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350贴子:6,278,509

回复:NGC天体整理合集(NGC 2500——NGC 2999)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NGC 2736又称铅笔星云,位于船帆座南部,是船帆座超新星遗迹(Vela SNR)的一部分,1835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距离地球约815光年,长度约5光年,目前继续以约180km/s的速度扩张。图一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39sn2v/C/?q=NGC%202736&camera=。图二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jzft0l/?q=NGC%202736&camera=。图三由ESO的拉西拉2.2米望远镜拍摄。图四由哈勃拍摄。




IP属地:北京38楼2023-05-21 12:39
回复
    NGC 2748,位于鹿豹座的SAbc型旋涡星系,于1828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507km/s,径向速度约为1476km/s,距离地球约6200万光年,直径约为5.8万光年。根据HST对其内部速度的观测,研究人员推测NGC 2748中心的SMBH质量约为4400万M☉。目前以确认在NGC 2748发现了三颗超新星,分别是SN 1985A(Ⅰa型)、SN 2013ff(Ⅰc型)和SN 2017gkk(Ⅱb型)。图片由哈勃拍摄。


    IP属地:北京39楼2023-05-22 13:25
    回复
      NGC 2758,位于长蛇座的SBbc pec型棒旋星系(NED数据,在HST拍摄的照片中并没有发现棒状结构),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2271km/s,径向速度约为1960km/s,距离地球约7900万光年,直径约4万光年。图片由HST高级巡天相机拍摄,于2010年发布,左上的小星系编号为LEDA 860667,是NGC 2758的伴星系。


      IP属地:北京40楼2023-05-24 13:38
      回复
        NGC 2768又称LEDA 25915,位于大熊座的透镜状星系(部分资料标注为E6型椭圆星系),于1790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473km/s,径向速度约为1353km/s,距离地球约7200万光年,直径约15.8万光年。NGC 2768是一个LINER星系与Seyfert星系,并且存在一个垂直于星系盘面的大型尘埃结构,星系核中心的S形对称喷流被该结构部分遮盖。2000年10月10日,NGC 2768出现了一次Ⅰb型超新星爆发——SN 2000ds。与众不同的是,这颗超新星并没有出现在星系的内部,而是出现在距离宿主星系NGC 2768至少1.2万光年的位置处。研究人员推测,这颗恒星是在过去NGC 2768参与的星系合并中,被SMBH甩出的双星系统中的一颗。该恒星系统在黑洞引力弹弓的强力加速中,流失了一部分双星间的引力势能,这使得双星的轨道降低演化为极端的食双星系统(极端状态的恒星融合)。受潮汐力的影响,其中一颗恒星的物质大量的流入另一颗恒星之中,使得被流入恒星快速演化发生了超新星爆发。图片由哈勃在2002年拍摄。


        IP属地:北京41楼2023-05-25 14:08
        回复
          NGC 2770又称LEDA 25806或UGC 4806,是位于天猫座北部的SA(s)c型旋涡星系,于1785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2118km/s,径向速度约为1947km/s,距离地球约8800万光年,直径约为11.4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约为130万M☉。目前在NGC 2770中已发现了四颗超新星,其中SN 1999eh、SN 2007uy与SN 2008D是Ⅰb型,而SN 2015bh是一颗Ⅱ型超新星(起初被怀疑只是恒星的大规模喷发,后被证实是超新星)。图一由北双子天文台于2008年拍摄,右下的小星系是NGC 2770的伴星系——NGC 2770B。图二由哈勃拍摄,于2020年发布。


          IP属地:北京42楼2023-05-26 12:53
          回复
            NGC 2775又称LEDA 25861或UGC 4820,是位于巨蟹座的SA(r)ab型絮状旋涡星系,于1783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660km/s,径向速度约为1350km/s,距离地球约6700万光年,直径约8万光年,是NGC 2775星系群最明亮的成员,核心SMBH的质量约为7900万M☉。NGC 2775外围絮状结构内的恒星形成相对平稳,而包含AGN的核心区域则几乎没有尘埃和气体云,且没有观察到恒星形成的迹象。这可能是因为该星系核心过去的超新星爆发的频率很高,气体在恒星风和超新星的冲击下逐渐被排出到星系外围。1993年9月23日,NGC 2775内发生了一次Ⅰa型超新星爆发事件——SN1993z。图一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67wah6/?q=NGC%202775。图二由莱蒙山天文台(MLO)0.8米望远镜拍摄。图三由哈勃广角相机 3 (WFC3) 在可见光、紫外和近红外光谱区域拍摄合成,于2020年发布。



            IP属地:北京43楼2023-05-27 14:05
            收起回复
              NGC 2776,位于天猫座北部的SAB(rs)c型中间旋涡星系,于1828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2820km/s,径向速度约为2626km/s,距离地球约9060万光年,直径约为8.46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约为790万M☉,是一个引力孤立的场星系。图片由西班牙拉帕尔马天文台的利物浦望远镜拍摄,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298813/B/?q=NGC%202776


              IP属地:北京44楼2023-05-28 13:09
              回复
                NGC 2782又称Arp 215,是位于天猫座的SAB(rs)a型中间旋涡星系,它同时也是一个Ⅰ型Seyfert星系与星暴星系,于1787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2774km/s,径向速度约为2558km/s,距离地球约7500万光年,直径约为10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约为5000万M☉。NGC 2782存在东西两条潮汐尾,其中西北方向的潮汐尾较为明亮,质量达14亿M☉,东侧的潮汐尾较暗淡,质量约为6亿M☉。造成NGC 2782这种星系形态的成因,即可能是过去在该星系发生的星系融合,也可能是与其附近星系(UGC 4872或UGC 4889)间的引力作用。目前在NGC 2782内共发现了两颗超新星,分别是Ⅱn型的SN 1994ak与Ⅰa型的SN 2020scc。图一来自数字化巡天,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它的巨型潮汐尾。图二由哈勃拍摄。


                IP属地:北京45楼2023-05-29 12:53
                回复
                  NGC 2787又称UGC 4914,位于大熊座的SB(r)0+型含棒透镜状星系,于1788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769km/s,径向速度约为696km/s,距离地球约3720万光年,直径约7.4万光年。NGC 2787包含一个低电离核发射线区(LINER),为原子电离提供能量的星系核SMBH的质量约为4100万M☉。NGC 2787的中性氢分布在两倍可见星系半径的圆环内,总质量约为5.5亿M☉,该圆环与星系中心区域略微倾斜,这可能是早年星系合并的结果。NGC 2787的形态学分类是SB(r)0+,其中SB意味着棒旋,(r)意味着存在环状结构,但是在哈勃的图像中观察不到棒状结构,而在DSS的图像中则观察不到星系环。图一是数字化巡天(DSS)的图像。图二由哈勃在1999年拍摄。


                  IP属地:北京46楼2023-05-31 13:12
                  回复
                    NGC 2792,位于船帆座的行星状星云,于1835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距离地球约7000光年,直径约7光年,星云的金属丰度接近于太阳。NGC 2792的中央恒星为HD 79384,它的表面温度达13万K,亮度为太阳的1200倍,而半径只有太阳的0.068倍,初始质量与太阳相当。图片由哈勃拍摄。


                    IP属地:北京47楼2023-06-01 13:52
                    回复
                      NGC 2798,位于天猫座的SB(s)a pec型类麦哲伦棒旋星系,于1788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949km/s,径向速度约为1739km/s,距离地球约7700万光年,直径约为6.5万光年。NGC 2799,位于天猫座的SB(s)m型类麦哲伦棒旋星系,于1874年由拉尔夫·科普兰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883km/s,径向速度约为1673km/s,距离地球约7500万光年,直径约为5万光年。NGC 2798与NGC 2799共同构成名为Arp 283的相互作用星系对,这是一对存在物质流的合并中的星系。图片由HST在2019年拍摄,左侧的是NGC 2799,右侧是NGC 2798。


                      IP属地:北京48楼2023-06-02 14:09
                      回复
                        NGC 2805,位于大熊座的SAB(rs)d型中间旋涡星系(最初被分类为SBd棒旋星系,但是在SDSS和HST的图像中均未发现棒状结构),于1781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834km/s,径向速度约为1732km/s,距离地球约8100万光年,直径约9万光年。NGC 2805是NGC 2805星系群的主导星系,该星系群还包括NGC 2814、NGC 2820、NGC 2880与IC 2458。图一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22lr2i/0/。图二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396469/F/?q=NGC%202805。图三由哈勃拍摄。



                        IP属地:北京49楼2023-06-03 13:00
                        回复
                          NGC 2808,位于船底座的球状星团,于1826年由邓洛普发现,距离地球约3.13万光年,约有125亿年的历史,质量约为142 万M☉,拥有超过百万颗恒星。通常球状星团只会有一个世代的恒星,而根据HST的观测,NGC 2808中含有三个不同世代的恒星集群,它们在该球状星团诞生的头两亿年间分批次形成。一种假设认为这是大质量球状星团汇聚残余气体所引发的多批次造星现象,另一种假设是NGC 2808实际上是一个与银河系碰撞后残余的矮星系核心。图片由哈勃ACS拍摄。


                          IP属地:北京50楼2023-06-04 13:03
                          回复
                            NGC 2818,位于南罗盘座的行星状星云,于1826年由邓洛普发现,距离地球约1.04万光年。NGC 2818虽然看起来位于疏散星团NGC 2818A的内部,但针对其视向速度的观测表明NGC 2818并非NGC 2818A的成员,仅仅是视线上的重合,类似NGC 2438与Messier 46之间的关系。图片由哈勃广角行星相机 2在2008年拍摄,红色代表氮,绿色代表氢,蓝色代表氧


                            IP属地:北京51楼2023-06-05 13:26
                            回复
                              NGC 2835又称LEDA 26259,是位于长蛇座的SAB(rs)c型中间旋涡星系,于1884年由Wilhelm Tempel发现,相当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203km/s,径向速度约为887km/s,距离地球约2850万光年,直径约为6.5万光年,星系中心的SMBH质量约为300-1000万M☉。NGC 2835包含四或五个悬臂,并且有众多的HⅡ区和星协,其恒星形成率约为每年1.3个太阳质量,该星系约包含百亿M☉的恒星。图一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607d1a/?q=NGC%202835。图二由哈勃广角相机 3 (WFC3) 在紫外线、可见光和近红外光谱区域分别拍摄合成的,于2020年发布。


                              IP属地:北京52楼2023-06-07 1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