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回了个贴,用夺冠征程中打败的top选手做了一个积分排名进行了分析,
@202017 这位朋友进行了回复,内容如下:
“有一定道理,但这是人为加工,给分给系数就是人为打分,参考意义不大。对手的大满贯成就更有含金量说服力,你没有考虑。”
因为需要多字回复,所以不在原回复继续,再开一个新回复。
该朋友仍然支持“对手大满贯成就“说,我对此有三个疑问:
1. 刻舟求剑不可取
大满贯冠军数是个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数据,单项增不能减,强行静态看待的话十分荒唐。例如,纳达尔10美夺冠时打败的是德约,按楼主原帖的算法应该是要给分配18个积分,可是10年的德约只有1个大满贯,那时候谁敢说这小子未来能到18个。今年明年德约继续得大满贯,副产品是10年纳达尔的美网冠军含金量不断提升,简直骇人听闻。
2. 决赛击败没拿过大满贯的选手含金量为0
只有打败大满贯冠军拿到的冠军才有含金量,没拿过大满贯的选手,不管进过多少次决赛或者4强都要被无视。最近的大满贯,德约击败了大满贯亚军;17年美网,纳达尔击败了32号种子安德森,这两个冠军含金量是一样的?纳达尔第一个大满贯冠军,05法,QF击败费雷尔,SF击败费德勒,决赛对手是37号种子普尔塔,和前面两个冠军的含金量是一样的?
3. 只看决赛数据过于片面。
楼主原文“纳20个大满贯冠军赢了有210个大满贯冠军头衔的球员。德18个大满贯决赛赢了175个大满贯头衔的球员“,别的轮次赢就不算了?05法纳达尔半决赛赢费德勒,算含金量的时候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上述几点,导致这个通过“计算大满贯决赛对手的大满贯头衔数量“来衡量冠军含金量的方式非常不合逻辑。各位想想,我说一种情况,假设纳达尔最后拿了30个大满贯,费和德保持不变,按现在的算法会发生什么?费和德的大满贯冠军含金量飙升,纳本人的冠军含金量陡降,这是客观真实的吗?
我优化了一下通过对手大满贯冠军数量来衡量大满贯冠军含金量的计算方式。在夺冠过程中,找到比赛中遇到的所有得过大满贯的选手(没得过大满贯选手的决赛四强等数据也应该计算,但是工作量太大,性价比太低,故放弃)并将他们截止比赛时得到的大满贯数量相加,得到结果,如下图:
(首先表明我对此方式不认同,只是想尽可能地纠偏一下。选手打比赛,对其能力水平的最好描述就是他在该项赛事中的种子排位。选手的大满贯数量和比赛时的能力并不能对应,比如,07法,纳R16赢了休伊特,QF赢了莫亚,SF赢了德约,在当时,这休伊特2满贯,莫亚1满贯,德约0满贯。其实首轮还赢了一个人,德尔波特罗,当时0满贯)

结果,德平均分12.78,纳平均分7.55。
再说一次,我对这个结论不认可,就和我不认可原结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