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大爱吧 关注:25贴子:1,454

回复:《老子》原文/简译·梦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62章 坐进此道  
---------------  
  
原文:  
1、道者,万物之奥。  
2、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3、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4、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5、故立天子,置三公。  
6、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7、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有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8、故为天下贵。  
简译:  
1、将道作为信仰者,认为万物之奥妙皆在道中。  
2、善良的人把道看作生命中的至宝,不善良的人也把道当作自己的保障。  
3、美好的言词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可以赢得敬重。  
4、然而人心不善的一面,怎能被剔除弃绝呢?  
5、因此就创立了一个道的化身“天子”,又为“天子”设置了三公。  
6、世人虽然有宝玉以及先进的马车,但他不如有信仰的人活的快乐。  
7、古时候重视道的信仰是为何呢?不是相信“有求必应”,“有罪也可以免除”吗?  
8、所以才将道作为天下最珍贵的信仰。  



63楼2010-08-10 15:40
回复
    第63章 抱怨以德  
    ---------------  
      
    原文:  
    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7、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简译:  
    1、以无为成就所为,以无事铸就事业,以恬淡实现兴趣。  
    2、无论大事小事还是多得少得,都要用以德抱怨的心态。  
    3、图谋难题于知其薄弱,成就大事于细致入微。  
    4、天下难事, 必从容易处入手;天下大事,必从细微处入手。  
    5、所以圣人 始终不认为在做大事,所以才能成就其大业。  
    6、轻易承诺必然少有信誉,易事累积必然难事成堆。  
    7、因此圣人警惕难事出现,所以最终没有难成之事。
    


    64楼2010-08-10 15:42
    回复
      第六十四章 以辅万物
      ------------------  
      原文:
      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4、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7、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8、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9、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10、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简译:
      1、心态安静容易保持长久,无意识见解容易清澈谋略,意志脆弱之时容易破碎,决心微小之初容易分散。
      2、有所作为来源于空白的领域,治国安邦开始于未动丄乱之前。
      3、合抱之粗的树木,生成于稚嫩细弱的小苗。
      4、九层之高的楼台,起建于一篮一筐的累土。
      5、千里之外的行程,开始于脚踏实地的起步。
      6、内心浮躁者必败于急功近利,执迷不悟者必失去前进方向。
      7、因此圣人,有无为的境界所以不会失败,无执著心所以不失方向。
      8、有些民众做事,常常是几近成功但却功败垂成,始终谨慎如一,则无失败之事。
      9、因此圣人,追求众人不愿意追求的境界,不会看重众人认为难得之货。
      10、学众人不愿意学习的冷门,来弥补众人所遗漏的过失,以辅助万物自然的规律,而不敢妄做非为。
      


      65楼2010-08-10 15:51
      回复
        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
        原文:
        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3、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知此两者亦楷式。
        5、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6、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简译:
        1、古时以善行道的人,不是教育民众学会巧智诡诈的小聪明,而是感化民众传承敦厚朴实的大智慧。
        2、民众之所以不服管教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巧智诡诈的影响。
        3、所以采用巧智诡诈来治国安邦,无异于国贼;不以巧智诡诈的方法来治国安邦,是国家的福音。
        4、因此要知道这两条是不变的法则。
        5、能永远记住并应用这个法则,就要靠玄修而至的德性。
        6、玄修而至的德性无比深远啊!与万物一道返朴归真,最后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顺的局面。
        


        66楼2010-08-11 17:13
        回复
          第六十六章 为百谷王
          -------------------
          原文:
          1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2 是以于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3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4、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5、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简译:
          1、江海所以能成为天下川谷的容纳者,是它以善居下的本性决定的,所以它能够成为天下的川谷之王。
          2、因此要想成为民众的统帅者,必先以谦下的言辞赢得信赖;欲走在民众的前面,必须把自己的利益置之身后。
          3、所以圣人,处于民众之上而民并不增加负担,处于民众之前而民也不感到妨害。
          4、所以天下百姓乐于拥戴而不厌烦。
          5、正是因为圣人不争,所以天下自然没有人能与他竞争。
          


          67楼2010-08-11 17:14
          回复
            回复:57楼
            简译:
            1、以光明正道治理国家,以出奇策略用兵打仗,以自然无为赢得天下。
            2、我何以知道这一层道理呢?以此:
            3、天下禁令越多,人民越是贫穷。
            4、民众利器越多,国家越是混乱。
            5、人多奸诈机巧,怪事此起彼浮。
            6、法令越是彰明,盗贼反而猖獗。
            7、所以圣人说:我们无为民心自然归化,我们好静民心自然框正,我们无事民心自然富有。我们无欲民心自然纯朴。


            68楼2010-08-11 17:16
            回复
              第68章 不争之德  
              ---------------  
                
              原文:  
              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简译:  
              1、以善为念的领导者不须高大威武;以善为念的作战者不会轻易动怒;以善为念的胜敌者不必与敌交锋;以善为念的用人者态度平和谦下。  
              2、这就是所谓的不争之美德,这就是所谓的用人之智慧,这就是所谓的顺配于天道,它是自古以来最高的境界。
              


              70楼2010-08-11 17:18
              回复
                第69章 用兵有言  
                ---------------  
                  
                原文:  
                1、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2、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  
                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4、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简译:  
                1、用兵打仗有这样的说法:我不敢成为主动进攻的一方,而宁可成为被迫反击的一方;不敢向对方的阵地推进一寸,而宁可将自己的阵地让出一尺。  
                2、这是所谓的行动无踪迹,要进击却不显露臂膀,要杀敌却不显露兵器,要制服对方却不让他们发现敌人在哪里。  
                3、灾祸的到来莫过于轻视敌人,轻视敌人几乎丧失我宝贵的生命。  
                4、所以两军对峙实力相当时,悲伤哀恸的一方必胜无疑。
                


                71楼2010-08-11 17:18
                回复
                  第70章 被褐怀玉  
                  ----------------  
                    
                  原文:  
                  1、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2、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言有宗,事有君。  
                  4、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5、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6、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简译:  
                  1、我说的很简单明了,很容易身体力行。  
                  2、而天下却不能明白,不能去身体力行。  
                  3、言自有他的源头,事自有他的主人。  
                  4、当下的人唯有无知,所以不明白我们的感知。  
                  5、知道我们的人非常少,因此我们难得可贵。  
                  6、所以圣人,外表淳朴而内心如玉。  
                  


                  72楼2010-08-11 17:19
                  回复
                    第71章 圣人不病  
                    ----------------  
                      
                    原文:  
                    1、知不知,上。  
                    2、不知知,病。  
                    3、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简译:  
                    1、知道自己的盲点在哪里,最好。  
                    2、不知自己的盲点在哪里,缺点。  
                    3、正因为把盲点当作缺点,才可以说他没有缺点。  
                    4、圣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盲点在哪里,所以他没有缺点。


                    73楼2010-08-12 21:29
                    回复
                      第72章 民不畏威  
                      ----------------  
                        
                      原文:  
                      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3、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4、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5、故去彼取此。  
                      简译:  
                      1、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胁,那么统治者的危机就会来临。  
                      2、不要侵害人民生存的空间,不要搅乱人民正常的生活。  
                      3、惟有不引发人民厌恶,人民自然不会厌恶你。  
                      4、因此圣人,自知自明却不自以为高瞻远瞩,自爱自尊却不自以为贵人一等。  
                      5、所以去除自见、自贵而取自知、自爱。
                      


                      74楼2010-08-12 21:29
                      回复
                        第73章 天网恢恢  
                        ----------------  
                          
                        原文:  
                        1、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2、此两者,或利或害。  
                        3、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4、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简译:  
                        1、勇于违反天道则会招来杀身之祸,勇于顺从自然则会活的潇洒自如。  
                        2、这两种不同的勇敢,一个有利一个有害。  
                        3、上天不会放过所有的罪恶,谁能知道其中的缘故?就是圣人也很难了解。  
                        4、天道的规律,在不争中以善取胜,在不言中以善回应,在冥冥中不召自来,在悠然中以善谋划。  
                        5、天网浩瀚飘渺,稀疏但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75楼2010-08-12 21:30
                        回复
                          第74章 民不畏死  
                          ----------------  
                            
                            
                          原文:  
                          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3、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斩。  
                          4、夫代大匠斩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简译:  
                          1、人民不怕死,怎么还能以死亡来恐吓他们呢?  
                          2、若使人民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应该对那些为非作歹者,我把他们抓起来按照刑律杀头,看谁还敢?  
                          3、按正常程序应该由司杀者执行死刑,如果任何人都能代替司杀者执行死刑,这就好比外行人代替大木匠砍削木材。  
                          4、外行人代替大木匠砍削木材,则是很少有人不把自己的双手弄伤的。  
                          


                          76楼2010-08-12 21:30
                          回复
                            第75章 贤于贵生  
                            ----------------  
                              
                            原文:  
                            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2、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3、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4、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简译:  
                            1、民众所以饥饿,是因为统治者的税赋过多,因此才饥饿。  
                            2、民众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统治者的妄为,因此才难以治理。  
                            3、民众所以轻死而挺而走险,是因为统治者的生活奢侈使得贫富悬殊,因此民众才轻死而挺而走险。  
                            4、所以唯有不执着于今生享乐的人,才比那些过份看重今生享乐的人更贤明。
                            


                            77楼2010-08-12 21:31
                            回复
                              第76章 柔弱处上  
                              ----------------  
                                
                              原文: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2、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3、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4、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5、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简译:  
                              1、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就会僵硬。  
                              2、草木在活着的时候也都是柔弱脆嫩的,死了就干硬枯萎。  
                              3、因此坚强是属于死亡一类,柔弱是属于活着一类。  
                              4、所以自视兵强而发动战争则不可能赢得胜利,树木强硬则必然因为枯萎而被折断。  
                              5、强大的处于下降趋势,柔弱的处于上升趋势。  
                              


                              78楼2010-08-14 0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