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吧 关注:82,521贴子:2,045,061

回复:随笔向:科幻文学的初心、过程与终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七、意在创新的抄袭
私认为,批评文章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它表达的见解有多么新颖、锋锐,新颖是角度,锋锐是深度。
《解剖:未来症》完成后,有朋友觉得我嘴太毒,以“喷”为快,但跟第七届豆瓣征文获奖作品评论比起来,《解剖:未来症》到底是极克制的。
-----------------------------------------------------------------------------------------
“从前有一位豆角皇帝,他非常喜欢穿好看的新衣服。他为了要穿得漂亮,把所有的钱都花到衣服上去了,他一点也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他也不喜欢乘着马车逛公园,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新衣服。他每天每个钟头要换一套新衣服。在他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很轻松,很愉快,每天有许多不会汉语的外国人到来。
有一天来了个骗子,自称是织工。他说,他能织出谁也想象不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的色彩和图案不仅是非常好看,而且用它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异的作用,那就是凡是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豆角皇帝听后非常高兴,于是传令下去让骗子马上开工。
当骗子把衣服织好后,就和太监们一起把豆角皇帝身上的衣服统统都扒光了。然后那骗子装做把他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一件一件地给身材臃肿的豆角皇帝穿上。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式样裁得多么好看啊!”评委们都一致赞叹。“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大家已经在外面把华盖备好了,只等陛下一出去,就可撑起来去游行!”典礼官说。
这么着,豆角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读者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豆角皇帝的衣服从没有得到过这样普遍的称赞。那躲在人群后的骗子此时却笑得在地上打起滚来。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此时叫出声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除了那顶富丽的王冠,那亚美尼加啤酒肚里从第一句话到最后一句话都塞满了逻辑错乱、主谓宾不搭配和废话说教啊!”
“那里面装的实在不像是我中华一族的文字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豆角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有道理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撑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太监们紧跟在他的后面,手里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头等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一个读者被破防后的愤慨,文章同时向所有单位——获奖小说、作者、读者、评论者、平台发起猛烈攻击;批评者一举成功地得罪了所有人。
换来的好处是,批评变得纯粹,几乎抵近了“不着一字”的境界。
百分之三的心思与百分之九十七的抄袭结合——赋予了童话具体而新颖的角度、额外的深度和创意。


IP属地:四川18楼2021-02-28 01:05
收起回复
    八、抄袭与剽窃
    记得老师曾说过:抄是原文照搬,袭是略加改头换面的意思。
    老师说,表述虽有不同,但本质上一样,故统称抄袭;重要——但少有人注意到的事实是,抄袭意义中的针砭指向它的来源——是他人而非自己(当然,针对抄袭自己的行为,旁观者有时会基于已有期望给予抄袭者些许谴责),进而在标不标明来源的情况下还有一个专门词汇——剽窃。
    老师说,“抄、袭、剽、窃,在词典中都有很明白的‘正解’,为什么一到具体的事儿上,立刻就纠缠不清?因为还有一个词跟他们住邻居,它叫‘引用’。应该说,‘引用’本人是个好邻居,可是紧挨着他却住着一个坏邻居,这个坏邻居叫‘过度引用’。这个过度引用,最具有参照性的例子是那个荒唐可笑的‘嫖宿幼女罪’。”
    汉语是一门很灵动的语言,同一个概念,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能变化许许多多的分身。
    剽窃,是一个今天的人不大熟悉的词语,却是社会演变的完美见证。
    说到抄袭,却是广为人知的。
    这些年来,各行各业抄袭的行为不断增多,
    但抄袭这个词,我们用得更谨慎,也讲得更少了,平时用“借鉴”和“缝合”更多一些。
    从剽窃到致敬、玩梗……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学大环境的时光变迁,
    剽窃是一个贬义词、是对犯罪行为的明确判定,指责、很严厉;
    抄袭也是一个贬义词,但相比剽窃要和蔼得多,它把事情推成单一种道德上的谴责,而在罪责认定上显得模棱两可;
    我们先为一个烂臭的“剽窃”找来了“抄袭”,然而一件坏事并不会因为换了叫法就变成值得夸耀的好事。
    过了一段时间后,当抄袭一词也变得恶臭,我们会找来“缝合”,而当“缝合”也不足以欺骗口鼻时就用更加精妙的“借鉴”……
    一项被公认为罪行的事情就这样,通过某些人的默认,逐渐从贬义过渡到中性,实现了语言文化—思想的循序渐进、潜移默化。
    正如几年前强奸幼女的官员们用“嫖宿幼女罪”来为自己摆脱刑法一样,一件事情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指称的词汇却发生了变化。
    解开种种理论的包装,剽窃者、纵容者和剽窃合作受益方在东窗事发后亟需用概念替换为自己开脱,仅仅为了脸面。
    所以你会看到某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彻头彻尾剽窃外国名著,官方却为剽窃者辩护:没有剽窃,是过度引用。
    我倒不相信剽窃者能用替换法洗脱污点,混淆概念的真正破坏性在于——它降低了文学的品格、将所有人引入歧途、把对作品目光集中到“【有】抄袭”之上。
    而忽视了真正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
    基于对这种认识的扩展,我认为一篇严肃的评论不仅要讨论目标作品“有什么”,更需要突破传统,从截然不同的角度去发掘“没有什么。”


    IP属地:四川21楼2021-03-01 00:41
    收起回复
      十. 价值观的多元化

      好的饭菜、好的电影、好的老板、好的总统、好的科幻小说……
      百事可乐好还是可口可乐好,
      ps游戏机好还是xbox游戏机好,
      公路自行车好还是山地自行车好
      我们为好,总是争论,
      这些争论普遍地把世俗的好(价值)与艺术的好(价值)混为一体;
      而对“好”的承载体、对“好”的高概括性和多面个性……视而不见。
      没人真的想去了解“好”,首先是因为太麻烦了,我们平时泛泛而谈的“好”其实根本无法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唯有繁复麻烦的穷举。
      以科幻文学为例,
      大多数人眼里的好,即世俗的好,是指能给接触人的好处和利益;
      对于作者来讲,好,意味着上刊、银河奖、雨果奖、奖金、荣耀或粉丝数增加的“结果”;
      对读者来说,好,意味着开心/畅快/感动/惊奇的阅读体验;
      对出版方来说,好,是超预期的图书销量,是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是ip改编收益为正的“结果”;
      ……
      少部分人眼中科幻文学的好,是一种超脱个人得失、一种仅在乎精神世界的雕塑/大厦/高墙/事业(注意,这一分类里也存在许多类似的区别看法);
      对作者来说,好,是赶超先辈偶像,为文学大厦上新添一层;
      对读者来说,好,是灵魂的共振,是超越时空、阶级、种族身份的深入交流,是固有认识的打破和重构;
      对批评者来说,好,是由个体推及其他个体、或个体推及整体的认识力与启发。
      ……
      对极少数的行业人——例如评奖委员会——来说,好的价值意义,又有所变化:好,是专业,是回归个人却不在乎其人身,它更在乎激励人的潜力、可能性和创新之动机。(只有业余的评委会才唯作品的水准高低、做“一碗水端平”式的褒奖)
      ……
      我以为,我们身处的和平时代,是(并将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呐喊的权力与自由,世俗的价值观,在这个时代必然得到极大的发展,人权的平等是(并将是)社会的主流。
      与此同时,有两个新的认识开始萌芽:
      1.人的价值观有充分必要之独立性,将不同类别价值观混为一谈的行为,是愚昧而徒劳的。
      2.从一元统一到多元共存,或许,变化与增加的并非价值观本身,他们原本就在那儿。只是随着通讯科技的进步与普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大、更自由了,身处平行世空的人们有机会在精神上聚首同一个世界,通过观察他人,人类这一整体的眼界被大幅拓宽。
      综上所述,整篇文章在绕绕绕了好大一圈以后,终于获得了事关“初心、过程和终点”的讨论起点。


      IP属地:四川22楼2021-03-02 12:52
      收起回复
        因为抄袭事件后又发生了一些事情,使得某些章节对制度影响力的讨论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暂时就不放上来了。
        发这些东西总归希望大家能自己思考出自己的观点,
        而不是听信我键盘出来的这些观点,
        所以现在行文绕来绕去,并不喜欢直接放结论和评分,
        这些文字对我很有意义,那是因为“作为过程的思考逻辑”,
        越发觉得粗浅的结论不可靠
        比如腾野的《隐形时代》,它有没有缝合刘慈欣大家一眼都能看出来,但我认为解读的关键不在于文章本身,而是上部开头处欲盖弥彰的官方申明,有了它,即使不知晓其诞生故事的人也能觉察出一种深刻的纠结与不耐;
        这其中的思考就在于:阅读也好,创作也好,光看罗马城这个最终结果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结合方方面面与细节,去思辨思考本身,去重新认识“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一过程。
        我从过去的经验中判断,写作的初心很难见于结果,
        而过程的影响力就大太多了。
        希望大家都能用心阅读用心创作。
        只要用心,再烂的作品都会有属于它的闪光点,
        将心比心去发现,
        不要像楼上回帖的两位朋友,闭眼凭着直觉蒙我的文章意思。


        IP属地:四川24楼2021-03-07 11:39
        收起回复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想起自己这篇文章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1-06-16 23:46
          收起回复
            脱帽,致敬。
            受益匪浅,应该对自己的作品多一些自信,低头看自己的路,不然再相似,前面也只会是死路一条。


            IP属地:河北26楼2021-06-18 14: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