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疲劳模型吧 关注:131贴子:4,870

回复:马克西姆_云地震研究进展(2010—2021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前所述,地震的发生是与地壳结构密切相关的,大结构会导致大地震,小结构会导致小地震,正所谓有那样的结构才会有那样的地震。我们常听人说,连5级地震都没有的地方你就敢考虑6级!这句话就包含了地震是逐次发生的意思,因为5级的结构破坏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6级结构的破坏。但这句话有时候也不成立,比如九寨沟,之前没有什么小地震啊,怎么一下子就来个7级?这就是特殊性。高原地震和平原地震在释放能量上是不一样的,从能量的角度讲,也许高原的一个2级地震就相当于你平原的一个3级,我们只是没有意识到罢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21-06-16 17:00
回复
    刚刚青海茫崖又来了个5.8级。其实地震研究还要会看大趋势。你比如说汶川地震以后,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的压力就会转嫁到龙门山以西和以东地区,像九寨沟地震、玉树地震、即将发生的唐古拉(沱沱河附近)地震,甚至已经发生的尼泊尔大地震等等,都是这个压力西移的结果,所以接下来在甘肃河西,在宁夏银川,在青海、内蒙古和蒙古境内,在新疆西藏境内,你都会看到一系列相关的地震活动。
    我们研究地震,在盯住点的同时,还要会看大局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21-06-16 17:1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1-06-16 17:20
      回复
        其实
        1、地震不可能均匀分布,它一定是在应力集中的区域分布。
        2、大开裂不会无缘无故自己发生,它一定是在小开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所以对于地震数据的分析,一定要清楚所涉及区域地震的归属,比如属于哪个孕育点?是全部还是部分?是主要部分还是次要部分?是属于多个孕育点的数据还是单一孕育点的数据?前期大震对此次数据统计有无影响?等等。这些情况不清楚,盲目分析数据,很可能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1-06-17 10:00
        回复
          在61楼说过,洱源到2020年累积的3级以上地震已经有357次,4级以上有84次,远远超过所谓的临界能量密度了,可能包含多个大地震孕育点,是个可能会双震的位置,因此就把这个区域3级、4级和5级以上地震的位置研究了一番,见下图。可见,这个区域3级以上地震太密集,想着应该按5级以上地震分布分两个区域(见图中方框)来分析数据。


          IP属地:上海72楼2021-06-17 16:52
          回复
            也许你会想当然地认为,大地震理所当然应该处于前期中型地震的附近才对,如果你看过雅安地震位置分布(见下图),你就不会再这样想当然了,实际情况能惊掉你的大牙。
            如图所示,2012年之前,无论3级、4级还是5级以上地震,大部分地震都聚集在图的右上方,而偏偏2013年的7级大地震却发生在地震稀疏的位置(见图中实心红圈)。另外我们曾假定1970 年以前雅安小地震很少,但如所知,在1970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6.2级地震,能够发生6.2级地震,说明前期这里有不少小地震的积累,而由于我们没有1970 年的数据,造成一种假象,好像发生在2013年的7级地震只需要3级以上地震积累到186次就行了,这现在看来是显然不对的。看来得做个修正,如52楼所示,雅安在2008年再一次发生6级地震之前大约发生了70次3级以上地震和20次4级以上地震,假定雅安1970年以前再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临界能量密度修改为186+70=256次3级以上和53+20=73次4级以上地震。
            不管怎么说,这个方法应用很难,因为本身临界能量密度不确定,此外各地地壳结构也不一样,看来只能做个初步分析了。我们可以把这事记在这里,以后有确定数据后再说。


            IP属地:上海73楼2021-06-17 17:15
            回复
              雅安2012年以前的地震位置分布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如上楼的图所示,雅安的东北方向是汶川地震的西南地带,地震多应该是汶川地震余震的表现,至于在雅安发生7级地震的那块地震稀疏的地带,可以想象当年也是承受压力的,可能是这个地方特别坚硬吧,导致直接发生7级地震,事前小地震很少。有大地震没有小地震是不合常理的,所以在发生7级大地震后这个区域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补存了130个3级以上、30个4级以上和4个5级以上,如下图可见,之后的时间里(2015年以后),这个区域完全恢复到常态,可见大震后剩余地壳能量衰变的速率之快。


              IP属地:上海74楼2021-06-18 22:31
              收起回复
                为了保证理论计算所用数据的有效性,这几天把云南各地地震位置的分布探究了一番,觉得非常必要。
                之前曾经说过,没有理论指导,地震观测数据仅仅是个数字而已,将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今天需要说的是,对地震数据认识不到位,将导致错误的理论分析结果。
                所以,科学研究还是要扎扎实实,不能耍小聪明,更不能偷懒。虽然过程很辛苦,但所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IP属地:上海75楼2021-06-18 22:3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先来看云南姚安,取了更多的数据,并把3级以上、4级以上和5级以上的数据区分开来,见下图。很明显,姚安应该看成可能的双震区域,它的下侧地震很少,在靠上区域有一个大震孕育点,在中部靠左又有一个大震孕育点,也许对数据的分析应该在所示的小框中进行,小框面积只有0.75万平方公里,这样地点信息清楚许多。


                  IP属地:上海76楼2021-06-18 22:48
                  收起回复
                    再来看云南楚雄。楚雄在姚安的东边,如图所示,楚雄的小地震集中在右上角,还有中间区域,有双震可能。分析数据时应该把面积0.12万平方公里或0.2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如图中红框和蓝筐所示。


                    IP属地:上海77楼2021-06-18 22:56
                    回复
                      云南昌宁:如图所示,左下角0.21万平方公里区域应该是关注区域。


                      IP属地:上海78楼2021-06-18 22:59
                      回复
                        云南鲁甸:如图所示,可以将取值范围缩小到中间左右两个0.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中,并分别进行分析。


                        IP属地:上海79楼2021-06-18 23:08
                        回复
                          如前所述,研究各地地震的位置分布,可以将关联地震和非关联地震区分开来,有助于开展有效的理论计算,同时也有助于锁定未来大地震的位置。因为理论公式的推导都是以关联地震为研究对象的,即大地震是由小地震逐级发展形成的。如果分析区域包含有许多不相干的地震事件,则会破坏理论拟合的合理性,使得分析计算变得毫无意义。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21-06-19 08:43
                          回复
                            云南普洱:它的左上边靠近临沧,曾经发生过6.9级地震。普洱的下(南)边是西双版纳,特别是左下角靠近澜沧勐海等地,都是曾经发生过7级以上的地方,所以分析普洱的未来还是选中间的那个红框(面积有0.25万平方公里)比较靠谱。


                            IP属地:上海81楼2021-06-19 12:3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云南景谷:也是发生过6.9级地震的地方,具体情形如何呢?数据主要集中在图中央的红框内,有0.24万平方公里。右下角是靠近普洱的地方。


                              IP属地:上海82楼2021-06-19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