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兽吧 关注:9,823贴子:133,385

回复:列数新生代除象与巨犀外,十大著名的陆生巨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西伯利亚板齿犀(Elasmotherium Sibiricum)
体型:肩高2.6米 体重5吨
分类:奇蹄目 角型亚目 犀科 板齿犀亚科 板齿犀属
生存地区:欧洲、亚洲北部
生存年代:中更新世~晚更新世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1-11-16 20:18
回复
    简要介绍
    板齿犀绝对是与上述的披毛犀名气不相上下的史前犀牛,因其臼齿外形如同板子一样而得名。该属中的成员普遍体型巨大,是整体体型最大的一类犀科动物(巨犀则属于单独的巨犀科),同时也是犀科中高度特化的一支。
    最具特色的就是它们额头上的那根如同“避雷针”般的大角,这根额角实际上是由鼻角、额角合并而成的。同时根据化石显示,板齿犀类的牙齿齿冠普遍很高,齿面珐琅质裙皱很复杂,这说明它们是适应开阔干冷草原的生物。
    (图为西伯利亚板齿犀与锯齿虎群对峙)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1-11-16 20:21
    回复
      颇具争议的角
      关于板齿犀头顶是否具有冲天巨角目前还有争议,毕竟板齿犀灭绝的时间比上面的披毛犀要早,角是无法保存下的。但从目前各主流的观点,以及各种复原图、影视作品中的形象来看,冲天巨角的形象还是最被大众所接受的。
      (图为板齿犀的几种角型复原形态)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1-11-16 20:22
      收起回复
        披毛犀与板齿犀的区分
        关于如何区分板齿犀与上面提及的披毛犀,目前一直是诸多小白与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一些营销号干脆直接闭着眼乱用二者的图片素材,以糊弄大众😡!
        其实区分二者真的非常简单,除了体型大小外,最有辨识度的莫过于二者的角了。其中披毛犀与现存的白犀牛一样,是一前一后、一大一小两根角,而板齿犀则是特色的长在头顶脑门上的一根冲天大角。
        (图为西伯利亚板齿犀与最后披毛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1-11-16 20:26
        回复
          板齿犀不止一种
          与上面提及的披毛犀一样,板齿犀也是一个属,目前该属也有多个物种,而西伯利亚板齿犀也是该属中最早发现并命名,同时分布最广、知名度最高的物种。
          其他成员还有:
          原始板齿犀(Elasmotherium primigenium)
          高加索板齿犀(Elasmotherium caucasicum)
          哈普洛夫板齿犀(Elasmotherium chaprovicum)
          裴氏板齿犀(Elasmotherium peii)
          (图为菊石制作的板齿犀属成员直观对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1-11-16 20:27
          回复
            板齿犀属内部的争议
            原始板齿犀是板齿犀属中最早的成员,生存于700万年的中国西北地区,与后期进步类群的板齿犀存在很长的时间间隔,彼时它的臼齿并不是很发达,还是偏林栖的物种。而高加索板齿犀、哈普洛夫板齿犀与裴氏板齿犀这仨的生存年代则大体相当,都是早~中更新世。
            由于目前哈普洛夫板齿犀与裴氏板齿犀的化石都比较稀缺,加之这俩的生存年代和地区又与高加索板齿犀大体重合,因此是否具备有效性还争议颇大。有观点认为这俩应该并入高加索板齿犀中,但目前仍然暂时支持保留它们的有效种地位。
            (图为高加索板齿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1-11-16 20:28
            收起回复
              板齿犀灭绝的具体时间点
              西伯利亚板齿犀是目前生存年代最晚的板齿犀,整个板齿犀属中只有它延续到了晚更新世。而目前对于该物种灭绝的具体时间点也是一变再变,最早曾被认为只存活到了中更新世末期,后来又认为存活到了晚更新世初,再之后又推迟到了距今五万年前。
              而根据目前最新的观点,西伯利亚板齿犀的灭绝时间点又被推迟到了距今两多万年前。不过即便如此,从目前发掘的晚更新时期的化石数量来看,后期西伯利亚板齿犀的种群规模已经严重衰败了,主流的生态位明显已被体型更小的最后披毛犀与基什贝尔格史蒂芬犀所占据。
              (图为正在单独的进食西伯利亚板齿犀与最后披毛犀群)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1-11-16 20:28
              收起回复
                板齿犀与独角兽的渊源
                目前来看板齿犀可能是传说中独角兽的原型,因为关于独角兽体型的描述与板齿犀很像,同时二者都拥有一个额角,这是彼此间最典型的相似特征。但目前这也只是猜测而已,毕竟板齿犀在更新世晚期就已经灭绝了,不可能存续到人类文明时代。
                (图为早期板齿犀的复原图,颇有独角兽的既视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1-11-16 20:29
                回复
                  同时期共存的另一种非常冷门的冰期犀牛—— 基什贝尔格史蒂芬犀(Stephanorhinus kirchbergensis)
                  除了上述非常著名的西伯利亚板齿犀与最后披毛犀外,其实在中~晚更新世的北半球还存在着第三种冰期犀牛,那就是史蒂芬犀属的基什贝尔格史蒂芬犀,它与披毛犀属有着较近的演化关系。
                  该物种肩高也能达到2米,分布范围也曾经非常广泛,从北极圈到大半个欧亚大陆都有分布,也算是更新世的主流犀类了。不过知名度与披毛犀、板齿犀就根本没法比了,加之其大众化的外貌估计都没几个路人认得。
                  (图为基什贝尔格史蒂芬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1-11-16 20:29
                  回复
                    相较于同时期以粗糙的草本植物为主食的西伯利亚板齿犀与最后披毛犀,基什贝尔格史蒂芬犀则主要吃较为柔软的枝叶灌木,是偏林栖的动物。因此它的身形相较于前两者而言更为高挑,颇有放大版黑犀牛的既视感。
                    (图为晚更新世的三种冰期犀牛同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1-11-16 20:29
                    回复
                      精品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1-11-16 20:45
                      收起回复
                        @法索拉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1-11-16 20:45
                        回复
                          宽额野牛(Bos latifrons)
                          体型:肩高2.5米 体重2吨
                          分类:鲸偶蹄目 反刍亚目 牛科 牛亚科 牛属 野牛亚属
                          生存地区:北美南部
                          生存年代:晚更新世(约12万~2万年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1-11-16 20:48
                          收起回复
                            简要介绍
                            宽额野牛又名长角野牛、大角野牛,是最初由北亚地区的原野牛(Bos priscus)迁徙到北美南部后演化而来的物种。其身体强壮、毛发厚实,脑袋很大、脸又长又宽,绝对是目前辨识度最高的牛科动物。
                            要说现今体重能达到一吨的美洲野牛俨然已经是牛科中的庞然大物了,但宽额野牛的体重却能达到两吨,是史上最大的牛科动物。最显著的莫过于它那对间距宽达2.7米的大角,真可谓是货真价实的“牛魔王”!
                            (图为美洲野牛与宽额野牛)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1-11-16 20:49
                            回复
                              步伐矫健
                              宽额野牛虽然体重大,且看上去很笨重的样子,但它的身躯与四肢却特别健壮,奔跑速度可能与现今的北美野牛差不多,可达每小时50公里。如此体型一旦狂奔起来,那可真就是货真价实的“犁地狂魔”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宽额野牛可能并不会像现存美洲野牛那样集结成高密度大规模的群体,因为它们的角太巨大了!个体相互间不能靠的很近,这会影响到它们的运动与机动性,因此更有可能是在小规模群居的状态下生活。
                              (图为大草原上奔腾的宽额野牛群)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1-11-16 2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