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吧 关注:3,113贴子:27,772
  • 6回复贴,共1

东吴王国及开国将相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吴王国
(延康元年十月曹丕代汉建魏,魏黄初二年孙权称藩于魏,曹丕以孙权为吴王,三年十月曹丕三路伐吴,孙权临江据守独立,改年黄武元年)
《后汉书·孝献帝纪》:(延康)冬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丕称天子。
《三国志·文帝纪》:(黄初二年)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丁巳,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三国志·吴主传》:自魏文帝践阼,权使命称藩,及遣于禁等还。十一月,策命权曰:"......今封君为吴王......以大将军使持节督交州,领荆州牧事......”
盖邢贞八月于洛阳出发,十一月到武昌册封孙权。
《三国志·文帝纪》:是月(十月),孙权复叛。复郢州为荆州。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
《三国志·吴主传》:(黄初三年十月)权遂改年(黄武元年),临江拒守。


IP属地:湖北1楼2021-09-04 19:25回复
    ★丞相、威远将军,阳羡侯·孙邵
    《吴主传》裴注《吴录》:黄武初为丞相,威远将军,封阳羡侯。
    《建康实录》:(黄武元年)初置丞相,以阳羡侯孙邵领之。
    ★卫将军、交趾太守、龙编侯·士燮
    《士燮传》:(黄武二年)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遥东附,权益嘉之,迁卫将军,封龙编侯。
    ★前将军、假节、扬州牧、南昌侯·吕范
    《吕范传》:(黄武元年)曹休、张辽、臧霸等来伐,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以舟师拒休等於洞口。迁前将军,假节,改封南昌侯。时遭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还军,拜扬州牧。
    (黄武七年迁大司马;《吕范传》:黄武七年,范迁大司马,印绶未下,疾卒。权素服举哀,遣使者追赠印绶。《吴主传》:秋八月,权至皖口,使将军陆逊督诸将大破休於石亭。大司马吕范卒。)
    ★左将军、假节、南郡太守、公安督、宛陵侯·诸葛瑾
    《诸葛瑾传》:黄武元年,迁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
    ★右将军、左护军、使持节、临湘侯·步骘
    《步骘传》:黄武二年,迁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
    ★后将军、假节、徐州牧、山阴侯·贺齐
    《贺齐传》:(黄武二年)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安国将军、吴郡太守、故鄣侯·朱治
    《朱治传》:黄武元年,封毗陵侯,领郡如故。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
    ★辅国将军、右护军、假节、荆州牧、江陵侯·陆逊
    《陆逊传》:(黄武元年)权大笑称善,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奉常、尚书令、阳遂乡侯·顾雍
    《顾雍传》:(建安二十六年)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
    注:建安二十六年即魏黄初二年,案《建康实录》吴国犹称建安年号,故以二十六年记之。《建康实录》:明年(建安二十五年)冬十月,曹丕代汉称魏,号黄初元年,而权江东犹称建安。
    ★郎中令·陈化
    《吴主传》裴注《吴书》:化字元耀,汝南人,博览众书,气幹刚毅,长七尺九寸,雅有威容。为郎中令使魏。
    ★卫尉·严畯
    《严畯传》:(建安二十六年)权为吴王,及称尊号,畯尝为卫尉,使至蜀,蜀相诸葛亮深善之。
    ★大农·刘基
    《刘繇传》:(建安二十六年)权为吴王,迁基大农。
    ★少府、永安乡侯·沈珩
    《吴主传》裴注《吴书》:以奉使有称,封永安乡侯,官至少府。
    ★太子太傅·张温
    《张温传》: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
    ★侍中、裨将军、都亭侯·是仪
    《是仪传》:(建安二十六年)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选曹尚书·暨艳
    《张温传》:艳字子休,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
    ★征北将军、假节、当阳侯·朱然
    《朱然传》:黄武元年,刘备举兵攻宜都,然督五千人与陆逊并力拒备。然别攻破备前锋,断其后道,备遂破走。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
    (黄武二年)由是然名震於敌国,改封当阳侯。
    ★征东将军、丹阳太守·高瑞
    《建康实录》:(黄武元年)诏扬州置牧,以丹杨太守吕范为扬州牧,以东征将军高瑞领丹杨太守,复自建业徙治芜湖。时扬州所统一十四郡,一百四十八县,而丹杨领一十九县。
    《新唐书·宰相世系》:晋陵高氏,本出吴丹杨太守高瑞。初居广陵,四世孙悝,徙秣陵,十三世孙子长。
    《至大金陵新志》:诏扬州置牧以丹阳太守吕范为扬州牧以征东将军高瑞领丹阳太守。
    《江苏省通志稿》:(黄武元年)诏扬州置牧,以丹阳太守吕范为扬州牧。以征东将军高瑞领丹阳太守。
    案此,建康实录载“东征将军”或为“征东将军”之误。
    ★安南将军、假节、交州刺史、都乡侯·吕岱
    《吕岱传》:延康元年,代步骘为交州刺史。......迁安南将军,假节,封都乡侯。
    ★安东将军、庐江太守、芜湖侯·徐盛
    《徐盛传》:(黄武二年)迁安东将军,封芜湖侯。
    ★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溧阳侯·潘璋
    《潘璋传》:(黄武元年)刘备出夷陵,璋与陆逊并力拒之,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
    ★绥南将军、钱唐侯·全琮
    《全琮传》:(黄武二年)迁琮绥南将军,进封钱唐侯。
    ★绥远将军、军师、由拳侯·张昭
    《张昭传》:魏黄初二年,遣使者邢贞拜权为吴王。贞入门,不下车。昭谓贞曰:"夫礼无不敬,故法无不行。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贞即遽下车。拜昭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
    ★昭武将军、冠军太守、都督、石城侯·韩当
    《韩当传》:黄武二年,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又加都督之号。
    ★建武将军、牛渚督、丹徒侯·孙桓
    《孙桓传》:(黄武元年)桓以功拜建武将军,封丹徒侯,下督牛渚,作横江坞,会卒。
    ★奋威将军、汉中太守、陵阳侯·周泰
    《周泰传》:(建安二十四年)后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黄武中卒。
    ★奋武将军、彭城相、嘉兴侯·朱桓
    《朱桓传》:(黄武二年)权嘉桓功,封嘉兴侯,迁奋武将军,领彭城相。
    ★扬威将军、广陵太守、建德侯·孙韶
    《孙韶传》:(建安二十六年)权为吴王,迁扬威将军,封建德侯。
    ★偏将军、濡须督、新阳亭侯·骆统
    《骆统传》: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
    ★偏将军、合浦太守、都乡侯·士壹
    《士燮传》:(黄武二年)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遥东附,权益嘉之,迁卫将军,封龙编侯,弟壹偏将军,都乡侯。


    IP属地:湖北14楼2021-09-06 20:28
    收起回复
      吴帝国
      (黄武八年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定都武昌,黄武八年改年黄龙元年;黄龙元年九月,迁都建业。)
      《三国志•吴主传》:黄龙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夏四月,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丙申,南郊即皇帝位,是日大赦,改年。……秋九月,权迁都建业,因故府不改馆,徵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掌武昌留事。
      《资治通鉴》:夏,四月,丙申,吴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黄龙……九月,吴主迁都建业。
      《建康实录》:黄武八年春正月,公卿百司连上表,劝王正尊号,王犹谦让再三。夏四月,黄龙、凤皇见,武昌、夏口并言之。甲午,公卿再请,王曰:“群臣百辟,咸以寡人上副天心,寡人敢辞。”甲申(丙申),立坛于南郊,即帝位,柴燎告天,礼毕,法驾旋武昌官,升太极殿。大赦。改元黄龙元年。……秋九月,帝迁都于建业。
      案《建康实录•校勘记》载:甲申立坛于南郊即帝位 按长历四月甲申朔,不得在甲午后,《吴志•孙权传》《通鉴》卷七十一皆作“丙申”,为四月十三日,疑是。
      故在以上引用的文段中加(丙申)二字


      IP属地:湖北15楼2021-09-06 20:32
      回复
        注:黄武四年,吴国改奉常为太常。
        《顾雍传》:(黄武四年)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
        黄龙元年,改郎中令为光禄勋。
        《刘繇传》:(黄武四年,刘基)徙郎中令。(黄龙元年)权称尊号,改为光禄勋,分平尚书事。
        又大理、大农,改为廷尉、大司农。


        IP属地:湖北16楼2021-09-09 16:06
        回复
          ★丞相、使持节、平尚书事、醴陵侯·顾雍
          《吴主传》:(黄武)四年夏五月,丞相孙邵卒。六月,以太常顾雍为丞相。
          《顾雍传》: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
          《妃嫔传》:今使使持节丞相醴陵侯雍,奉策授号,配食先后。
          ★上大将军、假黄钺、右都护、荆州牧、江陵侯·陆逊
          《陆逊传》:黄龙元年,拜上大将军、右都护。是岁,权东巡建业,留太子、皇子及尚书九官,徵逊辅太子,并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军国。
          ★大将军、假节、左都护、豫州牧、公安督、宛陵侯·诸葛瑾
          《诸葛瑾传》:(黄龙元年)权称尊号,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骠骑将军、假节、西陵都督、临湘侯·步骘
          《步骘传》:(黄龙元年)权称尊号,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是岁,都督西陵,代陆逊抚二境,顷以冀州在蜀分,解牧职。
          ★车骑将军、假节、右护军、当阳侯·朱然
          《朱然传》:黄龙元年,拜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顷之,以兖州在蜀分,解牧职。
          ★卫将军、假节、左护军、徐州牧、钱唐侯·全琮
          《全琮传》:黄龙元年,迁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尚公主。
          ★辅吴将军、娄侯·张昭
          《张昭传》:(黄龙元年)权既称尊号,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
          ★前将军、假节、青州牧、嘉兴侯·朱桓
          《朱桓传》:黄龙元年,拜桓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
          ★左将军、云阳侯·朱据
          《朱据传》:黄龙元年,权迁都建业,徵据尚公主,拜左将军,封云阳侯。
          ★右将军、溧阳侯·潘璋
          《潘璋传》:(黄龙元年)权称尊号,拜右将军。
          ★太常、尚书令·陈化
          《吴主传》裴注《吴书》:顷之,迁太常,兼尚书令。
          《建康实录》:(黄武四年)六月,以太常顾雍为丞相,封醴陵侯。以尚书陈化为太常。
          ★光禄勋、平尚书事·刘基
          《刘繇传》:(黄龙元年)权称尊号,改为光禄勋,分平尚书事。
          ★卫尉·严畯
          《严畯传》:权为吴王,及称尊号,畯尝为卫尉,使至蜀,蜀相诸葛亮深善之。
          ★廷尉·郝普
          《胡综传》:(黄龙)二年,青州人隐蕃归吴......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
          ★少府、刘阳侯·潘濬
          《潘濬传》:(黄龙元年)权称尊号,拜为少府,进封刘阳侯。
          ★太子少傅、都乡侯·是仪
          《是仪传》:(黄龙元年九月)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谘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嘉禾元年)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
          《建康实录》:(嘉禾元年)夏六月,皇太子登归自武昌,留省侍。以太子少傅、都乡侯是仪为侍中。
          又曰:累官至侍中,迁少傅,辅皇太子镇武昌。随还,复拜侍中,转仆射。
          ★侍中、偏将军、左领军、左节度、乡侯·徐详
          《诸葛恪传》裴注《江表传》:权为吴王,初置节度官,使典掌军粮,非汉制也。初用侍中偏将军徐详,详死,将用恪。
          《胡综传》:(黄龙元年)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
          《顾雍传》:赤乌中,(顾谭)代恪为左节度。【吴书曰:谭初践官府,上疏陈事,权辍食称善,以为过於徐详。雅性高亮,不脩意气,或以此望之。然权鉴其能,见待甚隆,数蒙赏赐,特见召请。】
          《走马楼吴简》:军粮都尉移右节度府黄龙三年五月十七日丙寅书给典军曹史许尚典事...邵 壹
          案此,吴国设有左、右节度,又顾谭代诸葛恪为左节度,故推测诸葛恪也是代徐详为左节度,所以上文“徐详”处记“左节度”
          ★侍中、建武中郎将、右领军、乡侯·胡综
          《胡综传》:(黄龙元年)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
          ★尚书仆射·□存(注:名存,姓不详)
          《孙虑传》:尚书仆射存上疏曰:"......咸以虑宜为镇军大将军,授任偏方,以光大业。"权乃许之,於是假节开府,治半州。
          《薛综传》:黄龙三年,建昌侯虑为镇军大将军,屯半州,以综为长史,外掌众事,内授书籍。
          (注:仅述践阼后诸将相,孙虑黄龙三年为镇军大将军故不述)
          ★尚书·阚泽
          《阚泽传》:(黄龙元年)及称尊号,以泽为尚书。
          ★射声校尉、都乡侯·孙松
          《孙翊传》:子松为射声校尉、都乡侯。黄龙三年卒。
          ★镇南将军、假节、交州刺史、番禺侯·吕岱
          《吕岱传》:(黄武五年)权嘉其功,进拜镇南将军。
          ★镇北将军、假节、幽州牧、建德侯·孙韶
          《孙韶传》:(黄龙元年四月)权称尊号,为镇北将军。...(九月)权还建业,乃得朝觐。...加领幽州牧、假节。
          《建康实录》:帝在武昌,诏屯京,知青、徐、汝、沛等军事。及帝下都建业,朝见,帝问其土人物。
          ★扬威将军、江夏太守、沙羡侯·孙奂
          《孙奂传》:(黄武五年)拜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偏将军、故鄣侯·朱才
          《朱治传》:(朱治)黄武三年卒,在郡三十一年,年六十九。子才,素为校尉领兵,既嗣父爵,迁偏将军。
          《朱然传》:(黄龙三年)叔父(朱)才卒,绩领其兵,随太常潘濬讨五溪,以胆力称。
          ★偏将军·周峻
          《周瑜传》: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
          案《吴主传》:(黄龙元年)将吏皆进爵加赏。《周瑜传》:黄龙元年,(周胤)封都乡侯。裴注《江表传》: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程普传》:权称尊号,追论普功,封子咨为亭侯。《黄盖传》: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孙权称帝大赏群臣,追论前人功勋。而又曰周瑜功劳之重。因此推测周峻或是黄龙元年为偏将军,故列于此。
          ★裨将军、鄱阳太守、关内侯·周鲂
          《周鲂传》:(黄武七年)加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裨将军、陵阳侯·周邵
          《周泰传》:子邵以骑都尉领兵。(黄武元年)曹仁出濡须,战有功,(黄武七年)又从攻破曹休,进位裨将军,黄龙二年卒。弟承领兵袭侯。
          ★裨将军、沔中督、关内侯·张梁
          《孙奂传》:(黄武五年)吴硕、张梁皆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孙奂传》裴注《江表传》:(张梁)后稍以功进至沔中督。
          ★裨将军、关内侯·吴硕
          《孙奂传》:(黄武五年)吴硕、张梁皆裨将军,赐爵关内侯。


          IP属地:湖北20楼2021-09-09 18:45
          收起回复
            以上吴王国、吴帝国开国诸将相,均起于丞相,载至禆将军止。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1-09-11 10:03
            回复
              补充:《三国志•曹彪传》:楚王彪字朱虎。建安二十一年,封寿春侯。黄初二年,进爵,徙封汝阳公。三年,封弋阳王。其年徙封吴王。
              《三国志 ·文帝纪》:(黄初二年)秋八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丁巳,使太常邢贞持节拜权为大将军,封吴王,加九锡。
              《三国志·吴主传》:自魏文帝践阼,权使命称藩,及遣于禁等还。十一月,策命权曰:"......今封君为吴王......以大将军使持节督交州,领荆州牧事......”
              (即邢贞八月于洛阳出发,十一月到武昌册封孙权。)
              《三国志·文帝纪》:是月(十月),孙权复叛。复郢州为荆州。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权临江拒守。
              《三国志·吴主传》:(黄初三年十月)权遂改年(黄武元年),临江拒守。
              案此,曹彪建安二十一年受封寿春侯,黄初二年为汝阳公,三年为戈阳王,同年改封吴王。而孙权是魏黄初二年十一月受任的吴王,魏黄初三年十月临江据守独立,改元黄武元年。在孙权独立后,曹丕又以曹彪为大魏吴王。以此充分说明了此后曹魏的吴王是曹彪不是孙权,孙权至黄武八年四月称帝为止,都是独立的吴王国势力。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1-12-08 0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