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兽吧 关注:9,828贴子:133,447

回复:长鼻目专栏第一弹:从古至今,所有长鼻目真象科成员的简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哥伦比亚猛犸(Mammuthus columbi)
哥伦比亚猛犸是新大陆特有的真象类,是新生代美洲体型最大的陆生动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它那巨大强烈扭曲的象牙。它主要生存于更新世中~晚期的北美南部,故而该物种的身上估计只有非常稀疏的毛发。
早些年曾被鉴定为多个物种,例如帝王猛犸、杰斐逊猛犸等,现在都被归入了哥伦比亚猛犸。而目前最新的观点认为哥伦比亚猛犸是由一种未知的猛犸象,暂且命名为“克列斯托夫卡猛犸”在北美与真猛犸杂交而形成的新物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11-26 13:39
回复
    岛屿型的小型猛犸象
    克里特猛犸(Mammuthus creticus)
    撒丁岛猛犸(Mammuthus lamarmorai)
    这俩都是由南方猛犸在地中海的克里特岛与撒丁岛上相继演化出来的岛屿化猛犸,其中的克里特猛犸更是体型第二小的真象类,肩高仅1.1米左右,仅次于最小的法氏古菱齿象。而撒丁岛猛犸的体型则要稍大些,肩高大约有1.5米左右。
    虽然大陆上的南方猛犸在中更新世初就灭绝了,但这俩矮小的侏儒猛犸却在岛屿上一直延续到了中更新世晚期甚至晚更新世。
    (图为克里特猛犸与撒丁岛猛犸,以及它们祖先南方猛犸)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11-26 13:40
    收起回复
      小猛犸(Mammuthus exilis)
      晚更新世时期仅分布于美国加州外海的海峡群岛上的一种小型猛犸,其祖先是北美大陆上体型巨大的哥伦比亚猛犸。虽然叫小猛犸,但是其体重上限也能破吨,并最终与哥伦比亚猛犸一道灭绝于更新世末。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11-26 13:40
      收起回复
        弗兰格尔猛犸(mammoth populations “Wrangel Island”)
        虽然大陆上的真猛犸在一万年前后就已经全部灭绝了,但在更新世末到全新世之间的北冰洋沿岸诸多岛屿上却还顽强的生活着一些小体型的真猛犸,这些就是网上俗称的“侏儒猛犸”。它们因更新世末的海平面上升而被困在了岛上,从而这些小岛成为了它们最后的“避难所”。
        虽然它们的体型比大陆上的真猛犸小不少,但由于分化的时间不长目前被认为只能算作真猛犸的一个小型地理居种群,连亚种都算不上。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俄罗斯弗兰格尔岛上的弗兰格尔猛犸,它是最后灭绝的猛犸象,一直延续到我国西周时期才最终灭绝。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1-11-26 13:41
        回复
          原猛犸(Mammuthus protomammonteus)
          曾经生活于日本地区的一种非常冷门的岛屿猛犸象,由东亚大陆上的草原猛犸演化而来,生存于约80~50万年前后,可能是被后续登陆日本的古菱齿象所取代。目前该物种的有效性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些人认为它应该像上述的其他岛屿化物种那样独立成种。
          但也有人认为它的形态特征非常接近最后期进步的草原猛犸,且虽然身处岛屿但尚未侏儒化,体型也不算小只是略小于大陆上真猛犸的常规体型,因此应该算作草原猛犸的岛屿亚种,不过目前还是暂定为独立的物种。
          (实在是找不到原猛犸的图片,各位看官自行脑补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1-11-26 13:41
          回复
            真象科 真象亚科 古菱齿象属
            古菱齿象属算是真象亚科中最冷门的属了,其中“菱齿”一词是因为它们的臼齿化石上常有菱形状的花纹,这是牙釉质在长期进食中逐渐磨损而形成的。早年由于该属成员的外形普遍与亚洲象太过相似而被归入亚洲象属中自成一个古菱齿象亚属,后独立成属,现在认为反倒是与非洲象属的亲缘关系更近。
            在历史上古菱齿象曾在非洲长期与非洲象属共存并占据着主流生态位,后在80万年前后走出了非洲在欧亚大陆演化出了多个物种,一度成为中~晚更新世活跃于旧大陆的主流象类,而菊石的这个图则一目了然的基本涵盖了该属目前的所有成员。与上期所介绍的猛犸象属一样也可分为大陆型与岛屿型两种类型,图中的第一排除了古老古菱齿象外,其他大大小小的都是岛屿型物种并全部分布在地中海各岛屿上。
            (图为菊石所著的古菱齿象类)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1-11-26 13:43
            回复
              大陆型古菱齿象类
              瑞氏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recki)
              瑞氏古菱齿象生存于上新世早期~更新世中期的非洲,是古菱齿象属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还是新生代非洲最大的陆生动物,体型上限估计肩高可达4.3米,体重12吨左右。随后大约在80万年前后,一部分瑞氏古菱齿象迁徙出了非洲并在欧洲大陆上演化出了体型更为庞大的古老古菱齿象。
              起初该物种因外形与亚洲象极为相似,几乎就是长腿版的亚洲象,故而在古菱齿象属还没有独立成属前曾被叫做“雷氏亚洲象”。由于其在非洲自出现到灭绝时间跨度较大、分布地区广,加之期间又有很多归属不明的化石混入其中,以至于目前瑞氏古菱齿象被划分出了多个地区与年代亚种,估计得有个六七种,这种情况在古生物中是实属罕见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1-11-26 13:43
              回复
                古老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antiquus)
                古老古菱齿象生存于早更新世末期到晚更新世的欧洲,由非洲的瑞氏古菱齿象迁徙到欧洲后演化而来。其最明显的特点是拥有一对较细长且比较直,同时向下生长的象牙,故而有“直齿象”的俗称。虽然它不是最高的长鼻目,但由于其自身拥有巨大的体腔,得以让它成为目前最重的长鼻目,体重可达15吨。
                期间一部分古老古菱齿象又迁徙到了亚洲,并在当地演化出了另外的几种古菱齿象。还有一些个体则借着冰期海平面下降的机会扩散到了地中海的一些岛屿上,由于岛上资源有限逐渐演化成了几种地中海倭象,其中的法氏古菱齿象更是体型最小的真象类(好家伙,最大与最小的真象居然都在一个属里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1-11-26 13:44
                回复
                  纳玛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namadicus)
                  该物种可谓是知名度最高的古菱齿象了,业界著名的大卫星!起初可能是由古老古菱齿象演化而来,主要生存于中~晚更新世的南亚地区,中国境内也有少量的化石记录。特点是脑门上有个非常突出的额隆,同时门齿较发达,且象牙间的间距较窄。
                  而对于这纳玛古菱齿象其他也没啥好过多说的,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不知西方国家怎么对它的卫星数据这么的深信不疑😂!就靠一块连归属都不确定的残破化石,但凡是他们所做出的比例图数据上来就是肩高5米,体重二十多吨。
                  (图为经过二次加工后的纳玛古菱齿象合理比例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1-11-26 13:44
                  回复
                    如此体型直接超巨犀成了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了,但实际上目前具有科考效力的纳玛象化石记录最大肩高也就3.8米,体重10吨的样子。就这个体型甭说是与巨犀比第一了,就算是在长鼻目内部的体型排行都达不到前十的水平!😌
                    (图为纳玛象实际与卫星体型对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1-11-26 13:45
                    回复
                      诺氏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naumanni)
                      诺氏古菱齿象是古菱齿象属的模式种,可能也是由上述的古老古菱齿象演化而来,于更新世中~晚期(约43~2.4万年前)广泛的分布于东亚地区,甚至有可能延续到了全新世。起初曾被认为是纳玛古菱齿象的亚种,但后来独立成种。
                      其模式亚种发现于日本本州岛,由于地处岛屿所以体型较小,只有现今婆罗洲象般大小。而同时期的大陆亚种则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华北以南地区,体型也明显要比日本地区的种群大的多,肩高上限估计可达3.5米,体重8吨左右。
                      (图为日本地区与中国地区的诺氏古菱齿象体型对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1-11-26 13:46
                      回复
                        淮河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huaihoensis)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物种,与上述的诺氏古菱齿象是同一时期的,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淮河以南地区,就连台湾也有化石记录,当地俗称“澎湖古象”。而对于该物种的有效性目前业界可谓是争议颇大,其化石形态与日本的诺氏古菱齿象有一定相似但还是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整体形态介于诺氏古菱齿象与纳玛古菱齿象之间。
                        因此起初国际上一度认为淮河古菱齿象应属于诺氏古菱齿象的大陆亚种,而国内的部分专家则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地区所发现的古菱齿象化石应以淮河地区为分界,淮河以北地区发现的古菱齿象类为诺氏古菱齿象,而淮河以南地区发现的古菱齿象类则是淮河古菱齿象,但目前并未得到国内外的公认。
                        (由于该物种太过冷门以至至今连个像样的复原图都没有,还望各位看官自行补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1-11-26 13:46
                        收起回复
                          岛屿型古菱齿象类
                          目前所发现的古菱齿象岛屿型有效种全部分布在地中海的诸岛屿上,生存年代基本上在中更新世后期到全新世初期间,它们的祖先都是欧洲大陆上体型巨大的古老古菱齿象。
                          目前主流的观点有五个有效种,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地中海岛屿种被命名,本人这里便按体型大小给它们逐一介绍。
                          (图为从左到右:古老古菱齿象、克氏古菱齿象、姆奈德里古菱齿象、蒂洛斯古菱齿象、塞浦路斯古菱齿象、法氏古菱齿象)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1-11-26 13:47
                          回复
                            大哥——克氏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creutzburgi)
                            克氏古菱齿象分布于地中海希腊的克里特岛上,它是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岛屿型象种,据化石估计其成年的雄性体型居然达到了雄性非洲草原象的平均水平 ,但即便如此克氏古菱齿象的体型还是要比欧洲大陆上的祖先小三四倍!
                            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该物种登岛的时间较短,这意味着它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像其他岛屿化物种那样缩小自身的体型。因此目前也有观点认为应该将其算作是古老古菱齿象的亚种,但主流的观点还是支持它的物种有效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1-11-26 13:47
                            回复
                              二哥——蒂洛斯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tiliensis)
                              蒂洛斯古菱齿象分布于希腊的蒂洛斯岛,它的化石发现于岛上的查尔卡迪奥洞穴,这是地中海地区最丰富的化石遗址之一,矮小的蒂洛斯古菱齿象则是其中最著名的物种。
                              虽然该物种只不过是整个长鼻目中很普通的一员,也没啥特色,但它却是个划时代的生物。因为据考证它大约灭绝于约8000年前,可谓是欧洲地区最后灭绝的大象,虽然体型较小☺ 。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1-11-26 13: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