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吧 关注:17,578贴子:181,936

回复:《【紅樓夢】觀義覺迷論 》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更改影射人物:
  薛姨妈——黎玉田(生卒年月不详)
薛姨妈,影射人物可能是黎玉田。黎玉田,字函中,号伯宁,陕西乾州人。明崇祯元年进士崇祯十一年副都御史,保定巡抚。崇祯十五年重起黎玉田,临危受命,以右副都御史衔,任明朝最后一位辽东巡抚。十二月,清军围攻宁远,黎玉田指挥吴三桂出战,阵斩梅勒章京讷尔特,上疏请求内迁。崇祯十七年升右都御史,京师失陷后,与王永吉、吴三桂、童逵行、方光琛等商议,决定引清军入关复仇。弘光朝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七月,与谢陛等人归附清朝。
《剿闯小史》曰:【先是关外巡抚黎玉田(号伯宁),闻京城被陷,即书约吴将军合兵灭贼。发兵一万,以大将领之。先随吴将军入山海关,直薄(逼)京城,斩获之功甚众。自引大队人马从紫荆关抄入,沿路截杀贼兵无算。至是与吴兵合为一处,闻贼扎营真定。五月初三日,黎巡抚摧兵前进,直抵真定。贼营索战,贼愤我兵追杀不已,又见众心离散。遂亲自督阵,与我兵大战。不移时,我兵阵斩其伪将三员,杀死贼兵一万七千余人。贼大败,黎兵大胜回营。次日,闯贼见事势已坏,遂领兵直逼我营。大骂要与吴三桂、黎玉田决一死战,不许鞑子助阵。吴、黎二公大怒,即督众将交锋,自辰至酉互有杀伤。会东风大作,黄沙蔽目,贼阵旗帜皆倒,马蹶而复起。闯贼料难取胜,正欲回兵。恰好吴将一箭正中闯贼肋下,翻身落马,贼兵扛回本营。吴公料贼必死,竟不追赶,遂鸣金收军,同黎公率众沿路拾取衣甲器械,班师回京。黎伯宁闻谢青墩兵饷渐足,又有卢公协力同心,遂别吴将军回师德州,与谢公人马一并屯扎城外。谢公主中军帐,调集各路勤王义兵。卢公调遣本地乡兵,黎公仍统关外大兵,共有十万余人,分为十营。贾小岳领众侦探各路军情,谢公选将练兵,悌丧问疾,与百姓同甘共苦,军民皆感。自是军容渐整,威令日严。德州城外,连营三十里,旌旗蔽日,过者无不惊服。】


IP属地:上海726楼2023-01-25 16:08
回复
    阿房宫,真有三百里大小吗?当然不可能,阿房宫赋中的三百余里,指的是阿房宫所在的秦都咸阳府大小。


    IP属地:上海727楼2023-01-25 17:35
    回复
      《剿闯小史》读完啦~接下来看《芝龛记》


      IP属地:上海728楼2023-01-26 11:13
      回复
        明代王邦畿为『铁冠图』作一首诗:
            国破家亡泪未乾,铁冠图演可谁看。
            杜鹃声在前山树,细雨如丝春气寒。


        IP属地:上海729楼2023-01-26 12:26
        回复
          “可叹停机德”,“悔教夫婿觅封侯”。虽然红楼梦反面是男性,但表面讴歌女性的美德同样真实,各个时代都有。比如,《明史》卷一一七记载:武宗正德十四年,宁王宸濠谋反,王阳明率军以火攻之,“宸濠大败,诸妃嫔皆赴水死,将士焚溺者三万余人。…… 初,宸濠谋逆,其妃娄氏常谏。及败,叹曰:‘昔纣用妇言亡,我以不用妇言亡,悔何及!’”


          IP属地:上海730楼2023-01-26 13:59
          回复
            戏曲《铁冠图》,是铁冠道人向诚意伯刘基画图三幅,以预言未来事。不说此故事真假与否,既然搬上戏台,便广为所知。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第五回,分别为金陵十二钗作的谶词、谶图、谶曲,便是由此构思而来。《铁冠图》戏本中有《观图》一出戏,为崇祯自尽的前奏,写崇祯由鬼魅(库神)引至通积库,发现太祖御笔亲封,传谕子孙不得擅自开看这铁冠仙师留下的图画。此画分甲申前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君臣朝贺的光景,上有‘垂裳而治’四字。”第二阶段“马上又有许多兵将,手执大旗。”崇祯帝不解其意,后面第三阶段画着“一座焦山,一枝枯树,一人披发覆面,一足无履。”崇祯帝仍不解其故。第三幅画含义直到《煤山》一出,他才了悟:“哎呀!蓦然想起铁冠仙师所遗画图,今已应验,想大数难逃,哎呀!命该如此。”


            IP属地:上海733楼2023-01-26 20:50
            收起回复
              《铁冠图》在清代有宫廷演出剧本,还精心地在剧首创作了《楔子》一出。呈现天庭气象,由玉皇大帝陞坐后,宣普化天尊上殿。普化奏“中华大明国,金瓯(国土)纷扰,黎民饥馑(饥荒)遍荒郊,国本将摇。”盼玉帝指点“乾坤新命”。于是玉帝宣示明朝气数已尽,清朝将兴。普化禀告玉皇,下界早有“铁冠图”之预言。


              IP属地:上海734楼2023-01-26 20:54
              收起回复
                楔子原文:【(玉皇白)朱明国祚卜年二百七十有余,卜世一十七主,此系前定之数。今值崇祯嗣位,国祚不能延矣。继明定鼎者,乃是大清。现今圣主已诞于长白,帝业将成于奉天,泰运方亨,承年有日。那流寇李自成等不过劫数使然,不久当灭也。(普化白)原来如此,大清治事,乃中土苍生之福也。臣查明朝气运,不但天庭预定,下界已有伏案。(玉皇白)下界都是凡夫,怎知天机元妙?(普化白)原不是凡人所定,乃是张静、刘基二仙卿画成图样三幅,名为“铁冠图”,预定明室将亡之事。(玉皇白)何为“铁冠图”?(普化白)那张静号为“铁冠道人”,故名“铁冠图”。洪武朝将此图封存内库,后世子孙莫敢开看。(玉皇白)原来有此一桩异事存留下界,可把图内情形,备细奏闻。(普化白)那“铁冠图”第一幅呵,(唱)[天下乐]绘着那明室垂衣定鼎朝,聚着官僚国运饶。(白)第二幅,(唱)[九孩儿]在马上争夸耀,令旗开逞着威,趁风行章气豪。(白)第三幅实是可怜,(唱)却便是赴煤山劣状堪悲悼。(玉皇白)此乃天数,莫能挽回。也罢,即着仙卿显一神通,指引大明天子亲临内库,开看“铁冠图”,使他觉悟缘由,明彰运数,并着主持劫运,速见天下太平。(普化白)领玉旨。臣就此钦奉施行。】


                IP属地:上海735楼2023-01-26 20:59
                收起回复
                  我本不想如此,耗费精力将一部书掰得细细碎碎的,破坏文学艺术的体验。只因为这是一本影响力大,需要搞明白的书,不然会引入歧途,我不得不为之。


                  IP属地:上海736楼2023-01-26 22:03
                  回复
                    《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
                    三百年了~~~~~~~~~ 还在悼明


                    IP属地:上海737楼2023-01-26 22:43
                    回复
                      《大唐西域记》是一部记录唐玄奘西域取经的历史,属于地理志类典籍。类似现代纪录片,纪实比较枯燥,所以才会有小说《西游记》这样的文化兼娱乐的产物。纪录片的功效在于博览世界认知宇宙,扩展人生阅历,丰富知识结构。同样,读史书如嚼蜡,枯燥乏味,而小说别开生面,活泼有趣,这是历史小说吸引大众的一面。所以,有《明史》《清史》,仍需一部经典的明清演绎小说《红楼梦》。


                      IP属地:上海738楼2023-01-27 14:06
                      回复
                        第一百十六回情节,灵感可能来自《桃花扇·闰二十出·闲话》,甲申七月,(外)张薇,锦衣卫堂官。(小生)蓝瑛,字田叔,西湖画士。(丑)蔡益所,世代南京书客。三人偶遇一村店中闲谈。【(外)三月十九日,流贼攻破北京,崇祯先帝缢死煤山,周皇后也殉难自尽。下官走下城头,领了些本管校尉,寻着尸骸,抬到东华门外,买棺收殓,独自一个戴孝守灵。(小生)那旧日的文武百官,那里去了?(外)何曾看见一人。那时闯贼搜查朝官,逼索兵饷,将我监禁夹打。我把家财尽数与他,才放我守灵戴孝。别个官儿走的走,藏的藏,或被杀,或下狱,或一身殉难,或阖门死节。(小生)有这样忠臣,可敬,可敬。(外)还有进朝称贺,做闯贼伪官的哩。(丑)有这样狗彘,该杀,该杀。(外掩泪介)可怜皇帝、皇后两位梓宫,丢在路旁,竟没人偢睬。(小生、丑俱掩泪介)(外)直到四月初三日,礼部奉了伪旨,将梓宫抬送皇陵。我执旛送殡,走到昌平州。亏了一个赵吏目,纠合义民,捐钱三百串,掘开田皇妃旧坟,安葬当中。下官就看守陵旁,早晚上香。谁想五月初旬,大兵进关,杀退流贼,安了百姓,替明朝报了大仇。特差工部查宝泉局内铸的崇祯遗钱,发买工料,从新修造享殿碑亭,门墙桥道,与十二陵一般规模。真是亘古希有的事。下官也没等工完,亲手题了神牌,写了墓碑,连夜走来,报与南京臣民知道,所以这般狼狈。(小生)难得,难得!若非老先生在京,崇祯先帝竟无守灵之人。……(外取包裹出香炉、香盒,设几上介,洗手介,望北两拜介,跪上香介)大行皇帝呀,大行皇帝呀!今日七月十五,孤臣张薇,叩头上香了。(内作大风雷不止介)(外伏地放声大哭介)。】众人疲倦安歇后,外闻窗外细乐声。开门见帝后乘舆,文武冠带随行而过。小生与丑醒,问何故。【(外掩泪介)奇事,奇事!方才睡去,听得许多号呼之声,隔窗张看,都是些阵亡厉鬼。(外)后来又听的人马鼓吹之声,我便开门出看,明明见崇祯先帝同着周皇后乘舆东行,引导的文武官员,都是殉难忠臣;前面奏着细乐,排着仪仗,像个要升天的光景。我伏俯路旁,送驾过去,不觉失声大哭起来。……】


                        IP属地:上海739楼2023-01-27 16:20
                        回复
                          在《楔子》中图谶的顺序与《观图》一出略有不同。因为《楔子》是宫廷戏里添加的一出。
                          《楔子》中第一阶段:明太祖定鼎天下,国运昌盛。第二阶段:马背上得天下的明朝,旌旗招展,无限豪气荣耀,盛世景象。第三阶段:崇祯煤山自缢。这三个阶段,与红楼梦中连演《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三出戏的情节,是完全一致的滋味。只不过铁冠图指的是明朝,而红楼梦指的是顺朝。
                          《观图》中第一阶段:明朝太平盛世,百官朝贺。第二阶段:崇祯煤山自缢。第三阶段:八旗官兵入关,清朝马背上得天下。此组图分上中下三层,以谶甲申三月十九日前后三个阶段。


                          IP属地:上海741楼2023-01-28 12:47
                          收起回复
                            第十三回情节,【秦氏道:“...... 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此段创作灵感可能来自《铁冠图·询图》一出戏,铁冠道人唱道:【[北大红袍] 天运有循环,月形有圆缺。看人世古往今来,数不尽沧桑兴废。羡上古,唐虞世。仁风雨化,尽垂裳而治,尽垂裳而治。夏商周三代相继,天命归,人心归,保合雍熙,只为着分封列国。渐帝室衰微,暴秦虐民,鹿失争相逐,楚汉鸿沟据。唉!叹重瞳走乌江单骑,汉祚四百年洪基。吴魏蜀鼎足相持,三国争衡,司马乘机统划一。又则见五代纷纷南北畿,休言唐宋元纪。喜洪武,开疆始。屈指年华,二百七十,数运如斯,当验铁冠图记。】


                            IP属地:上海742楼2023-01-28 13:04
                            回复
                              正邪之气,与阴阳之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虽然都分两极。义理所在,不能混淆。


                              IP属地:上海743楼2023-01-28 1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