帝本人亲口谈起当年的愿望时,他十分慎重地扶住了前额,并以45度角纯洁地仰望了天空,而后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朕不过是想把自己的年号改为云归,这厮便受不了要回家,这是何等没有文化的史官啊!”
          FIN
          


          9楼2010-07-26 20:55
          回复
            欢迎GD。这里是小柒。


            10楼2010-07-26 20: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