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辽宁省
“九一八”前夕,辽宁省不包括朝阳、阜新大部分地区,但包括今属吉林的四平、辽源(市区当时为西安县)、通化、白山(市区当时属临江县)、白城(市区当时为洮安县),以及今属内蒙古的通辽大部分地区。辽宁省第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是丹东市(当时为安东县,1894年10月26日),甲午战争中被渡过鸭绿江的日军占领,早于大连市(11月7日,以今西岗区所在大连湾沦陷时间为准),丹东市成为近代中日战争我国第一个沦陷的地级市。若从“九一八事变”算起,辽宁省并列第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是本溪市和鞍山市(均为1931年9月19日4时),营口市、四平市稍晚(5时半),之后才是沈阳市(6时20分),沈阳沦陷之后又有丹东市(当时为安东县,6时45分),以及辽阳市、抚顺市、铁岭市(均为8时半)沦陷。辽宁省最后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为通化市(1932年10月15日),在唐聚五领导的“辽宁民众自卫军”的抵抗下,“九一八事变”一年后才沦陷。
抗战胜利前夕,辽宁省府常住重庆,理论上重庆市成了辽宁省流亡省会。
3、吉林省
“九一八”前夕,吉林省不包括白城、四平、辽源、通化、白山大部分地区,但包括今黑龙江大庆肇源以东的松花江以南部分。吉林省第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是长春市(1931年9月19日)。吉林当时省会在吉林市(正式名称为永吉县,吉林市建制尚在筹备中),9月21日沦陷。今属黑龙江的七台河、双鸭山、鸡西市区当时均属周边各县乡下,成为东北抗联活动的重要地区,直到1934年才被日伪“讨伐队”逐渐控制,具体沦陷时间难以确定。因此,按当时行政区划,吉林省最后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应为七台河、双鸭山、鸡西之一,具体为何处,尚需专业人士深究。
抗战胜利前夕,吉林省府常住重庆,因此重庆市也成了吉林省流亡省会。
4、黑龙江省
“九一八”前夕,黑龙江省不包括肇源以东的松花江以南部分,但包括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大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第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是当时的省会齐齐哈尔市(1931年11月19日),于著名的“江桥抗战”之后沦陷。伊春市区原属佳木斯汤原县,为小兴安岭腹地,人烟稀少,九一八事变后成为抗联活跃区。建国后为开发林业资源,1952年设县,1957年设市。1940年,随着抗联大部牺牲,日伪在伊春市区境内设立警防哨所,标志着伊春沦陷。因此黑龙江省最后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是伊春市(1940年,具体日期待考)。顺便提一下,1941年绥佳铁路通车后,日伪的统治力量主要集中于南部铁力(当时叫铁骊)、大箐山、南岔等铁路沿线,并未深入今市区中心。
抗战胜利前夕,黑龙江省流亡省会为东北挺进军司令部驻地榆林市府谷县哈镇(当时叫哈拉寨)。
5、热河省
“九一八”前夕,热河省大体包括今河北承德地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和通辽的西部,辽宁的朝阳、阜新和葫芦岛部分地区。热河省第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是朝阳市(1933年2月25日),最后一个沦陷的今地级市是阜新市(1933年4月8日)。一个多月时间,热河全境沦陷,成为抗战中的耻辱。
抗战胜利前热河省流亡省会为第十二战区司令部驻地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旗城陕坝镇(当时属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