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吧 关注:1,891贴子:171,761

从双轮车的使用过程中,发明了木车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古代运输工具的发明创造经历的过程为:
一、滚木搬运法是车一族的祖先;
二、车一族之中,多轮车为先祖;
三、多轮车产生四轮车;
四、四轮车产生双轮车;
五、双轮车产生独轮车和木车马;
六、木车马创新成为木牛;
七、木牛创新成为流马木牛;
八、诸葛亮写传世文章《作木流马法》——秘笈,运用了超常手法而使流马木牛变成了木牛流马。
木车马是在特殊的道路上行使双轮车而发明的。这个特殊,就是长长的下坡路。


IP属地:广东1楼2022-02-23 16:33回复
    木车马的文字记载为:机关具备,一驱不还。


    IP属地:广东2楼2022-02-23 16:37
    收起回复
      这机关有什么作用?
      不难想到,就是刹车和转弯。


      IP属地:广东3楼2022-02-23 16:47
      回复
        为什么“一驱不还”?
        有两个猜测:一、不值得;
        二、已经坏掉了。


        IP属地:广东4楼2022-02-23 16:52
        收起回复
          儿童时期的一次打柴生活经历,现有还记得很清楚。就是只带饭合,不带筷子。在吃饭时,临时制造了筷子,用完就丢了。为什么不带筷子呢?因为带筷子不如制造筷子方便。木车马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就有了“一驱不还”。为什么?因为制造一部木牛马,比起从坡下拉回一部木车马理容易。


          IP属地:广东6楼2022-03-01 16:32
          回复
            木牛流马是在不能使用马车的情况下,才用于运粮的。并不是木牛流马比马车优越。实际是马车载重量大于木牛流马。在平常的道路上,不必使用木牛流马。因为木牛流马使用人力,而马车使用畜力。如果有人说:就是要使用人力,那么,这个人就是疯子。不过,当官的人说的,就是要奴役人民。专家说的,是反人性的专家。


            IP属地:广东8楼2022-03-02 09:09
            回复
              第一节 木车马的记载
              王充在《论衡》中记载:鲁国木匠名师鲁班就为其老母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且“机关具备,一驱不还。”
              “机关具备”,是说木车马中设有机关,能够控制木车马的走停和转弯。“一驱不还”,是说一旦驱动出去,就不反向回还。“不还”的是指木车马不还,并不是人不还。
              鲁班为其母制作的木车马,只用一次,为什么?只有一种解释,就是难于携带回去。
              生活中常有一种情况就是:制造一物比起携带一物省事时,就选择制造。木车马如果要花费较大才能拉回,那就不要了,重造一台更省事。鲁班造锯为世人所知,这标志着木工工艺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平。山林有树木,锯轮子造车,对于鲁班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事。如果鲁班家居住地点较高,出城之路多为下坡路,就正符合木车马的“机关具备,一驱不还”的记载。
              “机关”是什么呢?“机关”的作用应该不是省力;而是控制木车马的走停和转弯。但是,行走是需要动力的,那时没有发动机,用什么充当动力呢?
              如果用畜力人力牵引拉动,那就不叫木车马。用牛拉的叫牛车,用马拉的叫马车,用人力拉的叫车。这种叫法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一直延用到现在。由此看来,木车马是不用人力畜力充当动力的机械。那么,木车马的动力来自何方呢?
              第二节 适合木车马的道路
              木车马的动力一定是存在于自然界之中。自然界所存在的当时能为人们所利用的力有:流水,流风,地磁力和重力四种。
              首先确定既不是流水,也不是流风;只有地磁力和重力两种。地磁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能满足载人机械在山路上行使的要求。只有重力符合条件,而且容易被利用。例如:石头滚下山坡就是这个道理。
              从经典力学中可知:重力势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为动能。但是,这种能量转换的必要条件是落差。有落差的路面就是下坡路。这就可以断定:重力是木车马的动力;木车马所行走的道路是下坡路。所以,鲁班的木车马就“一驱不还”了。因为,一方面,木车马不能从低处往高处走;另一方面,重新制造一木车马比从低处拉回高处的木车马省力多了。


              IP属地:广东9楼2022-03-02 11:41
              回复
                第三节 使用木车马的人
                鲁班为什么要制造木车马?是为了母亲坐车安全。春秋时期的路,或者没有经过人们专门修筑,山坡的陡峭平缓或是自然天成。所以、山路的高底不平自然存在。因为牛车没有制动装置,坡度较大的路段,下坡时牛马万一失控,将会危及人的生命。这样看来,鲁班制造木车马并不是无缘无故的,目的就是让母亲赶路时,既要坐车又要保证安全。这种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应该是普遍存在,只不过是唯有鲁班能解决问题并有记载而已。
                可能也有其他人曾经制造和使用过木车马,但是,由于不知名而无人记载。鲁班因为是木工老祖,大名鼎鼎的发明家,所以,他的杰作就能万古流芳。


                IP属地:广东10楼2022-03-03 15:13
                回复
                  你认为:[其实“木牛流马”既是“足式”又是“脚式”]。
                  我认为:你说的不对。
                  你不信,可以作一个实验比较比较。
                  你背着100公斤重物走下坡路与用木板支承着100公斤重物用力拖拉往下走。走了10公里,你就明白了。
                  被压迫与否,区别很大。


                  IP属地:广东15楼2022-03-04 14:57
                  回复
                    [观点必有异],你还是不明观点与规律的区别。
                    观点是人的感想感觉,有符合客观规律的,也有不符合的;规律是客观存在,无论你认识与否,它都会存在并且不受人们影响,就算你钱多宫大,也不怕你。并不是你说三物论,就是三个物体,你要证明是三物才能使别人相信。


                    IP属地:广东18楼2022-03-07 10:35
                    收起回复
                      第四节 木车马的几种可能性
                      木车马从使用要求来说,必定设有坐人的车床;从机械原理来说,必定是通过轮子把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但是,路面的坡度影响着木车马的形式。
                      方案一:木车马在大坡度路段有能量多余,就要把多余的能量消耗在道路上。
                      用双手把握前轮手柄,如同自行车,转动前轮手柄达到方向撑控;用脚踩住绳索,控制木车马的速度。绳索的一端接脚踏板,另一端从上面手柄绕过接在长木的前端。长木从木车马的后轴底下穿过,与车架有杠杆连接,后端与地面接触,产生磨擦,起着制动作用。当坡度较小的时候,就放松绳索,解除或减少制动力,让木车马有一定的速度行走。
                      .
                      方案二:坡度适中的路段,能量适中,木车马可以在尾部带有制动木条的三轮车。
                      方案三:坡度较小,能量不足,需要“木人”补充能量。
                      在坡度不大的路段,让木车马车架的尾部离开地面,利用穿过车床的木杠进行磨擦地面达到制动和辅助转弯。
                      当坡度较大时,就要使后轮架空,把木车马车架的尾部接触地面,产生磨擦,起着制动作用。
                      在坡度很小的路段,就要设法增加重力的水平分力,才能使木车马有力行走。这就是有关记载的“木人御者”的“木人”的作用。


                      IP属地:广东19楼2022-03-08 09:41
                      收起回复
                        双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变成了独轮车
                        独轮车,在圆木轮的产生时代,从理论上,增大轮径与减少重量的优化过程中,可以产生独轮车,但是,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并没有什么考证,谁也说不准。但是,从双轮车的使用过程之中,产生独轮车,好象理由充分多了。就是因为道路问题,使得双轮车变成独轮车。
                        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在田埂上使用双轮车,大田埂能通过双轮车,但是,很多田埂都是小的,宽度不足30公分,所以,双轮车就不能使用了。一定要用,就只能是把双轮向车体的中间移动,两个车轮移动后就能在田埂上行走。两个车轮移动在一起时,人们就发现,用一个轮子也行,于是,双轮车就变成了独轮车。


                        IP属地:广东20楼2022-03-09 10:17
                        回复
                          不仅是田埂上要求双轮车上的轮子向中部移,原野上的自然路更加要求轮子在路的中间。因为,原野的路面都是中间象小水沟,所以,双轮车并不合适,用独轮车就比较合适。


                          IP属地:广东21楼2022-03-09 10:56
                          收起回复
                            木车马的机关是什么样的呢?
                            现在,没有考证。
                            但是,可以断定的是:使用木制工具进行制动。
                            制动原理是:使用人工操作,使木制工具与地面接触产生阻力而起着制动作用。


                            IP属地:广东22楼2022-03-11 08:43
                            回复
                              最古老最原始的制动装置,应该是双轮车的车脚。
                              因为,人们在下坡时,自然发生制动——就是人力车载重下坡时,当驾车人的力不足于阻碍载重车的下滑时,就丢手,车脚着地后,车自然停止。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悟出了制动原理是:人工使木制工具与地面接触产生阻力而起着制动作用。


                              IP属地:广东23楼2022-03-11 1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