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在知乎的初体验便是发表这篇《第三次华山论剑的排名》,所以打算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把这篇文章发到专栏,并且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回答一下有些朋友提出的质疑,比如黄药师的“落英神剑掌”能否代表他的最高战力、周伯通的武功与郭靖、杨过究竟孰高孰低等等。
最后说一下论武的标准:
首先,我们知道金庸系列有三个版本:连载、三联、新修。连载作为初稿,里面还遗留了很多旧式小说的风格,情节之间有时还比较玄幻,比如段誉的朱蛤,不怕火的小红鸟等等,属于不太成熟的作品;三联是金庸已经功成名就后费心重新整理的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版本,并且大多数影视作品也是以此为依据拍摄的,属于最好的版本;新修版,是金庸已经老了以后,“从谏如流”想把一些细节和Bug弥补起来的作品,但是却修改得七零八乱,反而不如之前那个状态。因此,在论武时,首先参考的是三联版,其次是连载版,而且三联版和连载版的区分恰好有时可以看出金庸对于笔下人物武功高下的调整程度,新修版则是在前面两版都无法区分的情况下最后的参考。
第二,在论武过程中,旁白是作者内心认定,自然最大,旁白以下则是实战,实战以下是交手之人内心独白,最后是旁观者评论,而旁观者评论中,武功越高者,评论的参考价值越高。上述几点发生冲突时,实战最大,其次旁白,评论最后。
第三,虽然我刚刚说了,作者内心认定最大,但并不代表金庸答记者问的答案可以作为压倒原文的参考依据,原文大于答记者问。
第四,论武以作品完结时的武功实战效果为准,若人物在作品完结前去世甚至开始前已经去世,则以其死时武学修为为准。是为序。
第三次华山论剑的排名
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黄药师、欧阳锋、段智兴和洪七公五人比试了七天七夜,最终以王重阳胜出其余四绝一筹夺得了天下第一的名号,也奠定了中原江湖的五绝格局。
第二次华山论剑,王重阳仙逝、周伯通跑路、一灯大师领着忏悔的裘千仞提前离场,只有黄药师、欧阳锋、洪七公、郭靖四人参加,最终疯癫了的欧阳锋打赢了其他三人,夺得了天下第一,但此次论剑对江湖格局没有起到多大影响。
第三次华山论剑,黄药师、周伯通、一灯大师、郭靖、杨过等五人没有比试,只是通过黄蓉口头分析便决定了各自的地位和名号。

最后说一下论武的标准:
首先,我们知道金庸系列有三个版本:连载、三联、新修。连载作为初稿,里面还遗留了很多旧式小说的风格,情节之间有时还比较玄幻,比如段誉的朱蛤,不怕火的小红鸟等等,属于不太成熟的作品;三联是金庸已经功成名就后费心重新整理的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版本,并且大多数影视作品也是以此为依据拍摄的,属于最好的版本;新修版,是金庸已经老了以后,“从谏如流”想把一些细节和Bug弥补起来的作品,但是却修改得七零八乱,反而不如之前那个状态。因此,在论武时,首先参考的是三联版,其次是连载版,而且三联版和连载版的区分恰好有时可以看出金庸对于笔下人物武功高下的调整程度,新修版则是在前面两版都无法区分的情况下最后的参考。
第二,在论武过程中,旁白是作者内心认定,自然最大,旁白以下则是实战,实战以下是交手之人内心独白,最后是旁观者评论,而旁观者评论中,武功越高者,评论的参考价值越高。上述几点发生冲突时,实战最大,其次旁白,评论最后。
第三,虽然我刚刚说了,作者内心认定最大,但并不代表金庸答记者问的答案可以作为压倒原文的参考依据,原文大于答记者问。
第四,论武以作品完结时的武功实战效果为准,若人物在作品完结前去世甚至开始前已经去世,则以其死时武学修为为准。是为序。
第三次华山论剑的排名
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黄药师、欧阳锋、段智兴和洪七公五人比试了七天七夜,最终以王重阳胜出其余四绝一筹夺得了天下第一的名号,也奠定了中原江湖的五绝格局。
第二次华山论剑,王重阳仙逝、周伯通跑路、一灯大师领着忏悔的裘千仞提前离场,只有黄药师、欧阳锋、洪七公、郭靖四人参加,最终疯癫了的欧阳锋打赢了其他三人,夺得了天下第一,但此次论剑对江湖格局没有起到多大影响。
第三次华山论剑,黄药师、周伯通、一灯大师、郭靖、杨过等五人没有比试,只是通过黄蓉口头分析便决定了各自的地位和名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