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61,388贴子:6,279,436

回复:(合集)2023年全球主要天文机构发布的高清宇宙图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M 19又称NGC 6273,是位于蛇夫座的球状星团,于1764年加入梅西耶星表,距离地区约2.87万光年,距离银心约6500光年,总质量约为太阳的110万倍,约有119亿年的历史。大多数的球状星团外形近乎球形,而M 19由于非常接近银心,其受到的强大潮汐力使得该星团呈现扁平化的特征,是已知最扁圆的球状星团。图片由哈勃在紫外、光学与近红外波段上分别拍摄合成的,于2023年3月21日发布。


IP属地:北京40楼2023-03-26 13:07
回复
    LEDA/PGC 62756又称Z 229-15,是位于天琴座的旋涡星系,距离地球约3.9亿光年,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8198km/s,径向速度约为8358km/s,直径约为11.6万光年。Z 229-15是一个Ⅰ型Seyfert星系,这类Seyfert星系具有强烈的紫外和X射线光谱发射特征,且相对于Ⅱ型其发射线普遍较宽,这源于活动星系核(AGN)中超大质量黑洞(SMBH)吸积盘周围的电离气体。Seyfert星系约占所有星系的10%,是两类活动星系之一(另一类被称作类星体),它们都具有非常高的表面亮度。但与类星体不同的是,Seyfert星系除了星系核外还可以观测到它所处星系的其他其结构。在可见光波段上,它们的星系核亮度与整个星系相当,而类星体的核心至少比附近的恒星结构亮百倍以上。图片由哈勃高级巡天相机(ACS)与广角相机3(WFC3)在紫外、可见光与近红外分别拍摄合成,于2023年3月27日发布。


    IP属地:北京41楼2023-03-28 13:50
    回复
      SDSS J1226+2149与RX J2129,分别是位于后发座与水瓶座的大质量星系团,前者距离地球约63亿光年,后者为32亿光年,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分别为131508km/s与69849km/s,径向速度分别为131201km/s与70181km/s。图一图二分别为韦伯望远镜拍摄的SDSS J1226+2149与RX J2129,分别于2023年3月28日与2月28日发布。这两张深场图像都清晰的记录了宇宙中大质量集群(质量通常在太阳的百万亿倍量级)产生的引力透镜效应。在图一(SDSS J1226+2149)右下角的引力透镜中,左下被严重扭曲放大的星系被天文学家形容为宇宙海马,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引力透镜在那里研究宇宙早期的恒星形成活动。而在图二(RX J2129)右上方的引力透镜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同一对星系受引力透镜效应影响,在不同位置出现的三个像。由于光路的不同,这三个像所呈现的时间节点也不尽相同,最早的图像分别比另外两个早了230天与1000天。这就促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最早的图像中人们发现了一颗Ⅰa型超新星AT 2022riv,而在320天与1000天的图像中该超新星已经消失,这就很好的证明了不同图像的时序不一致,而利用Ⅰa型超新星的标准烛光作用,研究人员可以推算出关于该引力透镜系统的更多数值信息。



      IP属地:北京42楼2023-03-29 13:27
      收起回复
        UGC 12914(左)与UGC 12915(右)又被称作太妃糖星系,是位于飞马座的一对碰撞中的星系,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4000km/s,径向速度约为4340km/s,距离地球约1.8亿光年,两星系的跨度均为12万光年左右。研究人员推测,两星系于3000万年前发生了正面碰撞。这次碰撞在两个星系中形成了一个高度湍流的物质桥,又称太妃桥(Taffy bridge)。太妃桥由大量长度达数千光年的气体丝状物构成,包含少量的X-HII区块状结构。与大多数相互作用星系间的物质流不同,太妃桥细丝中的恒星形成活动受到湍流活动的强烈抑制,其恒星形成率远低于Kennicutt-Schmidt定律的预言。太妃桥细丝中气体的速度散布非常之高,湍流异常强烈,研究人员将其类比为爆竹,需要极高的外部压力才能抑制其扩散。据推测,太妃桥内强烈的湍流起源于星系正面相撞过程中引发的气体能量注入。图片由北双子天文台拍摄,于2023年3月29日发布。在两个星系之间可以看到由棕色的窄分子丝和红色的氢气团组成的脆弱桥,这些复杂的网状结构就像被拉伸的太妃糖。


        IP属地:北京44楼2023-03-30 12:47
        收起回复
          UGC 2890,位于鹿豹座的Sdm pec型旋涡星系,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075km/s,径向速度约为1153km/s,距离地球约3000万光年,直径约为4.5万光年。2009年,研究人员在UGC 2890中发现了一颗II 型超新星SN 2009bw,这是大质量恒星演化末期核心坍缩导致的剧烈爆炸。图片由哈勃拍摄的高级巡天相机(ACS)在可见光与近红外分别拍摄合成,于2023年4月3日发布。哈勃团队试图探索该超新星的周围环境,进而估算其附近恒星的年龄和质量。


          IP属地:北京45楼2023-04-04 13:10
          回复
            小更一下,NASA/ESA在4月5日发布了一张哈勃望远镜拍摄的一对融合中的类星体(SDSS J0749+2255)的图像。图片展现了宇宙诞生约30亿左右的“宇宙正午”时期剧烈的恒星形成、超大质量黑洞的成长与活跃星系的合并活动。在接下来的百亿年时间里,主导类星体活动的超大质量黑洞应该已经完成了合并,而这对类星体所在的宿主星系也应该已经合并成了一个大型椭圆星系。由于哈勃的分辨率有限,无法拍摄到更高清的照片,图二图三则是关于类星体对的艺术幻想图。



            IP属地:北京46楼2023-04-06 13:08
            回复
              仙后座A(Cassiopeia A)又称Cas A,是位于仙后座中的一个超新星遗迹,距离地球约1.1万光年,位于银河系英仙座旋臂,当前遗迹的直径约为10光年,壳层膨胀物质温度约为3000万K,以4000-6000km/s的速度膨胀,外围物质最高抛射速度达14500km/s,它是天空中最亮的频率高于1GHZ的太阳系外射电源。仙后座A对应于1680年8月16日地球上观测到的一次超新星爆发事件(缺乏明确的记录),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银河系内发生的最后一次超新星爆发。1999年,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在遗迹星云附近发现了一个编号为CXOU J232327.8+584842的类点热源(hot point-like source),疑似此次爆发留下的中子星残骸。2005年,研究人员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在Cas A附近的气体云中观测到此次超新星爆发的红外回波。根据回波光谱的数据可以推测出,这是一颗大质量恒星核心坍缩导致的Ⅱb型超新星爆发事件。图一由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的中红外仪器(MIRI)拍摄,于2023年4月7日发布。图二由哈勃ACS在2004年拍摄,其中亮绿色的的是氧,红色和紫色的是硫,蓝色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氮。图三由2005年NASA当时的三大空间天文台:斯皮策望远镜(红外——红色)、哈勃望远镜(光学——黄色)和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X射线——绿色和蓝色)的观测数据合成得到。图四图五是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于2017年拍摄的X射线波段图像,图五展示了该图像的填色规则,硅(红色)、硫(黄色)、钙(绿色)、铁(紫色)以及高能 X 射线(蓝色)。图六是由Chandra(蓝色/青色)与成像 X射线偏振探测器 (IXPE)(绿松石色)以及部分光学波段(金色)数据合成得到的,于2022年10月发布。






              IP属地:北京48楼2023-04-09 13:46
              回复
                JO204,位于六分仪座的Sb(f)型棒旋星系,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3080km/s,径向速度约为127723km/s,距离地球约6亿光年,直径约为14.8万光年。JO204同过去几周哈勃拍摄过的JW100与JW201一样,是一个经历冲压剥离过程的“水母星系”。由于星际介质间的流体动力学作用,星系盘中的气体尘埃被排出,形成了触手状的精致气体带。图片由哈勃拍摄,于2023年4月10日发布。


                IP属地:北京49楼2023-04-11 11:40
                收起回复
                  小更~4月6日,ESA发布了哈勃拍摄的一张包含奇特线性特征的照片。最初人们认为这是哈勃成像的伪影,但后续的光谱研究表明,这是一条长达20万光年的年轻蓝色恒星链。超大质量黑洞位于星链的左下角,它从右上的星系中心被甩出,在行进路线上吸引并压缩气体,留下了一长串蓝色恒星链条。这个奇特的事件发生在距离地球70亿光年外的地方,这也意味着该事件发生时,宇宙年龄大约只有当前的一半。研究人员推测,黑洞被甩出的原因很可能是星系合并的结果。原本稳定绕转的两个黑洞组成的双星系统,闯入了另外一个黑洞。受到类似引力弹弓效应的影响,其中一个黑洞从另外两个黑洞中夺走了部分动量,使其被加速到超越宿主星系逃逸速度的程度,于是被抛出了宿主星系。图二是描述逃逸的超大质量黑洞与其尾迹蓝色星链的艺术图。


                  IP属地:北京50楼2023-04-12 13:15
                  收起回复
                    UGC 678又称LEDA 3910,位于双鱼座的SA(rs)d型旋涡星系,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5200km/s,径向速度约为5526km/s,距离地球约2.6亿光年,直径约为15万光年。2020年,研究人员在UGC 678中疑似发现了一颗超新星(AT2020abjq)。图片由哈勃的ACS与WFC3拍摄,于2023年4月17日发布。


                    IP属地:北京51楼2023-04-18 12:52
                    收起回复
                      Arp 220又称LEDA 55497、UGC 9913,是位于巨蛇座的相互作用星系,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5636km/s,径向速度约为5516km/s,距离地球约2.5亿光年,整体跨度约17万光年。
                      Arp 220是一个超亮红外星系(ULIRG),其红外光度超过太阳的万亿倍。相比之下,银河系的红外光度大概仅有太阳的百亿倍。Arp 220是由两个旋涡星系在7亿年前碰撞形成的奇特星系,星系碰撞使得小范围内物质高度聚集,并引发了星暴现象。在星系核心约5000光年(银河系直径的百分之五)跨度内挤满了约200个巨型星团,其中包含的尘埃相当于整个银河系内的所有气体量。2011年,研究人员在Arp 220的核心区域同时观测到了7颗超新星。天文学家推测,Arp 220出现超新星的频率是银河系的近千倍,大约每季度就会出现一次超新星爆发。射电观测的结果显示,在Arp 220核心不到500光年的区域内包含大约100个超新星遗迹,而超新星遗迹存在的时间一般只有短短数万年,这侧面体现了该区域的高恒星形成率。
                      X射线观测表明,Arp 220有可能是一个包含活跃星系核(AGN)的Seyfert星系。通过分析HST和Chandra的红外与X射线的观测数据,人们发现了Arp 220核心的两个相距仅1200光年的超大质量黑洞核心,它们分别来自合并前的两个不同星系,而超大质量黑洞(SMBH)有可能主导形成了星系的AGN。
                      图一由哈勃(HST)在2008年拍摄。图二是HST与韦伯(JWST)数据一同合成得到,于2023年3月8日发布。图三是JWST拍摄的红外图像,于4月17日发布,图像中心的六角星芒是AGN的衍射尖峰。



                      IP属地:北京52楼2023-04-19 14:13
                      收起回复
                        SH 2-263又称LBN 867、覆盆子星云,是位于猎户座的发射星云,距离地球约1700光年,是猎户座λ环的一部分。SH 2-263被一颗蓝白主序星HD 34989激发,这是一颗年龄只有约800万年的12倍太阳质量的B1V型主序星。发射星云SH 2-263/LBN 867的H-α发射使得它整体呈现红色调,而另一侧被HD 34989的蓝白星光照亮的反射星云被称作vdB 38。图一至图三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ukjgbx/C/?q=LBN%20867&camera=https://www.astrobin.com/c3en0h/?q=LBN%20867&camera=https://www.astrobin.com/n5yrco/D/?q=LBN%20867。图四由基特峰国家天文台(KPNO)拍摄,于2023年4月19日发布。




                        IP属地:北京53楼2023-04-20 13:21
                        回复
                          NGC 1333又称LBN 741,位于英仙座北部的星云复合体,于1855年由德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舍恩菲尔德首次发现,距离地球约960光年,总质量约为450M☉。NGC 1333是一个复杂且活跃的区域,既包含发射星云,也含有反射星云与暗星云,是英仙座分子云复合体的一部分。NGC 1333孕育着至少两个非常年轻的疏散星团,共包含约150颗恒星,总质量约为100M☉,仅有100万年的历史。NGC 1333是一处活跃的恒星形成区,研究人员在其中观测到大量的前主序星、新生恒星射流与褐矮星。通过这些研究,天文学家可以更好的了解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的场景。图一是斯皮策望远镜拍摄的红外图像。图二图源:https://www.astrobin.com/0xvf90/?q=NGC%201333&camera=。图三是哈勃WFC3拍摄的紫外到近红外光谱的复合图像,于2023年4月20日发布。哈勃太空望远镜(HST)于1990年4月24日发射,这张照片是哈勃团队为庆祝HST发射33周年发布的纪念照片。顶部明亮的蓝色恒星照亮了NGC 1333的尘埃外壳,中部的黄色恒星则被尘埃密实地包裹着,而底部红色的电离氢区让人们得以瞥见被尘埃遮盖下激烈的恒星形成活动。



                          IP属地:北京54楼2023-04-21 13:05
                          收起回复
                            2023年4月16日,于新西兰瓦纳卡的科学超压气球上发射升空的超压气球载成像望远镜 (SuperBIT),在33.5公里的高空拍摄了它的首批照片,本别是狼蛛星云与NGC 4038-4039触须星系。SuperBIT由一个足球场大小的 NASA 科研氦气球带到33.5公里高度的大气平流层,旨在测量暗物质的特性。SuperBIT将利用引力透镜效应,绘制临近星系团内部碰撞星系周围的暗物质,探索暗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IP属地:北京57楼2023-04-22 14:00
                            收起回复
                              JO175,位于望远镜座的Sa型旋涡星系,相对于CMB的退行速度约为14092KM/s,径向速度约为14238km/s,距离地球约6.5亿光年,直径约为15.75万光年。JO175是一个水母星系,其身后由于冲压剥离过程形成的气体尘埃触手长达30万光年。气体和尘埃的剥离使得恒星形成过程被抑制,该星系中的恒星形成区呈现不均匀的分布特征。图片由HST的广角相机 3 (WFC3)在可见光、近红外和紫外波段分别拍摄合成得到,于2023年5月1日发布,研究人员通过对一系列水母星系的观测来了解宇宙极端环境下的恒星形成活动。


                              IP属地:北京60楼2023-05-03 14: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