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是江苏大学。我1981年进校时学校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一年后更名为江苏工学院,后来升格为江苏理工大学,再后来与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专合并有了现在“高大上”的校名。
提起母校,我总会想起蔡兰校长。于我而言,她是体现江苏理工大学精神风貌的具象人物。
我上学的时候,她担任机制系的副主任,但由于专业不同,我并不认识她。1988年我转行进入教育管理领域。这之后,开始与蔡兰老师和尹家明老师夫妇相识和熟稔。1991年,蔡老师从机制系主任职务升任江苏工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1995年她已经是江苏理工大学的校长。当此时也,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发展格局和发展走向被重塑的重大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有三次。第一次,以1952 年“院系调整”为标志,新中国高校基本格局得以奠定。彼时,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集中发展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产品经济体制同构的高等教育体系,基本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完全培养学科类型比较配套的工程技术人才的落后状况。1959年,根据“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根据他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的建议,农业机械部正式成立,并立即着手整合布局全国农机类高教资源。镇江农机学院应运而生,其远景规划使在校生规模达到1万人。
提起母校,我总会想起蔡兰校长。于我而言,她是体现江苏理工大学精神风貌的具象人物。
我上学的时候,她担任机制系的副主任,但由于专业不同,我并不认识她。1988年我转行进入教育管理领域。这之后,开始与蔡兰老师和尹家明老师夫妇相识和熟稔。1991年,蔡老师从机制系主任职务升任江苏工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1995年她已经是江苏理工大学的校长。当此时也,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发展格局和发展走向被重塑的重大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的重大变革有三次。第一次,以1952 年“院系调整”为标志,新中国高校基本格局得以奠定。彼时,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集中发展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建立了与计划经济、产品经济体制同构的高等教育体系,基本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完全培养学科类型比较配套的工程技术人才的落后状况。1959年,根据“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根据他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的建议,农业机械部正式成立,并立即着手整合布局全国农机类高教资源。镇江农机学院应运而生,其远景规划使在校生规模达到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