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好的假期生活9
包了一个月的快递。
拉胶带,放东西,封箱。
在去厦门落空后,就想着如果第一次看海在东莞,那也还行。但是一周无休,实在没时间,不想第一次看见大海是在晚上,什么都看不见,就像我上次去市区。
想看看大城市,于是六点多下班后,就骑着共享单车一路骑行二十公里,来到了高中时最喜欢的游戏工作室的公司地址,到地方时已经是九点了。他们早下班关门了,那天我的晚饭是闭门羹。
在上两个十年人们都蜂拥到大城市后,现在的潮流已经变成了想去乡村,去三四线城市“感受慢节奏生活”。我是个相当跟思想潮流的人,小学的时候,大概13岁。我的梦想就已经是找个好点的村子悠哉悠哉的过日子,但问题是我当时就在农村,这种梦想估计是在看了哪本城市小资作家的书后诞生的。
长大了一点,在某个刷语文试卷阅读题看着万年不变的赞颂乡村人勤劳淳朴自然风景美丽清香的晚自习上,随手拍死一只从“自然”来的花蚊子,突然想起我还没去过所谓的让一堆文艺作者想着法子逃离的大城市。
我想去看看,看了再说。
于是鬼使神差地写下厦门大学。其实我对厦大的了解仅限于它是一所很厉害的大学,对厦门的了解也不过是知道它在海边,而且是大城市。当时成绩还行,全校前十,想着使劲跳一跳或许还是能够到的。后来的发展是我不但没能去厦门大学,而且没有看到海,也没去到大城市,也没能上“大学”。
于是又过了两年,专业里大三能去外地采风,我再次选择了厦门。最后确认目的地是厦门了,但是决定成行的同学没有过半,采风取消。
虽然采风取消了,但是补贴还在,四百块钱,我找到我的朋友跟他说我给你两百我们去厦门玩吧,他说好。最后他和他的朋友去南京玩了五六天,他彻底没钱了,旅游的兴致也没了。带一个没有兴致的人去玩是一件很折磨的事,我决定再次取消。
直到我的23岁生日前一个月,我骑着共享单车去那个游戏公司的路上,或许才算见到了大城市。但我其实看不见什么,高楼和天空一样黑,高楼的灯光在我散光的眼睛里只能是炫光。况且,东莞在城建上算大城市吗,许多人说东莞的城建一塌糊涂,这样的话,我或许还是没见到大城市。
没有休息日,看不了。工作就是封快递箱,胶带撕拉撕拉的。撕着撕着,我感觉我不应该为了四千块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