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 关注:56,530贴子:429,069

回复:【文字】每日咬文嚼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日咬文嚼字|“善才”童子还是“善财”童子?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3-06-19 06:57
回复
    熟悉中国古典文学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善才”是唐代琵琶师的称呼。白居易《〈琵琶行〉序》:“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此句介绍琵琶女的身份,她原本是长安歌女,曾跟穆姓曹姓二位琵琶师学习琵琶。《琵琶行》中亦有诗句云:“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唐代的琵琶师为什么称为“善才”呢?唐代段安节《琵琶录》中解释说:唐代元和年间,曹保有个儿子名叫善才,精通琵琶弹奏,后来便以“善才”称琵琶师。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3-06-19 06:57
    回复
      善财,又称善财童子,梵语(Sudhana)的意译,佛教中的菩萨之一。善财是《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所说的求道者,福生城长者的儿子,受文殊菩萨的指点,南行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佛教语,名师)而成为菩萨。因曾从观音菩萨受教,所以观音塑像或画像旁,常有善财童子之像。
      根据上述文章的语境不难看出,其句中说的应该是“善财”,而不是“善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3-06-19 06:57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3-06-28 06:52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3-07-10 07:20
          回复
            每日咬文嚼字|“润笔”还是“润色”
            “润笔”典出《隋书·郑译传》。宴会上隋文帝要恢复郑译的爵位和官职,让人立刻起草诏书。当时有人跟郑译开玩笑,说:“笔干。”郑译回答说:“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我出外做地方官,拄杖而归,没有得到钱财,拿什么来润笔?)”后人用“润笔”指请人作书画诗文时付给的酬劳。《儒林外史》第一回:“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
            润色,即修饰文字,使有文采。鲁迅《彷徨·伤逝》:“我的工作果然从此较为迅速地进行,不久就共译了五万言,只要润色一回,便可以和做好的两篇小品,一同寄给《自由之友》去。”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3-07-14 07:36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3-08-01 07:33
              回复
                每日咬文嚼字|“斥侯”还是“斥候”?
                斥,有探测、侦察之义。候,有伺望、侦察之义。“斥候”即侦察、候望,后引申指侦察、候望的人。《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复远遣斥候,观相径要,欲图寿春,权以为不可。”上述书中明确指出“斥侯就是侦察兵”,显然应用“斥候”。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3-08-29 07:00
                回复
                  每日咬文嚼字|拓片读“tuò片”还是“tà片”?
                  .
                  拓,是个多音多义字。读tuò,可表示开辟、扩充。如:拓荒、开拓。也在姓中使用,如:拓跋。读tà时,指把碑刻、铜器等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印下来。一般的方法是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蒙上一层纸,用特殊的工具捶打,使之凹凸分明,然后上墨,显出文字图像来。这种拓印下形状、文字或图像的纸,被称作“拓片”。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3-10-01 07: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