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吧 关注:738,472贴子:11,344,280

回复:★这书能让你戒烟,看看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许多吸烟者都会想:“如果有一种对健康无害的香烟就好了。”然而,如果他们试一试,很快就会发现,所谓的“非烟草型香烟”完全无法满足他们的烟瘾。追求尼古了刺激,是吸烟者吸烟的唯一原因。摆脱了尼古丁毒瘾之后,你就绝对不需要把点燃的香烟插进嘴里,正如不需要把烟插进耳朵里一样。
不要无谓地担心戒断症状,告诉自己:“我知道戒断症状的本质不过是尼古丁毒瘾正在消退而已。吸烟的人终生都被这种感觉折磨,所以他们才不停地吸烟。不吸烟的人就没有这种感觉。这是尼古丁的罪状之一。现在我已经摆脱了这种感觉,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换句话说,戒烟后你的身体需要三个星期时间,从原先的伤害中恢复。无论是在这三个星期里,还是之后,你的生活都会比吸烟时幸福得多。你战胜了一种可怕的心理疾病,得到的好处远比尼古丁对你的伤害要大得多。你会享受戒断期间的生活。
把戒烟过程当成一场刺激的游戏。把尼古丁毒瘾想象成一条毒虫,正在你的身体里肆虐。只要三个星期不吸烟,你就可以让这条毒虫饿死。这殴时间里,它会不断诱惑你点上一支烟,维持它自己的生命。
这条毒虫会努力让你感到痛苦,或是让你猝不及防。有时别人会递过来一支烟,如果你忘了自己已经戒烟成功,就有可能接过来点上。它会让你产生被剥夺的感觉。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让它的诡计得逞。无论受到什么样的诱惑,你心里都要清楚,这都是毒虫的把戏。只要你能经受住诱惑,就会给它严重的打击。
无论你怎么做,都不要故意去忘记吸烟这回事。使用意志力法的戒烟者经常会这样,每一天都在努力忘记,努力想让烟瘾消失。这就像是睡不着的时候,你越是担心,就越是难以入睡。
你根本无法忘记。最初的三个星期,生理上的戒断反应会时常提醒你。在那之后,只要你看到吸烟的人,就会重新想起吸烟这回事。
你也完全没有必要忘记。戒烟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有收获没有损失。就算你每天想上一千遍也没关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提醒你自己,重获自由是多么幸福,摆脱烟瘾又是多么快乐。
你会发现,戒断期同样是一段快乐时光。你会不知不觉地忘记曾经的吸烟经历。
绝对不要质疑你的决定。一旦在心里种下怀疑的种子,它就有可能生根发芽。如果感觉到戒断反应,就把这种感觉当作激励。如果你感到郁郁不振,就提醒自己这是毒瘾的作用。如果有人递过来一支烟,就自豪地告诉他:“谢谢,我不抽烟。”或许他起初会有点不爽,但当他看到你高兴的样子时,他自己也会考虑戒烟的。
记住你最初决定戒烟的原因。记住吸烟对你健康的损害,对金钱的浪费。最重要的是要记住,戒断症状只是暂时的,只是自由之路上的小小坎坷。
有的戒烟者担心,他们的余生都要在矛盾中度过,他们需要随时从心理上说服自己,他们并不真的需要吸烟。这样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还记得那个“半瓶水”的故事吗?悲观的人说“只剩半瓶了”,乐观的人则说“还有半瓶呢”。在吸烟这件事上,瓶子其实是空的,吸烟者却以为里面装满了水。他们被洗脑作用蒙蔽了。只要你意识到自己并不需要吸烟,就不需要再提醒自己,因为这本来就是事实。你不仅不需要吸烟,而且还会自动远离难闻的烟味。



IP属地:四川48楼2010-05-17 19:21
收起回复
    第34章“再来一口就好”
    “再来一口就好”这种想法,是导致意志力戒烟法失败的重要原因。勉强戒烟三四天后,只要你向这种想法投降,之前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这样的想法会严重打击戒烟者的士气。
    任何吸烟者吸进最初一口烟的时候,都会觉得十分糟糕。这种感觉反而让他们放心:“味道这么糟糕,我都快失去吸烟的欲望了。”事实正好相反,他们原本没有欲望,正是这口烟让他们染上了毒瘾。吸烟绝不是一种享受。如果吸烟者追求享受的话,吸过第一支烟之后就不会再次尝试。
    吸烟的唯一目的是满足毒瘾,缓解戒断反应。假设尼古丁毒瘾是一条毒虫,你已经饿了它四天,哪怕一口烟都让它觉得十分宝贵。为了得到这一口烟,它会想尽办法腐蚀你的潜意识,让你质疑当初戒烟的决定。你脑海中会悄悄出现一个声音:“尽管吸烟有害健康,但香烟本身是一种好东西。我只要再来一口就好。”
    这一口烟的危害相当大:
    1.你身体里的毒虫得到了滋养,可以活得更久。
    2.你潜意识里的毒虫会重新抬头。既然你吸了这一口,就会有下一口。
    记住,任何人染上烟瘾,都只是因为最初的那一口。
    第35章我戒烟会比别人难吗?160
    不同的人戒烟的难度不尽相同。每个人性格不同,工作和生活环境不同,选择戒烟的时机也不同。
    对于从事某些职业的人,戒烟的难度可能会稍微大些,但这并不是生理上的原因,而是因为这些人接受的洗脑作用更为强烈。以下就是一个例子。
    对于医生来说,戒烟的难度似乎比常人大得多。普通人会觉得医生更容易戒烟,因为他们更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尽管这种了解会为戒烟提供更充足的理由,却不会让戒烟过程变得更容易,原因是:
    1.因为更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他们心中的恐惧更为强烈,而恐惧正是促使人们吸烟的理由之一。
    2.医生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而且在工作期间无法靠吸烟缓解尼古丁毒瘾造成的压力。
    3.除此之外,负罪感也会给他带来压力。他觉得自己身为医生,本应成为普通人的榜样,绝对不该吸烟。这种负罪感不仅会带来压力,还会增加他的被剥夺感。
    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医生用不着承受工作压力,这种时候,戒断反应造成的压力就会显得更大,更需要摄入尼古丁来缓解。这种情况属于轻度吸烟的范畴,一切需要长时间(数个小时)忍受戒断症状的吸烟者都属于这一范畴。意志力戒烟法会让戒烟者感到痛苦,是因为他们会产生被剥夺感,会觉得戒烟是一种牺牲。他们无法享受休息时间,无法享受喝茶或喝咖啡的感觉,这样被剥夺感就更强烈了。由于洗脑作用的缘故,他们觉得吸烟能够缓解被剥夺感。如果先消除洗脑作用,然后再着手戒烟,那么即使在戒断期间,仍然可以享受休息时间,以及喝茶或喝咖啡的感觉。
    另一种情况是在无聊时,尤其是既无聊又需要承受压力的时候。例如,长距离开车或是父母在家里带孩子。这样的工作本身既单调无聊,而且一旦出错,后果又十分严重。如果一位家庭主妇试图用意志力法戒烟,她会有非常多的时间执迷于她的“牺牲”,这就加重了她的抑郁感。
    在正确的心态下,这一点同样很容易克服。每当你想起自己已经戒烟时,就利用这个机会高兴一下,因为你正在摆脱邪恶的烟瘾。只要心态合适,戒断症状也可以成为快乐的源泉。
    记住,任何年龄、性别、智力程度和职业的吸烟者,都可以享受轻松戒烟的过程——前提是,你一定要严格遵照本书的指示。
    


    IP属地:四川49楼2010-05-17 19:21
    收起回复
      第36章失败的主要原因
      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其他吸烟者的影响。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别人点起一支烟的时候,你可能会非常想效仿。怎么应对这样的场合,我已经详细说明过了。提醒你自己,不存在“一支烟”这回事,吸烟是一种连锁反应,你应该为跳出这种连锁反应而自豪。记住,吸烟者其实很羡慕你,你应该可怜他,而他也需要你的怜悯。
          其二是因为某一天感觉很糟糕。戒烟之前就要想清楚,无论对于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生活都有高潮和低谷。生活原本就是这样。
           意志力法戒烟的问题在于,一旦戒烟者的生活碰上低谷,他就会产生吸烟的欲望,结果让原本低落的心情变得更加不堪。非吸烟者则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能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压力。
           如果你在戒断期间遭遇低谷,那就提醒自己,你在吸烟时碰上过更糟糕的情况(要不然你就不会决定戒烟了)。不要郁郁不振,告诉你自己:“没错,今天的确很糟糕,但吸烟只会让我感觉更糟。明天自然会好起来,而且即使是现在,我也并不像以前那么痛苦,因为我已经成功戒烟了。”
           吸烟者具有选择性失明的能力,总对吸烟的负面效应视而不见。他们认为咳嗽不是吸烟的结果,而是长期感冒的缘故。假如在荒郊野外驾驶时,车突然坏了,你会自然而然地点起一支烟,但这样能让你高兴吗?当然不能。戒烟初期,你会把生活中的一切不顺归罪于戒烟本身。如果你的车这时候坏了,你会想:“过去在这种时候,我会点起一支烟的。”没错,但是吸烟并不能解决问题,你只不过是在用幻想折磨自己而已。吸烟造就了你的痛苦,如果你还为不吸烟而痛苦的话,就永远无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解脱的唯一方法是承认事实:戒烟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毋庸置疑。
           记住,正确的心态永远是最重要的。
      


      IP属地:四川50楼2010-05-17 19:22
      收起回复
        第38章我需要远离诱惑吗?
        在这本书里,我一直要求你严格遵照指示行事,而不是仅仅提供建议。我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所有的指示不仅都有严密的理论基础,而且都经过无数例实践验证。
        然而在这一章中,我只能提供建议,无法给出准确的指示。究竟哪些事情称得上诱惑,你应该如何对待这些诱惑,都需要你自己来决定。不过,我希望我的建议能够有所帮助。
        我们吸烟是因为恐惧,这种恐惧可以分为两方面:
        1、如果不吸烟,我该怎么生活?
        每当吸烟者夜里出门,感觉身上带的香烟不够时,都会体验到这种恐惧。导致恐惧的并不是生理上的戒断反应,而是心理上对吸烟的依赖----你觉得不吸烟就没法正常生活。在你吸掉最后一支烟时,尽管戒断反应的程度最低,这种恐惧却最为严重。
        这其实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本能恐惧,当你第一次学习跳水时,同样会感受到这种恐惧----一米高的跳板仿佛有六米高,而六米深的跳水池仿佛只有一米深。你觉得一旦跳下去,头一定会撞到池底。然而,如果你鼓足勇气跳下去,就会发现一切其实非常简单。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意志力很强的吸烟者不敢戒烟,或是只能坚持几个小时不吸烟。事实上,有些吸烟者决心戒烟之后,立即就会点起下一支烟,速度比没打算戒烟时还快。戒烟的决心会导致慌乱,慌乱会产生压力,而压力正是吸烟的触发机制之一。你的潜意识会想“我要吸支烟”,而意识则不允许你这么做,结果你会产生被剥夺感,诱发更大的压力,让吸烟的倾向变得更为强烈。如此循环下去,迟早你会败下阵来。
        不要担心。恐惧和慌乱完全是心理上的,是因为你相信自己对尼古丁的依赖性。事实上,你完全不需要尼古丁,等你意识到这一点,恐惧和慌乱就会自动消失,即使生理上的毒瘾仍然存在。不要慌乱,相信我,跳下去的感觉很好。
        2、第二种恐惧则是长期的,你担心戒烟会影响将来的生活质量,让你无法面对生活的压力。不要担心。只要你能鼓起勇气跳下去,就会发现事实根本不是那样。
        需要拒绝的诱惑,主要包括两方面:
        1、“我得随身准备着烟,尽管不抽,但是这样我会更有信心。”
        有这种想法的人,戒烟失败率比一般人要高得多,这是因为当他们动摇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抽出一支烟点上。假如必须忍受出门买烟的耻辱,或许他们就不会屈服于诱惑了。
        不过,更重要的失败原因是,这样的戒烟者并没有下定决心,而是仍然心存犹豫。你应该抱的是这样的态度:
        “我已经戒烟成功了,这样不是很好吗?”
        所以,你还需要香烟干么?如果你仍然觉得有必要随身准备着烟,那在开始戒烟之前,最好先把整本书重读一遍。
        2、“戒断期间,我是不是该尽量远离压力和社交场合?”
        我的建议是:是的,尽量远离压力,不要给自己增加负担。
        至于社交场合,我的建议则相反,你应该全心全意享受生活,包括轻松的社交场合。即使生理上的毒瘾还没有消退,你也并不需要吸烟。参加聚会时,你应该随时因戒烟成功而感到自豪,对身边那些吸烟的人表现出怜悯。你很快会意识到戒烟后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而在生理上的毒瘾消散、体内积累的毒素消失之后,生活还会变得更加美好!
        


        IP属地:四川52楼2010-05-17 19:22
        收起回复
          第39章启示性的一刻
          戒烟者通常会在戒烟三个星期之内体验“启示性的一刻”:天空仿佛突然变蓝了,你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摆脱了烟瘾,可以全心全意享受生活。在这一刻,所有的洗脑效果都会消失,你会开始可怜周围的吸烟者。
          使用意志力法戒烟的人通常无法体验这种感觉,因为尽管他们也享受戒烟后的生活,却仍然认为戒烟是一种牺牲。
          你吸烟的时间越久,这一刻的感觉就越棒,而且这种感觉会陪伴你一生。
          我这一生非常幸运,经历过很多奇妙的事情,但是最奇妙的就是在那启示性的一刻。在其他激动人心的时刻,尽管我当时很高兴,事后却无法回忆当时的具体感觉。然而戒烟成功的快乐一直伴随着我到今天。每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只要体会一下这种快乐,心情就会好很多。在我的帮助之下成功戒烟的人,有一多半都体验过同样的感觉。
          我研究了20年来的反馈信息,发现这一刻通常会在戒烟后几天之内出现。
          “....终于从尼古丁的奴役之下解脱出来,重获自由,我的感激之情实在无法表达....自由的感觉实在太棒了。”----埃德娜•吉
          而对于我自己,在我还没有熄灭最后一支烟时,就已经体验到了这种感觉。戒烟诊所刚开办时,我经常为戒烟者提供个人咨询,每次咨询即将结束时,他们通常会说:“你用不着再说了,亚伦。我现在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我知道我再也不会吸烟了。”在群体咨询中,我逐渐学会了在不与戒烟者直接交流的情况下,判断这一刻是否已经到来。我还通过读者来信了解到,许多读过这本书的戒烟者都体验过同样的感觉。
          如果你一直遵照书中的指示行事,并且完全理解了吸烟的心理本质,那么你现在应该体验到了这种感觉。
          现在我经常会告诉前来咨询的戒烟者,戒断症状会在戒烟后五天内明显缓解,在三个星期内彻底消失。我其实并不喜欢说这样的话,因为这可能会引发两个问题。第一,我有可能会让戒烟者产生这样的印象,他们需要忍受五天到三个星期的痛苦。第二,戒烟者可能会想:“如果我能熬过这五天/三个星期,到时候我的感觉会瞬间改变。”如果他这样想,或许会导致相反的结果:这五天/三个星期内他感觉良好,但是在那之后,生活却会突然陷入低谷。他原本苦苦等待启示性的一刻,等来的却是郁闷和失望。他的信心可能会被彻底摧毁。
          “我第一次意识到,过去我的生活完全被烟瘾控制了。我丝毫不怀念那时候的感觉....”----堂娜•贝
          然而,假如我不做任何指示,许多戒烟者都会花一辈子时间,等待烟瘾消失的信号----而这样的信号根本就不存在。我怀疑,使用意志力法戒烟的人,大部分都属于这种情况。
          我也曾考虑过告诉戒烟者,启示性的一刻马上就会到来。但如果我这样说,而这一刻却没有马上到来,他就会丧失信心,觉得戒烟永远无法真正成功。
          经常有人问我,这五天/三个星期的期限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我随意编造出来的吗?不,这当然不是确定的期限,只是根据反馈信息做出的统计。戒烟大约五天后,戒烟者会逐渐忘记戒烟这件事情,开始恢复正常的心态。绝大多数戒烟者都是在这时经历“启示性的一刻”。最常见的情况是,你正在经历某些特定情境,过去你在这种时候必须要吸烟,而现在你突然意识到,不吸烟的感觉其实更好,而且你完全没有想到要吸烟。自从这一刻起,你的戒烟之旅就会一帆风顺,因为你已经体验到了自由的滋味。
          我发现,无论是我自己在过去,还是其他使用意志力法的戒烟者,通常会在戒烟约三个星期时失败。我相信,这是因为戒烟三个星期之后,你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吸烟的欲望。为了向自己证明这一点,你会点起一支烟。结果是,你原本已经彻底戒烟,又因为这一支烟重新染上了烟瘾。吸完这支烟之后,随着体内的尼古丁水平逐渐下降,戒断反应又会重新出现。你会在潜意识里想:“我还没有戒烟成功,因为我还是想再来一支。”你不会立即点上下一支烟,因为你不愿重新染上烟瘾。你会等上一段时间,直到自以为安全为止。下一次受到诱惑时,你就可以这样告诉自己:“上一支烟并没有让我上瘾,所以再来一支也没关系。”其实,这时候连锁反应已经开始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要等待“启示性的一刻”到来,因为在最后一支烟熄灭的那一刻,你的戒烟过程就已经完成了。你已经把该做的都做完了。你已经终结了尼古丁的摄入。任何力量都无法再次剥夺你的自由,除非你自己心存怀疑。享受正常的生活,维持自然的心态,这样你很快就会体验到那一刻的惊喜。
          


          IP属地:四川53楼2010-05-17 19:23
          收起回复
            第40章最后一支烟
            确定了戒烟的时机之后,你就会熄掉最后一支烟,开始一个非吸烟者的生活。在这之前,你一定要扪心自问:
            1、你确定你能成功吗?
            2、因为你的生活即将发生神奇的变化,你是心情低落,还是十分兴奋?
            如果你仍然心存怀疑,那就先把整本书重读一遍。记住,染上烟瘾绝不是你自己的决定,但是一旦掉进烟瘾陷阱,你就必须挣脱出来。         为了摆脱烟瘾的奴役,你必须下定决心:这支烟就是你的最后一支。
            你能读到这里,说明你的确想要戒烟。所以,你现在就可以下定决心。对自己郑重宣誓,这一支烟熄灭之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会再抽下一支烟。
            或许你很担心,因为你过去也曾发过这样的誓,但是最终却失败了,或者你担心戒烟过程会非常痛苦。不要恐惧----最糟糕的可能也不过是戒烟失败而已,所以你根本没有什么可失去的。相反,只要戒烟成功,你就可以收获许多。
            你甚至连失败的可能性都不用考虑。戒烟过程不仅非常容易,而且是一种享受,因为这次你使用的是轻松戒烟法!你只需要遵照下面的指示:
            1、现在就郑重宣誓,真心决定戒烟。
            2、点起你的最后一支烟,把污浊的毒气深深吸烟肺部,问自己这样究竟是不是享受。
            3、熄灭这支烟的时候,不要想“我绝不再吸烟了”或是“我再也不能吸烟了”,而是告诉自己:“太棒了!我终于自由了!再也不用做烟瘾的奴隶了!再也不用把毒气吸进肺部了!”
            4、注意,最初的几天之内,生理上的尼古丁毒瘾不会立刻消失。你会在潜意识中想:“我还要来支烟。”这并不仅仅是生理毒瘾的作用,更是一种心理反应,你必须理解其中的机制。由于生理上的毒瘾需要三个星期才能彻底消散,许多戒烟者都会认为,这三个星期内他们必须用意志力抗拒诱惑。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的身体并不需要尼古丁,只有大脑才需要。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你的确产生了“我还要来支烟”的想法,那你其实只有两种选择:看透这种想法的本质----尼古丁戒断反应造成的空虚感。这样的感觉应该让你高兴,你可以对自己欢呼:耶!我是个非吸烟者!或者你也可以任由这种想法持续下去,终生都渴望再来一支烟。想想看,先是决定“我以后再也不吸烟了”,然后再花一辈子时间质疑这个决定,反复告诉自己“我还想来支烟”,还有什么比这更愚蠢的吗?只有采用意志力法的戒烟者才会这样想,所以他们才会那么痛苦,一辈子永远生活在矛盾之中,或者最终宣告戒烟失败。
            5、有些人之所以感觉戒烟很难,是因为他们总是在怀疑,总是在等待某种迹象证明他们的成功。所以,绝对不要质疑你的决定,因为你很清楚,戒烟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你开始质疑,就会让自己陷入矛盾之中----不能吸烟会让你痛苦,吸烟则会让你更加痛苦。无论你使用哪种戒烟法,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不再吸烟吗?当然不是!许多戒烟者尽管不再吸烟,却终生为被剥夺感所折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非吸烟者不需要也不想吸烟,他们没有烟瘾,也用不着靠意志力压抑烟瘾。你所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状态,而且你完全可以达到。你用不着等待烟瘾消散,因为自从最后一支烟熄灭的那一刻起,你就是个快乐的非吸烟者了!
            你永远都是个快乐的非吸烟者,只要:
            1、你永远不质疑戒烟的决定。
            2、你不去等待自己变成非吸烟者,因为转变过程已经发生了。等待只会导致恐惧。
            3、你不去等待“启示性的一刻”,也不会故意忘记吸烟这回事。否则只会导致恐惧。
            4、你不使用戒烟替代品。
            5、你看清所有吸烟者的本质,可怜他们而不是羡慕他们。
            6、无论生活处于高潮还是低谷,你都不会单为戒烟的缘故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尝试这样做,就会把戒烟变成一种牺牲。记住,你并没有放弃任何东西,相反,你摆脱了一种可怕的心理疾病,挣脱了一个险恶的陷阱。你的身心健康会逐渐恢复,生活的高潮会变得更加快乐,低谷也会不那么难以承受。
            7、每当你想到吸烟这件事时,都会想:耶!我是个非吸烟者!
            


            IP属地:四川54楼2010-05-17 19:23
            收起回复
              第41章最后的警告
              如果有机会回到染上烟瘾之前的状态,任何吸烟者都不会选择吸烟。我接触的吸烟者绝大多数都相信,只要我能帮他们成功戒烟,他们绝对不会再想到吸烟。然而,不少戒烟者在成功戒烟多年之后,又会掉回烟瘾的陷阱。
              我想信这本书能够帮你成功戒烟,但也要小心:戒烟容易,染上烟瘾同样容易。
              不要两次掉进同一个陷阱!
              无论你戒烟成功多久,有多么自信,都绝对不要再吸烟,哪怕只是一支。
              不要让烟草公司花重金进行的广告宣传蒙蔽n了你的双眼,时a刻牢记,吸烟是现i代社会的第一大杀手。你绝对不会尝试海洛因,然而死于吸烟的人数却是h海洛因的成千上e万倍。
              记住,第一支烟或许感觉没有什么,不仅味道糟糕,而且也不会缓解并不存在的戒断症状。然而,它会让尼古丁重新进入你的身体,让你渴望着下一支烟,从而引发连锁反应,让你重新成为烟瘾的奴隶。
              


              IP属地:四川55楼2010-05-17 19:24
              收起回复
                第二类让我痛苦的吸烟者则是这样的人:他们太过胆小,根本不敢尝试戒烟,就算尝试了也会遇到很多阻力。他们的问题主要在于:
                1、恐惧失败。失败并不可耻,不支尝试却是愚蠢的。换个角度思考,其实你在躲避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如果你尝试了,最坏的可能性就是失败,即使是这样,相比尝试之前,你也没有什么损失。而如果你成功的话,就可以得到非常大的收获。不去尝试本身就意味着失败。
                2、恐惧戒烟会导致痛苦和慌乱。不要担心,问问你自己:如果你今后不再吸烟的话,究竟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什么都不会发生。只有你继续吸烟,可怕的事才会发生。慌乱并不是由戒烟导致的,而是由吸烟导致的,戒烟后自然会消失。这是戒烟最大的好处之一。难道你真的相信,吸烟者会宁愿失去双臂或双腿,也不愿停止吸烟?如果你感觉心慌意乱,可以通过深呼吸调整心情。如果某些人让你感到慌乱,尽量躲开他们。
                如果你想哭,那就哭吧,不要以为这样很丢脸。哭泣是缓解压力的自然方式。哭过一场之后,你的感觉会好得多。教训小孩子不要哭,是最错误的教育方法之一。他们强忍住眼泪的时候,其实内心正在遭受折磨。在英国,我们有一种说法“上嘴唇不要动”,意思是不要显露出情感。然而情感的显露是人类的天性,压抑情感则是非人性的做法。放声大喊,或者大发脾气,找个纸箱子痛殴一顿,可以释放你心中的压抑。假设这是一场拳击比赛,你不可能会被纸箱子打败。
                没人能让时间停止。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体内的毒虫也会逐渐饿死。你必然取得最终的胜利。
                3、不按指示行事。某些吸烟者会告诉我:“你的方法就是不适合我。”然而他们随后会承认,他们其实违反了一条甚至很多条指示(为了方便,我会把所有的指示在本章最后重复一遍)。
                4、误解指示的意思。最主要的问题包括:
                •   “我没法让自己不去想吸烟的事。”
                你当然没法不想,而且一旦你这样尝试,就会感到恐惧。这就像是晚上睡不着的时候,越是努力尝试,就越是难以入睡。我有90%的时间都在考虑吸烟的事。想吸烟的事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你的具体想法。如果你想“我真的想来支烟”或者“我什么时候才能自由”,那你就会感到痛苦。如果你想:“耶!我是个非吸烟者!”那你就会感到快乐。
                •   “生理上的毒瘾什么时候才会消散?”
                停止吸烟之后,你体内的尼古丁水平会迅速下降,但是生理上的戒断反应会持续一段时间。戒断症状会导致空虚感和不安全感,与天然的饥饿感和抑郁感几乎完全相同。正是因此,使用意志力法戒烟的人永远无法判断,他们究竟是否已经戒烟成功。即使生理上的毒瘾已经完全消退,在饥饿或者郁闷的时候,他们仍然会以为:“我又想吸烟了。”事实上,我们完全不必在乎生理上的毒瘾,因为尼古丁戒断反应十分轻微,几乎感觉不到。补牙之后,你是否会等着牙齿停止疼痛?当然不会。你会继续正常的生活。虽然牙齿仍然在痛,你却感觉很好。
                •    等待“启示性的一刻”。
                等待只会产生恐惧。我曾用意志力法坚持了三个星期没有吸烟。然后我遇上了一位老朋友,他也是个戒烟者。
                他问:“你现在怎么样?”
                   “我已经熬过了三个星期。”
                   “你是什么意思?”
                   “我坚持三个星期没吸烟了。”
                   “那将来呢?你打算一直熬下去吗?还等什么?你已经成功了,你是个非吸烟者了。”
                    我当时想:“他说得对,我还在等什么?”不幸的是,我当时并不清楚吸烟的真正机制,所以很快又掉进烟瘾陷阱。不过他的话的确很对,最后一支烟熄灭的那一刻,你就已经是个非吸烟者了。关键在于,你从一开始就要做个快乐的非吸烟者。
                •   “我仍然想吸烟。”
                先决定戒烟,然后又这么说,岂不是很愚蠢?不要自相矛盾。当你说“我仍然想吸烟”的时候,其实是说“我想做一个吸烟者”。非吸烟者绝不会想吸烟。既然你清楚自己的选择,就不要故意折磨你自己。
                


                IP属地:四川57楼2010-05-17 19:25
                收起回复
                  •    “我决定一辈子戒烟。”
                  为什么?戒烟只要一瞬间就够了,用不着一辈子。具体过程非常简单。戒烟后的几天里,你的生活会受到非常轻微的影响。你的身体会出现戒断反应,但是程度很轻,你几乎感觉不到;即使是在这时,你也并不比先前痛苦,因为过去你同样要忍受戒断反应:在禁止吸烟的场合,在睡觉或吃饭时,等等。既然当时你都不在乎戒断反应,现在为什么要在乎?而且如果你不戒烟的话,戒断反应将烦扰你一生。吸烟不能帮你享受生活,只会毁掉你的生活。戒烟后,即使生理上的尼古丁毒瘾还没消散,生活也比吸烟时更加美好。不要害怕社交场合,即使你会遇到许多吸烟者。记住,被剥夺快乐的不是你,而是他们。他们都从心底羡慕你,而你则可以骄傲地接受他们的羡慕。跟他们聊聊戒烟的话题,当他们发现你非常快乐时,就会觉得这一切非常神奇。关键在于,你比他们更能享受生活。
                  •    “我很痛苦。”
                  这是因为你没有完全遵照我的指示。反思一下,究竟在哪一条指示上出了问题。有些人尽管能理解我的说法,也全心全意相信,却仍然无法摆脱郁郁不振的心态,仿佛大难临头一般。记住,戒烟不仅是你真心想做的事情,也是全世界所有吸烟者真心想做的事情。无论你使用任何方法戒烟,只要保持正确的心态,随时告诉自己“耶!我是个非吸烟者!”就可以了。既然你已经决定戒烟,还等什么?至于这本书的其他内容,只是为了防止你走上歧路而已。
                  •    指示列表
                  只要你完全遵照以下批示行事,戒烟就绝不可能失败:
                  1、郑重宣誓,你永远不会再吸烟,永远不会再用任何方式摄入尼古丁,真心决定戒烟。
                  2、清楚认识这一点:戒烟不需要放弃任何东西。我并不是指戒烟的好处(你当然很清楚这些好处),也不是指你完全没有理由吸烟。我的意思是,吸烟无法提供任何享受,也无法成为你的依赖。享受和依赖的感觉只不过是幻觉,就像故意用头撞墙之后,再停下来时的感觉。
                  3、所有吸烟者都可以轻松戒烟。你的情况跟千百万其他吸烟者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能摆脱烟瘾,过上正常的生活,你也可以。
                  4、任何时候比较吸烟的利弊得失,结论永远是“只有傻瓜才会吸烟”。任何东西都无法改变这一点,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将来。既然你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就不要再生怀疑。
                  5、不要刻意不去想吸烟的事,或是因此担心。每当你想起吸烟这回事时,无论是今天,明天,你生命中的任何一天,你都要这样想:耶!我是个非吸烟者!
                  6、不要使用任何替代品。
                  不要留着你的烟。
                  不要躲避吸烟者。
                  不要单为戒烟的缘故改变你的生活。
                  只要你做到以上几点,很快就会体验到“启示性的一刻”。不过,不要刻意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只要专心生活就好。享受生活的高潮,度过生活的低谷,那一刻自然会到来的。
                  


                  IP属地:四川58楼2010-05-17 19:25
                  收起回复
                    第43章拯救剩下的吸烟者
                    社会风气正在转变,所有的吸烟者都感到迷茫。越来越多的人讨厌吸烟,包括吸烟者自己。数百万吸烟者已经成功戒烟,所有的吸烟者都在考虑戒烟。
                    每当一个吸烟者脱离陷阱,剩下的吸烟者就会更加痛苦。他们心里很清楚,用来之不易的金钱购买卷在纸筒里的干烟叶,点燃之后塞在嘴里,把致癌性的焦油和其他剧毒物质吸入肺部,这一切是多么荒唐。如果仍有人执迷不悟,不妨让他们把点燃的香烟塞进耳朵里,问他们这样究竟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是,这样他们就无法摄入尼古丁,而如果他们不把香烟塞在嘴里,就根本不需要尼古丁。
                    吸烟者无法为吸烟行为做出理性的解释,但如果还有别人也这么做,他们就不会感到那么愚蠢。
                    吸烟者会为他们的“习惯”而说谎,不仅欺骗他人,也欺骗自己。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他们仍然想保留自尊,就必须对自己进行洗脑,必须为吸烟这种肮脏的“习惯”找寻借口。他们要欺骗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所有的非吸烟者。所以,他们总是在宣扬吸烟的“好处”。
                    “我亲身经历了一场奇迹!一切都无比新颖,无比神奇。是你为我打开了奇迹之门,我心中的感激之情简直无法表达!”----黛比•斯
                    如果吸烟者使用意志力戒烟法,即使能够成功,他们也会感到痛苦,仿佛戒烟是一种牺牲。别的吸烟者看到他们这样,更会对吸烟的合理性深信不疑。
                    成功的戒烟者都知道戒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再也不用花钱毒害自己了。但是他们用不着为戒烟寻找理由,因为戒烟本来就是正确的。他们不会逢人就讲,戒烟的感觉多么神奇,非吸烟者的生活多么幸福。只有别人问起的时候,他们才会描述戒烟的感觉。然而吸烟者根本不会问,因为他们不愿意听到答案。让他们吸烟的原本就是恐惧,他们宁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
                    只有在真正需要戒烟的时候,他们才会问。
                    帮助那些可怜的吸烟者吧。帮他们消除恐惧,告诉他们非吸烟者的生活多么幸福。告诉他们戒烟之后,他们就不会受到咳嗽和嚏喷的折磨,不会受到烟瘾的奴役,不用承担心理阴影,可以真正享受生活。最好是让他们也读一读这本书
                    


                    IP属地:四川59楼2010-05-17 19:26
                    收起回复
                      不要指责吸烟者,怪他们污染环境,让周围的人恶心。许多戒烟者在这方面的表现特别恶劣,我认为这主要是意志力戒烟法的后遗证。使用意志力戒烟法的人,虽然成功摆脱了烟瘾,却没有完全从洗脑作用中解脱出来,他们内心深处仍然认为戒烟是一种牺牲。他们之所以指责吸烟者,是为了向自己证明戒烟的合理性。指责吸烟者完全没有帮助,只会让他们感觉更加痛苦,从而加深他们的烟瘾。
                      尽管社会风气的转变是许多吸烟者选择戒烟的原因,却不会让他们的戒烟过程变得更容易。事实上,情况正好相反。现在的吸烟者大都认为,他们是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才决定戒烟的。这样说并不准确。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都是一样的,然而过去却没有那么多人戒烟。事实上,戒烟者越来越多,是因为社会正在逐渐认清吸烟的本质:一种毒瘾,一种肮脏的行为。“吸烟是一种享受”原本就是幻觉,而随着人们的觉醒,这一幻觉正在逐渐消失,让吸烟者彻底失去了寄托。
                      地铁系统的例子可以很好地体现吸烟者遭遇的困境。许多地铁系统都全面禁止吸烟,这样吸烟者就只有两种选择:告诉自己“如果地铁里禁止吸烟,我就改乘别的交通工具”(当然,这样想完全没有意义);或者是告诉自己“这样也好,可以帮我减少吸烟的量”。事实却是,他在乘地铁的一个小时里,身心都要遭受烟瘾的折磨。
                      原本在这一个小时里,他最多只会吸一两支烟,然而走出地铁站之后,他很可能开始连续吸烟,最终吸了四支,甚至更多。不仅如此,他还会更加相信吸烟是一种享受,导致心理上对吸烟的依赖更加严重。
                      像这样强制禁止吸烟导致的负面效应,在孕妇身上最为明显。由于烟草公司的宣传和社会的洗脑,许多女孩子都会在年轻时染上烟瘾。等到她们结婚怀孕,生活压力最大的时候,她们对吸烟的依赖也最强,然而医生和其他人却会要求她们停止吸烟,因为吸烟会对胎儿造成严重伤害。很多孕妇无法抵抗烟瘾,尽管这不是她们自己的错,她们却会内疚一辈子。也有很多孕妇会暂时戒烟,心想“为了孩子,我必须这样做,而且等到产期过后,我肯定也不会想吸烟了”。经历过分娩的痛苦之后,她们会迎来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一切痛苦和恐惧都已经结束,美丽的婴儿已经出生----而因为之前的洗脑效果还在,她们几乎都会马上恢复吸烟。成功生育的快乐让她们意识不到烟味的恶劣。她们并不想再次染上烟瘾:“只要一支烟就好。”太晚了!烟瘾已经卷土重来,这一支烟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就算她们产后不会马上吸烟,也有可能因为产后抑郁的压力,重新掉进烟瘾的陷阱。
                      海洛因上瘾者属于罪犯的范畴,他们却能得到社会的同情----“我们该怎么帮助这些可怜人?”对于可怜的吸烟者们,我们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态度。其实,他们自己并不想吸烟,只不过是无法自拔,而且与海洛因上瘾者不同,他们通常需要忍受多年的身心摧残。这样缓慢的自杀过程,远比一下子结束生命更为痛苦。所以,不要羡慕吸烟者,也不要鄙视他们,他们需要你的怜悯。
                      


                      IP属地:四川60楼2010-05-17 19:26
                      收起回复
                        第44章对非吸烟者的建议
                        请向吸烟的亲戚、朋友、同事推荐这本书。推荐之前最好仔细阅读一遍,尽量把自己放在吸烟者的位置上思考。
                        不要强迫他,或是试图说服他/她(下文不再重复)戒烟。对于吸烟的危害性,他绝对比你更清楚。他吸烟不是为了追求享受,也不是因为愿意这样,他会这么说只不过是为了保留面子。他吸烟是因为心理上的依赖性。是因为相信吸烟能帮他放松、提高他的勇气和信心,是因为担心不吸烟的话,他就无法享受生活。如果你强迫他戒烟,只会把他逼到死角,加重他对吸烟的依赖性。万一把他逼成了秘密吸烟者,他就会受到更大的伤害(参见第26章)。
                        你应该从反方面着手。让他接触戒烟成功的人(仅在英国就有900万人,世界范围内就更多了),让他们告诉他,戒烟后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一旦他相信自己可以戒烟,就会逐渐敞开心扉,这时你就可以开始解释戒断反应的原理:吸烟对他没有任何益处,只会摧毁他的自信,让他无法放松。
                        “我把这本书读了三遍,终于体验到了那种感觉!现在我又能享受生活了。你真是个天才!”----卡夫•依
                        现在他应该可以开始阅读这本书了。或许他期待着满篇关于肺癌和心脏病的内容。对他解释,这本书的切入角度完全不同,不会详细解释吸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在戒断期帮助他。无论他是什么感觉,你都要假定他很痛苦。不要反复告诉他戒烟很容易,因为他自己会提醒自己。只要告诉他,他现在的样子很好,身上的烟臭完全消失了,呼吸也变得顺畅多了。告诉他你为他而自豪。这样的鼓励十分重要。吸烟者尝试戒烟时,亲友同事的鼓励会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不过,他很快就会忘掉你的鼓励,所以要经常重复。
                        如果他自已不谈论有关吸烟的话题,你或许会认为他已经忘了,最好不要提醒他。如果他使用的是意志力戒烟法,情况通常正好相反。所以,用不着担心谈论吸烟方面的话题,只要记得鼓励他,而不是批评他。如果他不希望你提起吸烟这件事,他会告诉你的。
                        戒断期结束之前,尽你所能帮他缓解压力,让他的生活变得更有乐趣。
                        这段时间你可能会压力很大。他的脾气有可能变得非常恶劣,你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他责备你,不要争辩,因为正是在这种时候,他才最需要你的鼓励。如果你自己感到不爽,尽量不要表现出来。
                        我过去尝试意志力戒烟法的时候,经常会故意发脾气,期待着妻子和朋友们说“我实在受不了你这样,要不就吸支烟吧”。千万不要给他这样的借口!你应该说:“如果这就是吸烟的结果,那么感谢上苍,你很快就会自由了。你能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戒烟,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IP属地:四川61楼2010-05-17 19:27
                        收起回复
                          我经常接触因吸烟患上癌症的人。他们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而且最糟糕的还不是癌症本身,而是他们清楚,癌症完全是他们自找的。他们吸烟的时 候,总是会告诉自己:“我明天就会戒烟的。”直到情势已无可挽回,他们才追悔莫及。癌症让他们看透了洗脑的本质,他们终于意识到所谓的“习惯”其实是怎么 回事。在所剩不多的余生中,他们唯一的念头就是:“我为什么要欺骗自己,觉得自己非吸烟不可?要是再给我一次机会……”
                               不要欺骗你自己。你还有机会。吸烟是一种连锁反应,如果你点燃下一支烟,就会点燃再下一支,直到为时已晚。
                               无数统计结果都显示,吸烟确实能对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问题在于,吸烟者并不愿意了解这些统计结果,直到他们决定戒烟为止。政府和大众媒体的戒烟宣传对他们毫无效果,因为他们具有“选择性失明”的能力。如果他们偶尔看见这样的宣传,第一个反应就是先点上一支烟。
                               很多吸烟者以为吸烟对健康的损害是“全或无”式的概率事件,就像踩地雷一样。记住:这样想是错误的,吸烟对健康的损害是积累性的。每次你吸进一口 烟,肺部积累的致癌性焦油都会增加一点,而且癌症还不是吸烟能导致的最严重疾病。吸烟还是心脏病、动脉硬化、肺气肿、心绞痛、脑血栓、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等疾病的重要诱因。
                               我自己还吸烟的时候,从来没听说过动脉硬化或肺气肿这些病名。我只知道咳嗽、打喷嚏、哮喘和支气管炎症状是吸烟的结果。尽管这些症状给我造成了不适,但都在我的忍受范围之内。
                               我也不是没有过对肺癌的担忧,但这样的想法实在太过可怕,以至于每次一出现就被我赶出脑海。尽管吸烟的健康危害能造成极大的恐惧,但却完全被戒烟 带来的恐惧淹没了。并不是说戒烟的恐惧更大,而是更直接,而对肺癌的恐惧却似乎是件十分遥远的事情。我们会反复告诉自己:为什么要往最坏处想?或许坏事情 并不会发生。或许早在癌症发作之前,我已经成功戒烟了。
                               我们经常把吸烟想象成一件矛盾的事情。一方面,吸烟有害健康,浪费金钱,受人歧视,而且让我们得不到自由;另一方面,我们又认为吸烟是一种享受, 是我们的爱好和精神寄托。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感觉其实都是恐惧导致的。我们并不是享受吸烟的感觉,只是无法忍受不吸烟的滋味。
                               想象一下,海洛因上瘾者如果得不到海洛因,该有多么痛苦,而当他们终于得到海洛因注射时,痛苦就会缓解。你能把这种暂时的缓解称为享受吗?
                               非海洛因上瘾者绝不会有这样的“享受”,因为他们原本就没有痛苦。痛苦是由海洛因导致的。非吸烟者也不会因无法吸烟而痛苦,只有吸烟者才会。他们的痛苦是由尼古丁导致的。
                               对肺癌的恐惧并没有让我戒烟,因为我当时以为吸烟如同穿过地雷阵,并不一定会踩到地雷。如果万一踩上了——至少我事先知道有这样的风险,如果我愿意冒险的话,跟别人又有什么关系?
                               所以,如果哪个不吸烟的人对我强调吸烟的风险,我就会用吸烟者典型的方法争辩:
                               “所有人最后都会死。”
                               ——的确是这样,但这能成为故意缩短你生命的理由吗?
                               “生活质量比长寿更重要。”
                               ——一点都没错,但是这就等于是说,酒鬼或者海洛因上瘾者的生活质量,比正常人还要高?你真的认为吸烟者的生活质量比非吸烟者高吗?吸烟者不仅寿命更短,生活质量也会不断下降。
                               “或许汽车尾气对我肺部的损害比吸烟更大。”
                               ——就算是这样,这是进一步损害肺部的理由吗?假如有人把嘴凑到汽车排气管上,故意把有毒的汽车尾气吸进肺部,你会怎么想?
                          


                          IP属地:四川68楼2010-05-17 22:09
                          收起回复
                            第23章减量戒烟法:当心!
                            一些吸烟者会采用所谓的减量戒烟法,目的可能是彻底戒烟,也可能只是为了控制吸烟的量。许多医生和顾问也推荐减量戒严法。
                            你吸的烟越少,对你的生活影响就越小,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如果打算把减量法作为戒烟手段,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正是因为这种姑息纵容的态度,我们才无法与烟瘾真正决裂。
                            “现在我可以游泳、骑车、冲浪、跑步、玩帆板,再也不会气喘吁吁了。每半个小时喷一次哮喘喷剂的日子,永远一去不复返了。”
                            ——凯文.M
                            通常是在尝试戒烟失败之后,吸烟者才会考虑减量法。一段时间强忍着不吸烟之后,他们会对自己说:“我现在还受不了没有香烟的生活,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只在最关键时候才抽烟,每天的量不超过10支。假如我能习惯每天只抽10支烟,那我就能抽得更少。”
                            他没有意识到的是:
                            1.     他现在处于最糟糕的状态。他的身体和头脑都没有脱离烟瘾的掌控。
                            2.     现在他无时无刻不渴望着下一支烟。
                            3.     采用减量法之前,他想吸烟时就会点上一支,这样至少可以部分缓解尼古丁戒断症状。现在,除了正常的生活压力之外,他还主动让自己经历戒断症状。他的生活质量会大幅度下降,脾气也会越来越坏。
                            4.     过去他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吸烟。吸烟只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他并不认为自己很“享受”这一过程,除了在某些特定情境之下(早起、饭后第一支烟等)。
                            现在,他每吸一支烟都变成了有意识的行为。间隔时间越长,他就会越觉得自己是在“享受”每一支烟,因为戒断症状比先前更重,尼古丁带来的缓解作用也就更明显。在痛苦中忍受得越久,他就越“享受”暂时缓解痛苦的机会。
                            戒烟的最大障碍并不在于生理上的毒瘾。尼古丁上瘾的戒断症状非常轻微,吸烟者夜里睡觉时,截断症状甚至不会让他们醒来。许多吸烟者起床后并不会立即点燃香烟,而是会先吃早饭,甚至先上班工作。
                            睡眠时,他们可以轻松忍受10个小时的戒断症状,但在白天,10个小时不吸烟却会让他们抓狂。
                            许多吸烟者买了新车之后,都会忍不住在车里吸烟。他们会花好几个小时看电影、逛超市、乘坐地铁,尽管这些地方禁止吸烟,对他们也没什么影响。他们并不在意身边有非吸烟者,事实上,他们巴不得有这样一个理由,可以暂时不用吸烟。吸烟者长期不用吸烟时,内心的快乐实际上多于痛苦,因为他们感觉到了希望,觉得将来或许真能戒烟成功。
                            戒烟的最大障碍在于心理上的洗脑,在于误以为吸烟是一种享受,戒烟意味着放弃这种享受。减量法并不能降低你对吸烟的心理依赖,只能增加你的痛苦和不安全感,让你相信香烟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戒烟会剥夺你生活的快乐。
                            一旦采用减量戒烟法,戒烟者就陷入了十分矛盾的境地。他的想法是,吸的烟越少,他就越不想吸烟。事实则正好相反,他吸的烟越少,戒断症状就越严重,他对尼古丁的饥渴也就越迫切。相反,他吸的烟越多,丢烟味就越难以忍受,但这也不会让他停止吸烟。
                            这一切与烟味的感觉无关。世上没有喜欢烟味的吸烟者,你不相信?那好,一天中味道最糟糕的是哪一支烟?没错,是第一支。仔细想一想,你究竟是在享受烟味,还是急于缓解九个多小时带来的戒断症状?
                            如果真心希望戒烟,我们就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如果熄灭最后一支烟时,你仍然相信吸烟是一种享受,那你以后就无法验证这一点,除非重新染上烟瘾。所以,如果你现在嘴上没叼着烟,那就点起一支来,深吸一口,你能不能告诉我,烟味究竟有什么好的?或许你相信,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比如饭后,吸烟才是一种享受。如果是这样,那你为什么其他时候也会吸烟?是因为习惯吗?既然烟味如此糟糕,任何人有可能养成这样的习惯吗?而且同样的品牌,同样的香烟,饭后的烟味跟平时有区别吗?吸烟并不会改变食物的味道,那么食物怎么可能改变烟味?
                            


                            IP属地:四川69楼2010-05-17 22:10
                            收起回复
                              空口无凭,你可以试一试:饭后,有意识地吸一支烟,你会发现烟味跟平时没有任何区别。之所以吸烟者会以为饭后或社交场合吸烟感觉更好,是因为这些本来就是轻松快乐的场合,无论对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一样。
                                   当然,由于尼古丁上瘾的缘故,吸烟者的快乐程度永远赶不上非吸烟者。这跟烟味有什么关系?烟又不是用来吃的。如果吸烟者没法缓解戒断症状的话,就会感觉非常痛苦,吸烟只能让他们相对没那么痛苦,这样能称为“享受”吗?说是“忍受”或许还更贴切—些。
                                   减量戒烟法不仅没有任何效果,而且过程非常痛苦。没有效果是因为戒烟者原本希望逐渐消除烟瘾,结果却无法如愿。只有习惯才能用这样的方式改掉,而烟瘾并不是习惯,只是尼古丁毒瘾而已。毒瘾的特点是会随着每次吸毒而增强,绝不会因吸毒而减弱。减量戒烟法需要相当强的意志力,让戒烟者相当痛苦,却完全起不到减弱烟瘾的作用。
                                   毒瘾还不是最难对付的,最难对付的是错误的想法和态度。由于来自社会和我们自己的洗脑,我们误以为吸烟是一种享受。减量法唯一的作用,就是进一步加深这种误解,导致我们余生都对吸烟念念不忘,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下一支烟。
                              减量戒烟对意志力的要求,比彻底戒烟还要高得多。如果你不能彻底戒烟的话,你就更不可能成功减量。彻底戒烟不仅更容易,造成的痛苦也更小。
                                   在我关注过的减量戒烟者中,绝大多数最后都失败了,只有极少数的成功者,而且都是在开始减量后不久就彻底戒烟的。他们能成功戒烟并不是减量的结果,事实上,减量戒烟法只会影响戒烟过程,延长戒烟者的痛苦。一旦减量戒烟失败,戒烟者的心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甚至对戒烟彻底绝望。承受过这样的打击,他至少要再过五年才能重新鼓起勇气戒烟。
                                   不过,减量戒烟法的确暴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吸烟其实毫无意义。只有在戒断症状的痛苦之中,吸烟才会被误解为“享受”——如果你能把拼命用头撞墙,然后再停下来的感觉称为享受的话。
                                   所以你的选择包括:
                                   1.一辈子减量吸烟。这样你会越来越痛苦,最后迟早会放弃。
                                   2.像原来一样放任自己吸烟。戒烟又有什么意义?
                              3.对你自己好一点。一次性把烟戒掉。
                              减量戒烟法还暴露了另一件事情:任何一支烟都不是偶然的。吸烟会形成连锁反应,每点燃一支烟,都会引发第二支,第三支………直到你的生命结束,或者你彻底戒烟。
                              记住,“减量”并不能“戒烟”。
                              


                              IP属地:四川70楼2010-05-17 22: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