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358贴子:6,279,869

回复:(合集)2023年全球主要天文机构发布的高清宇宙图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NGC 1952又称M 1或者蟹状星云、金牛座A,是位于金牛座的超新星遗迹,梅西耶星表的一号天体。M 1位于银河系英仙臂,距地球约6500光年(2000秒差距),直径达11光年(3.4秒差距),并以每秒约1500公里的速度(约为光速的千分之五)膨胀。它的位置对应中国天文学家在公元1054年记录的明亮超新星SN 1054,是人类首次发现的与历史上超新星爆发记录相对应的天文目标。位于M 1中心的蟹状脉冲星是一颗直径28-30km的中子星,自转周期为0.0331秒,在30 keV以上的高能波段下,它是全天最亮的持久伽马射线源。蟹状星云的前身星质量在8-10M☉之间,被认为可能是一颗较为罕见的电子捕获超新星。
图一由哈勃WFC2在1999-2000年期间拍摄。图二是哈勃ACS与WFC3拍摄的蟹状星云核心区域,于2016年发布,涟漪状尘埃云的中心便是蟹状脉冲星的所在处。图三图四由韦伯NIRCam与MIRI拍摄,于10月30日发布。





IP属地:北京153楼2023-10-31 14:03
回复
    NGC 941又称PGC 9414,位于三角座的SAB(rs)c型中间旋涡星系、LSB星系,由威廉·赫歇尔于1785年首次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364km/s,径向速度约为1604km/s,距离地球约5500万光年,直径约为5.5万光年,是NGC 936星系群的成员。
    目前已在该星系内发现了一颗超新星——SN 2005ad(Ⅱ型)。最先发现该超新星的是名为板垣公一的日本业余天文学家,他是超过170颗超新星的发现者。图片由哈勃ACS在可见光波段的两个滤镜(555nm、814nm)下拍摄合成,与11月6日发布。


    IP属地:北京154楼2023-11-06 13:58
    回复
      马头星云又称Barnard 33,位于猎户座的一个小型暗星云,是猎户座星云复合体的一部分,于1888年由苏格兰天文学家Williamina Fleming首次发现,距离地球约1375光年,跨度约3.5光年。马头星云作为暗星云,由不透明的高密度星际尘埃云组成,其主要成分是冷分子氢。它遮挡住红色的背景发射星云IC 434,从而显示出它的轮廓。
      图一是哈勃望远镜在红外波段拍摄的马头星云,于2013发布。图二由欧几里得望远镜拍摄,于11月7日发布,这是ESA发布的该望远镜的首批彩色照片之一。欧几里得太空望远镜(Euclid)于2023年7月1日由猎鹰9号火箭发射升空,一个月后到达指定轨道日地拉格朗日L2点,欧几里得的主要任务目标是:通过精确测量星系红移值,来探索宇宙膨胀的历史和宇宙结构的形成,进而帮助人类更好的了解暗物质与暗能量。



      IP属地:北京155楼2023-11-08 14:10
      回复
        英仙座星系团又称Abell 426,位于英仙座的星系团,是英仙座-双鱼座超星系团的一部分,包含1000个以上的星系,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4995km/s,径向速度约为5155km/s,距离地球约2.4亿光年,直径约为1100万光年,总质量约为2千万亿M☉,是已知质量最大的星系团之一,其主导星系(cD)为大型透镜状射电星系英仙座A,又称NGC 1275。
        图片均由欧几里得望远镜在0.7、1.1、1.7微米的可见光与微波波段下拍摄,曝光时间仅为5小时,于11月7日发布。图一为欧几里得NISP拍摄的Abell 426的全视图,它包含了属于英仙座星系团的1000余个星系以及10万个以上的背景星系信息。图二至图四均为欧几里得VIS仪器拍摄的较小视场照片,后者的分辨率是前者的九倍。图中可以观察到Euclid的六角星芒特征,相应的JWST是八角星芒,HST是四角。





        IP属地:北京156楼2023-11-09 13:49
        收起回复
          MACS J0416.1-2403,位于波江座的星系团,于2012年在哈勃望远镜大规模星系团巡天(MACS)中发现,由两个将要发生碰撞的星系团组成,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18955km/s,径向速度约为119018km/s,红移值为0.397,距离地球约43亿光年,直径约为620万光年,总质量约为1150万亿M☉。
          图一由哈勃望远镜(HST)、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甚大阵列(VLA)的数据共同绘制,其中粉色代表等效暗物质,蓝色代表热气体晕。由于暗物质与热气体似乎并未明显分离,可以推测目标中的这对星系团尚未发生碰撞。图二由JWST(红外)与HST(可见光)数据共同绘制,于10月9日发布。图三左侧为HST的图像,右侧为JWST的图像。图四中圈出了一个被引力透镜高度放大的背景星系,我们看到的是大爆炸30亿年后该星系的样貌。研究团队在这段星系弧中发现了一个光度瞬变目标,并将其命名为“Mothra”。后续研究表明,该目标并非超新星,而是被放大4000倍以上的单颗恒星。值得关注的是,Mothra之所以能够被人类长期观测,是因为其不仅被MACS J0416.1-2403引力透镜放大,还被它前方的一个等效“微透镜”放大。据推测,这个微引力透镜可能是一个质量区间为1-100万M☉的球状星团。





          IP属地:北京157楼2023-11-10 14:11
          收起回复
            这张Abell 2744的照片是11月6日在Chandra网站上发布的,它结合了Chandra和JWST的数据。被圈出的星系被称作UHZ1,它距离我们约132亿光年,我们看到的是宇宙年龄仅为当前3%时它的样子。UHZ1的信号被引力透镜增强了四倍,尽管如此它的信号还是非常微弱,以至于Chandra花了两周多的长期观测也仅能探测到它。之所以这个星系受到关注,是因为这个星系有着明显的X射线发射特征,这是超大质量黑洞(SMBH)正在生长的关键信号。根据X射线的亮度和能量,研究团队推测该SMBH的质量在1-10亿M☉区间内。黑洞的预期质量以及JWST探测到的该星系亮度,与SMBH形成的巨气体云坍缩理论预测相符,这次发现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早期黑洞由大量气体云直接坍缩形成“的最佳证据,


            IP属地:北京160楼2023-11-11 09:31
            收起回复
              NGC 3628又称PGC 34697、莎拉星系(莎拉指的是一位英国诗人Sarah Williams,其最著名的作品是诗歌《老天文学家》),位于狮子座的SAb pec型侧向旋涡星系、LINER星系,由威廉·赫歇尔于1784年首次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193km/s,径向速度约为846km/s,距离地球约3500万光年,跨度约为14.5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估计值为2000万M☉,是M 66星系群的成员,与NGC 3623(M 65)、NGC 3627(M 66)共同构成了著名的狮子座三重星系,又称Arp 317。
              图一由智利托洛洛山美洲天文台Víctor M. Blanco 4 米望远镜暗能量相机(DECam)在可见光的三种滤镜下拍摄,于11月8日发布。图二图源:https://www.hansonastronomy.com/ngc-3628-mosaic。图中可以看到NGC 3628有一条规模庞大的潮汐尾,其长度约为30万光年。图三由VLT望远镜FORS2 仪器拍摄,总曝光时间小于一小时。图三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vf8inp/?q=NGC%203628&camera=,这张图片完整的拍摄下了狮子座三重星系,在具有超长潮汐尾的NGC 3628正下方的是M 66,稍微偏右侧的是M 65,图片右下角的星系为NGC 3593。





              IP属地:北京162楼2023-11-11 14:03
              回复
                IC 342又称PGC 13826、Caldwell 5,位于鹿豹座的SAB(rs)cd型中间旋涡星系、Ⅱ型Seyfert星系、星爆星系、HⅡ星系,由美国天文学家EE Barnard于1890年首次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61km/s,径向速度约为31km/s,距离地球约1100万光年,跨度约为7.5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估计区间为140-540万M☉,其HⅡ核心附近的尘埃盘直径约为425光年,是IC 342星系群(又称Maffei星系群,是距离本星系群最近的星系群)的成员星系。
                由于IC 342在天球上位于银河系平面附近,被系内尘埃严重遮挡,因此该星系的相对亮度较低,观测难度较大,被称作“隐藏的星系”。图一由欧几里得VIS与NISP仪器在0.7、1.1、1.7微米的可见光与红外波段下拍摄,曝光时间约为一小时,于11月7日发布。Euclid的红外观测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尘埃云的影响,而星系周围密集的星光实际上均是银河系内的恒星。图二由哈勃ACS与WFC3在可见光波段的两个不同滤镜(F606w、F435w)下拍摄合成,曝光时间为2019年10月。图三由基特峰国家天文台Nicholas U. Mayall 4米望远镜在可见光波段的四种滤镜(438nm、538nm、820nm、657nm)下拍摄合成,于2007年发布。图四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vcj91f/?q=IC%20342&camera=





                IP属地:北京163楼2023-11-12 14:18
                回复
                  NGC 1385又称PGC 13368,位于天炉座的SB(s)cd型棒旋星系、HⅡ星系,由威廉·赫歇尔于1784年首次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381km/s,径向速度约为1497km/s,距离地球约6800万光年,跨度约为7万光年,是波江座星系团-NGC 1395星系群的成员。
                  图片由哈勃WFC3在可见光(336nm、438nm、555nm、814nm、657nm)与紫外(275nm)波段拍摄合成,于11月13日发布。


                  IP属地:北京164楼2023-11-13 13:42
                  回复
                    NGC 6822又称巴纳德星系、IC 4895、PGC 63616,位于人马座的IB(s)m型棒状不规则矮星系,由美国天文学家EE Barnard于1881年首次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264km/s,径向速度约为-55km/s,距离地球约160万光年,跨度约为7000光年,是本星系群的一员,距离银河系最近的非卫星星系,结构与成分与小麦哲伦云(SMC)接近。
                    巴纳德星系的发现对河外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埃德温·哈勃对该星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确定了该星系内的11颗造父变星、5个巨型HⅡ区,进而初步推测出巴纳德星系的距离(当时的估计是69.8万光年),它是对银河系非卫星星系距离的首次估计,这挑战了当时沙普利的30万光年直径的宇宙观,为河外星系假说与哈勃宇宙观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图一由欧几里得VIS与NISP仪器在0.7、1.1、1.7微米的可见光与红外波段下拍摄,曝光时间约为一小时,于11月7日发布。图二结合了拉西拉天文台MPG/ESO 2.2米望远镜的可见光(456nm、539nm、651nm、658nm)、阿塔卡马毫米阵列的毫米波(1.3mm)与甚大阵列的厘米微波(21cm)数据,于2017年发布。图三由托洛洛山美洲天文台的维克托·M·布兰科 4 米望远镜拍摄,于2021年发布。图四是韦伯近红外相机(NIRCam)拍摄的红外图像(1.15µm、2.0µm、3.56µm、4.44µm)。





                    IP属地:北京165楼2023-11-14 13:54
                    收起回复
                      NGC 6397又称Caldwell 86,位于天坛座的球状星团,由法国天文学家尼古拉斯·拉卡耶于1751年首次发现,距离地球约7800光年,是继Messier 4之后距离地球第二近的球状星团,距离银心约19550光年,跨度约68光年,总质量约为11.4万M☉,约有136亿年的历史,仅比宇宙年龄略小,包含约40万颗恒星,金属丰度log(Fe/H)的测量值在-2.11到-1.99之间,意味着该星团的金属丰度在太阳的0.78%-1.02%之间,是一个金属丰度较高的古老球状星团。
                      NGC 6397是一个核心恒星密度非常高的球状星团,这是星团核心塌陷的结果。研究团队通过分析HST的数据,预测该星团核心存在一个质量约为1000-2000M☉的中等质量黑洞,以及约60个质量在5-50M☉区间的恒星级黑洞(2022年的一项研究则用数百个大质量白矮星集群代替了黑洞模型,并很好的吻合了观测数据)。2006年的一项研究也是利用HST的数据,统计NGC 6397星团内暗星群的恒星亮度,推测恒星发生聚变反应的质量下限为0.083M☉。
                      图一由欧几里得VIS与NISP仪器在0.7、1.1、1.7微米的可见光与红外波段下拍摄,曝光时间约为一小时,于11月7日发布。图二图三均是HST拍摄的NGC 6397局部照片。




                      IP属地:北京166楼2023-11-15 13:48
                      回复
                        NGC 2814又称PGC 26469,位于大熊座的 Sb型棒旋星系,由威廉·赫歇尔于1791年首次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693km/s,径向速度约为1592km/s,距离地球约8500万光年,跨度约为3万光年,是NGC 2805/Holm 124星系群的成员。
                        目前在该星系内已发现了一颗超新星——SN 2020mmz(Ⅱ型)。图片由哈勃ACS在可见光波段拍摄(555nm、814nm).于11月20日发布。


                        IP属地:北京167楼2023-11-20 13:14
                        回复
                          Sagittarius C又称Sgr C、人马座 C,位于银河系中心的恒星形成区,距离地球约2.5万光年,距离银心黑洞Sgr A*约300光年。图片由韦伯NIRCam(近红外相机)在红外波段(1.62µm、4.05µm、3.6µm、4.7µm)拍摄,于11月20日发布。图片展示的是银心处约50光年宽的一片区域Sgr C,约包含50万颗恒星。其中青蓝色的区域代表着电离氢区,而青蓝色电离氢区上方亮度明显偏低的区域是一块跨度约25光年红外暗云,它的密度如此之大,以至于在红外波段也可以有效遮挡住背景恒星。红外暗云内包含一个原恒星星团(图片左侧,红外暗云下部,青色电离氢区上方的红色团块),其中心是一颗质量约30M☉的巨大原恒星。图三展示了银心附近的天体地图,数据源自甚大阵列(VLA)。



                          IP属地:北京168楼2023-11-21 14:09
                          收起回复
                            NGC 5363又称PGC 49547,位于室女座的透镜状星系、 LINER星系,由威廉·赫歇尔于1784年首次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411km/s,径向速度约为1139km/s,距离地球约6500万光年,跨度约为10万光年,星系中心SMBH的估计值为3.75亿M☉,是NGC 5364星系群-室女座Ⅲ星系团的一部分。
                            NGC 5364又称PGC 49555,位于室女座的SA(rs)bc pec型旋涡星系、HⅡ星系、LSB星系,由威廉·赫歇尔于1786年首次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540km/s,径向速度约为1268km/s,距离地球约5400万光年,跨度约为10.5万光年,与地球视线的夹角约为47°,是NGC 5364星系群-室女座Ⅲ星系团的一部分。
                            两星系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使得NGC 5364的结构略微扭曲,并促进了其内部电离氢区的形成。图片由托洛洛山美洲天文台 (CTIO)暗能量相机(DECam)在可见光波段(473nm、642nm、926nm)拍摄,于11月22日发布。


                            IP属地:北京170楼2023-11-23 13:47
                            回复
                              Abell 3192,位于波江座的大型星系团,于1989年加入到阿贝尔星表中,由J0358.8-2955与J0358.9-2955两个独立的星系团组成。其中J0358.8-2955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50287km/s,径向速度约为50365km/s,距离地球约23亿光年,质量约为30万亿M☉。J0358.9-2955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27334km/s,径向速度约为127412km/s,距离地球约54亿光年,质量约为120万亿M☉。
                              图片由哈勃ACS(435nm、606nm、814nm)与WFC3(1.25μm、1.05μm、1.6μm、1.4μm)分别在可见光与红外波段拍摄,于11月27日发布。图片中心最明亮的两个光斑均为J0358.8-2955 的一部分,而外围的较小星系则是两个星系团的混合。


                              IP属地:北京172楼2023-11-27 14: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