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江西省
景德镇市(市区当时为浮梁县城)、宜春市、吉安市未沦陷。其中景德镇日军未过境,宜春、吉安地区日军均有窜扰。长沙会战、上高会战、赣江追击战期间日军多次窜犯宜春。宜春地区日军未过境的仅铜鼓县,日军犯境但城区未沦陷的为宜春市区、宜丰县、樟树市(当时叫清江县)。当时清江县城在今樟树城区西南面的临江镇,临江镇区东临袁河,袁河在此段与赣江隔着洲上,直到樟树镇区西面才与赣江会合,从交通上看显然樟树镇比临江镇更便利,因此今樟树镇区早在1941年7月便首度沦陷。1942年6-7月浙赣会战期间,为阻击第九战区增援部队,日军曾再度进犯樟树。1945年赣江追击战期间,沿赣江撤退的日军也是攻陷樟树镇区,未攻入临江。网上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提到1945年8月6日清江沦陷,实则是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铁血文章漏了宜丰、清江。丰城是否沦陷,现有资料记载并不一致。丰城是南昌水路的南大门,东北部同田乡,东部袁渡镇、白土镇、张巷镇,南部秀市镇(秀才埠)、洛市镇、丽村镇(老圩)、蕉坑乡,西部泉港镇等地均曾遭日军侵犯。丰城老城区剑光街道紧靠赣江东南岸,日军沿赣江撤退时攻入镇区扫荡破坏是常理之事。今新城区剑南街道、河洲街道日军未窜犯,不能以今律古说明当时丰城未沦陷,因此个人认为丰城是沦陷了的。1945年7月底赣江追击战,吉安城区险遭广东撤往南昌日军的荼毒,由于守城军民顽强抵抗,截获日军大量装船物资,加上赣州方向追击部队迫近,日军无心恋战,临时挖开河道,绕道撤退。此外,吉安下辖的井冈山市(当时为宁冈县)、安福县、永丰县亦未沦陷,其中安福县、永丰县日军未过境。铁血文章遗漏了吉安、永丰。
江西省第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是九江市(1938年7月26日),时为武汉会战前期;最后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是新余市(当时为新喻县,1945年8月5日),时为赣江追击战后期,日军北撤南昌途中攻占。其中,完全沦陷的今地级市为南昌市、九江市、萍乡市(上栗、芦溪当时均属萍乡县,今县城均亦沦陷)、鹰潭市(市区当时属贵溪县)。地级市市区沦陷,但有县城未沦陷的今地级市为:
上饶市——婺源县、德兴市、铅山县、万年县。前两者日军未过境,铅山县西部的汪二镇、万年县南部烧桥村一带曾遭日军窜犯。这四个县离浙赣铁路距离均较远,故浙赣会战期间能免遭日军兵祸。鄱阳县城于1941年5月、1942年6月两度沦陷,铁血文章认为鄱阳未沦陷,却遗漏了婺源,不确。
抚州市——资溪县、黎川县、南丰县、广昌县、乐安县。前四者日军未过境,乐安县北部龚坊镇一带曾遭日军窜犯。浙赣会战期间日军占领抚州市区(当时为临川县)及其附近县,主要是为了配合浙江方面日军打通浙赣线,阻止第九战区部队增援上饶,以及寻机消灭上饶附近国军主力。金溪县于1942年6月13日沦陷,铁血文章认为未沦陷,不确。
新余市——分宜县,县城未沦陷,北部杨桥镇、高岚乡一带曾于1945年7月底8月初遭宜春日军窜犯。
赣州市——上犹县、崇义县、于都县(当时叫雩都县)、安远县、宁都县、石城县、瑞金市、会昌县、寻乌县(当时叫寻邬县)、兴国县。除兴国县外,其余各县日军均未过境,这些县距离昌吉赣水陆交通要道均较远。兴国县西部永丰、隆坪、均村境内曾有赣江追击战时撤退的日军过境。
抗战胜利前夕,江西省临时省会在赣州市宁都县青塘镇。
景德镇市(市区当时为浮梁县城)、宜春市、吉安市未沦陷。其中景德镇日军未过境,宜春、吉安地区日军均有窜扰。长沙会战、上高会战、赣江追击战期间日军多次窜犯宜春。宜春地区日军未过境的仅铜鼓县,日军犯境但城区未沦陷的为宜春市区、宜丰县、樟树市(当时叫清江县)。当时清江县城在今樟树城区西南面的临江镇,临江镇区东临袁河,袁河在此段与赣江隔着洲上,直到樟树镇区西面才与赣江会合,从交通上看显然樟树镇比临江镇更便利,因此今樟树镇区早在1941年7月便首度沦陷。1942年6-7月浙赣会战期间,为阻击第九战区增援部队,日军曾再度进犯樟树。1945年赣江追击战期间,沿赣江撤退的日军也是攻陷樟树镇区,未攻入临江。网上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提到1945年8月6日清江沦陷,实则是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铁血文章漏了宜丰、清江。丰城是否沦陷,现有资料记载并不一致。丰城是南昌水路的南大门,东北部同田乡,东部袁渡镇、白土镇、张巷镇,南部秀市镇(秀才埠)、洛市镇、丽村镇(老圩)、蕉坑乡,西部泉港镇等地均曾遭日军侵犯。丰城老城区剑光街道紧靠赣江东南岸,日军沿赣江撤退时攻入镇区扫荡破坏是常理之事。今新城区剑南街道、河洲街道日军未窜犯,不能以今律古说明当时丰城未沦陷,因此个人认为丰城是沦陷了的。1945年7月底赣江追击战,吉安城区险遭广东撤往南昌日军的荼毒,由于守城军民顽强抵抗,截获日军大量装船物资,加上赣州方向追击部队迫近,日军无心恋战,临时挖开河道,绕道撤退。此外,吉安下辖的井冈山市(当时为宁冈县)、安福县、永丰县亦未沦陷,其中安福县、永丰县日军未过境。铁血文章遗漏了吉安、永丰。
江西省第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是九江市(1938年7月26日),时为武汉会战前期;最后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是新余市(当时为新喻县,1945年8月5日),时为赣江追击战后期,日军北撤南昌途中攻占。其中,完全沦陷的今地级市为南昌市、九江市、萍乡市(上栗、芦溪当时均属萍乡县,今县城均亦沦陷)、鹰潭市(市区当时属贵溪县)。地级市市区沦陷,但有县城未沦陷的今地级市为:
上饶市——婺源县、德兴市、铅山县、万年县。前两者日军未过境,铅山县西部的汪二镇、万年县南部烧桥村一带曾遭日军窜犯。这四个县离浙赣铁路距离均较远,故浙赣会战期间能免遭日军兵祸。鄱阳县城于1941年5月、1942年6月两度沦陷,铁血文章认为鄱阳未沦陷,却遗漏了婺源,不确。
抚州市——资溪县、黎川县、南丰县、广昌县、乐安县。前四者日军未过境,乐安县北部龚坊镇一带曾遭日军窜犯。浙赣会战期间日军占领抚州市区(当时为临川县)及其附近县,主要是为了配合浙江方面日军打通浙赣线,阻止第九战区部队增援上饶,以及寻机消灭上饶附近国军主力。金溪县于1942年6月13日沦陷,铁血文章认为未沦陷,不确。
新余市——分宜县,县城未沦陷,北部杨桥镇、高岚乡一带曾于1945年7月底8月初遭宜春日军窜犯。
赣州市——上犹县、崇义县、于都县(当时叫雩都县)、安远县、宁都县、石城县、瑞金市、会昌县、寻乌县(当时叫寻邬县)、兴国县。除兴国县外,其余各县日军均未过境,这些县距离昌吉赣水陆交通要道均较远。兴国县西部永丰、隆坪、均村境内曾有赣江追击战时撤退的日军过境。
抗战胜利前夕,江西省临时省会在赣州市宁都县青塘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