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刚才强调过的,大满贯决赛赢另外两巨头占比纳11/20,德8/18,胜率11胜7负>8胜6负,纳28次决赛18次面对另外两巨头,德28次决赛14次面对两巨头,无论是从大满贯冠军,大满贯决赛,大满贯决赛胜率,大满贯决赛面对另外两个同级别的史上前三球员胜率都是纳比德约强,并且德约4次刷牛都是面对33-38岁的牛,而纳6次都是面对25-29岁接近30岁的巅峰牛刷的,含金量也不如纳,去掉费纳之外的人,纳决赛9-1远强于德的10-4,我不知道为什么德约18个gs打3满贯的都这么吃力,既然要算上雷,瓦,那就把输的也算上看看,硬碰硬比不过,算上雷瓦还是比不过,排除另外两巨头还是比不过,去掉决赛的话,德约对费6-5,对纳2-5,总体8-10胜率还没过半(大满贯非决赛和另外两巨头交手记录)纳对费4-1,对德5-2,去掉决赛之外9-3完全碾压德约的未过半,决赛比不过,非决赛还是比不过,我不知道在最大舞台上硬碰硬德约有什么是比得过纳的。
6、在纳达尔20个冠军里,11个是赢另外两巨头,德约8/18,直接看三巨头最高级别的交手记录就行了,就因为同一级别的比不过所以去比低两个档次级别的?在大满贯决赛里纳面对另外两个11胜7负,德8胜6负,且纳9次对费德勒里8次面对的是25-30岁巅峰费,纳9次里面7次面对巅峰德,而德约5次对费德勒只有一次面对巅峰费,其余四次都只能赢33岁之后老年费,含金量我已经懒得解释了,18场对14场,场数比你多,胜率比你高。
7、说到大满贯四强比纳达尔34:39,我统计了从2005年德约参加大满贯以来两人四大满贯里面走的更远的次数对比,05年到20年总共65次大满贯,去掉去年温网还剩64次,纳达尔走的更远为29次,德约为27次,还有8次两个人相同轮次都被淘汰,这64次里面包含了德约没参加一次,纳达尔没参加7次,纳达尔7次没参加直接算德约赢了,就算是这样纳达尔还是比德约走的更远的轮数更多,在大满贯总胜率里也是纳87.9%高于87%德约,这也就印证了纳总体比德大满贯走的更远的事实,在两个人世界排名进前四后,两个人在大满贯要碰上就肯定是半决赛和决赛了,半决赛纳达尔的战绩为28胜6负,德约28胜11负,34次打进四强20次夺冠,德约39次打进四强只有18次夺冠,两个人要是碰上就是sf和最后的f,而这俩轮次纳达尔的胜率都高于德约,并且半决赛甚至大幅高于德约,该担心的纳达尔多打进四强后德约更会被刷头对头,这一点从大满贯非决赛交手记录5-2就能看出来,两个人都打的更多,被刷的更多的只会是德约。
8、德约大满贯决赛刷老年费德勒是事实,4胜1负的战绩,4胜都是14温网之后的,那时候德约多大老费多大,纳达尔6胜3负最晚都是11年那时候费30岁未满,是巅峰费,说到半决赛甚至更之前的交手,那确实不能说刷老费的头对头,但是战绩为德约6-5费,而纳达尔对费是4-1,照样碾压德约,而和德约非大满贯决赛的交手纳达尔也是5-2碾压,三巨头内战,纳达尔无论是从大满贯决赛还是半决赛都碾压另外两个巨头,非大满贯决赛确实不能说德约欺负老年费,但是战绩几乎五五开,而纳达尔却更是碾压费,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分割线,上为原文,下为回复————
上述的568,内容和之前的完全重复,仅稍作回顾。
1.纳的法网战绩是大幅领先的,三巨之间只要四大满贯揉在一起看,不管怎么花样拆(只看决赛,不看决赛等等)都是纳的好看,都是纳碾压所有其他。唯有拆开看,才能看到事情的本质。我对纳达尔在如此艰险的竞争环境中取得如今的成绩非常敬佩,但对其粉丝挟“法网”以令诸侯的自欺欺人行为非常反感。
2.壮牛和老牛的问题。我上个回复里发了表格,不看法网的话,纳对“壮牛”相比德好看多少?遑论11后纳对费维持原状,作为只比德大一岁的人,德能吃红利的时候你为什么吃不到?还指责德虐菜不行,从11后的德费头对头战绩来看,我觉得费挺菜的,那你也虐一下呗,到底谁虐菜不行?
3.穆雷瓦林卡。德“虐菜”失败的时候,其他二巨也失败了(具体细节请看上个回复),虐3满贯的穆瓦虐不过很失败,虐0满贯的路人虐不过算什么?三巨都有因为虐不过穆雷瓦林卡们而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加冕的历史,大家彼此彼此。
第7点提到了轮次深浅,进入四强后的夺冠率,是新的内容,这两点可以分析下。
首先是轮次深浅,这里面有下述几个问题。
1.同期对比过于僵化。05澳是德的大满贯处子秀,排名188,首轮被萨芬淘汰。纳从03年开始参加大满贯,05法已经夺冠了,之后几年坐实网坛第二人。德从06年底才开始崭露头角,07年进入第一梯队,之前都是菜鸡一枚。把菜鸡和TOP2硬着横比,公平吗?
2.即使轮次相对更深,但是绝对成绩弱,也没实际意义。还是用05澳举例,纳R16被休伊特淘汰,好于德的首轮被淘汰,这不是大家比谁更好,是比谁更菜,有啥好比的?
3.单次大赛独立看待还可以直观对比,多次大赛加和起来无法体现差距。例如,某年法网决赛纳赢德,某年澳网德冠军,纳首轮出局。这两个按轮次深浅对比,是1比1,但是对轮次浅的人来说,实际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个问题可以这么看待:
总数据:纳28,德24,平4。未参赛的情况我去掉了,数据比较多,我就不往上放了,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放,我统计的结果和楼主不一样,楼主可以再检查确认一下。总数据纳好,我们再接着看。
10年前(含10年)和11年后(含11年)对比:
10年前:纳15,德3,平4
11年后:纳13,德21
这说明什么,10年前德水平还不行,非慧眼看出是18个大满贯的料说水平到位但是被费纳或者别人压制了也可以。11年后压不住了,数据就好看了。
四大满贯的数据拆分是常规项目,肯定要看:
澳:纳6,德8,平1
法:纳14,德2
温:纳4,德9
美:纳4,德5,平3
拆开后结果就清晰多了,不多做说明,也没必要按10年11后拆了。
在这56次共同参加的大满贯中:
纳33进四强27进决赛19夺冠
德35进四强26进决赛17夺冠
纳的轮次数据领先4次,四强数却反而落后2次,可见相对的轮次深浅数据无法客观反应真实成绩,不如绝对的四强决赛数量来得直接。正好就直接进入下一个话题:夺冠率。
先看决赛

再看四强

看四大满贯的总夺冠率,纳均领先不少,为什么,因为纳的法网比重太大了,法网13进决赛和四强,其他三满贯都低很多,总决赛占比将近50%,总四强占比将近50%,因此大大提升了总体的夺冠率。
反观德,澳美进决赛分别为9次和8次(法温是5和6),四大满贯进四强的次数分别是9,10,9,11,非常平均。
所以,四大满贯直接进行夺冠率平均(四个夺冠率相加再除以4),会得到更客观些的四大满贯夺冠率,而不是混在一起算。
结果算下来,纳德两个人无论是决赛平均夺冠率还是四强平均夺冠率都是非常非常接近,纳法美表现好,德澳温表现好,综合表现可称不相上下。
这里不是说这个数据高或者低就怎么样,我不觉得怎么样,最终看的还是冠军数量,即使夺冠率低,冠军绝对数量多的也还是会高一头。目的只不过是还原一下纳的所谓高夺冠率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