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是生面孔。”
没记错的话确实是在亨大叔的铁匠铺见过,名字是,三千吧。
由于那时候他也只是挂了个名,所以和这位姑娘也只是打了个照面。
初次去那亨利工坊的印象实在过于深刻,导致他一段时间都没再去报道。
抛开冗杂的过去不谈,锻造刀的技术倒是从那铁匠身上学了一些,正巧前段时间由于副业前往和之国,得到了一小批玉钢,本想着转手卖给谁,此刻便拿出来当作是这考验的材料。
形状不规则的玉钢在熔炉中的高温下被烧得如岩浆般通红,在如此高温下便是他也只得用铁钳夹出置于锻造台。
由于没有动力锤,从头到尾都是由本人锤炼,通过最初的两次试锤掌握了大概的力道,便如同一台精密的动力锤,每一击都用着近乎相同的力道,隔着相同的频率敲击在炽热的玉钢上,直到锤至平面后将其用铁钳夹入水中冷却,大量的水蒸气直冲上来,又逐渐在大气中消散。
将那黑色的平面钢再度搁至铁匠台继续锤打,提高敲击力度直将其敲碎成数个部分,将其分类为破碎不平整的硬钢和破碎平整的外钢,数块碎片拼接堆叠,再度放入熔炉加热至通红,以钳子夹出之后继续锤击锻压融合,随后在中段用力砸出一个断痕,将其对折堆叠,自各个角度敲成团状塞进熔炉加热,将这对折堆叠锻造的步骤重复数次持续锻压后将这两块钢进行锻接,通过锤击将其进行拉长,眼见长度差不多足够了便捶打塑形。
差不多要到最后一步了,洗涤刀面直无油污,将提前准备的黏土混合液以波浪的纹路涂抹在刀背上,减少淬火时迅速产生的冷却反应,这也被称为覆土烧刃。
眼见天色已黑,也正是淬火的极佳时机,将已有雏形的日刀放入烈焰之中,在这夏日时节就算是夜晚也是炎热难耐,更何况是这火堆旁,但即便高温下汗水都自额头如溪水般潺潺流过,亦是目不转睛盯着黑暗中那逐渐亮起的钢铁之光。
排空一切杂念,耳边仅能听见火焰炙烤之声,见其10%赤热且焰色已成小豆色,立即将刀自炉火中取出,迅速去除刃口处敷土层,将其刃体尽数没入早已准备好的盐水中进行水淬火,在水中上下左右振动加速冷却,原本直线的刀刃在其中逐渐开始有了弯曲的弧度。
再次取出之时,便已是宣告大功告成。
将成型的刀刃以磨砺石进一步研磨,开出刃锋,由于没有规定要求便将锋口开得较厚,比较适合劈斩硬物。
刀镡选用的是铁匠坊的波瓦合金——毕竟他没有其他材料也只能借用一下了,这类合金的可塑性极强,其坚韧程度也足以称之为百折不挠,锻造为莲花状刀镡想必也能在近身战之时以刀镡给予敌人出其不意的一击。
柄部则由黑市上贩卖的宝树亚当一小部分木材制成,随后与和之国传统一样用巨大海王类的鱼皮包裹缠在刀柄上,中间留有一整列的菱形空档。
将这三者相接,完成了一把和之国较为传统的太刀,刀身约长为一米四,虽然不到大太刀的长度,但在太刀中也属于较长的类型,柄部与刀身长度约为一比四的比例,由于个人喜好,刀身通体为黑色,在夜晚几乎难以用肉眼捕捉。
收尾的刀鞘以阴沉木打造而成,为了符合刀本身的基调,同样选取了这种黑色的木材锻造而成,这样无论是在鞘中还是出鞘,在无光的夜晚都难以察觉。
“呼。”
终于有精力感叹了,将刀收入鞘中再拔出反复确认长度宽度恰好后,双手将太刀举于身躯右侧,如同高举火炬般的上段构,对着前方的草席,斜斩而下,没有半点声响,下一刻,草席左上半沿着光滑的裂口平移,最终,缓缓落在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