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吧 关注:78,690贴子:1,848,208

回复:扒一扒恐龙纪录片中的未定种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問一個:
各位對於「紀錄片是否該置入未定種」
是抱持什麼態度?
1.一切未命名描述的物種都不要放
2.把部份未定種,用棲息時期與地域相近的命名種頂替
3.雖令未定種登場,但在旁白等敘述對其真實身份進行曖昧、模糊處理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23-02-14 20:09
收起回复
    事情的变化发生在2003年,菲力·柯尔在整理暴龙科分类的论文中,详细描述了一具来自恐龙公园组的未成年暴龙科标本TMP1994.143.1,认为该标本属于惧龙,同时在该组的其他惧龙标本上发现了一些特征,认为这些标本是区别于强健惧龙的又一新物种,不过没有给命名。当然了,原本的强健惧龙副模也在此列,为此强健惧龙的副模改用同在老人组,且外观更像正模的TMP 2001.36.1(67楼)。实际上在这篇论文中,菲力·柯尔承认了不同种类或形态的惧龙体现了向霸王龙等更进步物种的演变过程,而非一个单独的分支,仍然支持了杰克·霍纳的观点。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3-02-16 09:43
    回复
      这具幼年惧龙的标本保存着不和谐的印记——面部不止一次遭到攻击的咬痕,其中一些愈合了,但最后一次袭击过于凶狠,这只恐龙当场毙命。实际上类似的争斗痕迹在该物种的其他个体上也有发现,有的成年个体仍然留有愈合的咬痕。至少两部纪录片中展示了标本TMP 1994.143.1,并做出了暴龙科内斗的剧情。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3-02-16 10:12
      回复
        实际上不止是大众文化,学术界也针对这件标本有所关注,期间发表了若干篇论文,也引发了对暴龙科行为的一些讨论。菲力·柯尔认为这种内斗可能是为了争夺领地,交配权或群体中的社会地位。而另有学者在研究恐爪龙一换四案例时提出,惧龙等兽脚类的群居模式可能类似科莫多巨蜥,争抢食物时较小的个体会受到袭击,并有可能被分食,很明显BBC恐龙星球采用了这一说法。当然了,强健惧龙与恐龙公园组的物种都没有群居的证据,纪录片将两个物种的行为揉杂在一起明显是不严谨的,目前为止兽脚类群居模式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23-02-16 10:30
        收起回复
          针对恐龙公园组惧龙的研究远不止于内斗行为,那篇众所周知的暴龙科生长曲线(图一)就是采用恐龙公园组的三个标本做的(之前提到的TMP 1994.143.1,AMNH 5438和FMNH PR 308),尽管采用老观点用的强健惧龙的名字(这一点之后需要详细说)。图二中列举了截止2003年已发现的恐龙公园组惧龙的标本编号。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23-02-16 10:45
          收起回复
            相近物种的区分总是容易有争议,对于惧龙自然也不会例外。恐龙公园组的惧龙与模式种强健惧龙太像,以至于过去二十年中仍有学者认为二者其实是同一物种。例如颇具影响力的托马斯·卡尔(霍纳惧龙命名者和怪猎龙,虐龙描述论文的第一作者)和行业新秀杰瑞德·沃里斯(死掠龙命名者)就坚持这一观点。而还有很多学者采用含糊的说法,将恐龙公园组的惧龙称为“强健惧龙近似种”或直接用惧龙属但提一句“可能属于强健惧龙”,该物种的描述命名工作却迟迟不见下文,菲力·柯尔最初的论文中也几乎没有展示成年个体的头骨形态,始终没有给出有力的回击。反倒是沃里斯的一篇论文以强健惧龙的名号,公布了两个恐龙公园组物种的标本绘图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23-02-16 10:58
            回复
              沃里斯在那篇论文中还整了个活,认为原本的幼年惧龙标本TMP 1994.143.1实际上是蛇发女怪龙(图一二),如果属实的话当初的惧龙生长曲线也未必准确了。实际上菲力·柯尔最初描述的时候已经大大方方承认幼年的惧龙跟艾伯塔龙亚科很相似。2021年一篇关于暴龙科面部咬痕的论文仍将恐龙公园组的惧龙列为未定种(包括幼年标本TMP 1994.143.1),算是一种无声的反抗。更为强力的还击来自去年十一月底,朱迪斯河组的威氏惧龙命名论文中,认为恐龙公园组物种最接近威氏惧龙,并且可能是同一物种,这就意味着如果威氏惧龙有效,那么恐龙公园组的物种就与模式种强健惧龙不同。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23-02-16 11:22
              回复
                插播一点翼龙的内容,在《恐龙革命》中,原角龙和伶盗龙的篇章中出现了神龙翼龙科物种,一些伶盗龙和原角龙的复原图中也会有神龙翼龙科物种的出现,这是有真实原型的,德加多克塔组目前报到的神龙翼龙科化石是一段位于伶盗龙腹中的破碎骨骼,当然,只凭这些是不可能鉴别到种的。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3-05-06 09:36
                回复
                  史前星球中蒙古也有神龙翼龙科出现,这可不是穿越或随意设定的物种,2018年的一篇论文报道了耐梅盖特组的几件神龙翼龙科椎骨,并且暂定为疑似风神翼龙(都这个年代了把不知名的神龙翼龙科划给风神翼龙真的呆胶布?),史前星球采用了风神翼龙的外形甚至配色,可能也是基于此。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23-05-06 10:00
                  回复
                    回到惧龙做个收尾,既然群居证据来自霍纳惧龙,种内斗争证据来自恐龙公园组未定种,那么模式种强健惧龙自己似乎没有什么特点,还被莫名安上了一堆与自己无关的名号。很多年来的情况都是如此,直到2021年的一篇论文通过巨量的标本总结了暴龙科种内斗争的证据,从而发现强健惧龙的正模和副模标本其实也带有咬痕:正模CMN 8506的左右齿骨都有咬痕(左侧的侧后方共三处,右侧面中部一处),而且至少代表了两次不同的战斗,因为右侧齿骨愈合的时间更久;副模标本TMP 2001.36.1情况更加惨烈,除齿骨(六处咬痕)外,上颌骨(三处),前上颌骨(一处),上隅骨(三处),隅骨(一处),鼻骨(一处)甚至泪骨(三处)都有咬痕,也代表了多次不同的战斗,其中右齿骨一处,前上颌骨一处,上隅骨三处,隅骨一处,鼻骨和泪骨的伤痕很新,还未愈合。这样一来强健惧龙已公开发表的两具标本都有了打斗的证据,这样一来种内打斗也不算冤枉他们(当然BBC恐龙星球那时候强健惧龙的面部咬痕应该还未报道,所以大概率就是搞错了物种),虽然小样本不足以统计整体情况,却暗示了一种可能性——强健惧龙可能比未定种更加凶狠好斗。目前来看强健惧龙的咬痕主要集中在头骨前部,至少都在眼眶之前,而标本更多的未定种还包括了更靠后的咬痕,例如颧骨和眶后骨都有被咬伤的案例,其中74楼提到的TMP1985.62.1标本就带有四处未愈合的颧骨咬痕,而CMN11594是比较正常的上颌骨和齿骨咬痕(杰瑞德·沃里斯论文里的图看起来没那么完整,他们打一架吧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23-05-06 11:27
                    回复
                      暴龙科的另一成员,常被与惧龙组cp的蛇发女怪龙,在纪录片中也被频繁的“冒名顶替”,甚至更惨的是,很多时候是被不相关的其他暴龙科顶替。例如,最早为蛇发女怪龙塑造“北极暴龙”形象的大概是《恐龙的行军》,形象和体型都参考了真正的蛇发女怪龙(实际上体长卫星了体重地洞了)。在当时北极地区(王子溪组)的暴龙科化石碎片被当做艾伯塔龙亚科,纪录片可能是为了跟艾伯塔龙区分开,安上了蛇发女怪龙的名号。然而后来我们知道,这些北极地区的暴龙科成立了新属白熊龙,不仅跟蛇发女怪龙没什么关系,甚至也不是艾伯塔龙亚科,反倒跟霸王龙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而真正的蛇发女怪龙跟北极并没有什么联系,生活区域跟艾伯塔龙基本一致,只不过年代更早。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23-05-17 17:02
                      回复
                        电影版与恐龙同行中的蛇发女怪龙要复杂一些,诚然,主要的原型仍然是白熊龙,毕竟主题是北极恐龙,但是片中的动物群并非完全的王子溪组,而是融入了西爪龙等典型的恐龙公园组物种,这也让我怀疑此处的蛇发女怪龙多少加入了些真正的蛇发女怪龙的设定。此外其群居行为可能参考了近亲艾伯塔龙,毕竟就连大型兽脚类群居理论的提出者菲力·柯尔都认为蛇发女怪龙应该是独居动物。个人觉得电影中的蛇发女怪龙是我目前见过的较好的复原,尤其那些体色暗淡的个体(雌性?),泪骨角大小适中,头骨形态也很符合艾伯塔龙和蛇发女怪龙的样子,蓝色的首领虽然帅气,但是角和头冠等凸起物过于浮夸了。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3-05-17 17:32
                        回复
                          顺带一提,片中的翼龙很大可能是采用了恐龙公园组的神龙翼龙科,也就是后来命名的北风寒翼龙,当然样子完全参考了风神翼龙复原,毕竟寒翼龙化石并没有保存这样的头冠。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3-05-17 17:34
                          回复
                            后来随着被正式命名,白熊龙也逐渐以自己的名号出现在纪录片中,复原形象也不再那么像艾伯塔龙,而是更接近惧龙和霸王龙这些近亲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23-05-17 17: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