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35贴子:411,963

回复:批驳拥林派Yuttia的谬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Yuttia:
兰花大哥“十二支里并没有一支是讲宝钗。可能曹雪芹的早稿里有,但后来修改掉了。但甲戌本第8回有标题诗——《金玉姻缘赞》,仍然是以太虚幻境的主题切入,仍然是说宝钗的:“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和班大姐“至于《终身误》,“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一句正点出了贾宝玉的“终身误”,就是误在对林黛玉的过分迷恋上面!可笑的很,整首《终身误》说的都是贾宝玉一生的错误,哪里就扯到什么“宝钗如此完美的女子到最后却不能得到幸福”去了?弄清楚,《终身误》是宝玉的“终身误”,并不是宝钗的“终身误”!”也有问题,宝钗是十二钗之一这是没有争议的,我数了一下除去引子和收尾,从“终身误”到“好事终”正好是12支,不可能有遗漏一说,不然岂不成红楼梦13支了?《红楼梦》十二支怎么可能“整首《终身误》说的都是贾宝玉一生的错误”把宝玉列到十二钗里,让宝钗游离于十二钗之外呢?!再让我们看看《终身误》《枉凝眉》的原文: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甲戌眉批:语句泼撒,不负自创北曲。】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看《枉凝眉》的六个“一个”就能发现者六个一个不是全在说黛玉,而有一半是说宝玉,这里我认为用的是“二玉合传”的方法,而相应的《终身误》里总说宝玉宝钗婚后生活状态用的是“二宝合传”的方法。对“贾宝玉的“终身误”,就是误在对林黛玉的过分迷恋上面!”的观点我前面详细解释过,此处不做赘述。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在给出〔红楼梦引子〕〔终身误〕〔枉凝眉〕后做了一个停顿,宝玉再继续往下看其他的几支曲稿。这里很好的放映了作者对宝黛钗三人一体的构想。(【庚辰眉批:写得不犯冷香丸方子。前“玉生香”回中颦云“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岂不该有暖香?”是宝玉无药可配矣。今颦儿之剂若许材料皆系滋补热性之药,兼有许多奇物,而尚未拟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以代补宝玉之不足,岂不三人一体矣。己卯冬夜。】)
说“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是对宝玉一个人说的,依据是第一回里“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倒不如不去的好。”这样一句仅仅说给顽石听的话只是针对宝玉个人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请注意那句脂批【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这“美中不足,好事多魔”是一部总纲,难道唯独只有宝玉要经历这“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实际上应该是造历幻缘的人都要经历,宝钗又哪里能逃脱?而且我刚才也说过我对“宝钗是博学所误”的理解,宝钗并不完美,所以说“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针对宝玉是不对的。
下面再来说说《金玉姻缘赞》,这首诗出现在第八回开始的地方,兰花大哥说这首诗“仍然是以太虚幻境的主题切入”,我特地有好好地找了找原文,我发现这首诗的前一回说的是“宴宁府宝玉会秦钟”后面就开始“比通灵金莺微露意”(薛宝钗小恙梨香院)了,唯一对的上的是第5回里“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甲戌侧批:与“千红一窟”一对,隐“悲”字。】”所说的这个万艳同悲。可见诗中描绘的如此美好的金玉姻缘任然不脱“可悲”二字。这首诗在第八回开头,第8回的内容有金娃玉郎坐在一块互看金玉的一段非常美的文字又强调了《金玉姻缘赞》里描绘金玉姻缘的十足风韵,可以肯定金玉姻缘的确一直是像《金玉姻缘赞》说的那样美好,但是我们不要忘记“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这一部总纲的作用,美好的金玉姻缘也不能永恃,也会有美中不足,会经历好事多魔,会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会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所以金玉姻缘虽然凡夫俗子不能看出它有大美而不言,但其本身就完美无缺吗?曹公对本身不能够完美无缺的金玉姻缘会毫无缺憾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IP属地:四川23楼2010-07-20 00:45
回复
    ====================================
    批驳:
    笑死了!《终身误》是宝玉的“终身误”,并不是宝钗的“终身误”!这是最起码的常识。所谓“从‘终身误’到‘好事终’正好是12支,不可能有遗漏一说”,根本就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曹雪芹的早稿里原本是应该有专属于宝钗的曲子的,只不过是被这首写贾宝玉的《终身误》给换掉了而已。既然宝玉顶了宝钗的位置,当然还是12首,不会变成13首。但毫无疑问,是让宝钗游离于十二曲之外。所以,作者才又特意以太虚幻境为题材,专门补了一首写宝钗的标题诗——《金玉姻缘赞》,来进行补救。这个Yuttia居然问“《红楼梦》十二支怎么可能‘整首《终身误》说的都是贾宝玉一生的错误’把宝玉列到十二钗里,让宝钗游离于十二钗之外呢?”我笑倒了!原文中有说《红楼梦》十二支一定是严格对应金陵十二钗的吗?相反,警幻说的是“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根本没说一定是一支曲要“咏叹一人”!要“感怀一事”也不是不可以的。此其一也。
    其二,这个Yuttia拿《枉凝眉》来类比《终身误》,也是非常搞笑的!《枉凝眉》的六个“一个”,即所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当然“不是全在说黛玉,而有一半是说宝玉”。但在这个曲子中,说黛玉的句子与说宝玉的句子起码是对称的。也就是说,黛玉起码是咏叹的两个主角之一。因此,说此曲重点咏叹黛玉或者“二玉合传”都是通的。但《终身误》,则完全不同。所有的句子全部表达的是宝玉的思想、感情,没有一句是说宝钗的。宝钗婚后有何思、何想、何言、何行、何等遭遇、何等结局,全部不存在于此曲之中。有关宝钗的信息仅仅以被审视的客体存在,而且还是跟有关黛玉的客体信息是并列的。如果硬要说那是“宝玉宝钗婚后生活状态”的“二宝合传”,怎么宝钗连一点自我表现的空间都没有?有这么咏叹人物的吗?所以很显然,《终身误》仅仅是宝玉的“终身误”,根本就不是宝钗的“终身误”!这首曲子的主角也仅仅是宝玉,不是宝钗!而我们最后的结论——贾宝玉的“终身误”,就是误在对林黛玉的过分迷恋上面!——也是你Yuttia根本撼动不了的!
    其三,作者在给出〔红楼梦引子〕〔终身误〕〔枉凝眉〕后做了一个停顿,宝玉再继续往下看其他的几支曲稿,这跟宝黛钗三人一体的构想毫无关系!曹雪芹在那里作停顿,仅仅是针对《枉凝眉》这一支曲子。所以,原文是:“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如果曹雪芹想拿这个停顿来体现宝黛钗三人一体的构想,原文就应该是“宝玉听了这三支曲子……”。不能只提《枉凝眉》这一首。只提《枉凝眉》,恰好说明宝、黛爱情是“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的,尽管“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这就更足以说明前面的“终身误”,只是贾宝玉的“终身误”,而且就是误在对林黛玉的过分迷恋上面!
    其四,笑死了!既然你明白“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是对宝玉一个人说的,就应该明白《终身误》仅仅是贾宝玉的“终身误”,而且就是误在对林黛玉的过分迷恋上面!跟宝钗没有关系!笑死了!你只看见这里有“四句乃一部之总纲”的说法,难道你不知道贾宝玉本身就曾被脂砚斋称为“通部大纲”吗?
    【甲戌眉批:按此书凡例本无赞赋闲文,前有宝玉二词,今复见此一赋,何也?盖此二人乃通部大纲,不得不用此套。前词却是作者别有深意,故见其妙。此赋则不见长,然亦不可无者也。】
    既然要体现纲要性质的东西,除了宝玉这个“通部大纲”,还有谁比他更合适?太好笑了!宝钗本来就是把一切都看的淡的,又哪里需要“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宝钗不能“逃脱”又怎样?人家是“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根本就不会计较这些!就是针对遍书中的所有人,也轮不到宝钗身上。所以,只针对宝玉才是对的。把宝钗硬拉进来,完全不能自圆其说。另外,已经说过了,你对“宝钗是博学所误”的理解,也是片面的、荒谬的,等于无视庄子对“大知闲闲”、“去小知而大知明”的推崇。而且,宝钗也并不存在你说的那些“不完美”。在庄、禅方面,她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完美的。
    最后说说《金玉姻缘赞》。这个Yuttia的蠢逻辑简直又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既然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的美酒叫做“万艳同杯”,即“万艳同悲”,那就说明薄命司所有女子的感情都是可悲的。但曹雪芹惟独讲这个“万艳同悲”与这个金玉良姻挂上钩,那恰好说明惟有金玉良姻的当事人才明智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找到了摆脱这种可悲的办法。即作者所说的“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宝钗主动引导宝玉出家,自己主动地结束了这段姻缘,达到了“离别亦能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的境界,方可从悲伤中解脱出来。从俗人的眼中看,妻子引导丈夫出家未免不情,但曹雪芹认为必须懂得了一个“了”字,才能成全大爱。因此,很自然地接出下句:“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正是要那些不懂且妄言的俗人、拥林派闭嘴莫言。因此,你拿所谓“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来将金玉良姻的军,正好是把你自己的谬论给将死了!金玉良姻的当事人正因为明白任何婚姻的形式都不是完美无缺,所以他们才选择了“离别亦能自安”啊!曹雪芹正因为看出任何姻缘都不会毫无缺憾,才会设计出独特的金玉良姻来体现他的“若要好,须是了”的理念啊!至此,你的问题正好说明了宝钗引导宝玉出家是原著中势在必行的。任何对宝钗引导宝玉出家一事的攻击、谩骂,都是不懂红楼而妄言红楼的愚蠢表现!
    


    IP属地:四川24楼2010-07-20 00:45
    回复
      是啊,此人逻辑混乱的很


      IP属地:四川26楼2010-07-20 01: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