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吧 关注:153,382贴子:1,664,109
  • 0回复贴,共1

楚国我蛮夷也的误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楚国与蛮夷,事情没那么简单
关于那个「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在互联网上流传多年,相关的辟谣和解释也已经很多年了。
虽然是很好笑,但是笑过之后,也应该知道,这是一句典型的断章取义,原文根本不是这个意思:
「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乃自立为武王,与随人盟而去」
原文说的很清楚了,楚国攻打随国的原因,是想请周天子加封楚国的爵号,因为随国爵位很高,而且和天子同姓,是王室亲戚。
而且这里楚王还追溯自己祖先与王室的亲密关系,说我们家被天子封到南方来是“率服蛮夷”,是为了镇压教化这些蛮夷。
很显然,这段话并不是某些人理解的“老子是蛮夷,老子不讲理,老子就打你怎么滴?”
但是撇开后面不谈,就算只截取那么一小段,一样不能理解为“老子是蛮夷不讲理”。
原因很简单,蛮夷这个词在上古并没有骂人的意思,而是上古人的一种世界观。
《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蛮和夷,其实是对东方和南方的外族泛称。
具体到楚国在这里说“我蛮夷也”,是指自己处于蛮夷之服。
而这个蛮夷之服也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蛮夷之地,他是上古的一种分封体系,也就是蛮服诸侯和夷服诸侯。
《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贾公彦 疏:“言蛮者,近夷狄,蛮之言縻,以政教縻来之。”
在这一套体系里面,是根据离王畿的远近来确定诸侯的。
而楚国已经处于蛮服和夷服了,他作为蛮服诸侯,存在的目的就是“近夷狄,以政教縻来之”
也就是居于蛮夷之服,替天子教化羁縻这些外族
(当然这只是设定,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种一厢情愿)
楚共王死前曾要求自己的谥好定为“灵”或者“厉”,都是很不好的谥号,他觉得自己这个王没有当好。
但是他死后,大臣子襄力排众议,说:
「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而知其过」,要求将谥号定为“共/恭”。
“声威赫赫的楚国,我们国君统治,安抚着蛮夷,征服至南海,让他们从属于华夏”
从子襄这段话已经看得很明白了,楚国是以“诸夏”自居的,认为自己的责任是“抚有蛮夷,以属诸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2-14 08: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