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荷生(1899-1946) :弹词演员。浙江嘉善魏塘镇人。因其父在嘉善城厢镇开设夏厅书场,他自幼聆及各家演出,深受熏陶。14岁到上海商务印刷厂当排字工,因工伤回家。夏家的厅堂曾开设书场,使他从小就受到评弹艺术的熏陶。在养病时,随伯父夏吟涛[1]学说《倭袍》。16岁,拜擅说《描金凤》的名家钱幼卿为师,学习评弹艺术。秉性聪明,又有一副天赋的好嗓子,从师后虚心求学,不仅得到老师的真传,还能吸取各家之长,唱腔吸收张步云的“小阳调”,以及俞调、马调的特点;表演吸收王斌泉的特长,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先后学唱过《三笑》、《描金凤>角色转换灵活、深入。运用一顶瓜皮小帽,推前挪后,可现出多种角色。嗓音铿锵高亢,挺拔清亮,响弹响唱,真假嗓结合,节奏感特强,且顿挫显著,高低强弱声对比极为鲜明,富有表现力,世称“夏调”。其书德高尚,与同行相互学习,对场方从不失约,对听众从不少说一分钟,为亏损书场说书解难,为遇难朋友慷慨解囊,识者称道。为人重义,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姚荫梅、张鉴庭、张鸿声、徐绿霞等,在走红书坛前后,均曾得其帮助指点。治艺严谨,常嘱后辈:“上了台就要拼,有病也不让听众觉察。”始终身体力行,因积劳成疾,壮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