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兽吧 关注:9,826贴子:133,409

回复:(自我转载)长鼻目合集第四弹:细数十大具有代表性的长鼻目成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家族的中的“矮子”
真猛犸象虽然名气巨大,但体型却一般般。排除早期非洲的那些体型不明确的原始物种与岛屿种群,真猛犸象可谓是大陆型猛犸中体型最小的。有些大陆的种群甚至肩高不足3米,体重不过4吨,很难想象这些个小种群的祖先恰恰是体型巨大的草原猛犸象……
(图为欧亚大陆的猛犸体型对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1-05-09 23:17
回复
    不同区域的真猛犸简介
    历史上真猛犸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不同地区由于环境不同而导致彼此间存在一些差异,但目前真猛犸却并没有划分具体的亚种(瑞氏古菱齿象表示不服🤒),这里本人按年代与地区简介几个代表性的种群。
    (图为草原猛犸与不同地区、时期的真猛犸体型比较)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1-05-09 23:20
    回复
      欧洲地区的真猛犸
      更新世的欧洲地区气候温暖食物充沛,是非常适宜的动物生存聚集区,因此欧洲地区的真猛犸是整个真猛犸中体型最大的种群,最大体型能达到肩高3.5米,重7吨多。
      但不巧的是同时期欧洲地区还存在历史上体型最大的长鼻目——古老古菱齿象,自早更新世末期由非洲迁入欧洲后,古老古菱齿象相继挤兑掉了当时的多种大型猛犸独霸欧洲!
      因此在土地狭小的欧洲地区,真猛犸的竞争压力很大。但好在欧洲的古老老古菱齿象在3万年前因环境变化而灭绝了,至此真猛犸终于独霸了更新世欧洲的最后两万年。
      (图为晚更新世欧洲大陆的长鼻目成员)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1-05-09 23:20
      回复
        北美地区的真猛犸
        中~晚更新世北美存在三种大象,除了真猛犸象外还有哥伦比亚猛犸与美洲乳齿象。其中真猛犸分布在北方,哥伦比亚猛犸则是南方,美洲乳齿象则南北地区都有分布。
        与真猛犸同地区共存的美洲乳齿象由于二者的食性有差异,所以基本是和谐相处的状态,唯独南方地区的哥伦比亚猛犸不安生。
        虽然二者适应的环境不同,但二者的栖息地在中纬度地区却有很大的重合,杂交的情况非常普遍,期间往往是雄性真猛犸象吃大亏。
        一些无交配权的青年哥伦比亚猛犸会经常抢雄性真猛犸的交配权,由于二者的体型差距甚大,即便是壮年的雄性真猛犸也不是青年雄性哥伦比亚猛犸的对手!所以该地区的雄性猛犸就非常的悲哀了😂。
        (图为北美地区的真猛犸与哥伦比亚猛犸)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1-05-09 23:21
        回复
          西伯利亚地区的真猛犸
          西伯利亚地区是真猛犸的老家,由于这里气候恶劣所以没有其他长鼻目的竞争,真猛犸得以在此拥有大量的种群数量。但就是因为环境恶劣,导致该地区的真猛犸象体型普遍比较小,体重往往都达不到4吨。
          而当时同地区却又生活着两种大型犀牛,分别是最后披毛犀与西伯利亚板齿犀。其中最后披毛犀体重能达到3吨,而西伯利亚板齿犀体型更是比同地区的真猛犸更大,能达到5吨!如此一来该地区犀牛与大象的关系就非常尴尬了。
          因为一般来说大象与犀牛共存时,大象往往体型更大更有强势,最典型的就是现在非洲的草原象,没事就欺负一下同地区的犀牛河马啥的。
          但中~晚更新世的西伯利亚地区却反了过来,成犀牛体型更大了,那么届时狭路相逢时到底该是谁欺负谁嘞……😥
          (图为中~晚更新世,西伯利亚地区吨级动物对比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1-05-09 23:22
          回复
            岛屿化的真猛犸象
            大陆上的真猛犸象基本上在1万年前后就全部灭绝了,但一些北冰洋沿岸的岛屿上的真猛犸象则挺到了全新世。它们因更新世末海平面上升被困在岛上,由于岛上食物匮乏所以体型缩水了很多,只有一吨多的体重。
            由于分离的时间比较短只有几千年,所以目前被认为只能算作真猛犸的一个小型的地理居种群,连亚种都算不上😰。
            其中北美阿拉斯加圣保罗岛上的一小群真猛犸象存活到了5750年前,而最著名的生活在北冰洋弗兰格尔岛上的弗兰格尔猛犸象则是地球上最后一批猛犸象,灭绝于3700年前。
            (图为弗兰格尔猛犸)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1-05-09 23:22
            回复
              颇有争议的厚珐琅猛犸(Mammuthus intermedius)
              厚珐琅猛犸(或者叫“中间猛犸”)是一个存疑的物种,最早是由法国描述的一个物种,因牙齿的珐琅质比较厚而得名。其化石主要发现于东欧到西西伯利亚之间,生存年代大约是早~中更新世之交。
              一开始被认为是草原猛犸与真猛犸的一个中间过度物种,而将其划归为真猛犸的早期形态。体型也介于二者之间,肩高能有3.7米,体重8吨多。
              但之后深入研究发现其有更为原始的特征,所以可能并不是草原猛犸与真猛犸的过度物种,而是另一种独立的猛犸物种,但目前并未得到公认……
              (图为厚珐琅猛犸)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1-05-09 23:22
              回复
                美洲乳齿象(Mammut americanum)
                体型:肩高3.25米 体重9吨多
                分类:长鼻目 短颌象科 短颌象属
                生存地区:北美
                生存年代:晚上新世~全新世(约370万年~8000年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1-05-09 23:46
                回复
                  简要介绍
                  美洲乳齿象绝对是冰期最有名的长鼻目之一,得益于有个著名的邻居——真猛犸,美洲乳齿象得以频繁的在纪录片中“出镜”。从外表看,除了有较多的体毛外,美洲乳齿象跟现今的大象差别并不大,这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而美洲乳齿象所在的短颌象科与恐象亚目一样都是长鼻目演化史中的一个早期旁支,与现今的大象亲缘关系很远。该科很可能起源于两千多万年的欧洲,在距今约700万年前通过陆桥进入了北美洲,而美洲乳齿象则是短颌象科的最后成员。
                  (图为高纬度地区的美洲乳齿象,与同地区的真猛犸一样都长有厚厚的长毛)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1-05-09 23:47
                  回复
                    美洲乳齿象与美洲短颌象
                    其实美洲乳齿象这个称谓本身早已是个无效称谓了,原因大致是这样的:
                    18世纪末著名的考古学家居维叶根据牙齿的形状命名该物种为美洲乳齿象,但后来人们发现在此之前美国的学者已经将这种动物命名为“短颌象”了,于是“乳齿象”就成了无效学名,所以目前美洲乳齿象的正确称谓应该是美洲短颌象。
                    不过时至今日欧美国家的科普读物仍然经常用“乳齿象”一名,而本人由于早年深受国内科普读物对于美洲乳齿象的翻译,所以这里也就使用美洲乳齿象的称谓了😁。
                    (图为低唯独地区的美洲乳齿象,与同地区的哥伦比亚猛犸一样并没有太多的毛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1-05-09 23:48
                    回复
                      大胖墩
                      相比于旧大陆的那些动辄4米高的大长腿巨象,美洲乳齿象并不算高大,它比今天的亚洲象还矮壮很多,一般肩高2.3~2.8米,最大的活体肩高也只有3.25米的样子。
                      不过由于身长体胖,四肢粗壮,胸腔极为宽大,所以即便是肩高不足3米的常规体型,体型估计也有六七吨,而最大个体的体重估计更是能达到9吨多!
                      (图为“土肥圆”美洲乳齿象与“高富帅”哥伦比亚猛犸化石粗壮度对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1-05-09 23:48
                      回复
                        食性差异
                        作为比较古老的象类,美洲乳齿象的牙齿不太耐磨,其结构适合咀嚼较软的树叶、嫩枝,但也能吃硬一些的松针和草类。
                        在早更新世,猛犸象类通过白令陆桥从亚洲远道而来,导致北美原本诸多原始的长鼻目“土著”纷纷灭绝,其中最强势的物种莫过于在北美演化出的体型巨大占据南方温暖地区的的哥伦比亚猛犸。
                        幸运的是美洲乳齿象的食性与真象类有显著的区别,真象类一般倾向于草本植物,而美洲乳齿象则是更倾向于树叶。加之北美洲当时还有较大面积的林地,所以“土著”的美洲乳齿象不仅并未受到冲击,分布还一度非常广泛,遍布北美的高、低纬度地区。与同时期北美的猛犸类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一直持续到更新世末的大灭绝。
                        (图为美洲乳齿象与它的“邻居”们)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1-05-09 23:49
                        回复
                          虚无缥缈的“乳齿象”称谓
                          “乳齿象”这个称谓其实是个笼统的俗称,意为“乳头状的牙齿”,目前并没有该称谓的所属分类单位,因此许多科的物种也叫✘✘乳齿象。例如原始的古乳齿象,它属于古乳齿象科。而早更新世中国地区就有个叫中华乳齿象的物种,该物种却是嵌齿象科的。
                          (图为北美南部的哥伦比亚猛犸与美洲乳齿象)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1-05-09 23:49
                          回复
                            居维叶象(Cuvieronius hyodon)
                            体型:肩高2.7米 体重4吨出头
                            分类:长鼻目 嵌齿象科 居维叶象属
                            生存地区:南美、北美
                            生存年代:晚中新世~全新世(约1000万年~灭绝时间有争议)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1-05-10 00:00
                            回复
                              简要介绍
                              居维叶象是更新世时期南美的特色长鼻目,最显眼的是它那一双扭曲生长的象牙,像拧麻花似。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形状的象牙,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
                              其原本是北美洲的动物,直到上新世末南北美的陆桥相连才在物种大置换事件中涉足北美。之后居维叶象选择了南美高海拔的地区作为栖息地,虽然这些地区普遍气候干燥、植被匮乏,但凭借居维叶象演化出的好牙口,无论树叶还是草都来者不拒,得以使得居维叶象长期生存延续,同时也能有效的避免低海拔平原上的激烈竞争。
                              (图为居维叶象的头骨化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21-05-10 0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