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吧 关注:39,514贴子:1,753,403

回复:回复108:再次强调清朝满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痛批[汉网]对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复216楼:
应该这么说,清朝初年的“汉军旗”不是满族,
但是清末的“汉军旗”和“满洲八旗”经过三百年通婚,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了!
之所以有大量的历史学家把 寿山 永山 等清末的汉军旗人归入满族,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别选择性失明,我既说了满洲八旗,又说了汉军旗:1910年,承德县有满洲八旗18687人,其中农民12759人,占承德县满洲八旗总数的68% 、工人(包括佣工)1680人,占承德县满洲八旗总数的9% 、官兵1164人,只占承德县满洲八旗总数的6% 。
承德县志 是我读过的,不能代表关内,但至少能代表关外!
另外,东北是满族的聚居地,清朝的时候,几乎半数的满族人口都聚集在东北!
东北的情况总能代表大多数满族人民了吧:翻回去读我的213楼!!



IP属地:河南218楼2010-05-27 19:40
回复

    这个帖子仅仅是介绍清朝满族人民的农业生产
    明天我再来发个帖子,向大家介绍清朝满族人民的工业生产!


    IP属地:河南220楼2010-05-27 19:46
    回复
      回复196楼197楼:
      请你嘴巴干净一点,明明是你对“丁口问题”的解释出现了错误,现在反倒对我反咬一口。真替你感到悲哀!
      陈锋《也谈清初的人丁统计问题》:“清初的丁额并不代表十六至六十岁的实际男丁人数,而是承纳丁银的人丁定额。”
      另外:
      “铁杆庄稼”的享受者,仅限八旗中的官兵!! 享受“铁杆庄稼”的前提,是为国家当兵:
      清朝确立八旗常备兵制后,额兵成为吃粮当差的现役军人. 余丁则是无差无饷的旗下平民.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86页   
      再者,即使是这些享受“铁杆庄稼”的士兵,生活状况也未必很好!
      青州八旗军英勇作战的故事,我想很多人都知道,
      那么,咱们就看看青州八旗兵的生活状况,真的像你说的那么好吗:
      青州旗人就是“因粮饷缺乏,已将所有物件变卖糊口。现在无可折变,衣敝履穿,形同乞丐”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128页
      就是这样一支穷困潦倒的满族军队,竟然可以在鸦(和谐)片战争中、在镇江奋勇杀敌。镇江八旗军,是鸦(和谐)片战争中,杀死英国士兵数量最多的!!
      


      IP属地:河南222楼2010-05-27 20:00
      回复
        这回我真的要下机了,明天再来!
        再说一遍:
        如果还有谁想编造“清朝满族全体不劳动”的谣言,请你先把下面几条反驳掉:
        在17至18世纪之间,八旗人丁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生产者,他们亲自开垦的田地占有很大比重。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从1652年起,八旗兵丁驻防吉林,1683年驻防黑龙江,携家戍守,开垦荒地为生。这些地方,陆续设置旗地,官庄,到1783年,耕地面积达到61万多垧。这主要是由八旗人丁开垦出来的。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清朝确立八旗常备兵制后,额兵成为吃粮当差的现役军人. 余丁则是无差无饷的旗下平民.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86页   
        根据北京的调查报告,19世纪末年土木建筑,纺织刺绣,特种工艺等行业中,都有旗人学徒和工匠!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129页
        截至1821年为止,吉林、奉天旗丁到双城堡耕垦的,已有3000户,一万多人。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95页
        在天山南路的维丶吾丶尔族集居区,通过满族输入中原的农具,也提高了他们的生产力。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79页
        1683年清王朝实现全国统一后,康熙帝从战场上调回一批八旗兵丁,居住在北京及其附近地方。其中,大量的户下人壮丁和正身旗人下乡耕种庄田、旗地。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0页
        等等等等等 。。。。。
        


        IP属地:河南223楼2010-05-27 20:01
        回复
          再回复225楼:
          你自己口口声声说:“所以欧洲人评价是十分准确,也是十分有说服力的。 ”
          ---------------------------------------------------------------
          我254楼说的那些也是欧洲人的评价,你怎么不敢面对了!!
          而且我引用的这些材料,出处都和你给出的书目相同!!你为什么却将这些隐瞒起来!!!
          相同的出处,对于你只取其一的作法,一上来就让我感觉恶心的要吐!
          靠,我去年过年吃的饺子都快吐出来了~!
          


          IP属地:河南255楼2010-05-28 13:17
          回复
            回复230楼:
            算我求你了! 要辩论,你就多拿出点实体书籍来和我辩论,少读点 网文,随便一个猫的狗的都能在网上发文章,难道你都把他们当活祖宗供起来!
            还是让我来回答你吧!
            230楼说:“明朝是一个民族关系相对比较平等的王朝”
            ---------------------------------------------------
            对于明朝,你们的表现却与对待“马嘎尔尼使团”的表现恰恰相反,你们把利马窦对明朝的评价中有利的那几段保留下来,做为抬举明朝的证据,却把利马窦对明朝的贬低给隐瞒掉! 这也叫参考真实史料???
            关于明朝,利马窦还说过这些:
            无人不怕,因而弊端丛生,成了官员们敛财和勒索的手段。因此人人自危,没有任何安全感,生怕哪天祸从天降
            他们不肯从外国书里学任何东西,以为全世界的学识中国应有尽有,外国人都是愚人和野人
            -------------------------------------------------------------------
            你可以喜欢明朝,但是你不能靠这种断章取义的方式来抨击清朝!!
            230楼说:“清朝则是一个实行“大满族主义”、“满族至上”政策的王朝”
            -------------------------------------------------------------
            顺治年间,提升汉族官员的品级和数量。难道是满族至上???
            康熙年间 地方官---知府、知县全是汉族官员。汉族大员病死了,满族官员要亲自去吊唁,难道是满族至上???
            雍正年间,开始出现汉人担任满族官缺的实例。难道是满族至上???
            清朝后期,汉族团练拥有唐朝藩镇一样的权势,难道是满族至上???
            230楼说:“全体满族八旗子弟,“不农不商不工,坐食汉人膏血”,不从事任何生产活动”
            --------------------------------------------------------------
            有证据吗??? 那本书上这么写的??? 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把自己的话当成圣旨了??? 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
            在17至18世纪之间,八旗人丁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生产者,他们亲自开垦的田地占有很大比重。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从1652年起,八旗兵丁驻防吉林,1683年驻防黑龙江,携家戍守,开垦荒地为生。这些地方,陆续设置旗地,官庄,到1783年,耕地面积达到61万多垧。这主要是由八旗人丁开垦出来的。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清朝确立八旗常备兵制后,额兵成为吃粮当差的现役军人. 余丁则是无差无饷的旗下平民.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86页   
            根据北京的调查报告,19世纪末年土木建筑,纺织刺绣,特种工艺等行业中,都有旗人学徒和工匠!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129页
            截至1821年为止,吉林、奉天旗丁到双城堡耕垦的,已有3000户,一万多人。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95页
            在天山南路的维丶吾丶尔族集居区,通过满族输入中原的农具,也提高了他们的生产力。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79页
            1683年清王朝实现全国统一后,康熙帝从战场上调回一批八旗兵丁,居住在北京及其附近地方。其中,大量的户下人壮丁和正身旗人下乡耕种庄田、旗地。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0页
            


            IP属地:河南257楼2010-05-28 13:36
            回复
              除了鄙视225楼以外,也对230楼表示我由衷的鄙视!!


              IP属地:河南258楼2010-05-28 13:38
              回复
                当然了,如果你说清军直接造成 几百万 的人口损失,这个结论应该是真的。
                但是,必须要强调一点:
                “清朝 不等于 满族”
                一个明朝取代元朝,一个清朝取代明朝,
                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两次!
                一个明朝取代元朝,一个清朝取代明朝,
                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两次!!
                


                IP属地:河南262楼2010-05-28 13:41
                回复
                  至于[汉网]上所说的“清朝杀人上千万”的观点,现在已经基本上为史学界所否认了!《中国人口史》是人口学的权威著作,一个明朝取代元朝、一个清朝取代明朝,是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两次-----这是史学界的基本公认的观点!
                  一个明朝取代元朝、一个清朝取代明朝,是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两次!
                  而[汉网]是如何歪曲清初历史的呢?? 也让我来告诉你吧:
                  [汉网]的网文,计算明朝人口最高峰的时候,引用计算人口数量比较乐观的《中国人口史》,计算清朝人口的时候,引用计算人口比较悲观的《中国古代史》
                  然而,《中国人口史》里面,对清朝初年人口数量的计算,也很乐观,他们却将这一点隐瞒起来。《中国古代史》里面,对明朝人口高峰的估计,也很悲观。他们却也将此隐瞒起来。
                  相同的出处!                      对于HH只取其一的做法感到不耻!
                  而某些人,他们没有真正读过《中国人口史》等书,便盲目相信了那种断章取义的网文。由此可见,[汉网]网文的作者们,是歪曲清史的先锋!而他们歪曲清史之所以能够取得这种效果,就是因为有人平日里不读书,却喜欢盲从!
                  


                  IP属地:河南263楼2010-05-28 13:42
                  回复
                    通过阅读232楼,给我造成的感觉是:
                    这个网文的作者不仅知识水平有问题,连智力也大成问题,
                    你看他连批判康熙皇帝的借口都找得这么不伦不类!!
                    你们为了推翻“康熙皇帝是有道明君”的历史公论,可真是煞费苦心!
                    但是,
                    所谓“迁海令”,是由康熙初年掌握实权的大臣螯拜一手制造的!!
                    与康熙皇帝本人无关!!
                    “迁海令”开始实行的那年-----康熙元年,那时康熙帝刚刚即位,只有9岁,没有到达亲政的年龄,不能亲政,手中没有实权。而当时掌握实权的,是作为辅政大臣的螯拜。“迁海令”的颁布和实行,都是由螯拜发起的,与康熙帝无关。
                    只有心理疾病患者才把屎盆子扣到毫无实权而且只有9岁的孩子身上呢!!
                    康熙三年,“迁海令”达到了最严酷的顶峰。而此时的康熙帝,也只有11岁,仍旧毫无实权,而此时,螯拜却在朝中如日中天。“迁海令”从开始实行,到此时达到最严酷的顶峰,都是螯拜在一手制造,康熙帝是做不了主的!!
                    康熙六年,康熙帝开始在名义上亲政,但此时的康熙帝,权力仍旧很有限,处处要受螯拜的钳制。
                    康熙八年,康熙帝成功推翻了螯拜,完全控制了政(和谐)权,也就是在这一年,康熙帝取消“迁海”政策,允许百姓大规模的复界,数以万计的受“迁海”之苦的百姓们,纷纷回到了故乡。
                    康熙22年,清朝统一了台湾。
                    康熙23年,康熙帝完全废除了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都设置了海关,欢迎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综上所述,所谓“迁海令”是螯拜一手制造的, 与康熙皇帝无关!!
                    另外,我在上面刚说过,清朝初年的人口损失,包括 迁海令,即使这样,清朝取代明朝,也依然是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
                    你自己都说“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
                    可是却把康熙元年到康熙八年的“迁海令”当作否定康乾盛世的理由,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
                    


                    IP属地:河南269楼2010-05-28 13:49
                    回复
                      对于232楼,我不仅鄙视他的知识水平,还要鄙视他的智力!


                      IP属地:河南270楼2010-05-28 13:51
                      回复
                        回复233楼:
                        你竟然用 孟森 的观点来批判康熙皇帝是暴君,
                        一看就知道你根本就没读过 孟森 的书!
                        孟森 在 《清史讲义》里,确实批评过康熙皇帝的政治错误,
                        但是《清史讲义》里也用很大的篇幅来肯定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以及治河体察民情等功绩!
                        令你接受不了的是,孟森 批评康熙皇帝的政治错误的那篇文章,
                        题目叫“圣明之缺失”~!! 是什么意思,不用我给你解释了吧!!
                        康熙皇帝执政时期,是从康熙8年螯拜被推翻,直到康熙61年,康熙皇帝去世!
                        这段时间里,称得上是“文字狱”的事件,只有两次!
                        而你那“大明朝太祖高皇帝”搞的文字狱,怕是20件都不止!!!
                        即使如此,你们不是同样把朱元璋视为有道明君吗???
                        用你们要求康熙皇帝的标准去要求要求你们明朝的皇帝吧!别总是搞双重标准!
                        康熙皇帝,一个封建帝王,做皇帝的时间是历朝历代里最长的!但是犯的错误却是历朝历代里最少的!
                        除了唐太宗以外,再也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可以望其项背了!更何况唐太宗犯的错误也不比康熙皇帝少!
                        史学界的公论我想你也应该知道吧:中国的封建帝王,唐太宗和康熙皇帝,是人格最健全的两个-----这个结论你不会没听过吧,咱谁也别揣着明白装糊涂!
                        


                        IP属地:河南272楼2010-05-28 14:06
                        回复
                          回复237楼:
                          到18世纪前期,全国人口,耕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都有显著增加,资本主义萌芽也有所增长,超过了明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 摘自《满族简史》
                          


                          IP属地:河南277楼2010-05-28 14:12
                          回复
                            1980年前后,是“替张献忠翻案”最鼎盛的一段时间。
                            1960年以前,几乎没有人替张献忠翻案。
                            1990年以后,替张献忠翻案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了。
                            21世纪以后,替张献忠翻案的学者已经微乎其微了。
                            即使是在1980年,替张献忠翻案达到高潮的这一年,
                            “张献忠是蒙冤者”的说法也仍旧无法得到广泛认同。
                            为什么呢??? 一切不言而喻。
                            大家可以对比“宋玉赋16篇都是伪作”这个说法从产生到高潮再到衰落最后到消亡的过程。
                            


                            IP属地:河南279楼2010-05-28 14:15
                            回复
                              呵呵, 看来这个 nanrendejueshi 可怜到了只会复制粘贴网文的程度!
                              行,今天我豁出去了,股票不看了,钱不赚了,陪你玩到底!
                              身体力行的告诉你要多读实体书,少读网文!


                              IP属地:河南284楼2010-05-28 14: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