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ai吧 关注:16贴子:658

回复:《当思想哲学与ai相遇:伟大变革——智力均衡化时代即将到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方便阅读概义,再重述下总观点
然后
大家还可以参考我之前在“人工智能”吧的相关贴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5-09 10:51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05-09 10:52
    回复
      2025-05-29 01:48:25
      广告
      http://tieba.baidu.com/p/7277157211?share=9105&fr=share&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1.7.8.1&st=1620528791&unique=0F5F86CA9B5B8310A4AE44F31C358F15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5-09 10:53
      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7277157211?share=9105&fr=share&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1.7.8.1&st=1620528842&unique=494CB2F7024B182EDF92EDD241ECE85B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1-05-09 10:54
        回复
          从去年十月至今
          随着时间飞逝和了解的深入
          日前
          我已经比较肯定的认为第二项目
          其实就是一个科学路项
          是AI业的一大发展前景
          同时也是AI新的基础理论之一
          AI业未来将这个方向上为人类提供伟大社会变革的又一巨大支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1-05-09 15:38
          回复
            分享一些其它地方的讨论:
            * 简单说,就是以一个前所有的、卓越完整有机的哲学框架为基础,构建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映世界(指称世界)”。
            也即一个“万能的”知识图谱。
            它有机的整理和囊括了人类的所有“有效的”知识学说。
            它可以成为“任何问题”的理论或图文导航系统。
            然后通过用AI来使这个“映世界”完成电子化,变成一个人人可以拥有的“智力普化器”。
            只要输入问题,就能得出一个直达目标的方案包,包里有各种导航选向,任何一个都能通达目标,只是路径(攻略)不同。
            它是一个超级导航系统。
            它让人类“不再重复思考”。
            它也是无数专家系统的有机整合。
            * 如果你们能理解这句话——哲学,就是导航——那么就容易理解我说的“智力普化器”了。
            它就是一个超级知识图谱的电子化,也即超级导航器
            输了问题(指令),得出最优化后的方案包,在包里选择适合你的攻略,照攻略执行,就ok了
            * 这其实是哲学(我理解的哲学,即导航。不是人们一贯定义的那个哲学)的工作
            * 问题其实在于“重整学与根构建”
            * 不是全知全能,而是但凡前人已经思考好了的,后人都“不必”再复了,也就是“智力普化器”已经帮助应用者实现了“代思”。只要你输入问题,就有方案包出来,这个方案包是总结了所有前人之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优化后的多种攻略,输入者只需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喜欢的方案,然后跟着方案的导航去行动或体验就ok了
            * 对,“映世界”就是对对象世界最成功的模拟。有了这个模拟就等于有了个超级导航系统,至于执行与体验,则是必须人类自己去完成
            * 可以说这整个项目的两大难是:1,一个超级知识图谱上的重整学与根构建。这个最难在于哲学,不过,这个我已经有了七八分的把握了
            2,超级知识图普如何转化成电化产品,即一个代思不代人的“智力普化器”。这个最重要的难题应该在于语言的转化上
            * 别说上世纪,就是目前人类的哲学,也无法支撑这个要求——一个超级知识图谱。必须在新的重整学与根构建之后,才可能。而这,正是我在干的——迭代目前的人类哲学
            * 可自建的前提是1,前方没有“上帝之锁”。2,AI运行的语言在语义逻辑上与本体世界运行的逻辑互通
            * 这个“智力普化器”在我目前的思考中,仍然是个代思不代人的超级导航系统,它将手机一样的普广,但它的功能是智力普化,而非代人(执行与体验)
            * 只能这样说,目前的哲学并不足以支撑人类建构起一个超级、有机、“一体”的知识图谱。必须在迭代后的哲学,才有此技术支撑。而迭代哲学,我已有七八分把握
            * 他们绝对做不了,现有的技术框架(哲学)根不匹配。没有哲学的迭代,他们就像三季人在弄四季事
            * 天琼这帮人更不可能了,没有新哲学做底层逻辑,他们就像在三季世界里玩些打补丁的事。当然,如果这些补丁还没人弄,那看起来似乎还是有点用。但从四季(完整世界)视野下看,这真的是没多大意义。
            即便这么无力,又能如何,没有新的哲学(大范式。如库恩之范式论)为他们破界,他们依然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状态
            * 华院,天涼,清华知识图谱,这基本一个路向,但新范式未来之前,他们仍属库恩说的常规科研,想有变革性产品(如人人可用的智力普化器)出来,几乎不可能
            * 我已经完成七八分了
            * 可以这样说,我们目前的绝大多数agi基础理论都是在三季框架下探索。但是我可以不无自豪的说,现在,一个新的、四季的框架即将完成。彼时,现在的种种困难气疑惑都将只是“成长中的烦恼了”,也即属于枝叶性的中小难题了
            * 这你得先明白“哲学=导航”。这个关系式,而agi则是这个导航超级化后的电子产品。
            当然,其中两者的语言互转是最关键的环节
            * 前者是后者的必须前提
            * 某种意义上而言,一切都是工具。甚至人类,也可能是某种超验秩序(或意志)用以自我实现的工具。
            这太哲学前沿了,你们可能听不懂
            * 你这是溺于所闻了。
            在知识学说的下半场
            哲学=导航
            * 不得不说,我可能真的是极其极其极其狗屎运的那个了
            * 因为人类任何发展都需要时间。导航,将是哲学下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与功能。之前的哲学,都还是在不断的演进和搭建,并未“成熟”
            * 目标的达成,必须依赖于前提的支撑。打个比方,“智力普化器”就像今之智能机。智能机这个“成熟”产品,需要电子电讯事业从十八九世纪开始一路艰难坎坷的发展而来。而AI事业如今可能就像智能机出现的前夜
            * 那些都是“三季范式”下的探索,结果是如是,自是理当
            * 不,万物是物质性确实存在的。抽象的是“映世界”,即知识学说。而知识学说即将进入下半场,以上半场的所闻去限度下半场,多半会溺于所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1-05-09 15:55
            回复
              * 时间条件等均未成熟。学术史上,重要的东西,其实都是应运而生的,不必操之过急。财务自由才是我眼下最需解决的事
              * 我比它更实在,更深入生活,社会,人生。不曲。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理性,是学术成就的必须前提。即便是尼采,也是理性于天赋。哲学与AI的相遇,也是学术发展的必然。刚好,我很运气的赶到了此汇合点
              * 对。如何建立这些规则,就正是“重整学与根构建”要完成的任务
              * 把搜索二字换成“立,补,改,通,完整,有机”。就很棒了
              * 因为学术发展,必然使二者相遇,相携,相行……。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和最好安排。让我来为AI助力一程,以为第三文明提供更多坚实的支撑或基础
              * 没有大胆的、天才的假设,想象,推理,就没有今天的科学,也引领不了人类今后的发展与潮流
              * “指月之指”中,指是存在的,月也是存在的。说它们不存在,是前范式下的溺于所闻。如何证明物质的“实存”,就像你吃饭到饱撑时,脚踏大地时般,不言自明
              * 个人认为
              说物质不“实存”的,是源于笛卡尔不究竟的二元论导致的
              他种下了一个伟大的历经几百年难逃的范式
              当然过程中交织了无数心理意识领域的哲学,特别是佛学和唯心主义
              * 唯心主义
              这个概念其实翻译得并不正确,这个我支撑何新的同样看法
              * 说物不存在者
              大都以为理(本体,实在,道,抽象对象)才是实在的
              * 这是旧哲学范式下的认识
              未来我将打破这个范式
              这需要非常大的工作量
              比如出本严谨哲学著作
              但我目前还没这功夫
              * 不过
              我可以答应大家
              重新解释好唯心唯物
              打破旧哲学范式
              肯定在我的工作议程之中
              只是目前还未排到它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1-05-09 15:56
              回复
                大家只要理解了这句话——哲学,就是导航
                🍵
                那么就容易理解我说的“智力普化器”了。
                它就是一个超级知识图谱的电子化,也即“超级导航器”、“智力制程”、“代思不代人的AI”
                🍵
                而超级知识图谱则是架构于哲学之上的“映世界”
                🍵
                只是这个哲学“不是”当前的哲学,而是迭代后的哲学,
                也即实现了“重整学和根构建”后的哲学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1-05-09 16:09
                回复
                  2025-05-29 01:42:25
                  广告
                  哲学迭代
                  易经2.0
                  超级知识图谱
                  映世界
                  重整学与根构建
                  ……
                  这些其实都是同一个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1-05-09 16:20
                  回复
                    很多朋友纳闷
                    这和易经有什么关系?
                    那么我今天就郑重万分的告诉你们——易经,是人类迄今为止对整个世界所进行的最科学、最成功、最伟大地建模或模拟。
                    易经本身就是一个“映世界”
                    是一个伟大的世界模型
                    是一个高级知识图谱
                    是一个导航系统
                    它就是“对世界地翻版”的1.0版本
                    🍵
                    🍵
                    🍵
                    而我现在(或一直以来)要做的
                    其实就是“易经2.0”中的各种工作
                    对于这一点
                    我也是最近才想明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1-05-09 16:30
                    回复

                      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1-05-09 16:36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1-07-15 10:10
                        回复
                          @oilpine @寒冰铸笛 二位可否对此贴分亨下宝贵建议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1-07-15 10:23
                          回复
                            “虽然从当前的学科划分看,我是AI 的外行,因为我研究的是思想哲学战略管理等社科方面。但是,若从根底上看,也许AI与我,都是在追求同一样东西——渔之渔或渔之宗,也即世界运行的最佳模拟;并可用化。”
                            要说问题,你自己已经总结的很好了,AI的理论发展路径是从物理学一直要贯通到哲学层面,这个纺锤体中间不能有断层,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就人类的认知而言,这个体系并不完善,需要融合贯通的学科还很多,在融合的过程中很多认知是需要重新修正的。而修正的依据则必须是全面均衡后方能给出的标准,否则新的见解容易产生出新的片面。
                            你希望自己是参与者呢,还是建设者?如果仅想作为参与者,那么你的AI欠缺也说明了在根底方面的不足,会影响你在哲学层面上的推陈出新。如果想成为建设者,那么就把自己的短板补齐,这样才能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视角。


                            IP属地:河北30楼2021-07-15 13:06
                            收起回复
                              2025-05-29 01:36:25
                              广告
                              人工智能的理论架构来源于人类智能的理论架构。如果对人类智能解读的不彻底,那么是造不出一样水准的智能的,就更别提超越了。对人类智能的解读,包括了人类智能的形成机制,工作原理(主要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神经学等方面来解读肉身载体的形成),同时也包括人类智能认知万物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就涵盖了百科)糅合百科所建立起来的哲学,必然与现在的哲学有所不同。所以它们不是相遇关系,是变革的关系。我认为你所谓的“映世界”能成立,但对AI来说还不够,它还处于传统认知中的哲学范畴。


                              IP属地:河北31楼2021-07-15 17: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