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40贴子:412,309

回复: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宝玉定神一想,原来竟是一场大梦,浑身冷汗,觉得心内清爽,仔细一想,真正无可奈何,不过长叹数声而巳。宝钗早知黛玉已死,因贾母等不许众人告诉宝玉知道,恐添病难治。自己却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起,失玉次之,故趁势说明,使其一痛决绝,神魂归一,庶可疗治。贾母王夫人等不知宝钗的用意,深怪他造次,后见宝玉醒了过来,方才放心。立即到外书房请了毕大夫进来诊视。那大夫进来诊了脉。便道:“奇怪,这回脉气沉静,神安郁散,明日进调理的药,就可以望好了。”说着,众人各自安心散去。
袭人起初深怨宝钗不该告诉,惟是口中不好说出。莺儿背地也说宝钗道:“姑娘忒性急了。”宝钗道:“你知道什么!好歹横竖有我呢。”那宝钗任人诽谤,并不介意,只窥察宝玉心病,暗下针砭。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0楼2023-03-14 04:56
回复
    这段情节,作者都是在暗示假宝玉就是在装疯卖傻。假宝玉听说黛玉已死,于是做了一个大梦之后,醒来之后居然是心情愉快,思想轻松,无忧无虑的状态,只不过就是假装长叹几声而已。
    先前不是演戏说,我要死了,横竖林妹妹也是要死,两处两个病人都要死的,死了越发难张罗,不如腾一处空房子,趁早将我同林妹妹两个抬在那里,活着也好一处医治,死了也好一处停放,不枉了几年的情分。
    假宝玉快点去死吧,虚情假意的坑货,黛玉死了,不用再装疯卖傻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现在可以轻轻松松无忧无虑了。
    宝钗却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起,失玉次之,故趁势说明。宝钗深知宝玉的病主要就是因为黛玉而引起的,失玉痴呆就是一个幌子,所以就趁势把话说明白。
    大夫都奇怪,这次号脉竟然脉气沉静,神安郁散,明日进药调理,就可以好了。众人各自都放心的走了。
    宝钗自信满满的回答莺儿,你知道什么!宝玉如果有生命危险我来杠。宝钗任由别人说三道四,并不把这些闲话放在心上,只是暗中观察宝玉的心病,悄悄的指出宝玉的错误,委婉的规劝宝玉改正自己的错误。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1楼2023-03-14 04:58
    回复
      九十八回, 一日,宝玉渐觉神志安定,虽一时想起黛玉,尚有糊涂。更有袭人缓缓的将“老爷选定的宝姑娘为人和厚,嫌林姑娘秉性古怪,原恐早夭,老太太恐你不知好歹,病中着急,所以叫雪雁过来哄你”的话时常劝解。宝玉终是心酸落泪。欲待寻死,又想着梦中之言,又恐老太太,太太生气,又不能撩开。又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方信金石姻缘有定,自己也解了好些。宝钗看来不妨大事,于是自己心也定了,只在贾母王夫人等前尽行过家庭之礼后,便设法以释宝玉之忧。宝玉虽不能时常坐起,亦常见宝钗坐在床前,禁不住生来旧病。宝钗每以正言劝解,以“养身要紧,你我既为夫妇,岂在一时”之语安慰他。那宝玉心里虽不顺遂,无奈日里贾母王夫人及薛姨妈等轮流相伴,夜间宝钗独去安寝,贾母又派人服侍,只得安心静养。又见宝钗举动温柔,也就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2楼2023-03-14 05:00
      回复
        大家注意了,此段情节大有文章,春秋笔法妙在含糊,虚掩伪饰。
        开始,作者一番宝玉的心理描写,又是伤心,又是想黛玉,又是想寻死,又是自己开导自己,这就是春秋笔法常用的虚掩伪饰。
        接着货真价实的真货就出来了,宝玉又想黛玉已经死了,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自己也就想开了好些。
        接下来的一幕就要把人笑死,春秋笔法的特点就是虚掩伪饰的笔墨篇幅很大,关键的地方一笔带过,闪烁其词,含蓄委婉,千万仔细,不要上当。
        大家注意这段描写,宝玉虽不能时常坐起,亦常见宝钗坐在床前,禁不住生来旧病。哈哈!禁不住生来旧病,这是什么病?这就是假宝玉的天生下流痴病,宝玉见宝钗坐在床前,忍不住天生下流痴病又犯了,这就是作者的狡猾之处,虽然作者没有具体描述细节,读者细思应该就会明白,宝玉就是用手去摸宝钗的这些动作,想要和宝钗行夫妻之事,所以宝钗才会拒绝宝玉,对宝玉说,你要保养自己的身体,你我二人即然已经成为夫妻,难道还在乎这一时半刻。宝钗的意思就是你现在身体还虚弱,要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我们即然已经是夫妻了,你病好了以后机会多的是,不必在乎现在一时半刻。
        哈哈!那宝玉心里虽然还是不甘心,没有办法啊,白天里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轮流守在自己身边,晚上宝钗又独自跑到一边去睡觉,贾母又派人守在自己身边服侍,没有办法只好安心静养了。又见宝钗举动温柔,也就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大家注意,春秋笔法讲究的就是虚掩伪饰,曲笔回护,这句渐渐的将爱慕黛玉的心肠略移在宝钗身上,就是标准的虚掩伪饰,曲笔回护,千万不要上当。
        假宝玉呀假宝玉,黛玉没死几天,忍不住天生下流痴病就犯了,可见这家伙就是一个虚情假意的坑货。
        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宝玉到潇湘馆哭灵之后, 宝钗是知宝玉一时必不能舍,也不相劝,只用讽刺的话说他。宝玉倒恐宝钗多心,也便饮泣收心。歇了一夜,倒也安稳。明日一早,众人都来瞧他,但觉气虚身弱,心病倒觉去了几分,于是加意调养,渐渐的好起来,…那日薛姨妈过来探望,看见宝玉精神略好,也就放心。
        大家看看,宝钗不劝宝玉,反而还讽刺宝玉,宝钗心里明白假宝玉喜笑悲哀都是假。黛玉死了,宝玉歇了一夜,反而还是泰然沉静,安安稳稳的睡了一觉,心病倒还觉得减去了不少,假宝玉的心病就是黛玉下话害了自己的丫鬟,宝玉不愿娶黛玉的心病。黛玉只要一死,假宝玉的病自然就会好了,再也不需要装疯卖傻了。
        假宝玉失玉痴呆就是天大的谎言,宝玉的玉还沒找到,黛玉一死,假宝玉的病居然自己好了,心病也慢慢的好了,这就充分说明黛玉下话害宝玉的丫鬟才是病因,凤姐的计策不叫掉包计,应该叫做将计就计。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3楼2023-03-14 05:01
        回复
          神仙对着宝玉说: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债偿清好散场。
          冤债偿清指的就是风流绛珠草还完泪,冤债的意思就是造孽必遭报应。
          神仙的话就是宝黛二人最终结局的伏笔。
          林黛玉的结局就是造孽必遭报应,莫怨东风当自嗟。
          自己的命运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自己应该自我反省。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1楼2023-11-16 23:46
          回复
            春秋笔法,文约意丰,微言大义:林黛玉瞪着两只似睁非睁的眼。
            似睁非睁的眼就是狐狸的眼睛,就是风流祸害的眼睛。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2楼2023-11-16 23:49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3楼2023-11-16 23: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