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大爱吧 关注:25贴子:1,454

《老子》原文/简译·梦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章 众妙之门
---------------  
  
原文:  
1、道,可道,非恒道;  
2、名,可名,非恒名。  
3、无,名天地之始;  
4、有,名万物之母。  
5、故:  
6、常无,欲以观其妙;  
7、常有,欲以观其徼。  
8、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9、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简译:  
1、道,可以复制之道,不是恒久之道;  
2、名,可以宣示之名,不是恒久之名。  
3、道是虚无的,存在于天地形成之始;  
4、道是实有的,体现为万物衍生之母。  
5、因此:  
6、常在悟虚境界,可以捕获道之奥妙;  
7、常用务实精神,可以把控道之范畴。  
8、两者同出一颅,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9、坚持不懈的修炼,是打开一切奥妙的法门。  
  
  



1楼2010-07-12 19:17回复
    第二章 不言之教
    ---------------  
      
    原文: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2、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3、有无相生;  
    4、难易相成;  
    5、长短相形;  
    6、高下相倾;  
    7、音声相和;  
    8、前后相随。  
    9、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0、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志,功成而弗居。  
    11、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简译:  
    1、天下皆知美而为美,也就埋下了恶的祸根。
    2、皆知善而为善,不善的行为也就随之而生。
    3、看得见的有和看不见的无是相互依存的;
    4、有艰难的开始必有容易的收获;
    5、有擅长的技艺必有短缺的盲点;
    6、有高贵的荣耀必有下丄贱的耻辱;
    7、回音的产生离不开声源的呼和;
    8、前因的作用决定了后果的伴随。
    9、所以圣人,以无为的境界从事自己的事业,教化众生于不言之中。
    10、兴起万物于无声的开始,有所作为于淡泊的志向,自然成就于无驻的境界。
    11、因为心无所驻,所以永远不会失去。
      
      
    


    2楼2010-07-12 19:17
    回复
      第三章 圣人之治
      ---------------  
        
      原文:  
      1、不尚贤,使民不争。  
      2、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3、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4、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  
      5、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6、为无为,则无不治。  
      简译:  
      1、不标榜圣贤,使世人不起争念。  
      2、不稀罕珍宝,使世人不生盗意。  
      3、不诱发邪欲,使世人不乱其心。  
      4、所以圣人的治理方法,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中饱足,精神内守,筋骨强壮。  
      5、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求而知、无欲而得的益处,使他们知晓不可妄为的道理。  
      6、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可治之理。
        


      3楼2010-07-12 19:18
      回复
        第四章 万物之宗
        ---------------  
          
        原文:  
        1、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2、渊兮,似万物之宗。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4、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简译:  
        1、道,谦冲不已却永远取之不尽。  
        2、渊远啊,像是万物的源宗。  
        3、既可以挫去锐气,又可以摆脱纷忧,既可以和顺光景,又可以混同尘象,在幽幽清澈的意境中,能感知那似有似无的存在。  
        4、我也不知是谁造就了他,好象早于先帝的传说。  
          
        


        4楼2010-07-12 19:18
        回复
          第五章 多言数穷
          ---------------  
            
          原文: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2、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简译:  
          1、天地不以自己的仁爱之心为度,让万物如小草、小狗般自然的生长。  
          2、圣人也不以自己的仁爱之心为度,让百姓如小草、小狗般自然的生长。  
          3、生存在天地之间,难道不像一个需要借助风箱冶炼的矿石吗?  
          4、虚而不屈的生命,只有运动才能造就健康的体魄。  
          5、言辞过多气数易穷,还是选择适中为妙。  
          


          5楼2010-07-12 19:19
          回复
            第六章 玄牝之门
            ---------------  
              
            原文: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3、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简译:  
            1、谷神的不死之道,是玄修的法门。  
            2、玄修的法门,是天地合一的根本。  
            3、延绵不绝的生存之道,循而用之必然以静待勤。
            


            6楼2010-07-12 19:19
            回复
              第七章 天长地久  
              ---------------  
                
              原文:  
              1、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3、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简译:  
              1、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因此能长生。  
              2、所以圣人,因为谦让反而获得拥戴,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  
              3、难道不是这种无私的精神?成全了他的理想吗。  
              


              7楼2010-07-13 05:58
              回复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原文:  
                1、上善若水。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居善地;  
                4、心善渊;  
                5、与善仁;  
                6、言善信;  
                7、正善治;  
                8、事善能;  
                9、动善时。  
                10、夫唯不争,故无尤。  
                简译:  
                1、至上之善若水一般。  
                2、之所以说水善,是因为她利于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且甘愿处于众人之所厌恶之处,所以说水最接近大道。  
                3、居若不争必成吉地;  
                4、心若不争容纳百川;  
                5、与若不争尽显仁爱;  
                6、言若不争诚信有嘉;  
                7、正若不争民心自治;  
                8、事若不争无所不能;  
                9、动若不争应时而宜。  
                10、惟有像水一样不争,所以无忧。  
                


                8楼2010-07-13 05:58
                回复
                  第九章 功成身退  
                  ---------------  
                    
                  原文: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2、揣而锐之,不可常保。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4、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5、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简译:  
                  1、抓在手里自满自溢,不如适可而止。  
                  2、千锤百炼的锋芒,也保不了多久。  
                  3、金玉堆满厅堂,不知谁人能守。  
                  4、富贵而生骄横,那是自取灾祸。  
                  5、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才是自然之道。
                  


                  9楼2010-07-13 05:59
                  回复
                    第十章 专气致柔
                    ---------------  
                      
                    原文:  
                    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2、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3、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4、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5、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6、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7、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1、承载生命的形神相抱于一,能永远不分离吗?  
                    2、结聚精气以致柔和,能像初生的婴儿吗?  
                    3、洗涤玄修心灵之镜,能没有瑕疵吗?  
                    4、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达无为的境界吗?  
                    5、感官自然开启,能不被引诱吗?  
                    6、理事明白通达,能没有成见吗?  
                    7、生成与养育之道,创造而不占为己有,付出而不自恃有功,统管而不任意宰制,这就是玄修而至的大德。  
                    


                    10楼2010-07-14 17:09
                    回复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  
                        
                      原文: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2、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3、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简译:  
                      1、卅根辐条围成一个轱辘,中间有空车才能行进。  
                      2、烧制粘土使其成为器皿,中间有空器皿才能盛物。  
                      3、开凿门窗建造居室,中间有空居室才有光明。  
                      4、所以有形对人们的利处,离不开无形的功用。  
                        
                      


                      11楼2010-07-14 17:09
                      回复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
                        -----------------  
                          
                        原文:  
                        1、五色令人目盲;  
                        2、五音令人耳聋;  
                        3、五味令人口爽;  
                        4、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  
                        5、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6、是以圣人之治,为腹,不为目。  
                        7、故去彼取此。  
                        简译:  
                        1、贪图美色令人看不清丑恶;  
                        2、喜闻顺音令人听不到忠言;  
                        3、美味佳肴令人品不了疾苦;  
                        4、驰骋打猎令人收不住狂心;  
                        5、珍奇财宝令人隐不去贪心。  
                        6、因此圣人统治,是充实内在的精神,放弃外在的愉悦。  
                        7、所以据此而取舍。
                        


                        12楼2010-07-14 17:09
                        回复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  
                            
                          原文:  
                          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3、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5、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简译:  
                          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什么叫宠辱若惊?来自上面的宠,得到了无比惊喜,失去了无比惊恐,这就叫宠辱若惊。  
                          3、什么叫贵大患若身? 我所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因为我要保全自己的肉身性命,假如我将肉身性命抛开,我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呢?  
                          4、所以,贵将自身合于天下,就可以寄托天下。  
                          5、爱将自身合于天下,就可以信托天下。  
                            
                          


                          13楼2010-07-15 07:47
                          回复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  
                              
                            原文:  
                            1、视之不见,名曰夷;  
                            2、听之不闻,名曰希;  
                            3、抟之不得,名曰微。  
                            4、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5、其上不谬,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6、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7、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简译:  
                            1、看不到图象,称着夷;  
                            2、听不到声音,称着希;  
                            3、触不到形体,称着微。  
                            4、此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称它为阴阳未判之混元一气。  
                            5、它的上面不见光明,它的下面不见黑暗,实在是无法给它下定义,还是把它复归于无物吧。  
                            6、这应该是无状态之状态,无物象之物象,这就是似无似有的恍惚。  
                            7、往前追溯不知何时开始,往后跟随不知何时结束。  
                            8、掌握上古的自然之道,以驾御今天的生命之有,以感知上古的来龙去脉,这就是自然之道的纲纪。  
                            


                            14楼2010-07-15 07:47
                            回复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  
                                
                              原文:  
                              1、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2、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3、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4、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5、混兮其若浊。  
                              6、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7、保此道不欲盈。  
                              8、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简译:  
                              1、古时善于修道的人,其微妙来自玄通,真是深不可识。  
                              2、由于深不可识,只好勉强来形容他:  
                              3、刚入道时谨慎的像严冬过河, 尤其惧怕邻里的干扰,恭敬的好像虔诚的客人。  
                              4、继而他的性格会变的洒脱无羁涣然冰释,品质会变的敦厚诚恳朴实无华,心胸会变的旷达开朗虚怀若谷。  
                              5、意识必将经历浑浊及混乱的考验。  
                              6、谁能沉淀混浊使之渐渐清澈呢?谁能启动僵死使之徐徐复活呢?  
                              7、持守此道的人是不会自满自溢的。  
                              8、唯有不自满自溢,才能在凋敝死亡中成为新人。
                              


                              15楼2010-07-15 07: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