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吧 关注:9,409贴子:254,930

图说黄河与安定梁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黄河几字弯的东西两岸,孕育了安定梁氏。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仿一边看史书,一边对照古今地图,依据山川河流,去除无关的地名和边界等等,用简明的手绘地图来回顾这段辉煌的历史。
我们先来看一看“黄河几字图”

按语:古书中“河”是专指黄河,“江”是专指长江。其余的河流都称之为“水”或者“川”。所以黄河标注为“河”,渭河标注为“渭水”等等。黄河由北向南流的这一段,是黄河中游,其东有吕梁山脉和太行山脉,有由北向南的汾水注入黄河。其西上是黄土高原,下是秦岭山脉,夹着关中平原,渭水由西向东汇入黄河。渭河流域之八百里秦川是秦氏先祖的摇篮,秦梁同祖嬴姓,梁氏分支于秦,所以也可以说是安定梁氏先祖的发祥地。


IP属地:广西1楼2022-02-13 15:51回复
    从什么时候说起呢?想了想,就从商末周初“武王伐纣”开始吧。
    一:武王伐纣并杀恶来,子孙投奔赵城。
    《史记.秦本纪(一、86)》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骅緌、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後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按语:武王伐纣并杀了恶来,蜚廉还有一个儿子叫季胜,也就是恶来的兄弟。季胜的儿子叫孟增,孟增深得周成王的宠信。孟增的儿子叫衡父,衡父的儿子叫造父,造父因善于驾车而被周缪王宠信。他驾着良驹驷马的车子,载着周缪王去西方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他驾车日行千里,赶回周都平定了叛乱。周缪王因此把赵城封给了他,从此,造父一族以地命氏,姓赵氏。恶来在武王伐纣时被杀了,他有个儿子叫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他们投奔了造父,以造父在周王朝所受之宠,都蒙恩住在赵城,也姓赵氏。
    也就是说,恶来的子孙投奔了赵城。那赵城在什么地方呢?
    《汉书.地理志第八上1394》:“河东郡,县二十四:安邑.... 彘,霍大山在东,冀州山,周厉王所奔。莽曰黄城。师古曰:顺帝改曰永安。....。”
    《百度》周为赵城。汉为彘县地,东汉为永安县。在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镇东北三里。
    武王伐纣,商纣王死于朝歌,恶来是纣王的大将,子孙估计也住在朝歌,因此,其后裔应该是从朝歌附近迁徙到赵城的。朝歌在黄河中下游北岸(今鹤壁市)。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恶来在武王伐纣被杀后,子孙迁徙到了汾河边的赵城。这里也是秦秋时的晋国,秦汉时的河东郡。


    IP属地:广西2楼2022-02-13 15:55
    回复
      二:大骆居犬丘,非子善于养马。
      《史记.秦本纪(一、86)》: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適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適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適者,以和西戎。
      按语:我们知道,非子是伯益的后裔,其天祖恶来是商纣王的大力士,周武王伐纣并杀恶来。恶来之子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详见《史记.秦本纪(一、86)》。
      从上文《史记》的讲述来看,大骆早就离开了赵城,定居犬丘了。他的儿子非子也居住在犬丘,喜欢马和牲畜,善于喂养。犬丘人把他推荐给周孝王,孝王召他到汧水、渭水之间主管养马,马匹生长繁殖得很快。那么“犬丘”在什么地方呢?
      《汉书.地理志第八上1389》:愧里,周曰犬丘,懿王都之。秦更名废丘。高祖三年更名愧里。
      按语:“愧里”是地名,《汉书.地理志》注解“愧里”曰:周王朝时“愧里”叫“犬丘”,周懿王曾在这里建都。那么“愧里”又在什么地方呢?
      《百度》:前21世纪,黄河以西秦岭以北为雍州,兴平属雍州,是犬戎族聚居之地,故称“犬丘”。懿王二年(前908年),都城从镐京(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迁至“犬丘”(今兴平县阜寨乡南佐村)。
      我们在现代地图上能精确地找到“兴平县阜寨乡南佐村”:
      它在黄河几字弯的西边,岐山之东渭水的北岸。非子就居住在这里。如下图


      IP属地:广西3楼2022-02-13 16:01
      回复
        大骆一族本来蒙造父之宠住在赵城,怎么又到了犬丘呢?
        据《史记》记载:武王灭纣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也就是说恶来死于公元前1046年。周成王是公元前1042至公元前1021年在位,孟增是在这个时段得周成王的宠信。周缪王是公元前976年至公元前922年在位,也就是说周缪王是在这个时段封造父赵城的。周孝王是公元前910年继位,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910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从申侯与周孝王的对话中,我们略知一二。
        原文:“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適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
        按语:申侯的意思是:“以前我们郦山族的祖先把女儿嫁给戎胥轩为妻,生子中潏,因为这层亲戚的缘故归顺了周国,并保卫周国的西垂边疆,西部边垂因为这个缘故才得以安宁和睦。现如今我又将女儿嫁给大骆为妻,生了適子成。申骆再次联姻,西戎都归服,所以你的王位才安稳。请孝王好好考虑吧。”
        这个戎胥轩是谁呢?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依据《史记》讲过,在这就不复述了,简单地列出世系图吧,
        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
        可以看出,戎胥轩是恶来曾祖父,大骆的太祖父也。也就是说在恶来曾祖父那时候,因申骆联姻,就归顺了周国,保卫周国的西垂边疆。现在申骆再次联姻,确保了西戎不来侵扰。这也许是大骆住在犬丘的原因吧,
        在这里有必要谈谈两个事情:
        1:恶来的上三代戎胥轩,从申侯与周孝王的谈话中可以听出,戎胥轩极有可能居住在犬丘或者附近,从地图中郦山的位置可以进一步理解申侯的话意。
        2:恶来的下三代估计生活在赵城,到第四代大骆才迁徙犬丘的。
        小小的申侯,敢这样不客气地跟周天子讲话,是有原因的。《史记.周本纪(一、62)》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史记.周本纪(一、66)》懿王之时,王室遂衰,《史记.周本纪(一、66)》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意思是说,在昭王、懿王时期周王室就开始衰败了,周孝王哪还有什么底气?此时犬丘周边的形势是:


        IP属地:广西4楼2022-02-13 16:09
        回复
          三:非子牧马场
          周懿王曾经定都犬丘,在犬戎的挤压下,到周孝王时迁回镐京。就在这种形势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 周孝王召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间主管养马,那“汧水、渭水之间”又在什么地方呢?
          渭水,就是今天的渭河,是黄河的支流,汧水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千山山脉,故后来称为“千河”。岐山属于千山余脉,汧水在岐山以西汇入渭河。所谓的“汧渭之间”就是这一个呈三角形的地带,这里至今还有关山草原风景区。
          《汉书.地理志第八上1391》:右扶风,汧县,汧水出西北,入渭。


          IP属地:广西5楼2022-02-13 16:12
          回复
            四:周孝王封非子秦邑,始有秦国
            “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
            按语:非子养马有功,周孝王封地给他作为附庸国。何为附庸国呢?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二.1387)》:“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为附庸,盖千八百国”。这意思就是:周朝的制度爵位分五等,土地分三等。公爵、侯爵的封土是百里,伯爵七十里,子爵、男爵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为附庸国。“朕其分土为附庸”,周孝王封非子为附庸国,说明封土不足五十里。古代的一里和现在讲的一里是不一样的,现在一里是半公里,也就是五百米。古代是多少呢?《谷梁传·宣公十五年》说:“古者三百步为里。”。《孔子家语·王言》说:“周制三百步为里。”。就是说古人在估量距离时,以走了多少步计算。那一步又是多少呢?古人以举足一次为一跬,举足两次为一步。迈一次足约半米多点点吧,那一步大概就是一米多,三百步也就三百米到四百米之间,也就是说古时候的一里没有现在一里那么远。大约百分之八十吧。换句话说:非子的地盘不足现在的四十里,最初的秦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附庸国。“邑之秦”,那秦邑在什么地方呢?
            《三家注.史记》是这样说的:“【集解】:徐广曰:“今天水陇西县秦亭也。”【正义】:括地志云:“秦州清水县本名秦,嬴姓邑。十三州志云秦亭,秦谷是也。”。打开地图你会发现:陇西县、清水县至今沿用其名,天水现在叫天水市,天水市内有以“秦州”命名的庙宇、剧院,街道。《百度》秦邑:“周孝王因非子养马有功,将他封于秦邑(今甘肃清水县境),建立秦国,号称秦嬴”。反映在地图上就是当年非子养马的牧场西边:


            IP属地:广西6楼2022-02-14 17:17
            回复
              《史记.秦本纪(一、86)》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於是复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襄公二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岁馀,复归世父。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废太子,立襃姒子为適,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緌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IP属地:广西7楼2022-02-14 17:18
              回复
                五:公元前842年,西戎灭犬丘大骆一族。
                按语:周孝王封非子秦邑初有秦国,是西周的附庸国。传到曾孙秦仲,秦仲即位第三年(公元前842年),周厉王无道,西戎反判周王室,灭了犬丘大骆一族。


                IP属地:广西8楼2022-02-14 17:19
                回复
                  六:公元前822年,庄公收复并拥有犬丘。
                  到了周宣王即位(公元前827年),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秦仲二十三年(公元前822年),秦仲战死,宣王召集秦仲的五个儿子,并与兵七千,打败了西戎。宣王将收复的犬丘一并封给了秦仲的继承人——长子庄公,并封为西垂大夫。


                  IP属地:广西9楼2022-02-18 11:20
                  收起回复
                    老马看图说话


                    IP属地:广东10楼2022-02-18 21:08
                    收起回复
                      七:秦庄公迁居西犬丘
                      “庄公居其故西犬丘”,这里我们想到一个问题,非子是周孝王封的秦邑,周孝王是公元前910年至896年在位,秦仲是公元前844年继位。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秦国已非局限于秦邑之地,应该一直在开疆扩土,因此才有“庄公居住在其古里西犬丘”一说。那“西犬丘”是不是“犬丘”呢?显然不是,那西犬丘又在什么地方呢?
                      《百度》在今陇南市的礼县盐官川,

                      由此可见,秦国的势力在渭水两岸快速地扩张,秦的疆域已今非昔比。


                      IP属地:广西11楼2022-02-19 10:09
                      回复
                        八: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秦襄公将兵救周。
                        《史记.秦本纪(一、86)》“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废太子,立襃姒子为適,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緌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
                        按语: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周幽王废嫡立庶,废黜申后和太子宜臼(周平王),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愤怒(此申侯非周孝王时之申侯),自己的女儿和外甥被废,能不生气吗?于是,在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西戎、犬戎攻打周幽王,攻下周都镐京,周幽王逃到郦山下被戎人所杀,西周灭亡。周幽王死后,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立前任太子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此间秦襄公出兵救周,平定叛乱,周平王继位。这一年是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


                        IP属地:广西12楼2022-02-19 10:13
                        回复
                          九:平王东迁,封少子康于夏阳。
                          周平王为避犬戎侵扰,东徙雒邑(洛邑,今洛阳),襄公率兵护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并赐之岐以西之地,由此秦国挤身于大国行列。
                          周平王东迁洛邑,一滩子事和土地交给了秦国,秦国从此更加强大。从姓氏文化的角度,特别是从安定梁氏的角度,我们的视线要离开秦国了。因为在平王东迁的事件中,诞生了梁国。
                          《沈隐侯集.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比丘尼释净秀,本姓梁氏,安定乌氏人也。其先出自少昊,至伯翳佐禹治水赐姓嬴氏。周孝王时封其十六世孙非子于秦,其曾孙秦仲为宣王侯伯。平王东迁,封秦仲少子于梁,是为梁伯。”
                          《沈隐侯集》是南朝梁(502年~557年,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国号梁,又称萧梁。)沈约创作的诗文集。沈约,字休文,谥“隐”。曾撰《宋书》一百卷,是著名的史学家。这是沈约为尼姑释净秀写的行状,可信度极高。
                          《元和姓纂.卷五》:“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综上所述,就是说在“平王东迁”事件中,周平王在封秦襄公的同时,还封了秦仲的少子康。那秦襄公与少子康是什么关系呢?是叔侄关系,秦襄公是康的侄儿。这层关系我在《读史书聊安定梁氏起源》一文中论证过,在此就不复述了。周平王封梁地给康,梁地在什么地方呢?《元和姓纂.卷五》说在“夏阳”。夏阳又在什么地方呢?
                          《汉书.地理志第八上1389》:“夏阳,故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
                          就是说:夏阳以前叫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更名为夏阳。
                          那“少梁”以前又叫什么呢?就叫梁国。


                          IP属地:广西13楼2022-02-19 10:21
                          回复
                            补发上楼图片


                            IP属地:广西14楼2022-02-19 17:13
                            回复
                              十:秦国向东扩张,历次迁都。
                              《帝王世纪》:秦襄公二年徙都汧,即此城。
                              按语:秦襄公二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将都城迁到汧邑(今陕西省陇县东南镇郑家沟原)
                              《史记.秦本纪》文公元年,居西垂宮。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四年,至汧渭之會。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營邑之。
                              按语: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秦在“千渭之会”(今宝鸡市眉县附近)建立国都。秦文公在千渭之汇所建之城称为“陈仓”(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一带,即古陈仓城遗址,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
                              《史记.秦本纪》寧公二年,公徙居平陽。
                              按语:秦宁公二年(公元前714年),为备战攻戎,秦将国都由千渭之会徙往平阳(今宝鸡市陈仓区东阳平村),并建有封宫(《史记·秦本纪》)和羽阳宫(《汉书·地理志》)。以此为政治中心,至秦武公十一年(前689年),西起甘肃中部,东至华山一线,整个关中及渭水流域,基本为秦国所控制。
                              《史记.秦本纪》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鄭宮。
                              按语: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城(今宝鸡市凤翔区)。此后,秦国先后有十八位国君以雍城为国都,共历时294年。


                              IP属地:广西15楼2022-02-19 17: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