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吧 关注:39,514贴子:1,753,403

回复:回复108:再次强调清朝满族人民的辛勤劳动,痛批[汉网]对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复167楼:
先明确一个概念,
面临“八旗生计问题”的,
只是清末满族中的一部分人,
不是全部满族人!!
清朝确立八旗常备兵制后,额兵成为吃粮当差的现役军人. 余丁则是无差无饷的旗下平民.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86页   
因为清朝后期的财政困难,造成各地驻防旗兵的俸禄不能如数发放,造成了部分八旗兵丁的生计困难。
但是,所谓“八旗生计问题”,
第一,不涉及东北满族,东北满族向来是从事生产劳动的!
第二,关内的满族,部分涉及这个问题。
在涉及这个问题的满族人里,还有这么两类:
青州旗人就是“因粮饷缺乏,已将所有物件变卖糊口。现在无可折变,衣敝履穿,形同乞丐”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128页
(本人注: 就是这样一支穷困潦倒的部队,竟然可以在鸦(和谐)片战争中、在镇江奋勇杀敌。镇江八旗军,是鸦(和谐)片战争中,杀死英国人最多的)
根据北京的调查报告,19世纪末年土木建筑,纺织刺绣,特种工艺等行业中,都有旗人学徒和工匠!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129页



IP属地:河南172楼2010-05-24 19:58
回复
    回复170楼:
    “裱糊”这个词, 你用得不恰当!
    《满族简史》第二章 第三节,是讲清朝前期历史的,在这一章里面,专门有一篇文章,题目叫“满族人民的生产劳动”。
    这不是我的“裱糊”,而是史学界的公论!
    况且退一万步来讲,“裱糊历史”的,总算比“歪曲历史”的无耻之徒强一万倍! 因为前者是有选择的讲述历史,而后者却是在学棒子YY历史!!
    要说“徒费工夫”,首当其冲的是那些“歪曲历史”的!
    


    IP属地:河南174楼2010-05-24 20:06
    回复
      回复171楼:
      清朝的满族都是旗人,但是,旗人也大多是平民,只有少数是贵族!
      满族贵族享受特权,是真的。 汉族地主也同样拥有特权!
      至于满族平民,在清朝,想做官,一样得通过科举考试,大部分满族人(尤其是东北满族)一样要劳动!
      在17至18世纪之间,八旗人丁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生产者,他们亲自开垦的田地占有很大比重。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IP属地:河南176楼2010-05-24 20:10
      回复
        顶起来!
        纳粹分子的爆吧,
        休想掩盖我正义的事实!


        IP属地:河南178楼2010-05-26 19:40
        回复
          回复179楼:
          你以为你换个马甲 我就不认识你了????
          圈地时间结束于康熙8年,康熙皇帝推翻螯拜、真正掌握了政、权之后!(参见《满族简史》)
          与次同时,停止的还有“投充”!
          如果你承受不了自己的无知,你就是自欺欺人!


          IP属地:河南180楼2010-05-26 21:09
          回复
            回复179楼:
            如果你还想编造“清朝满族全体不劳动”的谣言,请你先把下面两条反驳掉:
            在17至18世纪之间,八旗人丁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生产者,他们亲自开垦的田地占有很大比重。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从1652年起,八旗兵丁驻防吉林,1683年驻防黑龙江,携家戍守,开垦荒地为生。这些地方,陆续设置旗地,官庄,到1783年,耕地面积达到61万多垧。这主要是由八旗人丁开垦出来的。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IP属地:河南181楼2010-05-26 21:12
            回复
              回复187楼:
              那您能解释从秦朝到明朝每一位统治者都有起义军 开元盛事有 永乐盛世有 每一个朝代都有


              IP属地:河南190楼2010-05-26 21:28
              回复
                再给179楼强调一遍:
                圈地 结束于康熙8年,康熙皇帝在这一年推翻了螯拜,真正掌握了政、权!他刚一掌握政、权,立刻就下令禁止圈地,并且将螯拜圈占的很多土地退还给了人民!(参见《满族简史》)
                与次同时,停止的还有“投充”!
                再强调一点: 清朝的“逃人法”,只施行了十年,
                而清朝的“逃旗法”,却施行了大半个清朝!
                如果“逃人法”对汉族是一种束缚,
                那么“逃旗法”对满族的束缚时间更长!!
                如果你还想编造“清朝满族全体不劳动”的谣言,请你先把下面几条反驳掉:
                在17至18世纪之间,八旗人丁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生产者,他们亲自开垦的田地占有很大比重。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从1652年起,八旗兵丁驻防吉林,1683年驻防黑龙江,携家戍守,开垦荒地为生。这些地方,陆续设置旗地,官庄,到1783年,耕地面积达到61万多垧。这主要是由八旗人丁开垦出来的。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清朝确立八旗常备兵制后,额兵成为吃粮当差的现役军人. 余丁则是无差无饷的旗下平民.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86页   
                根据北京的调查报告,19世纪末年土木建筑,纺织刺绣,特种工艺等行业中,都有旗人学徒和工匠!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129页
                截至1821年为止,吉林、奉天旗丁到双城堡耕垦的,已有3000户,一万多人。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95页
                在天山南路的维丶吾丶尔族集居区,通过满族输入中原的农具,也提高了他们的生产力。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79页
                1683年清王朝实现全国统一后,康熙帝从战场上调回一批八旗兵丁,居住在北京及其附近地方。其中,大量的户下人壮丁和正身旗人下乡耕种庄田、旗地。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0页
                等等等等等 。。。。。 


                IP属地:河南194楼2010-05-26 21:43
                回复
                  顶起来!


                  IP属地:河南195楼2010-05-26 22:54
                  回复
                    当然了,如果你说清军直接造成 几百万 的人口损失,这个结论应该是真的。
                    但是,必须要强调一点:
                    “清朝 不等于 满族”
                    一个明朝取代元朝,一个清朝取代明朝,
                    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两次!
                    一个明朝取代元朝,一个清朝取代明朝,
                    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两次!!
                    


                    IP属地:河南206楼2010-05-27 18:47
                    回复
                      至于[汉网]上所说的“清朝杀人上千万”的观点,现在已经基本上为史学界所否认了!《中国人口史》是人口学的权威著作,一个明朝取代元朝、一个清朝取代明朝,是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两次-----这是史学界的基本公认的观点!
                      一个明朝取代元朝、一个清朝取代明朝,是历次改朝换代中、人口损失最少的两次!
                      而[汉网]是如何歪曲清初历史的呢?? 也让我来告诉你吧:
                      [汉网]的网文,计算明朝人口最高峰的时候,引用计算人口数量比较乐观的《中国人口史》,计算清朝人口的时候,引用计算人口比较悲观的《中国古代史》
                      然而,《中国人口史》里面,对清朝初年人口数量的计算,也很乐观,他们却将这一点隐瞒起来。《中国古代史》里面,对明朝人口高峰的估计,也很悲观。他们却也将此隐瞒起来。
                      相同的出处!                     对于HH只取其一的做法感到不耻!
                      而某些人,他们没有真正读过《中国人口史》等书,便盲目相信了那种断章取义的网文。由此可见,[汉网]网文的作者们,是歪曲清史的先锋!而他们歪曲清史之所以能够取得这种效果,就是因为有人平日里不读书,却喜欢盲从!
                      


                      IP属地:河南207楼2010-05-27 18:47
                      回复
                        201楼又在宣传伪史了!
                        201楼说:“努尔哈赤不是说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 所以那是不准种地 所以没人敢动的”
                        ------------------------------------------
                        你这不是胡扯么! 努尔哈赤推行的是“计丁授田”,把田地分给满人和部分汉人,让人民种地为生!请你不要无视“计丁授田”!!!你想歪曲历史,也得歪曲得有点水平!!
                        201楼说:“你叫他们都乖乖种地 谁肯 ”
                        ------------------------------------------
                        首先:这只是你一相情愿的猜测! 研究历史靠的是证据,而不是自己的感觉!有句话叫“感觉误我”----“感觉”这东西只能耽误你,真凭实据才能使人进步!!
                        其次,你连“满族贵族”和“满族人民”都区分不开,实属不该!
                        我早已经给出证据了,不知道是你理解不了,还是不愿意接受!
                        请你先把下面这几条反驳掉,因为这几条,给你的说法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在17至18世纪之间,八旗人丁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生产者,他们亲自开垦的田地占有很大比重。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从1652年起,八旗兵丁驻防吉林,1683年驻防黑龙江,携家戍守,开垦荒地为生。这些地方,陆续设置旗地,官庄,到1783年,耕地面积达到61万多垧。这主要是由八旗人丁开垦出来的。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清朝确立八旗常备兵制后,额兵成为吃粮当差的现役军人. 余丁则是无差无饷的旗下平民.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86页   
                        根据北京的调查报告,19世纪末年土木建筑,纺织刺绣,特种工艺等行业中,都有旗人学徒和工匠!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129页
                        截至1821年为止,吉林、奉天旗丁到双城堡耕垦的,已有3000户,一万多人。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95页
                        在天山南路的维丶吾丶尔族集居区,通过满族输入中原的农具,也提高了他们的生产力。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79页
                        1683年清王朝实现全国统一后,康熙帝从战场上调回一批八旗兵丁,居住在北京及其附近地方。其中,大量的户下人壮丁和正身旗人下乡耕种庄田、旗地。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0页
                        等等等等等 。。。。。
                        


                        IP属地:河南210楼2010-05-27 19:00
                        回复
                          202楼说“你知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族主义还有土地 你不是说满人很爱劳动 那为什么三民主义一出天下皆反 ”
                          -------------------------------------------
                          下次记得,把“满族贵族”和“满族人民”这两个概念区分清楚了!
                          你不能因为汉族地主不劳动,就说汉族人民不劳动!
                          同样的道理,满族贵族不劳动,但是满族人民向来从事劳动生产!
                          你的说法,似乎是在影射清末的满族,那好,我读过《承德县志》,《承德县志》里有一张表格,写的是清朝即将结束的1910年,承德县有满洲八旗18687人,其中农民12759人,占承德县满洲八旗总数的68% 、工人(包括佣工)1680人,占承德县满洲八旗总数的9% 、官兵1164人,只占承德县满洲八旗总数的6% 。另外,1910年,承德县的汉军旗169872人。其中53%是商人,37%是农民,只有1%是官兵!
                          看完了《承德县志》你说满族人民劳动不劳动?????
                          清朝末年,人民造反,反的是满族贵族,和满族人民有什么关系,况且我在楼上也说了,辛亥革命也有大量满族人民的参与,其中有些旗人还担任革命的领导!!
                          


                          IP属地:河南212楼2010-05-27 19:20
                          回复

                            再说一遍:
                            如果还有谁想编造“清朝满族全体不劳动”的谣言,请你先把下面几条反驳掉:
                            在17至18世纪之间,八旗人丁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生产者,他们亲自开垦的田地占有很大比重。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从1652年起,八旗兵丁驻防吉林,1683年驻防黑龙江,携家戍守,开垦荒地为生。这些地方,陆续设置旗地,官庄,到1783年,耕地面积达到61万多垧。这主要是由八旗人丁开垦出来的。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2页
                            清朝确立八旗常备兵制后,额兵成为吃粮当差的现役军人. 余丁则是无差无饷的旗下平民.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86页   
                            根据北京的调查报告,19世纪末年土木建筑,纺织刺绣,特种工艺等行业中,都有旗人学徒和工匠!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129页
                            截至1821年为止,吉林、奉天旗丁到双城堡耕垦的,已有3000户,一万多人。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95页
                            在天山南路的维丶吾丶尔族集居区,通过满族输入中原的农具,也提高了他们的生产力。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79页
                            1683年清王朝实现全国统一后,康熙帝从战场上调回一批八旗兵丁,居住在北京及其附近地方。其中,大量的户下人壮丁和正身旗人下乡耕种庄田、旗地。
                            ----- 《满族简史》 2009年2月版 60页
                            等等等等等 。。。。。
                            


                            IP属地:河南213楼2010-05-27 19:21
                            回复
                              214楼说:“那么请问这些田是从哪里出来 ”
                              -------------------------------------
                              这个问题《满族简史》里有解释,
                              先把这个问题搁置在这里,
                              明天我来回答你!
                              因为现在我肚子饿了,得去吃饭了!


                              IP属地:河南217楼2010-05-27 1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