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吧 关注:3,545贴子:14,574

回复:评弹艺人照片(整理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6楼2010-03-22 15:15
回复
    jiang 蒋月泉金声伯杨振言


    47楼2010-03-22 15:16
    回复


      48楼2010-03-22 15:17
      回复


        49楼2010-03-22 15:17
        回复
          杨在白宫


          50楼2010-03-22 15:18
          回复


            51楼2010-03-22 15:19
            回复


              52楼2010-03-22 15:20
              回复


                53楼2010-03-22 15:20
                回复
                  黄异庵


                  54楼2010-03-22 15:21
                  回复


                    55楼2010-03-22 15:22
                    回复
                      俞振飞与杨双档


                      56楼2010-03-22 15:23
                      回复
                        杨与梅葆玖


                        57楼2010-03-22 15:24
                        回复
                          • 218.107.132.*
                          辛苦了.


                          60楼2010-03-27 21:41
                          回复
                            夏荷生(1899-1946) :弹词演员。浙江嘉善魏塘镇人。因其父在嘉善城厢镇开设夏厅书场,他自幼聆及各家演出,深受熏陶。14岁到上海商务印刷厂当排字工,因工伤回家。夏家的厅堂曾开设书场,使他从小就受到评弹艺术的熏陶。在养病时,随伯父夏吟涛[1]学说《倭袍》。16岁,拜擅说《描金凤》的名家钱幼卿为师,学习评弹艺术。秉性聪明,又有一副天赋的好嗓子,从师后虚心求学,不仅得到老师的真传,还能吸取各家之长,唱腔吸收张步云的“小阳调”,以及俞调、马调的特点;表演吸收王斌泉的特长,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先后学唱过《三笑》、《描金凤>角色转换灵活、深入。运用一顶瓜皮小帽,推前挪后,可现出多种角色。嗓音铿锵高亢,挺拔清亮,响弹响唱,真假嗓结合,节奏感特强,且顿挫显著,高低强弱声对比极为鲜明,富有表现力,世称“夏调”。其书德高尚,与同行相互学习,对场方从不失约,对听众从不少说一分钟,为亏损书场说书解难,为遇难朋友慷慨解囊,识者称道。为人重义,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姚荫梅、张鉴庭、张鸿声、徐绿霞等,在走红书坛前后,均曾得其帮助指点。治艺严谨,常嘱后辈:“上了台就要拼,有病也不让听众觉察。”始终身体力行,因积劳成疾,壮年病故。
                            


                            61楼2010-03-28 18:03
                            回复
                              “徐调”创始人、苏州弹词前辈名家。原名徐燮贤,又名徐韵芝,与何占春(中国评弹理论家)私交甚笃。江苏苏州人。幼时家贫,住丝织工人集居区,随工人习唱小调、小曲。14岁投师夏莲生学弹词《三笑》,两年后离师登台单档演出于江浙一带。20年代初,他凭借嗓音好、音域宽的条件,在“小阳调”、“俞调(俞秀山调)”基础上吸收民间小调和京剧露兰春唱腔和小贩叫卖声等音乐素材,创造了柔软圆润、婉转动听的新腔,并在演出中逐步受听众欢迎,被称为“徐调”,为现代苏州弹词主要流派唱腔之一。1927年光裕社举行会书时,一回《点秋香》,一曲“徐调”,哄动评弹界,从此名传书坛成为响档。


                              62楼2010-03-28 1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