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411贴子:10,031,254

10版《红楼梦》里“拉焦镜头”的运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视频来自:百度贴吧
贾政招手让戏台上的人停下:快别唱了,快撤掉酒席,摆香案
这里用了一个完整的拉焦长镜头(不太长)
镜头焦距由远处戏台演员(此时近处的贾政失焦在镜头里是模糊的)拉回近处贾政(此时远处戏台上的演员失焦在镜头里则是模糊的)


1楼2021-01-23 23:53回复
    贾政招手让戏台上的人停下:快别唱了,快撤掉酒席,摆香案
    这里用了一个完整的拉焦长镜头(不太长)
    镜头焦距由远处的戏台演员(此时近处的贾政失焦在镜头里是模糊的)拉回近处的贾政(此时远处戏台上的演员失焦在镜头里则是模糊的)


    2楼2021-01-24 00:02
    回复
      索引和考证狗不管是套政治人物还是套作者,生搬硬套都是贬低这本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1-24 06:28
      回复
        把《红楼梦》说成影射历史或者影射某些历史真人本身也就是在贬低《红楼梦》作为文学的伟大。索引派考证派相当于在说《红楼梦》里生动的细节想象和精彩的对话还有魅力十足的宝黛钗等等人物不是作者高超的艺术原创而只是作者描摹了真人真事而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1-24 06:28
        回复
          排除《红楼梦》里那些神话和迷信因果报应情节,《红楼梦》秉承了在典型环境中运用典型情节来塑造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文学原则,依然是超神级现实主义小说(另外一本配得上这称号的是《金瓶梅》)。就是说宝黛钗等等人物其实是作者的艺术原创而不是让lowb索引狗考证狗们兴奋的犹如吃了屎的非要对号入座的历史真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1-24 06:35
          回复
            https://www.dytt.com/xiazai/id71767.html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1-24 07:01
            收起回复
              李少红是所有书迷,新红迷的遗憾
              因为新红迷也希望新红拍好啊
              当然李少红是只能偷着乐的亲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1-24 15:1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1-01-24 15:28
                收起回复
                  宝钗吧的那条四川钗蛆郑磊连 终身误 都读不懂
                  羞你郑 家 先 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1-01-24 22:26
                  回复
                    刘心武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宝钗骂的那种书读的再多也读到



                    里去了的老白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1-01-24 22:35
                    回复
                      狗··屁分三种
                      一种是 放狗屁,这种人网上很多,他们发言时不带脑·子
                      第二种是 狗放屁,由于有些白磊就是狗,所以发言就是在放屁
                      第三种就是 放屁狗,比如刘心武这种老不 死 的 砸肿N·C,这种狗专司放屁,除了放屁,它啥也不干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1-01-24 22:37
                      收起回复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27楼2021-01-24 22:48
                        回复
                          [注释]
                          1.上面列举种种现象,并不是每句专咏一人。过去,俞平伯先生以为它“不是泛指”,“恰恰十二句分配十二钗”,“这是‘百衲天衣  ’”,并依原文次序列其名为:湘云、宝钗、巧姐、妙玉、迎春、黛玉、可卿、探春、元春、李纨、惜春、凤姐。但是,后来俞先生自己也觉得未必妥当(参见《红楼梦研究·八十回后的红楼梦》)。


                          28楼2021-01-24 22:48
                          回复
                            [鉴赏]
                            这首曲子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它概括地写出了封建社会末期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家庭中发生的急剧变化,从中表现出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阶级正在加速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这首曲子既是十二钗曲的收尾,它在表现贾府“树倒猢狲散”的情景时,当然是以写十二钗的结局为主的。但是,它的目的毕竟不是把前面曲子中都已具体写过的各人命运再重复一遍,作者也并未故意求巧,使每句曲文恰好分结一钗。把一气呵成的曲文割裂开来,按人分派,这只会削足适履,损伤原意。
                            证之以事实,“按人分派”之说又不免牵强附会。说“欠泪的”是黛玉,“看破的”是惜春,“老来富贵”是李纨,这当然不错;说“为官的,家业凋零”是湘云,“富贵的,金银散尽”是宝钗,就难令人信服。《护官符》中贾、史、王、薛,哪一家不是“为官的”、“富贵的”?他们后来“一损俱损”,哪一家不是“家业凋零”、“金银散尽”?脂批说这两句“先总宁荣”(四大家族的代表),这就确切得多。


                            29楼2021-01-24 22:50
                            回复
                              再比如把“欲知命短问前生”分派给元春,把“欠命的,命已还”分派给迎春,也说不出多大理由,因为十二钗中命短的不只是元春,她的前生我们也不知道,而小说中只说贾家欠孙家的钱,没有说迎春欠孙绍祖的命,怎么要她还命呢?倒是王熙凤,现世就欠了不少人命,只是要她来还一条命也还不清呢!如果用因果报应的话来说,她的下场不也是“冤冤相报”吗?总之,我们不应拘泥于一句一人,把文义说死,这对理解这首曲子的意义没有实在的好处。
                              这首曲子为四大家族的衰亡预先敲起了丧钟。但是,作者并不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深刻根源,不能对这种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所带来的家族命运的剧变作出科学的解释,同时,还由于他在思想上并没有同这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割断联系,因此,不可避免地就有许多宿命论的说法,使整首曲子都蒙上了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这首曲子在结句中以食尽鸟飞、唯余白地的悲凉图景,作为贾府未来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惨象的写照,从而向读者极其明确地揭示了全书情节发展必以悲剧告终的完整布局。如果真正要追踪作者原意续补完这部不幸残缺了的不朽小说,就不能无视如此重要的提示。


                              30楼2021-01-24 22: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