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妙手古法八段锦吧 关注:1,136贴子:11,848
  • 0回复贴,共1

练拳之初,先抻筋拔骨,不注重柔韧性可亏大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练拳之初,先抻筋拔骨,不注重柔韧性可亏大了……
柔韧,顾名思义,就是柔软而坚韧,通常指人体肌肉、韧带及连接其间的骨架、筋腱的延伸能力。
古之练拳者有言: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里的功,一方面指身体柔韧度,另一方面也指运行气血之默功。
柔韧度是最基础的训练起点,俗称抻筋拔骨。先人把“踢腿、“活腰”、“抻筋”作为练武之人必备的三个要素。武术的训练往往也离不开这三个方面。有人问,太极拳也需要这三方面吗?
回答是肯定的。太极拳的塌胯、松腰、沉肩、坠肘,在内在意念与外在形体上都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更松柔的韧性。俗语曰“筋长一寸,寿延十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抻筋的重要性。
对于初练太极拳者,抻筋拔骨既可以提高机体的力量耐力和动作的观感程度,也可以减少意外受伤,使人们能够更加安全高效地练拳。
如何练好身体的柔韧度,为太极拳的习练打下良好基础呢?
动静结合
首先,要动静结合。太极拳的柔韧性是柔而不软,在技术动作中强调意念,要“柔中带刚,刚柔相济”。
柔韧训练中的动静主要体现在身心两个层次上。“动”是指压腿、踢腿、涮腰、摆胯等明显的筋骨活动。“静”主要指意念上的持续,看似静止不动,实则内里在动。
譬如:在耗、控、拉的压腿动作中,做短暂的停顿,这一刻,虽说在外形上看不出有强烈的动意,其实质上内里已经动了寸余。所以动静的结合是必要的、适当的。
其次,机体各部位的器官、组织结构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而有效地协调各个器官组织之间的灵活性、统一性,可以更好地促进身体柔韧度的提高。达到柔而不软、刚而不硬,着实不易。
科学研究证明:人体的柔韧度发展的最佳时机是少年儿童期,这时候关节软骨较厚,肌肉韧带伸长性较大,关节活动范围更大,松弛、易拉伸,肌肉呈纵向生长,肌纤维较细嫩,柔韧性较好。少年儿童通过柔韧练习不仅可以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运动的幅度,甚至还可以改变肌肉的线条,促进他们的生长发育,塑造健美体形,这些是成年人无法比拟的。
成年人肌肉强度高,纤维走向已然定型,如果再不抓紧时间训练,增加柔韧度,那么至老年,机体骨骼肌肉将出现严重的疾患。
长期训练
最后,我们知道,单纯的柔韧训练枯燥而又单调,需要忍受极大的痛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日曝十日寒是练不出真功夫的,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训练才能达到。
首先,我们来谈谈最基础的压腿训练。可先找一块宽敞之所,做一下热身准备活动,使身体筋骨舒展,防止拉伤;然后,将腿放在与腰齐平的杠杆上,做勾伸运动,上身向被压腿侧折叠,以头触到脚尖为最好,如若不能,勿急,慢慢侧压,一日精进一点,时日长了,头脚相触不是难事。
图片
其次,在武术运动中,压腿与踢腿相辅相成。如果把压腿理解为“静”运动,那么踢腿、摆腿等就是'动”运动,压腿过后,立即快速踢腿,且与压腿的时段成正比,这样才能提高肌肉收缩、拉伸的速度、力量,才能真正提高弹性,增加柔韧度。
身体柔韧度的增强,对于增大运动幅度,强健体魄,都能产生良好影响。科学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意念上的功法是默功,即不用形体上的动作,而用大脑来强化思维,意守丹田之功法。从生理的角度来看,默功能剌激大脑皮层形成新的神经回路和神经网络,加强太极拳动作的圆融和连贯性,是通过剌激神经系统而达到内修外练的一种手段。
诠释拳理拳法,建立更高层次的武功,基础不可废弃,笔者认为,柔韧性的练习必不可少,或是建筑高楼大厦的地基所在。
以上是个人观点,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1-10 14: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