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e吧 关注:933,747贴子:31,673,547

【考古】600万平方米史前超大型都邑:甘肃庆阳南佐遗址消息汇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经过三天的沉淀,我总算敢发相关消息汇总了,正好吧里还没人瞎说,希望接下来不要有地域吹黑出现!
先借@秋兰菁 的南佐遗址卫星图一用


IP属地:湖北1楼2021-12-04 22:15回复
    故事还要从今年7月份说起,当时正在负责庆阳南佐遗址发掘工作的韩建业老师在自己的微博里突然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

    我当时的心情直接懵了:什么?5000年前?环壕内面积400万平方米?堪比1000年后的石峁?我的天啊!
    要知道,在这之前,距今五千年左右这个时间段,全国已知最大的史前城址还是没建起晚期“外郭”的良渚,差不多290万平方米!这一下蹦出来个400万,对比去年公布的面积约117万平方米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洛古国),我马上意识到这绝对是个史无前例的大发现,于是开始密切关注南佐遗址与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卝考古的动向。
    果不其然,到了今年9月,韩老师的新讲座里,开始正式提出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也就是所谓庙底沟时期的黄河流域,可能至少存在三个复杂社会:也就是如下图所示的位于黄土高原陇东地区的“陇山古国”,位于三门峡一带“崤山古国”和位于郑洛地区的“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其中尤其以陇山地区史前复杂社会的影响范围最广。

    并且讲座里第一次有了南佐遗址的5分钟介绍。而这次,南佐遗址的面积更是进一步暴涨,根据已发现的东南北三面外环壕推测,总面积直接到了600万平方米级别!且根据下图可知,整个城址布局规划相较于同时代的良渚、石家河还有双槐树遗址还要更严整,整个遗址呈现类似玉圭状的方五边形(其实个人认为也很类似仰韶文化流行的那种五边形房址),有明显的中轴线,其中30万平方米核心区东西北三面分布有九座夯土高台(其中东西各四座,北面一座,中心靠北还有宫殿区。而在核心区之外,南北还疑似各有一座池苑!

    (楼主按:图片上年代标注有误,应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2600年左右”)


    IP属地:湖北2楼2021-12-04 22:18
    回复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简要介绍中提及的这座前厅后堂式的大型殿堂式建筑,大家可以看看下图的数据和平面图,夯土墙残高都有近3米,宽约1.5米,光是室内面积就有约630平方米!(图中数据有误,这里采用最新公布数据)周边还有附属宫室区(这点之后的转载资料里会提到)。只要对中国史前考古稍有了解的都知道这些有多可怕。

      至于讲座里提到的南佐遗址出土的各种精美文物和带有突破性质的发现,这里先不介绍,之后会一一提及。不过在这之前,可以先看看之前知乎上发掘人员的爆料(基本都在后来正式发布的材料里得到了证实):








      (楼主按:上图有省略。另最早的白陶有误,应该加限定语,黄河流域最早的白陶。中国最早的白陶是距今约7800多年前的湖南高庙文化白陶)
      数量异常的稻米遗存,绵羊遗骨,同时代最大陶缸,黄河流域最早白陶,最早的彤弓彤矢,跨时空的蛋壳黑陶,数量堪比石家河三房湾作坊红陶杯的白陶罐(换句话说至少几十万,上百万件),基本每一项都能算惊喜


      IP属地:湖北4楼2021-12-04 22:21
      收起回复
        好了,接下来废话不多说了,直接看12月1号甘肃庆阳南佐遗址正式发布的消息吧,这次国家文物局发布2021卝年第四季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共五项,除开即将重点介绍的甘肃庆阳南佐遗址 ,其他四项分别是: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河北张卝家卝口邓槽沟梁遗址。每一项都很重要,不过与标题无关这里暂且略过。关于南佐遗址正式公布的资料,这里重点转载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是回顾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发现和发掘史,另一篇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报道文章。这里先看第一篇《“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入选》(这里会综合其他文章的内容作补充) :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是一处仰韶文化大型聚落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卝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遗址开展了考古工作。



        IP属地:湖北5楼2021-12-04 22:24
        回复
          考古调查初步判断南佐遗址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年代距今5200年至4600年。遗址核心区由9座大型夯土台围合,面积约30万平方米,紧邻夯土台外侧发现2道环壕,核心区东、南、北三面约1000米处还发现外环壕遗迹,但目前尚不能确认为封闭的环壕。2021卝年考古调查初步了解1号夯土台残存面积约880平方米、残高2-3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介绍:“核心区北部发现大型建筑基址、联排房屋等重要遗迹,其中大型建筑F1包括前厅、后堂,仅室内面积已达630平方米,墙壁、地面均为多层白灰面;F2出土白色堆纹陶、白衣陶、白陶、黑陶、朱砂彩绘陶,大型彩陶罐、带塞盖喇叭口平底彩陶瓶以及大量水稻遗存,显示了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
          专家认为,南佐遗址是黄河流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探索早期国家起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IP属地:湖北6楼2021-12-04 22:26
          回复
            2021卝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2021卝年第四季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公布甘肃省庆阳市南佐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最新进展。从初步调查和发掘情况看,南佐仰韶文化晚期环壕聚落遗址总面积大约600万平方米(包括后来侵蚀形成的冲沟等),仅“九台”围绕的核心区就有约30万平方米,是距今5000年左右最大的聚落遗址之一。南佐遗址的新发现,对于客观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对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段尘封5000年的历史记忆再次被唤卝醒……
            今年恰逢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卝年,也是中国现代卝考古学诞生100周卝年,处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的南佐遗址,终于迎来了新的契机和展望,它将会重现一段什么样的黄土高原史前文明先声,让人拭目以待。


            IP属地:湖北7楼2021-12-04 22:27
            回复

              6次考古发掘 揭开“冰山一角”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行政村王嘴自然村台地上的南佐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楼主按:1958年)
                当时,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文物普查线索,对南佐发现的一处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证明这是一处较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分布范围南北长800米,东西宽约300米,文化层厚约1.5米。
                由此,距今约5000年前的南佐人的生活遗迹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
              1962年,甘肃省文管会组织文物专家,对遗址进行详细调查,正式确定南佐为一处规模很大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并命名为“南佐疙瘩渠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简称“南佐疙瘩渠遗址”,196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人员对“南佐疙瘩渠遗址”进行了两轮考古发掘,但未公布考古发掘报告,现有的公开资料仅限于《中国考古学年鉴》上发表的几份简报。(楼主按:网传未能正式公布考古发掘报告的原因可能与当时主持南佐遗址发掘工作的负责人移居日本有关。
              1984年,由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考古员阎渭清带队,对“南佐疙瘩渠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在16号灰坑发现一个人形雕塑,后被定为一级文物。由此拉开了南佐遗址考古发掘的序幕。

              1984年出土的人形雕塑
              据庆阳市西峰区文旅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上世纪的两轮考古发掘活动主要集中在1984—1986年和1994—1996年两个时间段。期间,至少进行过 6次规模不等的考古发掘活动。
              1985年的考古发掘,由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赵卝建龙带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教授李仰松带学生参加。这次发掘对于陇东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的房屋建筑、文化待征以及它与“常山下层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986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改名为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这一年,阎渭清带队,对“南佐疙瘩渠遗址”进行第一轮的第三次发掘。赵雪野也参加了这次考古发掘。
                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面积夯土、夯土墙,夯层厚约10-15厘米,夯窝清晰,系排木夯打,并发现一座大型白灰面房基,面积达120平方米以上。这是首次在陇东地区发现仰韶文化晚期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遗存。
                这次考古发掘还清理了1984年发现的城墙样的夯土层25米,但这段夯土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
              199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了第二轮考古发掘,先后卝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活动。针对前几次发掘遗留问题,赵雪野和考古人员顺藤摸瓜,继续对1984年发现的夯土墙进行清理,结果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考古人员发现,夯土墙只是一个特大型房址的一面边墙,也就是现在南佐遗址最核心的区域——F1房址。它是一座室内面积达630平方米的大房址遗迹,呈西北到东南向,东西宽约18米,南北长约33米,前厅后室,极为壮观。围绕F1房址还发现了另外4座房址,发掘面积为910平方米。初步断定其年代为仰韶文化晚期,其功能属集体活动场所。(楼主按:结合最新一轮的发掘,可知南佐核心宫殿区的建筑密度相当高。

              F1房址考古发掘现场
              1996年,“南佐疙瘩渠遗址”考古发掘结束,为实施有效保护,考古人员对F1房址进行了回填。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1-12-04 22:34
              回复
                文明先声 聚落遗址说明着什么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习称“陇东”,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传说)庆阳先民、中医鼻祖岐伯曾在此与黄帝论医,成就了中华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周先祖不窋曾在庆阳“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据《庆阳地区志·文化志》综述中记载,“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区内分布相当稠密,全区7县均有大量遗存,特别是中南部马莲、蒲河两流域分布更密。
                  “南佐(疙瘩渠)遗址”东西南三面临沟,东部渠称高家崖沟,西部渠称疙瘩渠沟,南部渠称冯家堡子沟,三沟于遗址的西南角汇入蒲河。北部未被冲坏的部分有一个东西向的近长方形的平台,在其周围及中部沟渠的两侧,还分布着大小不等的九个土堆(夯土高台的土疙瘩),“疙瘩渠”的名称由此而来。民间相传,此平台为周赧王西行之“行宫”,九个土堆为“九女绾花台”。(楼主按:嗯,咱们就别吐槽为什么周赧王这种债台高筑的亡卝国之君还有这样的传闻了,搞不好当地老百姓祖传的其实是周穆王哈哈哈

                (楼主按:此遗迹分布图为上世纪调查结果)
                  根据《中国考古学年鉴》简报记录,1985年9月至12月,赵卝建龙带队进行的考古发掘活动,清理出房基八座,其中四座较为完整。
                  房屋为半地穴式建筑,平面为圆角长方形和双间“吕”字形,面积最大的一座为30多平方米,居住面和半地穴四壁均抹一层厚0.2—0.3厘米的白灰面,表面平整光滑。房屋遗迹堆积较厚,说明人们曾有过长期的定居生活。(楼主按:很明显,这是当时的普通民居了
                  当时出土遗物有石斧、石刀、纺轮、骨笄、骨针以及大量的陶器残片。陶器饰纹多斜蓝纹和绳纹,陶色以红色为主,其次为灰色和少量黑色。

                陶发笄一组

                南佐遗址出土的陶片(楼主按:就是今年出土的那种号称数量堪比石家河三房湾制陶作坊红陶杯,至少几十万件之多的白陶罐残片
                1996年4月至7月,由赵雪野带队进行的考古发掘活动中,考古人员进一步明确,F1为地面式建筑,从房内的隔墙与附墙看,其使用时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而地面的6层白灰面又可以说明其间经过5次修补以再利用。同时还发现,在夯土内夹杂着大量红烧土块及动物骨骼、炭化粮食( 稻、粟、稷)等,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农业起源、农作物种植与分布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炭化谷粒
                根据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轮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可以大致描绘出南佐史前文明的一些初貌:大约距今5000年前后,在现今西峰区后官寨镇的南佐村,生活着一个早期人类聚落群体。他们居住在残塬沟壑边的塬面上,不仅能够制作精美的陶器,还掌握了精湛的建筑艺术,建有一座前厅后室,室内面积达630平方米的大殿。此外,他们开始食用水稻和小米,并且尝试着驯化粮食作物,他们的生活已经接近文明的先声。
                  据《甘肃省志·文物志》记载,“该遗址的大型殿堂式建筑,是继秦安大地湾、礼县高寺头发现的仰韶文化晚期大型房址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晚期西北地区人类社会形态及其文明孕育过程和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受种种条件限制,上世纪的考古发掘活动时断时续,虽然只是揭开了这一遗址的冰山一角,却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和未解的历史谜团,从不曾被人们遗忘。该遗址聚落的布局、社会组织状况、生产方式及发展状况等,遗址是否有专门的墓葬区等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勘探和调查找到答案,解开谜团。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1-12-04 22:39
                回复
                  重启考古发掘 期待解开历史谜团


                  2001年,国卝务卝院公布南佐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佐疙瘩渠遗址”正式命名为南佐遗址

                  国卝务卝院公布南佐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4月,国家文物局对南佐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围绕南佐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也再次提上日程。为推进南佐遗址保护研究,掌握更多的基础性资料,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4年和2020卝年先后两次对南佐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并组织专家对南佐遗址进行现场调研座谈和考古调查。
                    2021卝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韩建业带队,对南佐遗址展开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勘探工作。

                  韩建业带队,对南佐遗址展开新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勘探工作。
                  庆阳市西峰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的考古发掘工作计划分五年进行(楼主按:啊这,看情况正式的发掘报告出版至少得等五年后了),今年是第一年,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同时对周边区域进行初步考古和地貌调查及勘探工作。考古发掘工作启动后, F1房址南侧发掘850平方米,一号夯土台边壕沟发掘220平方米,其目的在于进一步研究F1房址周边的遗迹分布,确定遗址周边壕沟和夯土台的形成年限和关系,以及它们和F1房址的关系。

                  南佐遗址F1房址
                  南佐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韩建业表示,大型夯土墙建筑F1仅室内部分就达630平方米,体量规模在同时期无出其右,应当属于宮殿式建筑,“九台”对称分布且位于聚落中央,大型建筑区位于九台北部中央,其布局之严整前所未见。“九台”和大型建筑的庞大体量、台外壕沟和夯护设施之巨大规模,也都前所未见。“凡此都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公共权力的存在,显示陇东地区当已进入早期国家或者文明社会阶段。”韩建业说。
                    此外, 南佐遗址所出白陶簋、白衣陶簋、大型彩陶罐、白色堆纹陶罐、带塞盖喇叭口平底彩陶瓶、彩绘黒陶、朱砂彩绘陶、涂朱砂的石镞、骨镞(楼主按:所谓最早“彤矢”)以及河流形遗迹(楼主按:要素警觉!),在黄河中游同时期罕见或者不见,还出有大量水稻遗存。“这些遗存均具有浓厚的祭祀和礼仪色彩,白陶、黒陶等的制作又体现出较高的专业化水准,也显示出南佐遗址当为探索早期中华文明的关键性核心遗址之一。”韩建业说。

                  南佐遗址所出白陶簋(白陶豆)

                  白陶带盖圈足簋(白陶豆)
                  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离不开新技术、新科技的运用,参与发掘的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助理教授李小龙告诉记者:“这次考古工作运用了很多新技术,从以前的文字记录发展到现在的用航拍、模拟三维影像等数字化方式进行遗址复原。考古研究的理念也更科学和全面,将视野从仅研究F1房址,发展到聚落考古,深入到对当时整个社会形态的研究中。”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21-12-04 22:44
                  回复
                    规划在先 遗址保护任重道远


                    2021卝年10月22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召开南佐遗址考古项目专家咨询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南佐遗址是陇东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保存较为完整,对于正确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具有意义,也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推进南佐遗址后续的考古发掘、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1卝年10月22日全国知名专家观摩南佐遗址出土文物
                     庆阳市西峰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从目前考古发掘掌握的情况来看,南佐遗址作为一个古人类中心聚落遗址,和其它同类型古遗址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价值体现。”
                      南佐遗址是黄河文化黄土高原区泾渭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晩期一个大型史前古人类中心聚落遗址,规模宏大,F1房址又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单体古人类聚落建筑,充分展示了南佐人的建筑艺术达到很高水平。这次考古发掘出土修复的彩陶缸,腹径78厘米,高70厘米,大气厚重,堪称中国彩陶王,说明了南佐人的制陶工艺达到同期最高水平。此外,南佐人可能最早掌握了独特的夯土护砌工艺,一号夯土台西侧内环壕南部沟壁,经过精心的夯土护砌,这在新石器时代极为罕见。

                    (楼主按:疑似绵羊头陶塑)

                    (楼主按:另一尊陶人像,残缺较严重)

                    (楼主按:意思某种腕饰?看样子凹槽里最初应该镶嵌有什么东西。南佐还出土了绿松石片,不知道会不会和这个有关

                    (楼主:这我完全不知道是啥了,最开始还以为是扬子鳄骨板,仔细一看又像是陶制品,里面似乎还混有一颗兽牙)

                    南佐出土陶器
                    随着南佐遗址考古发掘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和公众对南佐遗址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对南佐遗址的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了解,目前,由庆阳市西峰文旅局负责编制的《南佐遗址保护规划》和《南佐遗址黄河文化史前遗址公园建设方案》已经上报,待组织评审。“如何更好地将文物保护和乡村振兴、村民致富联系起来,调动遗址内村民文物保护的积极性,以文物保护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面临了一道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庆阳市西峰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韩建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壕内范围600万平方米、主宫殿式建筑630平方米的南佐遗址,是5000年前最重要的中心聚落遗址之一。南佐遗址的新发现,对于客观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对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下一步考古发掘工作打算和期待,韩建业说:“下一步会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完善南佐遗址的中长期考古工作计划,继续开展考古工作,尽可能地全面地搞清楚遗址整体面貌。也希望能尽快完成南佐遗址的文物保护利用规划,规范大遗址保护区划内的生产建设活动,尽快对危害遗址核心区重要遗迹的树木进行清理,对遗址核心区民房进行搬迁,对遗址核心区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下大力气对遗址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综合保护。”
                      南佐遗址,一段尘封五千年的历史记忆,将随着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的展开重回公众视线,也将为黄土高原陇东地区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注入新内涵。(中国新闻网、掌中庆阳)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21-12-04 22:49
                    回复
                      附录,以下段落摘自其他报道文章,大家可以看一看,权当中场休息
                      1.1984年至199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组织进行了5次发掘,揭露面积1300多平方米,出土的主要文物标本有彩陶钵、夹砂红陶附加堆纹缸残片、彩陶盆残片、泥质红陶钵残片、陶罐残片等,并有部分石器和骨器出土。
                      2.韩建业说,南佐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罕见高等级陶器,如陶胎最薄处仅约2毫米的白陶带盖圈足簋在黄河中游地区为首次发现。此外还出土较多涂朱砂的石镞、骨镞等。
                      3.“南佐遗址另一特殊之处是在遗址核心位置和周边窖穴内发现的大量水稻遗存,目前科研机构正在进行检测分析。”韩建业说,南佐遗址布局严谨、规模空前,其中大量遗存祭祀礼仪色彩浓厚,显示地处黄河流域的甘肃东部地区当时已进入文明社会,是探索早期中华文明的关键性遗址之一。


                      IP属地:湖北13楼2021-12-04 22:51
                      回复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卝年6-10月,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南佐遗址展开新一轮的考古工作。本年度批准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分为F1所在大型夯土建筑区和1号夯土台西侧两个地点。大型夯土建筑区发掘面积850平方米;1号夯土台西侧发掘面积220平方米,共发现房子7座,灰坑22个,此次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同时还开展了年代学、环境考古、动植物考古、遥感、土壤微结构、残留物分析、陶器科技分析等多学科研究工作。

                        大型夯土建筑区发掘现场(可当参照图

                        大型夯土建筑区全景(楼主按:各位可以对比下同时期其他史前遗址的建筑址,可以发现南佐宫殿区的建筑确实是最规整的那一批
                        此次发掘发现了主次分明的大型夯土建筑区和大型夯土建筑F1(楼主按:F1即那座室内面积约630平方米的前厅后堂式大型建筑)。大型夯土建筑区遗存整体属仰韶文化晚期至庙底沟二期早段,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以F1和东侧附属联排式房屋F3、F5、F6的本体结构为代表,这些房屋停止使用后均以夯土填实,碳十四测年距今约5200~4850年。第二期以F2、F4、F7为代表,距今约4850~4600年。其中F2为第一期房屋停用后夯填时预留的祭祀仪式性场所,其西侧室外烧结面上还发现一处河流形遗迹(楼主按:我怎么感觉这可能是“金水河”一类的雏形?)。第三期以打破F4、F7的“灰坑”类遗存为代表,底部常有石板、石块,排列整齐,性质不明。

                        F2北部④层烧结面

                        F2出土白泥条附加堆纹夹砂陶罐(楼主按:数量极多的陶罐修复版


                        IP属地:湖北15楼2021-12-04 22:59
                        回复
                          同时,本次发掘初步了解了一座大型夯土台及其壕沟的结构。1号夯土台现存平面近长方形,残存面积约880平方米,残高2-3米。其西侧壕沟局部宽约20米、深约10米。其营建方式为先挖出生土沟,再在沟壁和底部夯筑2-4米厚的护壁。壕沟所出陶片属于仰韶文化晚期,测年距今4850-4500年。夯土台年代与壕沟基本一致。

                          一号夯土台西侧壕沟区照片
                          通过初步调查和勘探,在遗址的东、南、北面找到了“外环壕”,“外环壕”内面积约600万平方米,仅“九台”围绕的核心区就有约30万平方米,是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一处高等级大型中心聚落遗址。大型宫殿式建筑F1仅室内部分就达630平方米,体量规模在同时期无出其右。“九台”对称分布且位于聚落中央、宫殿区位于九台北部中央、主宫殿式建筑F1位于“宫殿区”中央,其布局之严整前所未见。“九台”和宫殿式建筑的庞大体量、台外壕沟和夯护设施之巨大规模,也都前所未见。凡此都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公共权力,具有王者气象,显示陇东地区当已进入早期国家或者文明社会
                          本次发掘还出土了大量祭器或礼器。F2堆积中卝出土大量白色堆纹陶、白衣陶、白陶、黑陶、朱砂彩绘陶,大型彩陶罐、带塞盖喇叭口平底彩陶瓶等,以及“九曲黄河”形遗迹,在黄河中游同时期罕见或者不见,F2出土较多涂朱砂的石镞、骨镞,可能类似后世周天子赏赐诸侯的“彤矢”。出土的动物骨骼主要属家猪和鹿角,也有少量绵羊骨;还出土大量水稻遗存。这些遗存均具有浓厚的祭祀和礼仪色彩,显示出南佐遗址当为探索早期中华文明的关键性核心遗址之一。

                          F2出土彩陶罐

                          F2出土彩陶罐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21-12-04 23:04
                          收起回复
                            南佐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当时陇东地区已进入早期国家或文明社会。对于客观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对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楼主按:以下就是诸位考古学大佬发言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仁湘研究员认为南佐遗址非常罕见,刷新了我们对仰韶文化的认识,大型彩陶罐非常显眼,加上大量带有礼器性质的陶器的集中发现,提醒我们以往对仰韶文化发展高度的理解可能不够全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陈星灿研究员认为从目前所见的仰韶晚期的建筑遗存来说,南佐F1是目前所知最大的,结构最复杂、最讲究的建筑遗存。遗址规模之大,建筑之讲究,在整个黄河流域都很少见到。F2发现的以白陶、彩陶尊、白彩堆纹陶器等为代表的大量礼器的发现十分重要,这在其他地区是非常少见的。南佐遗址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陇东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的看法,同时对了解陇东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出土骨、石器(例如骨、石镞)



                            带盖塞小口平底瓶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弛教授用四个前所未见来说明南佐遗址的重要发现的意义。南佐遗址发现的一组大型建筑,仅F1面积达630平方米,还不算周围的附属建筑,这是前所未见的;F2出土的一坑特殊器物和遗存都是前所未见的;九个夯土台与两重环壕围起来的核心区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与同时期的良渚宫城莫角山相当,规模非常大;整个遗址面积600万平方米,是二里头遗址的两倍,比石峁遗址多出200多万平方米,是前所未见的。当然,遗址的面积仍需要进一步确认,但就目前所知的一些线索,南佐遗址将来会是一个世界遗产级别的遗址。
                            (楼主按:好家伙!这是提前预定申遗名单了啊!其他报道文章里张弛的发言如下:这是个“前所未见”的巨型遗址。一是总体规模之巨前所未见,总面积600万平方米,比石峁遗址大200万平方米,是迄今所知的二里头遗址的2倍;二是核心面积之大前所未见,其核心区有约30万平方米,与良渚遗址的莫角山一样大,而其周围还有9座夯土台,夯土台外侧又有2道环壕;三是房子体量之大前所未见,F1仅室内部分就达630平方米,体量规模在同时期无出其右。这个规模巨大的仰韶晚期聚落,是距今5000年左右最大的聚落遗址之一,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公共权力,显示陇东地区可能已进入早期国家或者文明社会。

                            各位专家和国家文物局领导一致表示,南佐遗址需要做长期、持久性的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遗址面临的保护问题非常严峻,刻不容缓,需要做好保护大棚建设和遗址保护规划,以便后期工作。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考古中国”项目国家文物局已经发布了11期,总共有40个项目入选,包括之前的夏河白石崖溶洞遗址、天祝吐谷浑王族墓葬在内,甘肃已有4个项目入选,位居全国第四位,也可以看出甘肃在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圪垯川遗址和南佐遗址的发现,对完善甘肃东部黄土高原和关中地区在仰韶文化谱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下一步将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将南佐遗址做成一个持久性的考古项目,将进一步与庆阳和西峰协调做好遗址保护,在此基础上做好后续的勘探、发掘和学术研究,将遗址的面貌和价值一步步地揭示清楚,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找到它应有的地位。作为对中华文明起源有着重要意义的圪垯川遗址,甘肃省文物局同样会做好它的保护和后续研究工作。”(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楼2021-12-04 23:13
                            回复
                              啊这,居然吞了我最后一楼的内容,明明很重要!


                              IP属地:湖北23楼2021-12-04 2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