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吧 关注:17,578贴子:181,930

回复:《【紅樓夢】觀義覺迷論 》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艺术不能用逻辑吹毛求疵,但必须讲情理。


IP属地:上海1129楼2023-05-08 23:05
回复
    “天下”一词,在红楼梦中,六十五处之多。


    IP属地:上海1131楼2023-05-09 23:57
    回复
      中华文明先进吗?先进的。中国虽然有君权神授的思想,但宗教没有治理国家的权力。而欧洲中世纪十六世纪以前,神权作为国家一切行政的核心,可以说是以宗教维系帝国稳定的时代。这种宗教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形态,即使从现在的很多电影作品、文学作品、游戏作品中都能很清晰的感受到。这也是为什么欧洲一直以国家层面满世界传播基督教的原因——维护帝国的统治。


      IP属地:上海1132楼2023-05-10 17:42
      收起回复
        自叙、自叙传和自传,难到不是同一个意思吗?比如胡适说:《红楼梦》书中的“我”,就是甄贾两个宝玉的底本!他说的这个“底本”,难到不是和蓝本一个意思吗?!不能替代吗?!非要分成不同意思,咬文嚼字的老先生真是让人不可思议0.0


        IP属地:上海1133楼2023-05-10 20:31
        回复
          所以,说中国帝国时代不准确,应该命名帝朝时代


          IP属地:上海1134楼2023-05-11 13:05
          回复
            续写红楼梦没有好结果,因为红楼梦不是普通水平的小说。要续写自己也不清楚的隐意类小说更是不可能,其中缘由也不必多说。程高一百二十回普世版就是完璧。


            IP属地:上海1135楼2023-05-11 16:02
            回复
              王蒙老师对红楼梦里的情把握得很准,正因为不知道影射人物,所以对很多处情节有困惑。
              举其中几例:
              一、对秦钟之死写的很草率,秦可卿葬礼那么隆重,秦钟的毫无声色
              二、黛玉那么幼小,对自己的未来的死亡感伤太早,不该悲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三、贾宝玉出门上学,袭人大段说词,就象是对一个正要出征的男人一样的关怀


              IP属地:上海1136楼2023-05-12 00:37
              收起回复
                  賈荇—— ???
                  賈芷—— ???
                这两人只出现过一次,祭祀情节
                算啦,不重要人物不多费脑筋0.0


                IP属地:上海1137楼2023-05-12 21:53
                收起回复
                  古人花十年时间写小说,并不稀奇,不用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上大作文章


                  IP属地:上海1138楼2023-05-13 16:37
                  回复
                    美国的9.11事件,为了报复,直到2011年,向阿富汗部署兵力达10万
                    冤冤相报何时了!


                    IP属地:上海1139楼2023-05-13 22:40
                    回复
                      甲申北变之后诸王迁播,但得居民拥戴,有一成一旅便意得志满。不知其身为旦夕之人,亦只图身享旦夕之乐,东奔西走,暮楚朝秦。见一二文官,便奉为周、召(周公旦和召公奭);见一二武弁,便倚作郭、李(郭子仪和李光弼)。


                      IP属地:上海1140楼2023-05-14 10:43
                      回复
                        我建议那些反对这个又反对那个的人们,可以建立一个语无伦次派,或者云里雾里派。因为他们的核心观点就是否定红楼梦的“是”,主张红楼梦是虚无主义小说,认定“真事隐”也是“假语”。所以只要看看表面意淫就好。


                        IP属地:上海1141楼2023-05-14 12:09
                        收起回复
                          何谓春秋笔法?就是写史笔法。何谓写史笔法?就是微言大义。何谓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中包含着深奥的大道理,此词出自西汉经学家刘歆的《移书让太常博士书》。


                          IP属地:上海1143楼2023-05-14 17:42
                          收起回复
                            追加影射人物:(暂定)
                              石呆子 —— 黃澍(湖廣巡按,生卒年月不詳)


                            IP属地:上海1145楼2023-05-15 13:52
                            回复
                              中国四大京都:
                              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北京燕京、南京建康


                              IP属地:上海1146楼2023-05-15 17: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