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女将混三国吧 关注:1,703贴子:18,764

回复:【巾帼】【转发】三国志14·地理志(都灵-首席法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8、长安
长安共十二个区域,含1城8府1关2港,具体为:
城市:长安,司隶校尉部京兆尹治所长安,现为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西汉帝都,新莽末年见废,东汉政治地位低于洛阳。长安的下一次辉煌在隋唐。
府:槐里 ,司隶校尉部右扶风治所槐里,现为陕西省兴平市(咸阳市代管)。周曰犬丘,懿王所都,后更曰废丘。其地久废于戎也。项羽封章邯为秦王,都废丘。汉三年,始置槐里县。晋太元十九年,姚兴败苻登,乃即帝位于槐里。
新丰 ,司隶校尉部京兆尹新丰县,现为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汉高祖以太上皇思东归,因置此以象丰邑,兼徙丰人于此,故曰新丰。自长安东出关者,必由此。汉文帝指新丰示慎夫人曰:此走邯郸路也。更始初,李松等至华阴,分遣偏将军韩臣等西至新丰,败莽军,追奔至长门宫。兴平二年,李傕等作乱,驾幸新丰。
蓝田 ,司隶校尉部京兆尹蓝田县,现为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汉建安十七年,马超余众屯蓝田,夏侯渊击平之。
郿 ,司隶校尉部右扶风郿县,现为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后汉初平中,董卓封郿侯,因据城之北阜筑坞,高厚皆七丈,积谷徙金宝于其中,谓之万岁坞。卓败,坞寻毁。蜀汉建兴六年,诸葛武侯伐魏,杨声繇斜谷道取郿。魏主遣曹真拒之。
陈仓 ,司隶校尉部右扶风陈仓县,现为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有二城相连。上城,秦文公筑。汉初,韩信劝王东出陈仓,还定三秦。王从之,遂败雍王章邯兵于陈仓,引军北出。后汉中平五年,皇甫嵩败凉州群贼王国等于陈仓。又兴平二年,樊稠败韩遂,追至陈仓。此上城也。下城,曹魏将郝昭所筑。《三国志》:魏太和二年,曹真以诸葛亮惩于祁山,后必出陈仓。乃使将军郝昭守陈仓,治其城。既而亮果引兵出散关,围陈仓。昭拒守。亮攻围二十余日,不能克。又正元二年,汉将姜维出陇西。陈泰军陈仓,进败维于狄道。此下城也。
渝麋 ,司隶校尉部右扶风渝麋县,现为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后汉初,封耿况为侯邑。晋废。永嘉六年,南安赤亭羌姚弋仲东徙渝麋,即故城也。太和三年,秦苻双、苻武以上邽、安定叛,引兵进至渝麋
上洛 ,司隶校尉部京兆尹上雒国,现为陕西省商洛市。东汉末,置上洛都尉。建安十一年,高干举兵并州,不克,欲南奔荆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斩之。
商 ,司隶校尉部京兆尹商县,现为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
关隘:潼关 ,位于司隶校尉部弘农郡华阴县近黄河处,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建安十六年,曹公遣兵讨张鲁于汉中,关中诸将马超、韩遂等疑惧,同时俱反,部众十万屯潼关。曹公自将击之,与超等夹关而军。既而自潼关北渡河,曹公自留南岸断后,马超击之,几不免。诸葛武侯《出师表》谓操殆死潼关,正此事也。魏正始初,弘农太守孟康言,移函谷关,更号大崤关,又为金关。
港口:弘农港,司隶校尉部弘农郡郡治弘农县,现为河南省灵宝市(三门峡市代管)。汉武帝元鼎三年,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置弘农县。四年,置弘农郡治焉。后汉亦为弘农郡治。后避献帝讳,改曰恒农。
临晋港 ,司隶校尉部左冯翊临晋县,现为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秦尝筑高垒以临晋国,因名。汉王初定三秦,自临晋渡河而东,后复置县,属左冯翊。后汉因之。灵帝时,封杨赐为候邑。


东汉长安虽不如西汉,但底蕴犹在。扼西北进出中原的咽喉,乃西北重镇。
长安地处的关中平原,乃渭河冲积而成。平原北倚黄土高原,南座秦岭,唯有东西向,方便进出。东设潼关,自古险隘,中原据此,可窥西北。西北控之,则图中原。往西沿着渭水河谷,可进天水,再沿河西走廊,直达西域。所以,占据长安是为统治西北之关键所在。西南侧迈过秦岭,可攻取汉中,自古为入蜀的不二之选。东南沿着秦岭山谷地,便是武关。控制武关,比控制潼关更能快速进军中原。如果说潼关是被动防御中原势力进攻的堡垒,那么武关便是主动出击中原的前哨。
长安无都市战法,最大金收19968,排名第二。
注:
弘农在13是潼关与函谷关之间的一座城市,14变成一个港口。


IP属地:山东22楼2021-11-16 12:03
回复
    9、上庸
    上庸共五个区域,含1城3府1港,具体为:
    城市:上庸,益州刺史部汉中郡上庸县,现为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上庸镇。秦及两汉皆为上庸县。建安中,曹操以申耽领上庸都尉。二十四年,先主遣孟达攻下房陵,又遣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与达会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降。盖是时已分汉水置上庸郡也。魏晋以后,皆为上庸郡治。宋开宝中,废入竹山县。
    府:筑阳 ,荆州刺史部南阳郡筑阳县,现为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汉县治此。萧何少子延封筑阳侯。后汉初,世祖封吴财为侯邑。东晋太元六年,桓冲伐秦,攻襄阳,别将拔万年、筑阳。
    西城 ,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西城县,现为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汉置县,为汉中郡治。东汉移郡治南郑。建安中,置西城郡于此。魏为魏兴郡治。
    锡,益州刺史部汉中郡锡县,现为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古麋国地。春秋时曰锡穴。文十一年,楚潘崇伐麋至于锡穴,是也。汉为锡县,属汉中郡。后汉因之。三国魏初,属新城郡。太和二年,分置锡郡。景初元年,省锡郡,以县属魏兴郡。晋、宋因之。齐属齐兴郡。西魏时废入上津。
    房陵港 ,益州刺史部汉中郡房陵县,现为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始皇使王翦灭赵,徙赵王迁于房陵,后吕不韦之家亦徙焉,盖秦名房陵也。汉时,宗室大臣有罪者,多徙房陵。建安二十四年,先主遣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杀房陵太守蒯祺。郡盖刘表所置也。明年,孟达降魏,魏改曰新城郡,以达为新城太守。蜀汉建兴五年,孟达复来降,遗诸葛武侯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我千二百里,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来,吾无患矣。司马懿急攻下之。



    上庸城本来在汉水支流堵水河谷,整体位于汉水南岸。游戏中上庸放在了汉水北岸。另外本可从上庸顺着汉江溯游其上,直达汉中郡南郑(游戏中的汉中城)。下图为游戏中从上庸往汉江河谷望向汉中。

    但在游戏中汉水上游被矮山阻断,需要翻越矮山,才能到达汉中。无疑增加了行军的难度。想必是增大由中原直接经由上庸进入汉中,进而入蜀的难度。不然长安的战略地位会下降少许。
    上庸在游戏中,位于南阳盆地与汉水河谷的交汇地带,秦岭北偎,汉水南绕。借由东北角的南阳盆地延伸谷道,可通向宛城和新野。上庸的战略定位为中原势力向蜀地拓展的前哨基地,同样也是蜀地向中原进军的首辟之地。
    上庸的城市战法为谩骂,最大金收,排名第45(倒数第二)。
    另:
    现实的汉中顺水可以下达上庸,但上庸逆流是上不去汉中的,高低落差太大,开山造路西进是夏侯尚才开始的,开山造路也不能达到汉中,是绕道子午谷了。


    IP属地:山东23楼2021-12-01 21:0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0、安定
      安定共五个区域,含1城5府,具体为:
      城市:安定,凉州刺史部安定郡,郡治临泾县现为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汉置安定县,属安定郡。后汉省。晋末复置。苻秦为雍州治。姚氏因之。宋元嘉五年,魏将奚斤等军安定。夏主昌自平凉进攻,为魏将安颉所擒。既而魏将丘堆弃安定南走,赫连定复取之。后魏为安定郡治。唐天宝末,改县为保定县。
      府:三水 ,凉州刺史部安定郡三水县,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汉置三水县,属安定郡,属国都尉治焉。后汉仍属安定郡。刘昭曰:县有左谷,即卢芳所居。晋废。
      漆 ,司隶校尉部右扶风漆县,现为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秦置。治今陕西彬县。东汉兴平元年后为新平郡治所。十六国前秦时改名新平。
      乌枝 ,凉州刺史部安定郡乌氏县,现为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周之故地,后入于戎。秦惠王取之,置乌氏县。汉因之,属安定郡。后汉建武初,隗嚣追破赤眉于乌氏、泾阳间。
      北地 ,凉州刺史部北地郡,郡治富平县乏考,约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汉置县,属北地郡。后汉因之。永初三年,任尚等大破先零叛羌狼莫于富平河上,是也。中平中,以羌乱,富平寄治安定郡彭阳县界。自晋以后,益徙而南,故城遂废。
      阴盘 ,凉州刺史部安定郡阴槃县,现为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建武七年,隗嚣将步骑侵安定至阴盘,冯异等拒却之。唐天宝初,改曰潘原。


      安定位于泾水河谷,沿着泾水下游方向,可一直通往长安。安定西南的六盘山,将其与天水隔开。西北边有平地,可绕道攻取天水,或北进武威。总体上而言,安定与长安战略关联密切,通常是西北势力(马腾、马超)攻伐长安的前方基地。同样也是中原势力入住长安后,继续西进的最佳落脚点。
      安定都市战法为牵制,最大金收4636,排名第42位。
      注:前秦的苻坚就葬在新平。


      IP属地:山东24楼2021-12-01 21:01
      回复
        11、天水
        天水共六个区域,含1城5府,具体为:
        城市:天水,凉州刺史部汉阳郡郡治冀县(魏国雍州天水郡郡治冀县),冀县现为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西汉元鼎三年,析陇西郡地置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东汉永平十七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改治冀县。三国魏复名天水郡,为秦州治。仍治冀县。姜维籍贯地。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
        府:街亭 ,凉州刺史部汉阳郡街泉亭,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汉置县,属天水郡。后汉省。刘昭曰:略阳县有街泉亭,故县也。三国汉建兴六年,武侯出祁山,使马谡与张郃战于街亭,败绩。杜佑曰:陇城县有街泉亭,即马谡败处。谡,所七反。时武侯军于西县,以街亭师败,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
        陇西 ,凉州刺史部陇西郡,郡治狄道,现为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汉所置也。吕后六年,匈奴寇狄道。七年,复入寇。文帝十二年,匈奴寇狄道,即此城矣。蜀汉延熙十八年,姜维围魏王泾于狄道,不克。寻又引军出狄道,不克而还。
        上邽(音龟) ,凉州刺史部汉阳郡街上邽县,现为甘肃省天水市。三国魏为秦州治。蜀汉建兴九年,武侯出祁山,魏司马懿御之,留兵守上邽,余众悉出,西救祁山。武侯自逆懿于上邽,败上邽守将郭淮等,与懿遇于上邽东。懿敛兵依险,兵不得交,武侯引还,懿等寻汉军后至卤城。卤城,即西城之讹也。又魏正元二年,陈泰屯于上邽,以备姜维。
        祁山 ,凉州刺史部汉阳郡街西县境内,现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后汉末,置城山上,为戍守处,城极严固。建安十八年,马超据冀。郡将赵昂等据祁山,以击超。超奔张鲁,引兵还围姜叙于祁山。夏侯渊驰救,超败走。其后诸葛武侯六出祁山,皆攻此城。魏明帝所云“西固祁山,贼来辄破”者也。城南三里有武侯垒,西汉水经其南。
        阿阳 ,凉州刺史部汉阳郡街阿阳县,现为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汉县,属天水郡。吕后六年,匈徒寇狄道攻阿阳,即此。后汉属汉阳郡。汉安二年,赵冲等击破叛羌于阿阳。又光和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侵陇右,汉阳长史盖勋屯阿阳以拒贼,是也。



        天水城本在渭水上游,经渭水可直达长安。渭水一线其实还可往西延伸到陇西的位置。但在游戏中,渭水止于六盘山东麓。天水附近的地形换成平坦的沙地,倒是方便了大部队的行军。
        上邽附近的山谷(六盘山和秦岭之间)为西据长安大军来犯的关键据点,舍此,长安来军只能绕道安定,路程海量增加。北侧为开阔地带,可直抵河西走廊的武威,中间有属于黄河上游支流的湟水横卧,稍微增加行军时日。南侧祁山处有两条南进的山谷。一为经祁山,绕道武都,与陈仓道汇合,进入汉中。二为自祁山西,经阴平,直抵绵竹关,进而一跃而至成都平原。不过此路山路崎岖、绵延,虽然为入蜀的通道之一。但是因行军时间漫长,耗士气、耗兵粮,实战中多不采。
        天水都市战法为混乱,最大金收5058,排名第38。
        评:
        这个的确有争议。现在通说在秦安陇城镇,我也引了《读史方舆纪要》的那段话。现在陇城镇有街亭古战场遗址公园,不过肯定是后人所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将其标注在庄浪东南的韩店镇附近,见本楼第二图,所以姑且存疑。
        在秦安的陇城镇,但按乐史《太平寰宇记》:“陇城县,…街泉亭,俗名汉街城,在县东北六十里。汉立街泉县,以属天水郡,即三国时蜀将马谡为张郃所败之处。”陇城镇再往东北六十里显然不能还在陇城镇范围里了。
        这种情况是蛮多,区划和辖区变化太大,古代的甲县有A地,经过几千年,甲市保留了甲县的名字,但A地已划归为现在的乙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街亭这种战场,遗迹几乎没有,缺乏城郭实物和延续的文献记录。
        上庸好像也是这样,据说是先秦庸国国都,东汉为汉中郡上庸县城,东汉末年设立上庸郡,为郡治。现在只是一个镇。


        IP属地:山东25楼2021-12-09 21:13
        回复
          西北地区综述
          西北地区本只有凉州三城,最多加一个长安。而游戏中却把属于荆州的宛城和属于益州的上庸加了进来,无疑增加了西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宛城,就是西北地区插入中原的一把尖刀。而上庸也是尖刀,一半插入蜀地,一半插入荆楚。
          西北的长安一城,资源丰富,为西北势力的发展提供可能。就防御而言,西北地区处于边境,防御自然不在话下。就进攻而言。天水、长安、上庸均能攻伐汉中,进而攻入蜀地腹地。较之荆楚的经永安进蜀更优,较之交州经交趾而入蜀大优(话说回来,这条路没多少人走吧)。
          如果洛阳重兵把手,长安还可以暂时放弃攻洛阳,而直接派兵渡黄河抢占洛阳的河北三府一港,弱化洛阳经济。如果晋阳兵少,还可直接挥戈晋阳。占据晋阳后,利用晋阳本身的山区防御地形,为而后攻占河北地区,打进一颗牢固的钉子。
          西北自古兵强马壮,刀锋所过之处,一片肃杀。


          IP属地:山东27楼2021-12-09 21:16
          回复

            从长安潼关望向洛阳,便可窥中原。当年的董卓也如是想。不过董卓虽有机遇搅动乾坤,却无福享受天下。进了雒阳,却回不去凉州。
            罗贯中有诗云:
            董卓迁都汉帝忧,生灵滚滚丧荒丘。
            狗衔骸骨筋犹动,乌啄骷髅血尚流。
            郿坞追魂凭李肃,宫门取命有温侯。
            奸雄已死戈矛下,直到如今骂未休。
            又云
            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
            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IP属地:山东28楼2021-12-09 21:17
            回复
              13、洛阳
              洛阳共十三个区域,含1城8府2关2港,具体为:
              城市:洛阳(也作雒阳),司隶校尉部河南尹治所、东汉帝都雒阳,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周公迁殷顽民于此,是为成周。《春秋》昭二十六年,天王入于成周。三十二年,诸侯城成周。班固曰:晋合诸侯于狄泉,以其地大成周之城,居敬王也。战国时,亦曰洛阳。秦封吕不韦为洛阳十万户侯,后置三川郡,治洛阳。汉亦为河南郡治。后汉都此,改洛为雒。鱼豢曰:汉火德,火忌水,故去水而加隹也。魏复改为洛。魏于行次为土,土,水之牡也,故除隹而加水。汉故宫在洛阳故城中。董卓之乱,南北两宫,大都焚荡。建安初,驾还洛阳,诸将张扬自以为功,名所葺南宫正殿曰扬安。及曹丕篡位,营洛阳宫。初居北宫,起建始殿,朝群臣,又于其北建崇华殿。曹睿青龙三年,始于汉南宫崇德殿故址起太极、昭鼎诸殿。
              府:成皋 ,司隶校尉部河南尹成皋县,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秦属三川郡。汉置成皋县,属河南郡。魏晋因之。
              新郑 ,司隶校尉部河南尹新郑县,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秦二世元年,陈涉以吴广为假王,监诸将西击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弗能克。既而章邯击破涉将李归等于荥阳下。汉二年,汉王败于彭城,收散卒至荥阳,军复振,败楚军于荥阳东。既而项王围荥阳,拔之。三年,汉军围钟离昧于荥阳。吕后八年,后崩,齐哀王起兵诛诸吕,灌婴军荥阳,与诸侯连和,以待吕氏之变。文帝三年,幸太原,济北王兴居反,发兵欲袭荥阳。诏祁侯缯贺为将军,屯荥阳。景帝三年,七国反,以窦婴为大将军,屯荥阳,监齐、赵兵;周亚夫将兵击吴、楚,会兵荥阳。后汉初平二年,曹操自酸枣引兵西,将据成皋,进至荥阳、汴水。
              缑(音沟)氏 ,司隶校尉部河南尹缑氏县,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史记》:秦昭王四十六年,攻韩缑氏、蔺,拔之。宋白曰:古缑氏城,在今城南二十里。汉始置县,属河南郡,武帝尝幸此。晋仍为缑氏县,属河南郡。晋太安二年,成都王颖自邺入犯,帝幸缑氏,击颖将牵秀,走之。
              河南 ,司隶校尉部河南尹河南县,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秦置三川郡。汉为河南县,属河南郡。后汉、魏、晋皆属河南尹。《晋·地道志》:河南城去雒城四十里。后汉建武二年,遣冯异代邓禹定关辅,车驾送至河南。
              平阴 ,司隶校尉部河南尹平阴县,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沛公北攻平阴,绝河津南,战洛阳东。汉二年,南渡平阴津,至洛阳。后置平阴县,属河南郡。《十三州志》:县在平津大河之间,故名。更始将朱鲔遣兵攻温,自将数万人攻平阴,是也。魏文帝改曰河阴,仍属河南郡。
              安邑 ,司隶校尉部河东郡郡治安邑县,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夏禹都此。春秋时,魏绛徙安邑。又魏武侯二年,城安邑。《战国策》:城浑,曰蒲坂、平阳,相去百里,秦人一夜袭之,安邑不知。《史记》:秦孝公八年,卫鞅将兵围安邑,降之。《魏世家》:惠王三十一年,秦地东至河,安邑近秦,于是徙都大梁。《秦纪》:昭襄二十一年,左史错攻魏,魏献安邑。始置河东郡。后汉初平二年,关东诸军讨董卓,卓使牛辅分军屯安邑。
              野王 ,司隶校尉部河内郡野王县,现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秦昭王四十五年,白起拔韩野王,绝上党道。秦始皇六年,拔魏东地置东郡。卫元君角自濮阳徙居野王,以保魏之河内。汉因置野王县。光武初,分遣邓禹入关亲送至野王,是也。初平中,董卓以张扬为河内太守,屯野王。曹魏末,以太原王辅为野王太守,寻罢。
              平阳 ,司隶校尉部河东郡平阳县,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故尧都也。汉置县。应劭曰:平阳在平河之阳而名。后汉亦为县治。《水经注》:汾水自高梁邑,又南经白马城,西经平阳郡治,又南经平阳县故城东,又南与平水合。东自狐谷亭,又东径平阳城南,又东入汾。
              关隘:虎牢关,司隶校尉部河南尹荥阳县境内,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荥阳市汜水镇境内。东汉初,以冯异为孟津将军,异遂南下河南成皋以东十三县,寻置成皋关。时定都洛阳,成皋其东面之阻也。中平末,何进谋诛宦官,召外兵,使东郡太守桥瑁屯成皋。初平二年,关东州郡皆起兵讨董卓。曹操议引兵西据成皋,诸将不听。
              函谷关,司隶校尉部河南尹与弘农郡交界谷水河谷,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境内。汉元鼎三年,楼船将军杨仆数有战功,耻为关外人,上书乞以家财东徙关,武帝为徙于此。三国魏正始元年,关废。周主邕保定五年,以函谷关城为通洛防,置中州,镇函谷。
              港口:孟津港,司隶校尉部河南尹平阴县境内,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境内。周武王伐纣,师渡孟津,是也。汉为平阴县地。晋属河阴县。唐属河清县。宋亦为河清县地。金人徙置孟津县于此。
              蒲阪港 ,司隶校尉部河东郡蒲坂县境内,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境内。后汉曰蒲坂县。建武十八年,上幸蒲坂,祠后土。晋永嘉五年,时南阳王模镇关中,使牙门赵染戍蒲坂,染叛降于刘聪,聪遣染与刘曜等攻模于长安。建兴初,刘聪遣刘曜屯蒲坂,以窥关中。咸和三年,石勒将石虎攻蒲坂,刘曜自将驰救,虎引却。八年,后赵石生起兵长安讨石虎,使其将郭权为前锋出潼关,自将大军军蒲坂。姚秦时置并、冀二州于此。义熙十二年,姚懿以蒲坂叛,秦主泓遣姚绍击平之。十三年,刘裕伐秦,檀道济渡河攻秦并州刺史户昭于蒲坂,泓使姚驴救之,蒲坂降于裕。(蒲坂县城南侧有一黄河渡口,称之为风陵渡,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风陵渡是郭襄第一次见到杨过的地方。)


              洛阳是东汉帝都,是东汉时期的政治中心。董卓之乱,洛阳焚毁。曹丕篡汉后,再次营建洛阳,作为曹魏帝都。西晋因之。十六国丧乱,北方中国一片动荡。到了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以此为象征,开启了拓跋魏的汉化之路。北朝后期政治中心二分,东、西魏,各以邺和长安为尊,北齐、北周因之。隋定洛阳为东都,武周成为正式帝都,号神都。五代后晋后期,帝都从洛阳迁于开封。洛阳的政治地位劣后于开封。而后,统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从关中-河洛迁移至燕京,直至如今。
              洛阳位于渭水及黄河中游的冲积平原地带,本身也有洛水过境。整体地处西北与中原地区的交汇地带,战略地位可想而知。
              游戏中,洛阳城西有潼、函谷两雄关,东有虎牢关,秦岭伫南,黄河淌北。洛阳实为一人工和自然所共通创造的堡垒。洛阳的河北三府一港,因黄河阻隔,较不易守。但在玩家手里,当无此忧。玩家亦可借此道,北窥晋阳。但在ai手里,这似乎并不是一条常用的北伐线路。西边的弘农港(在13中有弘农城,本作退为港口)和潼关,本属长安,图之无虞。东部虎牢关外本属于陈留的酸枣、延津港,利用虎牢关据点的兵力,也可与陈留拉锯,且比之更有进军优势。
              洛阳无都市战法,最大金收22482,排名第一,如果抢占了弘农港、潼关、酸枣、延津港,更是可以一城抗天下。


              IP属地:山东29楼2022-01-07 22:27
              回复
                14、平原
                平原共六个区域,含1城4府1港,具体为:
                城市:平原,青州刺史部平原郡郡治平原县,现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秦置县于此。汉二年,齐王田荣与项羽会战于城阳,败走平原,为平原民所杀。汉县亦治此。后汉建安八年,袁谭为袁尚所败,走平原,婴城固守,寻为曹操所败。
                府:博平 ,兖州刺史部东郡博平县,现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齐博陵邑也。《史记·齐世家》:威王六年,魏伐齐,至博陵。徐广曰:今东郡之博平是也。亦谓之博关。《战国策》:苏秦曰:赵涉河漳博关。张仪说齐曰:悉赵兵渡清河,指博关。皆谓此也。自汉至隋、唐,皆为县治。
                乐平 ,兖州刺史部东郡乐平县,现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聊摄地,齐之西境也。秦置聊城县,属东郡。汉因之。魏、晋俱属平原郡。后魏为平原郡及南冀州治。隋为博州治。大业初,州废,县属武阳郡。唐仍为博州治。后因之。
                西平昌 ,青州刺史部平原郡西平昌县,现位于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汉县,属东郡。刘宋孝建二年,侨置于漯阴县界。后魏因之。隋大业九年,齐郡丞张须陀击贼王簿于泰山,贼败走渡河,须陀追败之于临邑。唐亦为临邑县治。宋建隆初,河决公乘渡口,县城坏三年,移县治孙耿镇。
                清河 ,冀州刺史部清河国,郡治甘陵县现位于山东省临清市(聊城市代管)。秦置厝县,属巨鹿郡。汉属清河郡。后汉章帝子清河孝王庆初立为太子,被废。其子刘祜是为安帝。王薨,葬于厝县之广丘,安帝因尊陵曰甘陵,县亦取名焉。清河国移治于此。桓帝建和二年,又改清河国曰甘陵国。
                高唐港 ,青州刺史部平原郡高唐县境内,现位于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史记》:齐庄公初,晋伐齐,至高唐。又赵肃侯六年,攻齐,拔高唐。齐威王三十四年,与魏惠王会。威王曰:吾臣有盻子者,使守高唐,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又鲁仲连谓田巴: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者也。汉置高唐县于此,属平原郡。后汉及晋因之,后废。
                平原和北海本属于同一个州(青州),但游戏中黄河宽阔的河道横亘其间,致使青州被一分为二,从战略上平原当被算进河北。实战中亦如此,中原入河北,一般较少从北海走海路进平原,除非平原是空城。


                平原整体位于华北平原(河北部分)东南侧,东为渤海、南有黄河,西侧和北侧虽有山地,但难挡邺城和南皮大军的的入侵。又平原府少地狭,单城难有较大发展。所以据守平原实非上策,只有攻出去一条路。北拿南皮,或者西攻邺城,方能安身立命。当然如果南皮、邺城势大,难以攻下,南顺黄河入山东半岛,直接拿下平原(兵力薄弱的话),不失为一条战略转移的较优策略。
                平原都市战法鼓舞,最大金收7000,排名第21位。


                IP属地:山东30楼2022-01-07 22:2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15、北海
                  北海共六个区域,含1城3府2港,具体为:
                  城市:北海,青州刺史部北海国,治所剧县现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春秋时纪国地。汉置剧县,初属齐国,文帝分置淄川国,都剧。景帝三年,与吴楚叛,国除,并入北海郡。寻复为淄川国治。后汉初,张步据齐地,都剧。耿弇讨张步,帝幸剧。寻为北海国治,以齐武王子兴为北海王,都于此。
                  府:黄 ,青州刺史部东莱郡郡治黄县,现位于 山东省龙口市(烟台市代管)。古莱子国都也。《左传》:宣七年,公会齐侯伐莱。又襄二年,齐侯伐莱。六年,齐晏弱围莱,堙之,环城傅于堞,遂入莱。杜预曰:今东莱黄县是也汉县亦治此。
                  临淄 ,青州刺史部齐国治所临淄,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亦曰齐国,城址周四十里,自齐献公以下皆都此。汉有天下,封庶长子肥为齐王,皆即故城都焉。所谓临淄十万户,天下之雄国也。景帝时,七国反,齐独以临淄拒守。后汉初,为张步所据。魏晋以来,皆承旧制。
                  东武 ,徐州刺史部琅琊国东武县,现位于山东省诸城市(潍坊市代管)。春秋时鲁诸邑。汉置东武县,为琅邪郡治,高帝封功臣郭蒙为侯邑。后汉属琅邪国。隋开皇八年,改为诸城县。
                  港口:昌阳港,青州刺史部东莱郡昌阳县境内,现位于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汉置县于此。成帝封泗水戾王子霸为侯邑。晋废,寻复置,在今县东南二十三里。隋大业中,修筑城垣,仍属东莱郡。唐永徽中,城为水所圮。
                  临济港 ,青州刺史部乐安国治所临济县境内,现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故狄邑也。或曰:春秋时长狄所居,因名。《战国策》:田单攻狄,三月不下,即此。秦置狄县。二世二年,陈胜将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汉亦曰狄县,属千乘郡。汉安帝永初三年,改曰临济,为乐安国治。


                  北海为青州二城之一,地处山东半岛,渤海、黄海围之。往西不远即入山东丘陵矮山地带,转向西北,又有济水河道和黄河天险拦路(孔融喜欢在济水与临济港之间的陆地放置路障,倒是颇尽地利)。如前文所述。北海一般不宜直接分兵攻平原,路程太遥。即便强行下之,面临邺和南皮军势,唯有疲于奔命。往南有密林,但密林中辟有道路,故南下发展当为上策。注意林深防火即可。
                  北海都市战法为混乱,最大金收7420,排名第18位。
                  注:
                  曹魏时北海郡治所迁至平寿县(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境内)


                  IP属地:山东31楼2022-01-07 22:28
                  回复
                    16、濮阳
                    濮阳共十个区域,含1城8府1港,具体为:
                    城市:濮阳,兖州刺史部东郡郡治濮阳,现为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古颛顼之墟,亦曰帝丘。夏为昆吾氏所居。《国语》曰:昆吾为夏伯。是也。《春秋》僖三十一年,卫成公自楚丘迁于帝丘。即此。其后曰濮阳,以地在濮水北也。秦始皇七年,拔卫濮阳,置濮阳县,东郡治焉。《史记》:章邯与项羽战,军濮阳东,环水自固。汉仍曰濮阳县,亦为东郡治。后汉因之。初平二年,曹操击黑山贼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操为东郡太守。兴平初,吕布袭据濮阳,与曹操争兖州。
                    府:东阿,兖州刺史部东郡东阿县,现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春秋时,为齐之柯邑。庄十三年,公会齐侯盟于柯。《史记》:齐桓公与鲁会柯而盟。又鲁顷公卒于柯。皆此地。后为柯邑。赵成侯九年,与齐战阿下。又齐威王烹阿大夫。《世纪》:周显王十三年,燕、赵会于阿。秦时谓之东阿,二世二年,田儋为章邯所杀,田荣收余兵走东阿。又项梁击破章邯军东阿下。汉四年,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薛公。后汉亦为东阿县。元和二年,幸东阿。是也。
                    鄄(音倦)城 ,兖州刺史部济阴郡鄄城县,现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春秋时卫邑。庄十四年,齐桓公会诸侯于鄄。十五年,复会于鄄。又十九年,公子吉及齐侯、宋公盟于鄄。襄十四年,卫献公如鄄,出奔齐。哀十七年,晋伐卫,卫人出庄公,而与晋平。既而卫侯自鄄入。是也。战国时,为齐邑。威王八年,赵伐齐,取鄄。宣王八年,与魏惠王会于鄄。又王建末,即墨大夫谓三晋大夫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间者也。汉置鄄城县,属济阴郡。鄄,读绢。后汉末,为兖州治,曹操创业于此,曹植初封鄄城侯。晋亦为鄄城县,属濮阳国。
                    泰山 ,兖州刺史部泰山郡,郡治奉高县现为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汉置县,为泰山郡治。后汉及晋宋因之。后魏仍属泰山郡。隋开皇六年,改曰岱山县。大业初,并入博城县。唐初,置岱县,属东泰州。贞观中废。《汉志》注:奉高县西南四里有明堂。武帝元封初,从封禅还,坐明堂。明年,作明堂于汶上。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祀上帝于明堂。天汉三年春三月,上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天汉四年,幸泰山,祀明堂。后汉元和二年,幸泰山,柴告岱宗,进幸奉高,祀五帝于汶上明堂。
                    白马 ,兖州刺史部东郡白马县,现位于河南省滑县。春秋时卫之曹邑也。闵二年,狄灭卫,卫人立戴公以庐于曹。秦为白马县,沛公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汉初,灌婴击破叛将王武别将桓婴于白马下。后汉建安五年,袁绍遣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击斩之。曹丕黄初中,改封其弟寿春王彪为白马王。
                    离狐 ,兖州刺史部东郡济阴郡离狐县 ,现位于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汉置离狐县,属东郡。后汉建初四年,改属济阴郡。《魏志》:李兴从太祖,迁离狐太守。盖尝置为郡也。晋仍曰离狐县。隋仍属东郡。唐还属曹州。《元和志》:县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遂移于水北,故曰离狐。
                    燕 ,兖州刺史部东郡燕县 ,现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古胙伯国,周公支子封此。春秋时,为南燕国。战国属魏。汉置南燕县,属东郡。东汉为燕县。晋省。石勒复置燕县,兼置东燕郡。其后慕容德据之,改为东燕县。后魏因之,仍属东郡。隋开皇十八年,始曰胙城。
                    定陶 ,兖州刺史部济阴郡郡治定陶县,现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秦置定陶县,二世二年,沛公、项羽攻定陶。又章邯击楚军,大破之于定陶,项梁死。汉五年,军灭项羽,还至定陶。既而封彭越于此,都定陶,自是常为郡国治。后汉元和二年,东巡,耕于定陶。兴平二年,曹操败吕布于定陶,拔其城。
                    昌邑 ,兖州刺史部山阳郡郡治昌邑,现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本秦县。二世三年,沛公击昌邑,昌邑人彭越以兵属沛公。是也。汉初,属梁国。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反,攻梁,周亚夫引兵东北壁昌邑中。六年,分梁为山阳国,治昌邑。武帝天汉四年,更为昌邑国,封子髆为昌邑王。始元初,子贺嗣(刘贺,汉废帝,遭霍光奏废。也是前些日子发现的海昏侯墓的墓主)。十二年,征为昭帝。后贺废,国除为山阳郡,仍治昌邑。后汉为兖州治。兴平初,吕布与曹操争兖州,自乘氏东屯山阳。
                    港口:仓亭港 ,兖州刺史部东郡阳平县境内,现位于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水经注》:河水于范县东北流,为仓亭津。《述征记》:仓亭在范县界,东北去东阿六十里,西南至东武阳七十里,大河津济处也。后汉光和末,皇甫嵩败获黄巾贼帅卜己于仓亭。兴平初,程昱守东阿,遣别骑扼仓亭津,陈宫来袭,不得渡。建安六年,曹操扬兵河上,击袁绍于仓亭津,破之。


                    濮阳这个地,按小地形的话,是很方便防守的。北有黄河,而南边则又济水环绕半周。地图的济水看着违反常识,因为看着西北和东南均流入河海。其实这里大体没错,济水发源于黄河以北的王屋山,该段也叫沇水。后来潜入地下,穿过黄河,过了黄河不远又变为地表水,在地图定陶位置汇入大野泽(在五代、宋时期演变为梁山泊),大野泽又有一河向东北流出(还是称济水),最后流入渤海。现在的黄河下游,即为黄河夺走的济水(还有大清河)的故道。濮阳西南一侧森林和山脉间或分布,东部济水以外,有山东丘陵阻挡。
                    濮阳最大的威胁来自河北。河北统一前后,邺城必派兵南攻濮阳,作为进军中原的跳板。当然,濮阳也是中原势力进军河北的关键。因此,濮阳不能固执于防守,而是要多试探性地攻向河北。拿下邺城,北方无忧矣。
                    濮阳无都市战法,最大金收14910,排名第六位。


                    IP属地:山东32楼2022-04-25 10:16
                    回复
                      17、陈留
                      陈留共十一个区域,含1城9府1港,具体为:
                      城市:陈留,兖州刺史部陈留郡郡治陈留县,现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陈留镇。春秋为留地,属郑,后为陈所并,故曰陈留。秦置县。汉为陈留郡治。晋陈留国治小黄,县废入焉。隋开皇六年,复置,属宋州。大业三年,属梁郡。唐初,属杞州。武德四年,属汴州。五代属开封府。后因之。
                      府:封丘 ,兖州刺史部陈留郡封丘县,现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汉置封丘县,属陈留郡。后汉初平四年,袁术屯封丘,曹操自鄄城引兵击走之。
                      匡亭 ,兖州刺史部陈留郡长垣国匡城,现位于河南省长垣县(新乡市代管)。春秋时卫邑。僖十五年,诸侯同盟于牡丘,遂次于匡。《论语》:子畏于匡。《史记》:孔子自匡至蒲。《述征记》:匡城周三里。《水经注》云:濮水东径匡城北。是也。隋因以名县。
                      雍丘 ,兖州刺史部陈留郡雍丘县,现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秦二世二年,沛公、项羽自定陶西略地,破秦军于雍丘。又曹参南攻雍丘,击李由军,破之。后汉兴平二年,陈留太守张邈使其弟超保雍丘,曹操攻拔之。魏曹丕改封曹植为雍丘王。
                      考城 ,兖州刺史部陈留郡考城县,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本汉之甾县。王莽遣兵击翟义,东至陈留甾。后汉曰考城。后魏永安二年,梁将陈庆之送元颢北还,至梁国。魏元晖业军于考城,庆之攻拔之。唐元和十三年,宣武帅韩弘讨淄青叛帅李师古,围曹州,拔其考城。皆此城也。明正统十三年,以河患徙。
                      梁 ,豫州刺史部梁国,治所睢阳县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秦县治此。项王拔外黄,东至睢阳,皆争下项王。汉文封子武于此。景帝三年,吴楚叛,引兵攻睢阳,不能克。自汉以后,皆为梁国治。
                      圉(音禹) ,兖州刺史部陈留郡圉县,现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圉镇。春秋时郑地。昭五年,晋韩起逆女于杞,还过郑,郑伯劳诸圉。《战国策》:楚人说顷襄王还射圉之东,解魏左肘。汉置圉县,属淮阳国。王莽居摄,东郡太守翟义起兵讨之,败于圉北,即圉城北也。后汉属陈留郡。
                      官渡 ,司隶校尉部河南尹中牟县境内,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官渡镇。。建安四年,曹操袁绍相持于官渡口。裴松之《北征记》:中牟台下临汴水,是为官渡。
                      酸枣 ,兖州刺史部陈留酸枣县,现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本郑之廪延邑。《左传》隐元年,郑叔段侵郑,至于廪延。亦曰酸枣。襄三十年,郑以伯有之乱,游吉奔晋,驷带追之,盟于酸枣。《战国策》:苏秦曰:魏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枣。《史记》:魏文侯三十二年,伐郑,城酸枣,取郑北而城之也。秦始皇五年,使蒙骜攻魏,拔酸枣。汉县治此。武帝封广川惠王子晏为侯邑。后汉中平末,关东共起义兵讨董卓,兖州刺史刘岱等与曹操屯酸枣。
                      尉氏 ,兖州刺史部陈留尉氏县,现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春秋郑大夫尉氏邑。秦置县。汉属陈留郡。
                      港口:延津港,兖州刺史部陈留酸枣县境内,现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酸枣县北有延津。《水经注》:河水又东北,通谓之延津。后汉初平二年,董卓入关,袁绍自河南还军延津。建安五年,曹操以袁绍攻白马,引兵趣救。荀攸曰:今兵少不敌,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以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从之。既败绍军,引还,绍渡河追至延津南。操勒兵,驻营南阪下,及战,大破绍军。


                      陈留城市圈府多,占地广。以陈留为中心,依次向外围呈平地、山地、林地、河流地貌。
                      陈留为洛阳东部拱卫城市,当二城为同一势力时,洛阳可利用其经济和防御,安心种田。当二城不为同一势力时,可逼迫洛阳重兵驻守虎牢。
                      陈留城西北有一山峰,将平原一分为二。此倒是很好地起到了埋伏作战的作用,当虎牢兵来犯,必择一路。陈留可相应选择去另一路绕后断粮,此后若兵叫多,还可分兵两路。一路灭来兵,一路围虎牢。反董剧本,曹操御董卓,可采此策。东南方可进军许昌,此二城关联互动颇大,宜早图之。北部延津港,为应对河北来犯重要据点。当北境统一,大兵来犯者,一为濮阳,二为陈留。
                      陈留无都市战法,最大金收为15086,排名第五。


                      IP属地:山东34楼2022-08-03 10:50
                      回复
                        18、许昌
                        许昌共十一个区域,含1城10府,具体为:
                        城市:许昌,豫州刺史部颍川郡许县(曹魏改为许昌,郡治),现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周时为许国。秦许县,属颍川郡。陈胜将伍逢军于此,章邯击破之。汉仍曰许县。后汉章帝封马光为侯邑。建安元年,献帝都此。曹丕黄初二年,改曰许昌,为五都之一,岁尝临幸。每伐吴,命司马懿留镇于此。明帝睿太和六年,如许昌,治许昌宫,起景福、承光等殿,后亦数临驻焉。
                        府:长社 ,豫州刺史部颍川郡长社县,现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战国时,属魏。秦昭襄三十三年,取魏长社。后汉建武八年,以颍川盗贼初定,留寇恂于长社,镇抚吏民。光和末,皇甫嵩大破黄巾贼于长社。建安十三年,曹操使张辽屯长社。钟繇、钟会籍贯地。
                        鄢陵 ,豫州刺史部颍川郡鄢陵县,现位于河南省鄢陵县。《春秋》隐元年,郑伯克段于鄢。成十六年,晋败楚于鄢陵。韦昭曰:古鄢国,为郑武公所灭。《国语》虢、郐八邑,鄢其一也。《史记》:韩宣惠王十四年,秦败我于鄢。又秦始皇二十二年,李信攻楚鄢、郢,破之。胡氏曰:时楚迁寿春,所谓鄢者即此;郢,谓陈州也。魏曹丕封弟燕王宇为鄢陵王,筑台于城中,名燕王台。
                        阳夏 ,豫州刺史部陈国阳夏县,现位于河南省太康县。汉县也。秦为阳夏乡,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也。汉元年,令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逆太公、吕后于沛,楚发兵距之阳夏。五年,追项羽至阳夏南。洪氏曰:阳夏乡,今去太康县三十里。后汉建安初,陈王宠屯阳夏,袁术遣客诈杀之。
                        谯 ,豫州刺史部沛国谯县,现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秦置谯县,陈胜初起,攻谯下之,是也。汉亦为谯县,属沛郡。后汉建武四年,幸谯,仍属沛国。曹操生长于谯,自言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建安中,往往治兵于谯,以击孙权。曹丕篡位,改建五都,谯其一也,数如谯,议南侵。明帝睿亦尝至焉。魏武帝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宋 ,豫州刺史部汝南郡宋国,现位于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汉置新郪县,属汝南郡。后汉建初四年,封殷后为宋公,国于新郪,曰宋公国,晋为宋县,属汝阴郡。
                        新汲 ,豫州刺史部颍川郡新汲县,现位于河南省扶沟县。春秋时曲洧也。成十七年,公会诸侯伐郑,自戏童至于曲洧。汉神爵三年置新汲县,以河内有汲县,故曰新汲。后汉章帝封马防为侯邑。
                        临颍 ,豫州刺史部颍川郡临颍县,现位于河南省临颍县。孔颖达曰:郑庄公迁其母于城颍,即临颍也。汉县亦治此。
                        阳翟 ,豫州刺史部颍川郡郡治阳翟县,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秦置阳翟县,为颍川郡治。二世三年,沛公拔颍川,令韩王成留守阳翟。后仍为颍川郡治。后汉光和七年,皇甫嵩等破黄巾贼波才于阳翟。建安十三年,曹操使乐进屯阳翟。郭嘉、徐庶籍贯地 。
                        昆阳 ,豫州刺史部颍川郡昆阳县,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战国时魏邑。苏秦谓南有昆阳,是也。汉置县,属颍川郡。王莽末,光武大破王寻、王邑兵于昆阳下,即此。建武中,封傅俊为侯邑。
                        陈 ,豫州刺史部陈国治所陈县,现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汉置陈县,为淮阳国治。后汉为陈国治。


                        许昌城附近地势平坦,四周皆有山,宛如置于盆地。南侧广布山脉,汝南城就在山区中间。西南有通往新野的谷间地,但有森林密布。西往宛城,矮山挡道,但在西北处,有一通道,是宛与许昌重要攻守之处。东北角为㳡水环绕,水内侧有大片森林。去往寿春,可再南行走官道。北往陈留,其间虽有矮山、河流,但分布不广,整体地形较为平坦。许昌、陈留自为攻防一体的城市,为曹操创业根基所在。二城资源富集、人才繁茂,在游戏中也是创业发家首选之地。
                        许昌无都市战法,最大金收17286,排名第4。


                        IP属地:山东35楼2022-08-03 11:23
                        回复
                          19、汝南
                          汝南共六个区域,含1城5府,具体为:
                          城市:汝南,豫州刺史部汝南郡,郡治平舆县现为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春秋沈国地。定四年,蔡灭沈。《史记》,蔡昭侯十三年,与晋灭沈,是也。后属楚。秦始皇二十二年,李信攻楚平舆。明年,王翦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汉置县,为汝南郡治。光武封姚铫为侯邑。
                          府:召陵 ,豫州刺史部汝南郡召陵县,现为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春秋》僖四年,齐楚盟于召陵。昭十四年,楚子使屈罢简东国之兵于召陵。定四年,诸侯会于召陵,谋伐楚也。《史记》:秦惠王后十四年,伐楚,取召陵。汉置县,属汝南郡。东汉光和末,黄巾贼败汝南太守赵谦于召陵。
                          汝阴 ,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汝阴县,现为安徽省阜阳市。汉置县,属汝南郡。高祖时,封夏侯婴为侯邑。又更始二年,封其宗室信为汝阴王,是也。后汉亦属汝南郡。章和初,幸汝阴。魏为汝阴郡治,自是州郡皆治此。
                          弋阳 ,豫州刺史部汝南郡弋阳县,现为河南省潢川县。汉县,属汝南郡。昭帝封任宫为侯邑。后汉仍属汝南郡。三国魏属弋阳郡。晋及刘宋因之。后魏移弋阳郡于此,又分置南北二弋阳县。高齐省北弋阳入南弋阳,又改为定远县,而弋阳之名隐。
                          朗陵 ,豫州刺史部汝南郡郎陵县,现为河南省确山县。汉县治此。光武封臧宫为侯邑。晋仍属汝南郡。武帝封何曾为朗陵公,是也。宋因之,后废,置安昌县。《宋志》豫州有绥城郡,领安昌县。魏收《志》安昌县属初安郡。隋改置朗山县,以安昌县并入。唐元和十一年,讨吴元济,唐邓帅高霞寓奏败淮西兵于朗山。
                          上蔡 ,豫州刺史部汝南郡上蔡县,现为河南省上蔡县。《志》云:蔡国旧城,周二十五里。蔡叔度始封此,其子蔡仲即封焉。春秋时为楚所侵,迁于新蔡,因以此为上蔡。《竹书纪年》:魏章率师及郑师伐楚,取上蔡。亦谓之蔡阳。秦昭襄三十三年,客卿胡伤取魏蔡阳。孔氏曰:蔡城在蔡水之阳也,汉因置上蔡县。


                          汝南所处的山地应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山区地形,着实不利于行军,不过无疑增大了防御度。
                          汝南的南侧为大别山横亘,南进之路断绝。汝南进出有山路三条:其一为西南处的狭窄山路,可通往新野。相较于许昌到新野,似乎更近。其二为北方山路,可通往许昌,到了许昌地界,就成平地、街道地形。其三为东北山路,可通往寿春,同样过了汝阴,有街道地形,跨越淮河后,可直达寿春。
                          汝南是为中原势力进军荆楚的前线,可与许昌形成掎角之势,共图新野。整顿兵马,可再东击江夏。
                          汝南的都市战法为鼓舞,最大金收7278,排名第19位。


                          IP属地:山东36楼2022-08-03 11:26
                          回复
                            20、下邳
                            下邳共八个区域,含1城6府1港,具体为:
                            城市:下邳,徐州刺史部下邳国治所下邳,现位于江苏省睢宁县。,古邳国也。《春秋》定元年传云:薛祖奚仲迁于邳。或以自北迁此,故谓之下邳。秦置下邳县,属薛郡。二世二年,项梁西渡淮,军下邳,是也。汉初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后为县,属东海郡。后汉建武四年,董宪等保下邳,既而去下邳,还兰陵。五年,帝徇彭城、下邳。永平十五年,东巡,耕于下邳。十七年,改置下邳国于此。建安初,先主为徐州牧,屯下邳,吕布袭取之。三年,曹操破斩布于下邳。四年,先主取徐州,留关羽守下邳,寻为操所败。魏晋皆为下邳国,尝为重镇。
                            府:郯 (音谈) ,徐州刺史部东海郡郡治郯县,现位于 山东省郯城县。古郯国治此。《春秋》:宣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襄七年,郯子来朝。昭十七年,复来朝。《战国策》:楚人说顷襄王膺击郯国,大梁可得而有。《竹书》:晋烈公四年,越子朱句灭郯。秦二世二年,秦嘉等起兵围东海守于郯。东汉初,董宪据郯,刘永立为海西王。建武五年,董宪与刘纡败于昌虑,走保郯。帝幸郯,留吴汉攻围之。汉拔郯,董宪走朐。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牧陶谦于彭城,谦败走保郯,操攻之,不能克。兴平元年,曹操复击破刘备于郯东。
                            盱(音须)台 ,徐州刺史部下邳国盱台县,现位于 江苏省盱眙县。春秋时为吴善道地。襄五年,仲孙蔑、卫孙林父,会吴于善道,是也。秦为盱眙县,项羽尊楚怀王孙心为义帝,都盱眙。汉属临淮郡,郡都尉治焉。武帝封江都易王子蒙为侯邑。许慎曰:张目为盱,举目为眙,盱眙者,城居山上,可以瞩远也。后汉县属下邳国。
                            彭城 ,徐州刺史部彭城国治所彭城,现位于 江苏省徐州市。《世本》:尧封彭祖于彭城,号大彭氏,国于此。《国语》:大彭为商伯,是也。春秋为宋地,成十八年,楚伐宋,拔之,以纳鱼石。襄元年,诸侯之师救宋,围彭城,彭城降晋。《史记》:楚共王拔宋彭城,以封宋左师鱼石。四年,诸侯共诛鱼石,而归彭城于宋。又《韩世家》:文侯二年,伐宋至彭城,执宋君。秦置彭城县,属泗水郡。始皇二十八年,自琅邪还,过彭城,欲出周鼎泗水。二世二年,秦嘉立景驹为楚王,军彭城东,既而楚怀王都此。《史记》:沛公、项羽,闻项梁军破,乃与吕臣军俱引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是也。及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亦都此。汉三年,汉王入彭城,项王西从萧,晨击汉,东至彭城,大破汉军。汉六年,为楚国治。后汉为彭城国治,初平中,陶谦为徐州牧,曹操击谦,败之于彭城。建安三年,操击吕布于下邳,屠彭城。
                            琅邪 ,徐州刺史部琅琊国,治所开阳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荀子说齐相:楚人则有襄贲、开阳,以临吾左。是也。汉置启阳县,属东海郡,后以景帝讳,改曰开阳。后汉仍属东海郡。元和中,琅邪王京都莒,请徙宫开阳,以华、盖、南武阳、厚丘、赣榆五县,易东海之开阳、临沂,许之。遂为琅邪国治。晋因之。刘宋移郡治即丘,县并入焉。
                            东莞 ,徐州刺史部琅琊国东莞县,现位于山东省沂水县。汉县治此,武帝封城阳共王弟吉为侯邑。曹魏黄初中,置东莞郡。梁普通五年,彭宝孙拔魏东莞,是也。
                            夏丘 ,徐州刺史部下邳国夏丘县,现位于安徽省泗县。汉县治此。相传尧封禹为夏伯,此其故邑也,县因以名。东晋初废。东魏复置夏丘县于今治。后齐置夏丘郡,寻移置潼州于此。陈大建六年,将军樊毅克齐潼州,是也。
                            港口:海西港 ,徐州刺史部广陵郡海西县境内,现位于江苏省灌南县。汉东海郡属县,武帝封李广利为侯邑。后汉属广陵郡。建安初,先主保广陵,与袁术战败,屯于海西。


                            下邳位于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交接地带,整体地势平坦。又受来自海洋的季风气流影响,降水丰富,境内河网密布。南有淮河过境;西有淮河的支流泗水流淌;东滨黄海;北为大平地,通往北海。虽路途远,但有官道铺陈,行军并不费时日。下邳北向的北海,南向的广陵,均为边境城市,可早图屯兵粮。然后西向挥师小沛,进入中原腹地。
                            下邳的都市战法为大喝,最大金收8052,排名第14位。


                            IP属地:山东37楼2022-08-03 11:2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21、小沛
                              小沛共五个区域,含1城4府,具体为:
                              城市:小沛,豫州刺史部沛国,治所相县(另有沛县)现为江苏省沛县。古萧国。春秋时为宋附庸,萧叔大心之封邑。庄十二年,南宫万弑闵公,立公子游,群公子奔萧。宣十二年,楚伐萧,萧溃,即此。秦置萧县。二世二年,沛公与秦将司马尼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汉二年,汉王入彭城,项羽自齐还至萧,晨击汉军。自两汉以至南北朝,皆为萧县。
                              府:鲁 ,兖州刺史部鲁国治所鲁县,现为山东省曲阜市。周公封于此,鲁所都也。秦为薛郡治。汉置鲁县,高帝封功臣奚涓为侯邑。高后初,改为鲁国治。
                              萧 ,豫州刺史部沛国萧县,现为安徽省萧县。古萧国。春秋时为宋附庸,萧叔大心之封邑。庄十二年,南宫万弑闵公,立公子游,群公子奔萧。宣十二年,楚伐萧,萧溃,即此。秦置萧县。二世二年,沛公与秦将司马尼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汉二年,汉王入彭城,项羽自齐还至萧,晨击汉军。自两汉以至南北朝,皆为萧县。宋元嘉二十八年,魏人南寇,拓跋建进屯萧城,时武陵王骏镇彭城,遣将拒之,为魏所败。
                              砀(音荡) ,豫州刺史部梁国砀县,现为 河南省永城市。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六十里芒山镇。以山名。《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 砀山在东。师古曰: 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名县。” 西汉属梁国。西晋废。南朝宋复置,属梁郡。北魏属砀郡,治鲁城 (在今安徽砀山县境)。后废。
                              任城 ,兖州刺史部任城国治所任城,现为山东省微山县。春秋时任国。战国时,为齐附庸。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是也。汉置县,属东平国。后汉元和初,为任城国治。


                              小沛整体地形平原,周边为三水夹两山地貌。三水为北部济水、南部睢水、西部泗水。两山为东北角属山东丘陵的泰山、西南角虚构的无名山。
                              小沛之境已算中原腹地,所以四战之地,唯有出击一条路。西向有官道,可攻陈留;东向有官道,可击下邳;南向亦有官道,可南征寿春,唯距离较远。睢水以南、淮水以北的河间地,为与寿春拉锯争夺之地。西北可取道昌邑,直下濮阳,而无需绕道更南的官道。理论上,小沛还可走东北出击北海,不过地形复杂,路程遥远,并不经济。
                              小沛都市战法为谩骂,最大金收4880,排名第40名,算是中原地区的穷地方,不能作为前期发展的长期基地,所以必须攻出去。
                              小注:泰山往西南延伸,在徐州处稍微有断掉,京杭运河从这里过。


                              IP属地:山东38楼2022-08-03 1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