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368贴子:6,278,985

回复:NGC天体整理合集(NGC 2500——NGC 2999)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NGC 2865,位于长蛇座的E3-4型椭圆星系,于1835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2946km/s,径向速度约为2627km/s,距离地球约一亿光年,直径约为8万光年。与其它椭圆星系不同的是,NGC 2865包含大量年轻恒星与富金属气体,在它的潮汐尾中已经发现了七个电离氢区以及与其相关的年轻恒集群,巨型中性氢外壳环绕着这个星系。研究人员根据观测事实推测,大约在4-10亿年前NGC 2865与一个Sb或Sc型旋涡星系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星系合并,引发了波及整个星系的大规模星暴事件。2016年,NGC 2865中发现了一颗Ⅰa型超新星——SN 2016gwl。图片由哈勃在2013年拍摄。


IP属地:北京54楼2023-06-10 13:28
回复
    NGC 2867又称Caldwell 90,是位于船底座的行星状星云,于1834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距离地球约7270光年。NGC 2867的中央恒星是一颗光谱型为WC3的WR星,它正逐渐演化为一颗贫氧的脉动白矮星。图片数据来源于HST。


    IP属地:北京56楼2023-06-11 13:37
    回复
      NGC 2899又称Gum 27,是位于船帆座的行星状星云(PN),于1835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距离地球约6500光年,星云跨度约2光年。该星云中心是一个绕转周期为16天的双星系统,其中一颗恒星已经演化到寿命的末期,被抛出的恒星壳层物质在另一颗恒星的扰动下形成了我们所见的双叶型行星状星云。图片由ESO甚大望远镜拍摄,于2020发布。


      IP属地:北京57楼2023-06-12 13:57
      回复
        NGC 2903又称LEDA 27077,位于狮子座的SAB(rs)bc型中间旋涡星系(部分资料记录为棒旋星系,这个描述可能更为准确),于1784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当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844km/s,径向速度约为550km/s,距离地球约为3500万光年,直径约10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约为2400万M☉,是一个引力孤立的场星系。NGC 2903星系72%的恒星质量位于星系盘中,20%位于棒状结构上,核球贡献了5%的恒星质量。在星系中心约650pc(2119光年)半径的区域内是一个活跃的星爆区,这里正以每年0.7个太阳质量的速度形成恒星。图一由莱蒙山天文台舒尔曼望远镜拍摄,于2015年发布。图二由哈勃高级巡天相机 (ACS) 和广角相机 3 (WFC3) 在紫外、光学和红外波段分别拍摄合成,于2021年发布。


        IP属地:北京58楼2023-06-14 13:26
        回复
          NGC 2906又称LEDA 27074,位于狮子座的Scd型旋涡星系,于1785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当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2466km/s,径向速度约为2143km/s,距离地球约1.2亿光年,直径约7.5万光年,总质量约为40亿M☉,恒星形成率约为0.8M☉/y,是NGC 2894星系群的一员。2005年,研究人员在NGC 2906中发现了一颗Ⅱ型超新星——SN 2005ip。图片由哈勃高级巡天相机 (ACS) 和广角相机 3 (WFC3) 在光谱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分别拍摄合成,于2020年发布。


          IP属地:北京59楼2023-06-15 13:43
          回复
            NGC 2915,位于蝘蜓座的含棒不规则矮星系,于1837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588km/s,径向速度约为468km/s,距离地球约1200万光年,直径约为1.5万光年。NGC 2915位于本星系群的边缘,是一个引力孤立的场星系。由于它的引力孤立,该星系的恒星形成活动相对微弱,其悬臂和星系盘中物质的主要形态是中性氢而非恒星。由于其暗物质丰富且缺少恒星,这使得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暗的盘状星系之一,甚至被称作“幽灵星系”。图片由哈勃拍摄。


            IP属地:北京60楼2023-06-17 13:28
            回复
              NGC 2936与NGC 2937合称Arp 147,位于长蛇座的相互作用星系对,于1864年由Albert Marth发现,距离地球约3.26亿光年。其中NGC 2936是一个不规则的旋涡星系,而NGC 2937是一个大型椭圆星系,它们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分别约为7397km/s与7124km/s,径向速度分别约为7062km/s与6789km/s,星系尺寸分别为16.6万光年与20.9万光年。由于受到NGC 2937强烈潮汐作用的影响,NGC 2936的外形高度扭曲,由此它又被称作海豚星系。图片由HST的广角行星相机3(WFC3)在可见光与红外波段拍摄,于2013年发布。图像上部的蓝色物体是前景旋涡星系UGC 5130,它距离地球约2.3亿光年。


              IP属地:北京61楼2023-06-18 12:45
              回复
                NGC 2964,位于狮子座的SAB(r)bc型中间旋涡星系,于1785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584km/s,径向速度约为1318km/s,距离地球约6000万光年,直径约6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估计在1400-2400万M☉之间,是NGC 2964星系群中最亮的星系。NGC 2964是一个恒星形成较为活跃的星系,该星系的星暴活动持续了约50亿年,当前总恒星形成率约为每年4个太阳质量。在星系的核心区域,研究人员发现了年轻恒星群与电离氢区;而在围绕其核心的螺旋状尘埃带,研究人员检测到了双峰CO发射线,这是活跃恒星形成区的标志。图片由哈勃在2009年拍摄。


                IP属地:北京62楼2023-06-19 13:07
                回复
                  NGC 2968,位于狮子座的S0型透镜状星系,于1785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804km/s,径向速度约为1539km/s,距离地球约7500万光年,直径约7万光年,是NGC 2964星系群的一员。图一由莱蒙山天文台的81厘米反射望远镜拍摄,NGC 2968位于右上方,左下的漩涡星系是NGC 2964。图二是数字化群天的图像,包含NGC 2964、NGC 2968与NGC 2970。图三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ixrbh1/?q=NGC%202968。在图像中可以看到,NGC 2964与NGC 2968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关系,而在NGC 2968与小椭圆星系NGC 2970之间则出现了连接两星系的尘埃桥。



                  IP属地:北京63楼2023-06-21 13:06
                  回复
                    NGC 2974,位于六分仪座的E4型椭圆星系,于1785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2230km/s,径向速度约为1887km/s,距离地球约9000万光年,直径约为9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估计为1.4-2.1亿M☉之间,是NGC 2974星系群最大最亮的成员。NGC 2974虽然被归类为椭圆星系,但是有研究表明该星系其实存在一个中性氢圆盘,而后续各大望远镜的观测证实了该圆盘其实是一个以暗物质为主的环状结构,并且拥有大量年轻恒星,推测这应该是早期较小星系合并的结果。NGC 2974是一个Ⅱ型Seyfert星系与LINER星系,其星系核呈现较弱的原子电离发射线。图一是GALEX望远镜拍摄的紫外波段的NGC 2974,其外环清晰可见。图二由哈勃拍摄。


                    IP属地:北京64楼2023-06-22 12:51
                    回复
                      NGC 2976,位于大熊座的 SAc pec型矮旋涡星系,于1801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33km/s,径向速度约为2.70km/s,距离地球约1200万光年(由于距离地球太近,利用星系退行速度的红移法失效),直径约为1.5万光年,位于M 81星系群的边缘。NGC 2976内部不存在明显的悬臂结构,看上去像一个没有悬臂或凸起的圆盘,在圆盘的两侧各有一个大型电离氢区。由于长时间的恒星形成活动对气体尘埃的消耗,该星系的外围区域的恒星形成趋于停滞,恒星形成活动集中在核心半径5000光年的内盘区域,但星系整体的恒星形成相对稳定,整体的恒星形成率约为0.2个太阳质量每年。两张图片均来自哈勃空间望远镜(HST)。


                      IP属地:北京65楼2023-06-23 12:47
                      回复
                        NGC 2985又称LEDA 28316,位于大熊座的(R')SA(rs)ab型旋涡星系,于1785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386km/s,径向速度约为1324km/s,距离地球约7000万光年,面向我们的倾角约为37度,直径约为9.5万光年,星系核心SMBH的质量约为1.58亿M☉,是NGC 2985星系群最亮的成员。NGC 2985是一个1.9型的Seyfert星系,具有一个明亮的LINER星系核,紧密缠绕的絮状悬臂上点缀着多处蓝色的电离氢区。图一由哈勃高级巡天相机 (ACS) 在光谱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分别拍摄,于2019年发布。图二则是哈勃在2012年拍摄的照片。


                        IP属地:北京66楼2023-06-25 13:02
                        回复
                          NGC 2992与NGC 2993合称Arp 245,是位于长蛇座的相互作用星系对,两者均是SAa pec型旋涡星系,于1785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2654/2653km/s,径向速度约为2311/2309km/s,距离地球约8800万光年。其中NGC 2992是一个Ⅱ型Seyert星系,其星系核心的SMBH质量估计为5200万M☉,而NGC 2993在2003年1月30日出现了一颗Ⅱ型超新星——SN 2003ao。图一由莱蒙山天文台舒尔曼望远镜拍摄,从图中可以看到两星系之间存在着一个由电离氢组成的物质桥,在两星系相反的两侧各有一个大型潮汐尾。图二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vlmuti/?q=NGC%202992。图三由哈勃拍摄。



                          IP属地:北京67楼2023-06-26 13:23
                          回复
                            NGC 2997又称PGC 27978,是位于唧筒座的SA(s)c型旋涡星系,于1793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405km/s,径向速度约为1089km/s,距离地球约4000万光年,与地球呈40度角倾斜,直径约11.9万光年,是NGC 2997星系团最亮的成员。在NGC 2997中目前已发现了两颗超新星,分别是SN 2003jg(Ⅰb/c型)与SN 2008eh(类型未定)。图一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zjgg9j/?q=NGC%202997&camera=;图二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356296/F/?q=NGC%202997&camera=;图三图四分别是ESO的VLT在1999年与2010年拍摄。




                            IP属地:北京68楼2023-06-29 13:33
                            回复
                              新帖转送门(3000——3999):https://tieba.baidu.com/p/8484612996?pid=147962223011&cid=0#147962223011


                              IP属地:北京69楼2023-07-07 1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