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疲劳模型吧 关注:131贴子:4,870

回复:马克西姆_云地震研究进展(2010—2021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三定律看上去很直观,但它是根据对地壳的破裂细节深入思考后提出的。
我们知道地震有大小,地震的大小由其级数定义,地震的大小与其释放的能量相对应。地震释放的能量在数学上看上去应该是连续的,实际上由于地壳结构的原因却是量子化的,即一份一份的。这是因为地壳的结构是不均匀的,产生一条裂缝需要在该区域达到特定的能量密度才能完成。当达到这个能量密度时,就会产生特定级别的地震,此时地壳一份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过程就得以完成。显然小结构破裂(小地震)需要的能量小,大结构破裂(大地震)需要的能量大,但规律是,无论小结构还是大结构,其发生破裂时周边区域达到的能量密度相同或相近,这就是第三定律的内涵。有了这个规律,再结合地壳结构特征,我们就可以理解古登堡里克特定律是怎么来的了,或者说为什么会有古登堡里克特定律所展示的那种规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1-06-10 12:42
回复
    我们假定发生一个级数为i的地震所涉及的体积为v_i,发生一个级数为j的地震所涉及的体积为v_j,而地壳的结构特征是v_j=v_i*10^[u+w*(j-i)],即大地震的特征体积是小地震特征体积的十的几次方倍,这是由地壳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因此,在一个体积为V 的区域里,能够发生i级地震的数量N_i=V/v_i,发生j级地震的数量N_j=V/v_j,那么就有N_j=N_i*10^[-u-w*(j-i)]。这就是古登堡里克特定律(lgN=a-bM)的由来。
    因为一个i级和j级地震所对应的特征体积是v_i和v_j,对应的能量分别是E_i和E_j,因为有第三定律,即E_i/v_i=E_j/v_j=常数,所以就应有E_j=E_i*10^[u+w*(j-i)],可见各级地震所对应的能量也是十的几次方倍的关系。由于人们人为定义了E_M=10^[11.8+1.5*M],所以会发现,我所谓的E_i/v_i=E_j/v_j=常数的说法好像并不成立,其实仔细推导后你会发现,其实单位特征体积对应的能量几乎与级数无关,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常数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1-06-10 13:38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如上所述,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古登堡里克特定律阐述的是地壳的空间结构特性,他们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各级地震放在一起,发现地震数量与级数有那样的规律,不足为奇。需要指出的是,地震的这个规律与地域有关系,云南的地壳有云南的特征,四川的地壳有四川的特征,因此古登堡里克特把全球地震罗列在一起发现,就是无稽之谈了,因为全球的地壳特征五花八门,统计在一起就失去了意义。另外要指出的是,古登堡里克特定律不含时间方面的信息,他们把1800年的3级和1900年的3级放在一起统计,有时间信息那才是见了鬼了。再次提醒吧友,不要被骗子@山水如屏 所蒙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1-06-10 13:56
      收起回复
        第三定律能够给出特定区域的地壳特征,也就是在该区域产生单位长度的裂缝需要多少能量,这个值只与当地地壳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1-06-10 15:46
        回复
          比如,对于中国西部,由数据拟合得到特征能量密度=2.786x10^18 (kJ/km)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1-06-10 20:26
          回复
            根据第三定律,在中国西部,一个3级地震虽然对应的破裂长度只有7.19 毫米,但它的能量密度仍然是2.786x10^18 kJ/km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1-06-10 20:32
            回复
              之所以要经过这么多年不懈的努力,花这样大的力气把这些规律整理出来,是因为没有这样的理论总结,没有将表观的现象和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就不可能对地震数据进行有效的科学分析,从而达到指导人类抗震减灾的活动。通过对地震本质规律的不断认识,对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的不断实践和提升,才能使我们了解地震这个神秘事件本来的面目,从而正确指导抗震减灾活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1-06-12 13:24
              回复
                接下来我们先以云南为例,应用上述定律,分析研判云南地震趋势。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1-06-12 13:2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因为云南区域足够大,所以我们可以应用马克西姆_云第一定律来分析大地震的趋势。自1996年后至今尚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所以我在2016年的分析结果仍然有效,见下图。可见,云南在2016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能量概率在65%左右,到2021年已经接近95%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1-06-12 15:04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1-06-12 15:04
                    回复
                      第二定律是由第一定律结合时空大统一理论退出的,也适用于大区域大地震的分析。
                      从过去云南7级以上大地震数据分析知道,云南发生7级以上概率达90%的地震时间周期为15.5年。取上次云南7级以上地震发生时间为1996年,则距今已有25年时间了。按照马克西姆_云第二定律,10^nb=25/15.5=1.613,则nb=log(1.613)=0.208,取b=0.6,则n=0.346,说明云南现在发生7.34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已经达到90%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1-06-12 15:18
                      回复
                        可见,第一定律能够告诉在今后某一年某地能够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而第二定律能够告诉某地某一年发生概率为几许的地震达几级。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都有误差,取决于数据的数量和质量,还有b值是否准确。但无论如何,现如今云南7级以上地震的威胁很大是无疑的,做好各项震前准备,判断各河流形成堰塞湖的可能性及谋划好解决办法,判断各山体滑坡的可能性及谋划好应对办法,都是当地必须要纳入工作日程的重要事务,时不我待啊!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1-06-12 15:29
                        回复
                          根据第三定律,同时假定中国大陆的临界地震能量密度都差不多,则可以算出7.346级地震在云南能够产生的地表破裂长度在23公里左右。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1-06-12 15:40
                          回复
                            由第一定律能够得到的信息还不止这些,见下图。可见,如云南7级以上地震危险度数据和地震概率数据可知,当前(2021年),云南的地壳情况已和1974年的情况非常接近,当时云南境内4年时间里连续发生多起7级以上地震,所以现在就要做好连续多点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应对方案,以防不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1-06-12 15:4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1-06-12 15: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