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儒学思想”的衰落
在这样现实的高压政治下,一些儒生和士大夫们开始对“经学”逐渐失去信心。【《三国志·王肃传》注引《魏略》: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纪纲既衰,儒道尤甚】。这段记载可谓是“当时士人(包括名士)思想的变化”的一个真实写照。儒生和士大夫们逐渐“远离政治”如身为“八顾”之一大名鼎鼎的郭泰在窦武和陈番被迫害致死后虽然哭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但是其本人【乃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见《后汉书·郭泰列传》】,这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承认和躲避和对时政的绝望。范滂在逃命前对自己儿子说【“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见《后汉书·范滂传】。这是对自己一直所信仰的“儒学”的一种质疑。曹操做议郎时也多次上书陈述时政利弊,但是终无果,又看到和自己曾经一同上书的司徒陈耽被迫害致死,终于对朝廷彻底心灰意冷……【《三国志·武帝本纪》注引《魏书》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后汉书·刘陶传》:耽与议郎曹操上言:“公卿所举,率党其私,所谓放鸱枭而囚鸾凤……宦官怨之,遂诬陷耽死狱中】。在这种情况下士大夫和士子们开始崇尚远离政治的“虚无”和“清谈”思想【“自然”开始取代“名教”】从【黄老思想】的演变中逐渐发展成“正始之音”最终又称为“魏晋之际”的一种新的思想“玄学”。这当然是后话。但是经过汉末残酷的政治斗争,儒学思想的衰退是不争的事实,这也为这个时代的士人们思想转变成为了一个铺垫。而“曹操正是这个时代思想转转变的亲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