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91,602贴子:16,781,874

回复:生活,细微与关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青春是美好的。
对青春的向往更是。
不只是想想,你在时光流逝中一直保有这情怀,更是。
特别是,当自己身上的条件远远而去,越来越弱,而那美好却在自己眼前更加清晰时;
衰老的滋味越来越浓,其发展的速度在加快,你追逐这份美好的力度与之同步时;
沉浸在衰弱的感觉之中,你恰恰跟着去创造成功,步步倾心、干得漂亮时;
人们说,身在青春中的人是体会不到其存在的。你表现了对这话最伟大的理解。想到这点,你傲视前者时;
青春是美好的,你最有资格这样说,声音最响亮,不是吗?


IP属地:贵州1596楼2024-01-17 16:05
回复
    什么是你的老去?
    看看死亡。它不是夺走你的生命,就是使之更加旺盛。你可以专注二者的对立,将死亡视为对生命的伟大张扬,没问题。
    每一个东西都要在某物上造成类似的撕裂,你都可以借此界定它。
    什么是衰老?它摧毁青春,或扩张青春。两个力量都十分强劲,尖锐对抗,相辅相成。
    以前你只看到前者,多数人的感觉只有这个。老去让你心情凄凉,这又使前者更不容质疑,于是你情绪更差,如此恶性循环。
    为何要承受这个?你要把衰老视为青春的黄金期,没人能阻挡你。
    一旦如此定义就美妙了——你去追逐其辉煌,获得良好的感受,这使自己更乐于如此定义,于是更卖力去追。一个良性循环有了。
    那些凄惨、痛苦就不存在了?当然不是,但这只能让你斗志更盛。看着最终告别的时刻步步逼近,青春的存在更鲜明了。
    还有啥好说的?


    IP属地:贵州1597楼2024-01-17 17:58
    回复
      在思考青春问题时,那句话会冒出来——向死而生。
      将生命推向毁灭的,正是把生命送上辉煌之巅的。历来如此。
      你不再年轻,要是还热爱青春,势必体会它被摧残、被毁灭的倾向,恶狠狠的。于是,让青春飞扬的伟大力量在胸中涌现了。
      没错,要是青春淡淡而去,激不起心中波澜,甚至被忘却,这冲击力不会有。
      现在迫在眉睫的,不是自己怎样老得慢些,衰退的悲哀轻些,以及如何养老的问题,而是如何不辜负摆在面前的机遇,这样美妙的挑战。
      这么说来,你就要否认衰老,那些虚弱、疼痛、无力的感觉,不可抗拒的老年病等等,这倾向的日渐严重就不存在了?当然不是,当然做不到。
      怎么办?最好的方式来了——爱你的青春,比此前任何时候都强烈,抓住任何机会,创造青春辉煌,勇攀其高峰。
      这是你抵抗衰老最好的条件,最有操作性的方式。
      效果怎样?不知道,但你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1598楼2024-01-18 08:22
      回复
        想追逐青春,衰老的虚弱、疼痛等等就没有意义,就该扔在一旁?不是。
        追逐难免张狂,造成不良后果。自然的衰退会提醒你,制止你。你的投入处于适当的水平上。
        这样说来,衰老给青春以助力,或者说就是制造青春,干脆说衰老就是青春,有何不可?
        它本不是青春,可你偏要这么看。这就造成了撕裂,这张力一直在虚弱的你身上,妙得很。
        你十八岁时就没有撕裂吗?自认为牛逼,可老天总是让你碰壁。你偏偏从这里获取更多的激情,不是吗?
        现在你还是这样,撕裂恰恰使你更热烈,尽管不见得想干啥就能干啥。
        这就对了,衰老就是青春。你就偷着乐吧。


        IP属地:贵州1599楼2024-01-18 09:06
        回复
          衰老就是青春?人们嗤笑这句话。
          那个正在带孙子的老头听到了,一股子蛮劲冒了出来。
          谁说不是?本来他呆坐在长椅上,这劲头推着他站了起来。
          当然是。这么想着,他活动上身,晃晃脑袋。此前他没有这么做过,挺轻松。
          衰老,不就是新的青春吗?他呵呵笑着,四处张望,视线在幢幢高楼之间来回,一种清新感弥漫开来。
          你们说不是,我偏说是。没啥根据,就这么牛。他一边观赏,一边做扩胸动作,爽。
          他看孙子。这小子自然有青春,活蹦乱跳。我不能做他那样的动作,可这股活气没有不同吧?
          青春同时在我们身上,谁敢说不是?老头呵呵笑了。


          IP属地:贵州1600楼2024-01-18 10:04
          回复
            人势必走向衰退和死亡。他是这一切的承受者。他的内心必须接受这角色,因此而获益。
            他以什么方式接受?就是向这角色挑战,热烈地、长久地、充分地拼搏,靠着这分裂生活,获取其中的无限价值。
            同样,人的青春势必走向消亡,他当然是这结局的承受者,同时应当是反抗者。他要诚挚地接受这两个角色的分裂,借此享受生活,热烈地、长久地、充分地。
            为何人不该拒绝做承受者?果真拒绝,应有的生活就没法保证。成败本是常事,但他容易陷于其中的焦虑、恐惧之中,在张狂与消极之间无谓挣扎,生活因此受损或被毁。
            那就放弃战斗,任春春消亡,看着生命垮掉,如何?在这样选择的当下,青春、生命就完结了,顶多还剩一层皮,生不如死。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1602楼2024-01-19 09:01
            回复
              怕死,在生命中普遍存在。如何看待这现象?
              不妨将怕死等同于某种疾病。疾病对人的打击是什么?比起身体的伤害本身,更糟的是人没有对生病的健康心态。可以说疾病本身不伤人,缺乏跟它很好相处的方式才是。
              同样,死亡本身并不真正伤害人。死亡的客观性就在那里,对死的恐惧也是自然的,人在理智上早已接受。不幸的是人找不到对这恐惧的恰当认识,没法很好地接受这恐惧的存在,不能陪着它好好活下去。
              换言之,人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我的怕死后面是什么?
              放眼整个生存,该如何看待我这情绪?
              是什么决定着、影响着我对死亡的心态?
              怕死之心有何意义?怎样利用?
              不健康的心态带给我什么?我要如何获取健康?
              如此等等,值得你用心。


              IP属地:贵州1603楼2024-01-21 21:30
              回复
                怕死的人,其实是现在活得好的人。
                现在活得不好的,活着的意义不大,他不会怕死,至少这情绪淡得多。
                现在活得好,对将来有什么好担心的?你没工夫在这里耗。如何好好利用现有的机会,尽量提升生存的质量,可做的很多很多。它们在等着你,呼唤你。
                重要的是,无论实际上离终点有多远,哪怕只剩短短一瞬,眼前的余地都是无限。要是浪费了,那才是真正的不幸。能专注于当下的所有,你就真的解脱了。
                完全、彻底、高质量地利用了手里既有的,真到了那一刻,人就能从容地告别。
                人早就知道了生存的有限,告别总要来临,这没啥。真正的悲哀是丢掉了本来能担起的、对生命的责任。人本可以集中精力,作出坚决、有效的行动,确保漂亮地度过余生。因为怕死而耽误了,最大的悲哀在这里。


                IP属地:贵州1605楼2024-01-22 07:09
                回复
                  适度的紧张,适度的松弛,专注于有意义的目标,带着适度的热情,做好每件小事。就这么过下去,够了。
                  还能活多久,你不用关心。现在是否这样纯粹地活,能不能将定要成功的束缚甩开,稳稳地留在这状态中,你才是要始终盯住的。
                  越是这样,你越容易活得久。你尽管相信。
                  当然没有根据,但如果你否认,就提供了相反根据,使你的寿命受损,也许超出预期。
                  这也看不到证明。但等到有了的时候,你将后悔不迭,惨了。
                  要是相信,能一直保持吗?不能,但你有希望一次次重返。这就够了。


                  IP属地:贵州1606楼2024-01-22 07:58
                  回复
                    他完全被她清除出生活了吗?
                    她的权利,她的领地,她的拥有,她的尊严,他是无权染指的,似乎存在感为零。
                    随便一个路人,不也是这样吗?当然。但她根本没有证明这点的必要,而对他就有。她总是要为此留一份心,或许是一种焦虑。她要把这点反复说给自己听。而他,要反复提醒自己这点。
                    他跟她形同路人,却总要激起她的警觉,从过去到未来都是,直至生命终结。而陌生人不会有这效果。
                    明白了,这存在感稳稳的。他笑了。
                    要是他觉得太卑微而不接受,会怎样?那就真的被清除掉了,完完全全地。


                    IP属地:贵州1608楼2024-01-22 09:09
                    回复
                      与人相处,一个基本认知是,没人真的在乎你,对你的事有兴趣;谁也不可能介入你的存在,反之也是;彼此的隔离是铁的现实。
                      这么说就完了吗?
                      注意一旦这样看就会冒出来的、反常的种种微妙;
                      给自己描述它们,尽量细致;
                      掂量这些微妙存在对自己的勾引;
                      自己由此而来的心理、思想异动,其形态、内容之种种;
                      所有的动态所包含的、认识自我的新机会;
                      这动态里体现自己主动性的无限可能;
                      你能在其中进行怎样的创造,注意所有可能性;
                      如此这般,没有这些,对双方隔绝的认知必然是模糊的、肤浅的、狭隘的。你只能借这些获取对关系的鲜活体会,建立、增强对关系的基本认知。
                      接下来,你又要出发。这些课题会以新的面目出现,推着你,勾引你,将你带向更多、更高的认知。


                      IP属地:贵州1609楼2024-01-22 20:28
                      回复
                        有人在当下、在某件事上以某种程度善待你,别以为这善会无限延续,或对方要在别的、更多的事情上对你好,别以为这程度一定会提升。
                        要是来者不善,你以为这恶会无限延续,会在别的、更多的事情上体现,现在的程度会提升。这些妄念同样不该有。
                        这两种荒谬怎么产生的?因为你想要别人的善,也不想要对方的恶。是这两种倾向的扩张,并非事实本身造成的。
                        然而你不自知,只觉得自己正在掌握事实。这念头来得很自然,你毫不怀疑。
                        要是后面的感受不如预期,你会困惑、会躲闪或以其他方式应对,不论怎样,就是想不到自己意愿的主导作用。
                        对方将善待我还是相反?这问题还会存在,自我引导的作用不易消失,可能延续很长时间。
                        一个轮回——主观倾向制造了妄念,反过来又被增强,如此下去。


                        IP属地:贵州1610楼2024-01-23 11:28
                        回复
                          为何要安于、专注于卑微?因为你要按自己选定的价值征服整个生活。
                          怎样做到?向存在的无限多样、丰富性,向其深度和广度的无止境进军。正是这样,你的价值才能广泛地、充分地与现实结合,真正融入整体,成为其有机的组成部分,如此,你的征服才可能成功。
                          你将遇到什么?自己所感受到的、用到的、接触和经历的所有。除了少数高大上的东西,那些微小、短暂、低下、无意义的东西环绕着你,举目皆是,随时可遇。卑微充斥着你的时间和空间。
                          前者总是显得更有力,你的感觉、意识和行为想抓住、利用它们,却不得不频繁、大量地让位。这就是你的基本条件。
                          你蔑视、厌恶这些,但这等于拒绝生活。假如这征服必须借助于前者,这相当于放弃。
                          没办法,你要向整体扩张,不得不安于卑微,专注于它所提供的机会。
                          另一方面,高大上的东西需要宽松的条件,但生活更常见的是小的豁口,数不尽的缝隙。要是你乐于尊重这点,让自己的所思所行成为细小的石子或碎屑,自然容易进入生活,与整体紧密契合。
                          这样就对了。你追逐的价值有希望被充分接纳,在生命中更好地站住,施加深广的影响。这是什么?就是你的征服呀。


                          IP属地:贵州1614楼2024-01-26 21:26
                          回复
                            你推崇一种生活方式,自然需要在生命里使之极致扩展,以实现其价值。
                            如何做到?如果你只想要宏大的条件,例如大的空间、长久的时间,某种高级的场合等等,你成功的难度不会小,也许不可触及了。要求越高,这样的结果就越明显。
                            反过来,那些很小的、极小的、短暂的、不起眼的、似乎毫无效用的场合,在现实里广泛、频繁、持久存在。它们组成生活的主体,至少在数量上是如此。
                            重要的是,一切易于掌控,追求的阻力较小。如果你能够立于这些卑微之处,那就好办了。
                            要是你预先就如此安排,且着眼于自己的活力、热情、专注、耐心、细心等,就这样表现生存的基本品质,你一定能成功。
                            不奇怪,卑微的条件与同样的努力,二者必然相互适应。本来你生存的卑微就是上天的安排,现在它当然要照应你,没说的。


                            IP属地:贵州1615楼2024-01-27 08:45
                            回复
                              谁都想活得长,这是当然。
                              其实人没有什么活得长。你在失眠时不慌张,稳稳留在当下,把这空白视为充实,任时间流逝。这个可以有;
                              一个动作啥价值都没有,但你好好品尝自己的专注、热情、从容。到了哪一步,你没有察觉;
                              某一项努力缺乏理想条件,你降格以求,只管享有当下,悠然看着日子走下去;
                              某种痛苦要缠住你,但你注意到此时自己的活力。除了享有这个,别的都不关心;
                              一个逃不出的困境,你不仅不急着跳出来,还把它当成创造乐园。看不到头成果正向你招手;
                              你在一个进程里保持定力,一直下去,持续多久都行;
                              所有这些都做不到,只剩下活得好的意愿,你就把这当成生存的全部,一直没有崩溃。
                              那你就不想活得长?你点头,然后重返刚才这些镜头,更多的场景,悠哉游哉。


                              IP属地:贵州1616楼2024-01-27 1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