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少年哀乐过于人
周润发,祖籍广东宝安,1955年5月18日出生于香港南丫岛。
父亲周容允,常年出海的船员,打渔为生。母亲陈华芳,一生养育四个孩子,周润发是第三个,小名“细狗”。细狗者,小狗也。这是一个贱名,农村风俗,贱名好养活。这是农村出身在周润发身上刻下的深深烙印。多年之后,贵为国际巨星的周润发回南丫岛祭祖,他出现在岛上,邻居们还是亲切喊他的乳名。周润发乐呵呵地答应。
南丫岛给予周润发的,是一片山与海。这一片约14平方公里的岛屿是香港的第三大岛,从古至今居民一直以渔业为生。如果周润发是政坛巨星,好事者会说山给了他力量,海给了他胸怀。事实上,童年的周润发在岛上备尝艰辛,岛上的人不会想到周润发后来会如此发达,穷孩子周润发与其他孩子一样,吃不饱饭,穿不好衣。周润发回忆说“一块咸萝卜、几块猪油渣,就可以吃一顿饭了”。但他还强调说,那时候穷,但穷得开心。
穷得开心,那是因为童年。童年留给一个人的印象,苦难虽重,终不及成长的那种好奇与快乐。何况南丫岛有这样的山海风光,吞吐着万千气象,亦有着岭南文化在民间的流传。在这里长到十岁,周润发多少受到了这里氛围的影响。至今岛上流传的周润发小时候故事,想必很多是后来附会的。南丫岛最终影响他的,应该是让他懂得了生活的艰难,并为改变生存环境而不懈努力。
后来周润发离开南丫岛搬到九龙,十几岁的少年直面了人生的困难,父亲去世后他缀学打工,开始养活自己与家庭。他做过酒店的服务生,曾经因一元的小费而被开除,也曾爱慕一辆劳斯莱斯轿车而被嘲弄。他也曾到邮局当搬运工,到照相机店当店员。他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红遍华人圈,但他一直在努力,也一直感念这些生活给予他的磨练。
起点低,可以奋力飞得更高,也可以最终将心态放得很平。
南丫岛榕树湾模塑村3号是周润发曾经住过的地方。据慕名而去的游客描述,周润发小时候住的旧宅是早就没有了,代之的是三间小楼,外表亦很普通,租给了别人住。如今的南丫岛有了极大的名气,这也是周润发最终回报给家乡的。一个名人能给多少人带来益处,是衡量他成功的标准之一,但这个受益的圈子即使再大,他的故乡应是首当其冲,也应当优先分享这份荣光。
桑梓之情,何人无之?香港方面宣传旅游,将南丫岛作为重要景点,周润发自然为宣传自己的家乡不遗余力,也力所能及地为这个小岛做一些事情。2002年12月他应母校南丫北段公立小学的邀请,出席第一届校友会执行委员会就职典礼,成为校友会的永远荣誉会长。2006年5月,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办“精采香港旅游年”,启动仪式便放在南丫岛索罟湾一间海鲜餐厅举行,周润发与旅发局主席周梁淑怡共同主持点睛仪式。2008年7月,小岛的妇联举办卖旗的慈善活动,周润发也亲身参加。涉及到这个岛的,不论事情大小,他都尽力了。
如今来到这里人的留连于山海风光,而周润发每年回乡,却会叹息田园的荒芜。想必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小岛亦被城市化所侵蚀了。他说,稻田丰收的时候感觉很舒服,那种自力更生的感觉很正。他希望政府规划保留农田,让喜欢农耕的人去耕种。
清人龚自珍有诗云: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
周润发曾经“少年哀乐过于人”,现今也只能是“童心来复梦中身”了。
三、山登绝顶我为峰
周润发在入影视行之前的最后一个职业,是照相机店店员。1973年的一天,他得到了一张香港无线电视台第三期艺员训练班报名表。周润发后来回忆说:在我17岁的时候,有一天我有个同学带了两份电视台的履历表给我,那是香港最大的电视台TVB。我就把履历表填一填,两个星期后,收到一封叫我去面试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