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断想
http://post.baidu.com/f?kz=86106359
路的断想
两年前的旧文字,被倒腾出来存放吧!
人在旅途,总有一个错觉,那就是:往外走时总感觉路途遥远,遥不可及,往家去时却好比近在咫尺,仿佛片刻便到了一样。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其实去那里再回来,实际路程根本就没发生什么变化,偏偏心理上就感觉回来的路程短了许多,为此,琢磨出如下的原因并设想了可能适宜的范围。
一、 客观原因。
司机往外走时路途不熟,驾驶时速度较慢;回家的速度比离开时快了许多。
二、 主观原因。
1.感觉者并不熟悉出去的路,也不熟悉路边的任何参照物,对目的地没有感性的认识,只以流淌着的时间来估算路程。以时间的约定来计算目的地的到达与否,路程的概念被弱化了,时间的概念却被加强了。人一旦计较起了时间,这时间就是分分秒秒的漫长,就比如路边等人的感觉一般。
2.感觉者对目的地非常熟悉,但是距离自己生活惯了的家愈远,愈是以时间的流逝来衡量路程,也就是说,以离开家的距离来衡量目的地的远近,会感觉愈来愈远,愈来愈漫长。当然,如果这旅行正好是回家,归心似箭的心理怎么着也比实际路程更急迫,无奈的等待也一样的让人感觉路途遥遥。
3.返回时,已经记住了路边的参照物,很明确这一地方距离家有多远,心不悬着,就不再计算和计较。人一旦不再计较和计算,心理没了负担,会立刻轻松起来,对时间和路程的感觉就不再细腻和苛求了,那路程立刻就短了许多。
以上第一条是客观原因,我们姑且不论,就二条而言,仿佛和做什么事儿似曾相似。比如学习,比如工作,比如处理人际关系。
学习本是掌握技能的一个途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做事儿。今天这个时代,学习已经游离了他的本来意义,变成一个目的,一种跳板,一件差事。比如考一个好高中,考一个好大学,获了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以及博士后......一路攀升,目的真是为了更好的做事儿和更好的生活吗?是不是学习就快变成了一种职业?
比如已经工作的人,拿一个岗位证需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评职称需要学习计算机和外语,每年签一个上岗合同需要发表论文。学习和写论文本是好事,作为上岗评职称的条件,就如同给大家人为定了一个目标,让人往一个方向去旅行,行进的旅途枯燥而又漫长啊,那有心思看路边的风景,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反过来说,其实就有许多人本来是对外语或者其他东西感兴趣,想学习或正在学习,结果也被混同在既定目标里,让兴趣一点点流失,最终以索然无味的无奈和应付差事而结束。
可悲乎?不悲也,千人一面,如同是行为艺术。
一些意志坚定的人,或者说是偏执狂,疯子,他们才不计较职称啊学历啊上岗啊下岗啊,一意孤行地做一些自己喜欢和满意的事,任什么都挡不住其体味和探索的兴趣。时间对他们来说,既是分分秒秒令人心疼的流逝,又是全然的被遗忘和被忽略,甚至于是一种盼望,盼望自己所预期的结果的尽快出现。那种等待的心悸和期盼,那种回家的欣喜和热望,哪里还有乘车出行的缓慢和不着边际呢!这样的人真的是少数!用一个时髦的词,是另类,甚至是另另类。他们如果不是科学家,那也会是艺术家,总之,他们是不同于我们庸常人的智者。那,我们庸常人呢?
我想和领导处好关系,我又想和同事处好关系,我想被提升,我又不想踩着同事的肩膀往上走,我觉得进一步怎么这么艰难,就想出门旅行一样的遥远和心里没底。那么,我放弃吧,放弃这一切包袱,轻装上阵,不要顾虑我的领导怎么看我,我是什么就是什么;放弃在同事面前要故意讨好谁的想法和做法,大家一视同仁,没有亲疏等级之分。这样子一来,支持我的人有,反对我的人肯定也有。如果心里坦荡,我猜想,反对我的人也愿意在一个明明白白的对手手下干活,而不喜欢那些两面三刀心里机关无数的人做他们的领导。这就是说,放松了,该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争不来,与其战战兢兢鼓捣去,不如坦坦荡荡接过来。
有一个同学曾经笑谈,二十年前毕业时,大家给她的忠告是:改掉自己的坏脾气,与同事领导好好相处.二十年过去了,他的年终测评年年都是人气第一,同事和领导都说:小王脾气不好,人好!由此看出,人品比性格重要,做人比做事重要!
爱人,朋友,同事,同学,包括儿女父母,随意了,放松了,心里不再紧张计较了,才会欣赏到沿路的风景,这才会让出行的旅途和返家的路程一样的长短,一样的轻松和自在,不是吗?
200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