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祎之言似是而非,试思后主昏庸,信任奸宦,安能保国治民 若姜维虽近冒味,然其志固在乘机恢复也。【少与之兵,自是败国事,安得谓忠?庸腐者流,但言息兵,则抚掌大悦,宜其以祎为是耳】。
吕思勉《三国史话》:“从魏齐王芳之立,蜀汉若要北伐,其机会断在此间,而其机会又是愈早愈妙,因为愈早该魏国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强半时间都在蒋琬、费祎秉政之日,到姜维掌握兵权,已经失之太晚了。所以把汉朝的灭亡,归咎到姜维,实在是冤枉的。【倒是蒋琬、费祎,应当负较大责任】。”
何焯:“欲断陇则当及曹爽初诛,众志二三,未遑外事之时。文伟身驻汉川,以迁关中之救,伯约以万众招诱羌胡,【披割西鄙,过相裁制,又失事机】。元逊(诸葛恪)轻举于东,【文伟坐待于西,皆若天之假助典午】,以成其奸者,可长太息。”
汉晋春秋曰: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费祎拿着诸葛亮的旗号来压迫人,说什么我等不如丞相远矣。诸葛亮多攻祁山雍州,姜维已经从实际出发,从魏国最薄弱的凉州河右,这种边角料入手。而且247——250年羌胡连续4年反魏,规模数万,此起彼伏。这叫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费祎一试不试,诸葛亮要是在场能把费祎给废了。如此有利形势不出兵,后主群臣都得骂他,所以给姜维数千人北伐,为了堵住群臣的嘴,应付应付而已。
杨仪这事还真赖费祎,即便要告发杨仪,为什么要密表?光明正大在朝中弹劾费祎不行吗?费祎是怕杨仪攻击自己?还是怕群臣鄙视他的人品?
【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费祎你一开始不理杨仪不就完了,别人都不敢去找杨仪,为什么?别人怕杨仪乱说,到时候不告发杨仪不忠,告发杨仪道德又有亏,两难嘛。这么浅显的道理,费祎不懂吗?费祎去找杨仪,是故意害杨仪的吧。
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
虽然费祎密表,杨仪也不傻,知道是费祎告的密,就上书攻击费祎啊,不过被压下来了。
吕思勉《三国史话》:“从魏齐王芳之立,蜀汉若要北伐,其机会断在此间,而其机会又是愈早愈妙,因为愈早该魏国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强半时间都在蒋琬、费祎秉政之日,到姜维掌握兵权,已经失之太晚了。所以把汉朝的灭亡,归咎到姜维,实在是冤枉的。【倒是蒋琬、费祎,应当负较大责任】。”
何焯:“欲断陇则当及曹爽初诛,众志二三,未遑外事之时。文伟身驻汉川,以迁关中之救,伯约以万众招诱羌胡,【披割西鄙,过相裁制,又失事机】。元逊(诸葛恪)轻举于东,【文伟坐待于西,皆若天之假助典午】,以成其奸者,可长太息。”
汉晋春秋曰: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费祎拿着诸葛亮的旗号来压迫人,说什么我等不如丞相远矣。诸葛亮多攻祁山雍州,姜维已经从实际出发,从魏国最薄弱的凉州河右,这种边角料入手。而且247——250年羌胡连续4年反魏,规模数万,此起彼伏。这叫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费祎一试不试,诸葛亮要是在场能把费祎给废了。如此有利形势不出兵,后主群臣都得骂他,所以给姜维数千人北伐,为了堵住群臣的嘴,应付应付而已。
杨仪这事还真赖费祎,即便要告发杨仪,为什么要密表?光明正大在朝中弹劾费祎不行吗?费祎是怕杨仪攻击自己?还是怕群臣鄙视他的人品?
【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费祎你一开始不理杨仪不就完了,别人都不敢去找杨仪,为什么?别人怕杨仪乱说,到时候不告发杨仪不忠,告发杨仪道德又有亏,两难嘛。这么浅显的道理,费祎不懂吗?费祎去找杨仪,是故意害杨仪的吧。
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
虽然费祎密表,杨仪也不傻,知道是费祎告的密,就上书攻击费祎啊,不过被压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