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人们争论明末之事时,常常提到王尚书的《三朝辽事实录》,可惜这本书没有白话文翻译版本的,而且网上的资源大多是连断句都没有的影印版,卫深以为憾,所以特地对本书进行了翻译。希望能方便对明末辽事感兴趣的人。
本书的翻译是以李澍田先生的《先清史料》中收录、断句的《三朝辽事实录》为底本的,感谢前人的付出。
我译白此书时,觉得相较于之前译白《太平预览》和《册府元龟》,本书要简单不少,了解明末公文格式后译白更是如破竹一般,基本上都是抄一句译一句,所以即译即发了,如果有人发现了我的错误,希望您能指出来,卫拜谢。
卫大观明末之事,卫以为明亡,不是因为小冰河、不是因为天命、不是因为藩王,而是因为辽东。因为帝国在辽东几乎耗尽了所有的财力、物力、民力、军力,甚至可以说在此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所以说谈论明亡,不可以不谈辽东,谈论辽东那就不能不谈论王尚书与孙承宗的大战略之争。所以若是有人试校明末辽东之政的利弊,那么本书一定会提供帮助的。以上
本书的翻译是以李澍田先生的《先清史料》中收录、断句的《三朝辽事实录》为底本的,感谢前人的付出。
我译白此书时,觉得相较于之前译白《太平预览》和《册府元龟》,本书要简单不少,了解明末公文格式后译白更是如破竹一般,基本上都是抄一句译一句,所以即译即发了,如果有人发现了我的错误,希望您能指出来,卫拜谢。
卫大观明末之事,卫以为明亡,不是因为小冰河、不是因为天命、不是因为藩王,而是因为辽东。因为帝国在辽东几乎耗尽了所有的财力、物力、民力、军力,甚至可以说在此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所以说谈论明亡,不可以不谈辽东,谈论辽东那就不能不谈论王尚书与孙承宗的大战略之争。所以若是有人试校明末辽东之政的利弊,那么本书一定会提供帮助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