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少量人口迁徙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青壮年找不到对象,就会找西南几个省山区的人当媳妇。有的是人贩子贩过来的,有的是在这里生存下来的媳妇介绍来的。她们有一个不太受尊重的外号,叫“四川蛮”。
那时候,我们老家已经包产到户多年,吃穿不是问题,比西南山区要富一些。我们那个自然村较小,在我们村生存下来的四川媳妇有好几个,她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吃苦,很能干活。生活好了一些以后,她们也回老家走亲戚,刚开始,村里人还怕她们不回来,但孩子在这里,她们还是都回来了。
几十年过去了,她们的命运不是很好,最能干的那个,生了一儿一女,可是被狗咬了,没有去打针,犯病了,早早就去世了。两个孩子现在也四十岁上下了。还有一个,生了两个儿子,前几年,因为什么事情,自杀了。我们家族里也有一个长辈,因为年龄大了,对方带两个孩子嫁过来的。
这些人的后代,也早早融入我们那里的生活了。成长读书,成家立业。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埇桥区那边的,母亲就是四川人,考上军校,上校退役,家安在南京了。我们家族那个带过来的男孩,小时候教育不好,出去闯荡,做了牢,一身病,前几天去世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青壮年找不到对象,就会找西南几个省山区的人当媳妇。有的是人贩子贩过来的,有的是在这里生存下来的媳妇介绍来的。她们有一个不太受尊重的外号,叫“四川蛮”。
那时候,我们老家已经包产到户多年,吃穿不是问题,比西南山区要富一些。我们那个自然村较小,在我们村生存下来的四川媳妇有好几个,她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吃苦,很能干活。生活好了一些以后,她们也回老家走亲戚,刚开始,村里人还怕她们不回来,但孩子在这里,她们还是都回来了。
几十年过去了,她们的命运不是很好,最能干的那个,生了一儿一女,可是被狗咬了,没有去打针,犯病了,早早就去世了。两个孩子现在也四十岁上下了。还有一个,生了两个儿子,前几年,因为什么事情,自杀了。我们家族里也有一个长辈,因为年龄大了,对方带两个孩子嫁过来的。
这些人的后代,也早早融入我们那里的生活了。成长读书,成家立业。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埇桥区那边的,母亲就是四川人,考上军校,上校退役,家安在南京了。我们家族那个带过来的男孩,小时候教育不好,出去闯荡,做了牢,一身病,前几天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