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吧 关注:78,714贴子:1,849,862

扒一扒恐龙纪录片中的未定种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阵子广受好评的《史前星球》有一大特点:出场了众多的未定种,也因此有了“未定种星球”这一调侃的称号,然而实际上,恐龙纪录片里出现未定种,甚至主角都是未定种的情况并不少见。本帖中的未定种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拍摄时是未定种,但后来得到了命名;以及直到现在都是未定种。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6-22 15:04回复
    先简单聊一聊《史前星球》,这部纪录片的几个特点,我认为是有专门用意的。第一是大胆的套用现代动物的行为,我想这是为了说明:恐龙并不是落后的,“活该灭绝”的动物,他们有着足够强的适应性,有着与现代动物同样多彩的生活。本质上是符合“恐龙文艺复兴”的宗旨,实际上从较早的同行系列,到相对近一些的恐龙革命和BBC恐龙星球也都表达了类似的态度:更正人们对恐龙的态度(虽然实际达到的效果未必都很完美),例如恐龙革命中所说“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恐龙都是进化成功的代表”“恐龙革命才刚刚开始”,以及恐龙星球的“我们正处于发现恐龙的黄金时代”。另一个特点是弱化恐龙的捕食和打斗活动,更多的聚焦一些更和平的生活内容,这恐怕是为了平衡“恐龙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项副产品:很多人对恐龙的印象从冷血爬虫转变成了斗争的机器。不得不说勇猛和敏捷的战斗能很强烈地体现出恐龙的强大和活力,纪录片《侏罗纪格斗俱乐部》和jp系列电影也正是这么塑造的,然而用力过猛之后难免会有些跑偏,而这部《史前星球》大有将方向拉回来的趋势,毕竟平平淡淡的“柴米油盐”才是生活本来的样貌,即便是大型兽脚类比起所谓争霸,也更喜欢吃饱之后懒洋洋地躺着,掠食者不在的时候,素食恐龙四处找食物找水才是真正的生存。这部纪录片给我的直观感觉就是:特暴龙躺的真舒服,他要是不咬我我都想过去一起躺着;镰刀龙崽子真可爱,谁能想到镰刀龙竟然能跟可爱挂上钩。再来反观jw3,客观来说jw系列没有违反恐龙文艺复兴的潮流,毕竟里面的恐龙确实有活力,有智商甚至有感情,真正受伤的仍然是古老的冷血大蜥蜴形象(别太高估路人对恐龙的了解,大众眼中的恐龙大多仍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认知)。但是对复原形象和对恐龙生存时间地点的不严谨已经注定他们在科学性的道路上走不远,而且几乎是必然走偏。说它落后吧,比早期复原的形象和观念还真领先了不是一点半点,说它先进吧,就好像物理学会议上一堆大佬在讨论怎么让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兼容,结果蹦出一个人举着经典力学的书那么违和。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6-22 15:33
    收起回复
      开篇第一个:纪录片里的一切“驰龙”。没错,据我所知只要是纪录片里的用驰龙这个名字的,全是未定种。真正的驰龙仅一个有效种,恐龙公园组的艾伯塔驰龙(坎帕阶中期,约7700-7500万年前),很明显,纪录片的驰龙时间地点全都对不上。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6-22 15:37
      回复
        《恐龙纪元》中的所谓驰龙(我看到的字幕叫“奔龙”,一个意思),实际是祖尼角龙和郊狼暴龙所在棕山组(Moreno Hill Formation)地层的一种未定驰龙科,早在祖尼角龙的描述论文里就提到了当地有驰龙科存在。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6-22 15:42
        收起回复
          BBC同行的驰龙设定位于蒙大拿,于是可以确定来自地狱溪组疑似驰龙属的牙齿和破碎骨骼,该地原本发现了疑似属于驰龙属和蜥鸟盗龙属的不少破碎化石,不过呢随着冥河盗龙(Acheroraptor)的发现,大部分都归给了冥河盗龙(图二三冥河盗龙正模标本,含牙齿特写),冥河盗龙也一举跃升为地狱溪最常见的小型兽脚类之一。不过个人觉得地狱溪就算真的有驰龙属和蜥鸟盗龙属的相关物种也不奇怪,毕竟坎帕阶到马阶的拉腊米迪亚许多地层都发现了类似的化石。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6-22 15:56
          收起回复
            另一个出现驰龙的纪录片是《侏罗纪格斗俱乐部》,由于地点是南达科他州,那么情况会比蒙大拿稍微有趣一些——虽然仍然属于地狱溪组,但这个地方还有另一种驰龙科,达科塔盗龙。在冥河盗龙命名(2013)以及无名驰龙科划归冥河盗龙约两年后(2015),达科塔盗龙被命名了,包括大大小小若干个个体,而且这家伙刚好跟驰龙属亲缘关系很近。也就是说格斗俱乐部里的“驰龙”真实身份有以下可能:冥河盗龙,达科塔盗龙(幼年或年轻个体)或仍未命名的某种驰龙科。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6-22 16:13
            收起回复
              对于史前星球的驰龙类,由于设定在北美洲北部,比较吻合的是王子溪组(Prince Creek Formation)的无名驰龙科。该地层组发现了两三种驰龙科的牙齿和碎片,其中疑似驰龙属(艾伯塔驰龙近似种)的牙齿分布很广,在该组埃德蒙顿龙和厚鼻龙骨床所在的区域都有发现。同时疑似蜥鸟盗龙的牙齿和一具可能为蜥鸟盗龙或其近亲的驰龙科幼年个体化石也被发现。考虑到本片恐龙的建模大多加了很多软组织,掩盖了头骨的轮廓,很难准确判断是蜥鸟盗龙还是驰龙,不过从粗略的形状来看,个人觉得应该是王子溪组分布更广的疑似驰龙。事实上疑似属于驰龙的牙齿和破碎骨骼在拉腊米迪亚的时空分布极广,从坎帕阶中早期到马阶最末期,从阿拉斯加的王子溪组到墨西哥的一些地层,都有疑似驰龙属的记录(其实蜥鸟盗龙情况也差不多)。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6-23 01:34
              回复
                下一个是伤齿龙,由于伤齿龙变为了疑名(毕竟仅靠牙齿命名,有效性太难保证),而且发现于蒙大拿朱迪斯河组(Judith River Formation,几乎没有纪录片会提到朱迪斯河组),纪录片中的伤齿龙都是未定种,疑名或是其他种(例如被独立的细爪龙)。图1和图2中的A为伤齿龙正模标本的牙齿,朱迪斯河组的一些胚胎和破碎骨骼也被认为可能属于伤齿龙。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6-23 02:02
                回复
                  BBC恐龙星球和《恐龙的行军(这个也算纪录片吧)》伤齿龙采用的是王子溪组的伤齿龙科,大量的牙齿化石表明这些伤齿龙科未定种可能是该地层组数量最多的兽脚类,实际上除了牙齿,该物种也有两块破损的头骨发现。尽管伤齿龙的模式种有效性都存疑,但疑似伤齿龙的牙齿和破碎骨骼像蜥鸟盗龙和驰龙一样广泛分布,其中王子溪组的牙齿至少比蒙大拿和艾伯塔的标本大50%,恐龙星球中也体现出了体型大这一特点。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2-06-23 16:10
                  回复
                    探索频道的恐龙星球同样出现了伤齿龙未定种,但大概率是另一个物种。也许是由于邻近恐龙公园组,目前双麦迪逊组的伤齿龙未定种被认为可能是细爪龙。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2-06-23 16:31
                    回复
                      事实上在BBC恐龙星球中,还有一种“伤齿龙”出现,在惧龙到河边找尖角龙尸体那段。考虑到背景设置在恐龙公园组,此处的“伤齿龙”应该就是楼上所说的细爪龙,严格来说不算未定种,连带科普了。细爪龙其实很早就被命名,但后来归入伤齿龙的一个独立种,直到2017年再度独立。实际上很多关于“伤齿龙”的研究都是来自细爪龙,“恐龙人”的假说也是基于细爪龙提出的,而非真正的伤齿龙。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会发现,未定种或后来独立的新种比模式种更出名的情况其实很常见,甚至会喧宾夺主误导大众对于本种的认知。图4-5:双麦迪逊组可能属于细爪龙的伤齿龙科巢穴,很奇怪的一个现象,伤齿龙科完整的成体化石很难见到,像样的头骨都没几个,但是完整的巢穴和保留胚胎的蛋却离奇的多,在非鸟恐龙中应该都属于第一梯队。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2-06-23 16:52
                      回复
                        在恐龙革命中,伤齿龙与霸王龙等一起出现在晚马阶的蒙大拿(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奇怪过,伤齿龙怎么存在了那么久)。由于是蒙大拿,可能采用的是梳齿龙(Pectinodon),模式标本在怀俄明的兰斯组,也是根据牙齿命名的属(图一),有些学者认为梳齿龙应该合并进伤齿龙属(两个靠牙齿命名的属互相吞也是绝了),除此之外地狱溪还有其他疑似伤齿龙的牙齿(图二,南达科他州的疑似伤齿龙牙齿),由于伤齿龙属的鉴别特征太不明确(仅用牙齿命名的弊端),拉腊米迪亚众多地层中可能包含了多个未命名的新种。因此恐龙革命中的伤齿龙可能为梳齿龙或另一种未命名的伤齿龙科。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2-06-23 17:55
                        收起回复
                          介绍完两种恐龙了,实际上恐龙的一位近亲也总是以未定种在纪录片中登场——风神翼龙。风神翼龙目前有两个已知种,较大的模式种诺氏风神翼龙(直译为北方风神翼龙,但实际上分布并不靠北),和去年新发现的,体型较小的劳氏风神翼龙。两个物种的模式种均发现于得克萨斯州的西貒组(Javelina Formation),不过诺氏风神翼龙还有更多标本发现于邻近地层,例如新墨西哥州白杨山-阿拉摩组(Ojo-Alamo Formation),犹他州北角组(North Horn Formation)以及西貒组上方的黑峰组(Black Peak Formation),分布时间地点与阿拉摩龙高度重合,因此有“风神翼龙-阿拉摩龙动物群”的称号,不过就算是分布较广的诺氏风神翼龙也并未出现在北边的地狱溪等地层,更没有马阶之前的记录,因此纪录片中的风神翼龙几乎都是未定种。图一,诺氏风神翼龙(大)和劳氏风神翼龙(小)的体型对比。图二劳氏风神翼龙模式标本的示意图。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2-06-25 21:27
                          收起回复
                            地狱溪的风神翼龙未定种来自两件标本,其中一件未描述,另一件仅有颈椎,估算翼展为五米多,不知道纪录片给的动辄十多米的数据是否卫星(估计是参考的模式种,也可能是另一件未描述标本的数据,在巴巴里翼龙和翠鸟翼龙等的描述论文中,地狱溪的神龙翼龙科给了较大体型的复原图)。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2-06-27 18:27
                            回复
                              背景设在双麦迪逊组的探索版恐龙星球中也有“风神翼龙”出场,原型是当地一种未命名的神龙翼龙科(目前看来大概率是跟风神翼龙属没什么关系了),翼展大约八米级别。无论是BBC同行,还是探索恐龙星球,这些早期纪录片普遍奉行一种观点:翼龙在白垩纪末严重衰落,小行星落地前仅剩下风神翼龙一种在苟延残喘。这一现象与翼龙未定种的鉴定问题有很大关系。实际上坎帕阶到马阶尤其是北美洲地区,大量未命名的神龙翼龙科被归入风神翼龙名下,导致人们错误的以为风神翼龙在白垩纪最后一千万年左右孤苦伶仃地等待命运的终焉。例如去年命名的北风寒翼龙也曾经在风神翼龙名下。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进步,学术界已经认识到曾经的“风神翼龙未定种”其实包含了若干个不同种类,实际上神龙翼龙科在世界范围内开枝散叶,在晚白垩纪代领翼龙家族再一次巩固天空霸主的地位,风神翼龙也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罢了,或者说风神翼龙属本身也在参与着这场多样化,分化出了至少两个占据不同生态位的物种。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2-06-27 18: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