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458贴子:6,282,406

回复:(合集)2023年全球主要天文机构发布的高清宇宙图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NGC 3239又称Arp 263,位于狮子座的IB(s)m pec型不规则矮星系,于1784年由威廉·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041km/s,径向速度约为710km/s,距离地球约2710万光年,直径约4万光年。2012年7月,NGC 3239内出现了一颗Ⅱ-p型超新星——SN 2012A。图一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full/uxphcf/0/。图二由哈勃高级巡天相机(ACS)和广域相机 3 (WFC3) 在光谱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单独曝光而获得,于7月17日发布,右下光点是前景恒星BD+17 2217。


IP属地:北京93楼2023-07-19 13:11
回复
    UGC 12295又称PGC 70237,是位于双鱼座的SAB(s)cd型中间旋涡星系(棒旋星系),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4458km/s,径向速度约为4827km/s,距离地球约1.92亿光年,直径约7.5万光年。图片由哈勃广域相机3(WFC3)在紫外和光学波段拍摄,于7月24日发布。研究人员试图使用WFC3寻找发生在UGC 12295内的超新星——SN 2015ah(Ⅰb型)的残骸。


    IP属地:北京94楼2023-07-25 13:50
    回复
      Herbig-Haro 46/47简称HH 46/47,位于船帆座的Herbig–Haro天体,于1977年由R. D. Schwartz发现,距离地球约1470光年,整体长度约为3秒差距(约10光年),与天球面呈30度左右的夹角,是已发现的最亮、被研究最多的HH天体之一。Herbig–Haro天体是一种与新生恒星相关的明亮星云,由原恒星在垂直其吸积盘方向的准直喷流形成,这些喷流的速度大致在每秒数百公里量级。HH 46/47的喷流速度约为150km/s,正以每年4 × 10 -7 M ☉的速度喷射物质,占其吸积量的7%。可见星云部分约有6000年的历史,而中心原恒星是一颗埋藏于博克球(一种孤立的小型暗星云)内的较低质量金牛座T星,仅有1-10万年的历史,需要数百万年才能真正进入主序。图一图二分别是哈勃在2006和2021年拍摄的HH 46/47。图三由ESO智利拉西拉天文台在2013年拍摄。图四是韦伯望远镜的近红外图像,于7月26日发布。实际上除了HH 46/47,这张照片还包含了大量的背景深空星系。有趣的是,在图像底部中心稍右的位置可以找到一个十分形似问号的星系。另一项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照片中被尘埃遮蔽不可见的中心恒星,在JWST的照片中产生了非常明亮的粉红色衍射尖峰。




      IP属地:北京95楼2023-07-28 13:40
      回复
        关于这个问号星系,手机上可能不是很容易找到,我截一张图出来给大伙看看。


        IP属地:北京96楼2023-07-28 21:20
        收起回复
          NGC 1532又称PGC 14638,位于波江座南部的SB(s)b pec型侧向棒旋星系,于1826年由邓洛普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984km/s,径向速度约为1040km/s,距离地球约5000万光年,直径约为18万光年,是NGC 1532星系群的主导星系。NGC 1532与矮透镜状星系NGC 1531存在相互作用,这使得NGC 1532的悬臂部分扭曲产生了一个连接两星系的物质桥,并诱发了NGC 1531内的大规模星爆现象。NGC 1532内已发现了三颗超新星,分别是SN 1981A(类型未定)、SN 2016iae(Ⅰc型)与SN 2016ija(Ⅱ型)。图一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379256/E/?q=NGC%201532&camera=。图二由双子座南方天文台在2004年拍摄。图三由ESO拉西拉天文台于2009年拍摄。图四由托洛洛山美洲天文台 (CTIO) 拍摄,于2023年7月25日发布。




          IP属地:北京98楼2023-07-29 12:27
          回复
            NGC 6652又称GCl 98,位于人马座的球状星团,于1826年由邓洛普发现,距离地球约3万光年,距离银心约6500光年,质量约为10.9万M☉,金属丰度介于-0.5至-1.1之间,约有129.3亿年的历史。NGC 6652内部目前已发现了两颗毫秒脉冲星(脉冲周期分别为3.9ms与1.83ms,均位于双星系统中),11个X射线源以及20颗以上的变星。图片由哈勃ACS与WFC3在紫外、光学和红外波段拍摄合成,于7月31日发布。


            IP属地:北京99楼2023-08-02 13:41
            收起回复
              Messier 57又称NGC 6720、环状星云,位于天琴座的行星状星云,于1779年由梅西耶发现,是继M 27后人类发现的第二个行星状星云,距离地球约2300光年,约有6000-8000年的历史。M 57在天球上位于北半球夏季最易识别的夏季大三角附近,在织女星与牛郎星连线的五分之一处。其星云物质总质量约为0.2M☉,包含外层壳的整个星云尺寸约为2.4光年,其中较为明亮的内层壳直径约为0.9光年,正以20-30km/s的速度持续膨胀。M 57中心白矮星的质量约为0.6M☉,体积与地球相当,表面温度约为12.5万开,亮度约为200L☉,估计其前身星质量为2M☉。图一图二分别是哈勃分别在1998年和2013年拍摄。图三由位于西班牙拉帕尔马岛的利物浦望远镜拍摄。图四由韦伯近红外相机(NIRCam)拍摄,于8月3日发布。




              IP属地:北京100楼2023-08-06 14:13
              回复
                NGC 6684又称PGC 62453,位于孔雀座的含棒透镜状星系,于1836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860km/s,径向速度约为883km/s,距离地球约3700万光年,直径约为5.3万光年。图一哈勃ACS与WFC3拍摄,于2020年发布。图二由哈勃ACS拍摄,于2023年8月7日发布。这是在一项名为“Every Known Nearby Galaxy”的星系普查中拍摄的,该项目旨在对望远镜尚未观测的10兆秒差距内邻近星系进行补充。


                IP属地:北京101楼2023-08-07 13:42
                回复
                  NGC 289,又称PGC 3089,位于玉夫座南部的SAB(rs)bc型中间旋涡星系、Ⅱ型Seyfert星系、LSB星系,于1834年由约翰·赫歇尔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367km/s,径向速度约为1629km/s,距离地球约7500万光年,直径约为23万光年,以45°角倾斜朝向地球,星系中心SMBH的质量估计为1300-5000万M☉之间。NGC 289是一个富含气体尘埃的大型旋涡星系,其中性氢与恒星的质量比达到了0.4,庞大的旋臂结构从星系中心向外延伸的半径超过30kpc,这意味着旋臂边缘气体的线速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研究发现,该星系含有大量暗物质,这是低表面亮度星系(LSB)的普遍特征。图一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b8ol30/?q=NGC%20289。图二由托洛洛山美洲天文台 (CTIO)拍摄,于8月9日发布。


                  IP属地:北京102楼2023-08-10 13:42
                  回复
                    WHL0137-LS又称Earendel(中译埃兰迪尔),位于鲸鱼座的B型恒星,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Brian Welch团队通过分析HST于2016-2019年拍摄的数据发现,相关论文于2022年3月30日发表在Nature上。该恒星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858427km/s,径向速度约为1858714km/s,其光程距离达到了129亿光年(这意味着Earendel发出的光来自大爆炸后仅9亿年),固有距离约为280亿光年,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遥远恒星,视星等约27.2。根据目前的观测,Earendel的质量介于50-100M☉之间,表面温度约为20,000K,光度约为200万L☉,是第三族恒星的候选者,可能是双星甚至多星系统。Earendel的名字来源于托尔金《精灵宝钻》内的一位半精灵角色,在古英语中的意思为”晨星“。(PS:提一嘴另一个用中土世界角色命名的天体,著名的螺旋星云NGC 7293又被称作索伦之眼)
                    图一由哈勃ACS与WFC3拍摄,与2022年发布。图二由韦伯NIRCam拍摄,于2023年8月9日发布。Earendel的宿主星系名为WHL0137-zD1,又被称作”Sunrise Arc(日出弧)“,它的像被前景星系团WHL0137-08形成的引力透镜放大拉长成线状,估计其内部的Earendel至少被放大了4000倍,图片中出现了三处该星系的像。Earendel是该星系弧线从上往下数的第二个亮点,它两侧的亮点被确定为较为成熟的早期大质量星团,其直径仅有10光年且至少有1000万年的历史,具有比狼蛛星云R136还要高得多的核心恒星密度。


                    IP属地:北京104楼2023-08-11 12:51
                    收起回复
                      ACT-CL J0102-4915又称El Gordo(西班牙语“胖子”的意思),是位于凤凰座的大型星系团,于2012年由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与地面光学望远镜(VLT与ACT)联合发现,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260665km/s,径向速度约为260843km/s,距离地球约70亿光年,质量约为2100万亿M☉,在大爆炸后62亿年就已存在,是该时期已知最大的遥远星系团。哈勃在之后拍摄得到的数据证实,该星系团由两个正在经历剧烈合并的较小星系团组成。根据斯皮策望远镜和光学成像估计,恒星仅贡献了星系团1%的质量,其余质量主要由充满星系团内的热气体与暗物质提供。图一由哈勃与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共同绘制,蓝色部分为模拟的暗物质,粉红色部分则代表了星系团内弥漫的热气体。图二是韦伯望远镜与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数据叠加的复合图像,蓝色代表热气体,于8月2日发布。图三是韦伯NIRCam拍摄的红外图像,于8月2日发布,这里特别圈出了两个具有突出特征的星系,它们分别被称作“the Thin One”和“the Fishhook”(细线和鱼钩),两者皆是被El Gordo引力透镜放大的背景星系。



                      IP属地:北京105楼2023-08-12 13:46
                      回复
                        NGC 6723又称GCl 106,位于人马座的Ⅶ级球状星团,于1826年由詹姆斯·邓洛普发现,距离地球约8.7kpc(28375光年),距离银心约2.6kpc(8500光年),直径约为87光年,椭圆率为零,外观接近标准球形,总质量约35.7万M☉,径向速度约为-94km/s。对NGC 6723金属丰度 [Fe/H]的测量值在-0.96到-1.45这个区间内,这意味着其金属元素丰度是太阳的3.5%到11%。据此可以推断出该星团包含两个不同年龄的恒星集群,其中年长恒星仅占总数的0.363%,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0.6亿年前。图一由哈勃拍摄,于2008年发布。图二由ESO智利帕拉纳尔天文台的VISTA巡天望远镜在红外波段拍摄,于8月14日发布。


                        IP属地:北京106楼2023-08-15 13:12
                        回复
                          2MASX J05101744-4519179又称ACO 3322,位于绘架座的大型星系团,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55186km/s,径向速度约为55156km/s,距离地球约26亿光年,跨度约60万光年。图片由哈勃ACS(光学)与WFC3(红外)拍摄,于8月14日发布。ACO 3322是一个在紫外波段非常明亮的巨型星系集团,引力透镜效应使它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引力望远镜。


                          IP属地:北京107楼2023-08-16 13:58
                          回复
                            ESO 300-16又称PGC 11842,位于波江座南部的IAB(s)m pec型矮不规则星系,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597km/s,径向速度约为711km/s,距离地球约2870万光年,直径约为1.8万光年。图片由哈勃ACS在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四个不同滤镜拍摄,于8月21日发布,是10兆秒差距内邻近星系普查的一部分。


                            IP属地:北京109楼2023-08-22 12:43
                            回复
                              补充一张8月21日最新发布的JWST近红外相机拍摄的M 57环状星云,月初的时候JWST团队已经放出了一张环状星云的照片。


                              IP属地:北京110楼2023-08-22 22: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