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其它地方的讨论:
* 简单说,就是以一个前所有的、卓越完整有机的哲学框架为基础,构建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映世界(指称世界)”。
也即一个“万能的”知识图谱。
它有机的整理和囊括了人类的所有“有效的”知识学说。
它可以成为“任何问题”的理论或图文导航系统。
然后通过用AI来使这个“映世界”完成电子化,变成一个人人可以拥有的“智力普化器”。
只要输入问题,就能得出一个直达目标的方案包,包里有各种导航选向,任何一个都能通达目标,只是路径(攻略)不同。
它是一个超级导航系统。
它让人类“不再重复思考”。
它也是无数专家系统的有机整合。
* 如果你们能理解这句话——哲学,就是导航——那么就容易理解我说的“智力普化器”了。
它就是一个超级知识图谱的电子化,也即超级导航器
输了问题(指令),得出最优化后的方案包,在包里选择适合你的攻略,照攻略执行,就ok了
* 这其实是哲学(我理解的哲学,即导航。不是人们一贯定义的那个哲学)的工作
* 问题其实在于“重整学与根构建”
* 不是全知全能,而是但凡前人已经思考好了的,后人都“不必”再复了,也就是“智力普化器”已经帮助应用者实现了“代思”。只要你输入问题,就有方案包出来,这个方案包是总结了所有前人之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优化后的多种攻略,输入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喜欢的方案,然后跟着方案的导航去行动或体验就ok了
* 对,“映世界”就是对对象世界最成功的模拟。有了这个模拟就等于有了个超级导航系统,至于执行与体验,则是必须人类自己去完成
* 可以说这整个项目的两大难是:1,一个超级知识图谱上的重整学与根构建。这个最难在于哲学,不过,这个我已经有了七八分的把握了
2,超级知识图普如何转化成电化产品,即一个代思不代人的“智力普化器”。这个最重要的难题应该在于语言的转化上
* 别说上世纪,就是目前人类的哲学,也无法支撑这个要求——一个超级知识图谱。必须在新的重整学与根构建之后,才可能。而这,正是我在干的——迭代目前的人类哲学
* 可自建的前提是1,前方没有“上帝之锁”。2,AI运行的语言在语义逻辑上与本体世界运行的逻辑互通
* 这个“智力普化器”在我目前的思考中,仍然是个代思不代人的超级导航系统,它将手机一样的普广,但它的功能是智力普化,而非代人(执行与体验)
* 只能这样说,目前的哲学并不足以支撑人类建构起一个超级、有机、“一体”的知识图谱。必须在迭代后的哲学,才有此技术支撑。而迭代哲学,我已有七八分把握
* 他们绝对做不了,现有的技术框架(哲学)根不匹配。没有哲学的迭代,他们就像三季人在弄四季事
* 天琼这帮人更不可能了,没有新哲学做底层逻辑,他们就像在三季世界里玩些打补丁的事。当然,如果这些补丁还没人弄,那看起来似乎还是有点用。但从四季(完整世界)视野下看,这真的是没多大意义。
即便这么无力,又能如何,没有新的哲学(大范式。如库恩之范式论)为他们破界,他们依然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状态
* 华院,天涼,清华知识图谱,这基本一个路向,但新范式未来之前,他们仍属库恩说的常规科研,想有变革性产品(如人人可用的智力普化器)出来,几乎不可能
* 我已经完成七八分了
* 可以这样说,我们目前的绝大多数agi基础理论都是在三季框架下探索。但是我可以不无自豪的说,现在,一个新的、四季的框架即将完成。彼时,现在的种种困难气疑惑都将只是“成长中的烦恼了”,也即属于枝叶性的中小难题了
* 这你得先明白“哲学=导航”。这个关系式,而agi则是这个导航超级化后的电子产品。
当然,其中两者的语言互转是最关键的环节
* 前者是后者的必须前提
* 某种意义上而言,一切都是工具。甚至人类,也可能是某种超验秩序(或意志)用以自我实现的工具。
这太哲学前沿了,你们可能听不懂
* 你这是溺于所闻了。
在知识学说的下半场
哲学=导航
* 不得不说,我可能真的是极其极其极其狗屎运的那个了
* 因为人类任何发展都需要时间。导航,将是哲学下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与功能。之前的哲学,都还是在不断的演进和搭建,并未“成熟”
* 目标的达成,必须依赖于前提的支撑。打个比方,“智力普化器”就像今之智能机。智能机这个“成熟”产品,需要电子电讯事业从十八九世纪开始一路艰难坎坷的发展而来。而AI事业如今可能就像智能机出现的前夜
* 那些都是“三季范式”下的探索,结果是如是,自是理当
* 不,万物是物质性确实存在的。抽象的是“映世界”,即知识学说。而知识学说即将进入下半场,以上半场的所闻去限度下半场,多半会溺于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