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乐乐吧 关注:57贴子:32,819
  • 3回复贴,共1

大豆,豆粕,豆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说大豆豆粕和豆油这三种豆类产品。
大豆最大的用途就是压榨,由于国内禁止转基因大豆用于食用,所以进口的6千万吨大豆全部是用来压榨的。大豆压榨的产品有两种:78.5%的豆粕,18.5%的豆油,剩下的是豆渣和损耗(当然每船豆子出油率会有不同,但差异不大)。
所以理论上来说,大豆和豆粕,豆油的价格之间是势必存在以下关系的:
1吨大豆价格 + 运输 + 加工成本 + 其他费用(利息,保险等) = 0.785吨豆粕的价格 + 0.185吨豆油的价格
所以理论上来说,豆粕和豆油价格的上涨,势必带动大豆价格的上涨;而大豆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减产,也势必会造成豆粕和豆油价格的飙升。
为什么说是从理论上来说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1. 贸易模式
不同商品有自己内在的贸易模式,像大豆的贸易模式(对我国来说)就是从美洲(美国巴西阿根廷)进口大豆,在国内压榨。我国大豆压榨厂主要分布于华北(主要是天津港附近)和东南沿海,用的豆子都是外国大豆,而非我国东北自产大豆。这就决定了我国大豆(大商所豆一)和豆粕(大商所豆粕)之间的关系有时并不相关,比如如果我国大豆丰产但北美产量骤减,我国豆粕的价格还是趋于上升的。CBOT的大豆和豆粕的相关性就高得多,当然由于CBOT是国际大豆贸易中心市场,所以也会受南美的产量和需求影响。
ps. 有同学可能会说,豆一是国内大豆,那不是还有豆二吗,豆二是国外大豆啊。鉴于现在压榨厂都用CBOT套保的事实,豆二的成交量小得可怜,今天豆二所有合约的成交量是14手。。。。。。这种成交量的市场指望它发现价格那就是一个美丽的扯。。
2. 油粕比
大豆压榨的产品有两种,在豆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豆粕价格上涨,大豆价格也上涨,这是不错的。可是现实中豆油的价格也是一个变量,2013年年初,由于2012年北美大旱,导致美豆供给不足,而年初时又发生巴西挤港和工人罢工,导致豆粕价格飙升。但是……所有工厂都在疯狂压榨想赶在巴西大豆到港之前把豆粕给卖出去的同时,工厂的油罐装不下了,因为豆粕价格太好,大家宁可打折把豆油给卖出去,所以豆油的价格有所下降。虽然未能完全抵消豆粕价格上涨的影响,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个buffer。
3. 中间成本
以上的parity中含有一个假定,就是中间成本基本不变,但是这个假定在现实中也是不成立的。海运成本,仓储成本,乃至利率,都会发生变化。此外这个parity还会受到贸易融资的影响,亦即利用进口大豆可以获得额外的资金占用,导致除卖出豆粕和豆油之外的利息收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1-14 20:17回复
    豆粕期货市场分析(下)
    上一篇介绍了以大豆为例的期货分析方法中其中上游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种植阶段的天气,季节性因素。以及农产品采购中离岸贸易升贴水,港口库存,以及关税给大豆成本带来影响,今天我们梳理一下,大豆国内采购以及下游影响因素:
    一、种植阶段:
    天气因素
    季节性因素
    二、大豆加工阶段
    1、采购环节
    (1)进口采购
    离岸现货升贴水
    海运费
    港口库存
    汇率以及关税
    (2)国内采购
    国内产区播种面积
    运输成本
    2、生产加工环节
    产能和开工率
    科技进步
    3、产品销售环节
    成品售价以及物价水平运输情况
    运输成本高低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1-14 23:19
    回复
      三、下游企业需求阶段
      成本因素
      下游因素
      国内采购因素:
      1、目前我国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在逐步增加趋势,国内产区主要是东北三省,山东,河北等地,产区的播种面积直接决定了产区的产量。这里有一个此消彼长的因素。土地总面积是固定的,若是今年玉米种植利润比大豆种植利润增加,那么农民种植玉米面积增加,那么大豆产量就会下降。
      2、国内大豆销售价格直接影响企业的采购情绪。
      如果价格过高那么贸易商基本会以国外豆为主。目前由于东北大豆是非转基因大豆,产量低,价格高,国内大部分压榨企业都采用国外大豆,只有东北油脂企业因为运输成本低原因采用国内大豆。
      3.国内运输条件也是一大因素比如08年雪灾后卡车运输费用涨价导致大豆价格上涨。
      4.进口与国内比价关系决定了企业采购的动向和采购成本。
      目前我国大豆越来越多靠进口,进口量增加,势必促使国际价格上涨和进口成本增加,这也影响到国内市场价格。
      生产和加工环节
      产能和开工率
      从产能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加工的最大需求量是多少,如果再通过观察开工率就可以得知企业生产情况以及行业的总的生产情况,企业在豆粕与豆油总体销售有盈利时候就加工,无盈利时候就停车,所以产能和开工率使我们关注的重点。
      科技进步
      是指行业技术提升程度。也就是新设备新技术应用。这些因素往往影响到企业的产能和产量。目前国内大部分油脂企业是国外企业控制的,外企的进入,在进口采购销售管理方面实力和优势对我国影响比较大。
      产品销售方面
      当企业销售价格高,有利润时,企业就会全力生产,对原料采购量增加,对原料上涨承受能力也增强,即使农产品价格上涨比较多,企业还是有利润的。企业也会在高位买入的。
      三、下游企业需求阶段
      经过企业生产加工,成品销售到下游,下游有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成本因素和下游因素,下游企业也就间接影响期货价格。我们以豆粕为例
      成本因素
      饲料企业作为油脂企业的下游。间接影响豆粕价格。豆粕和豆油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若养殖效益好,饲料企业采购豆粕涨价,油脂厂就全力生产豆粕,高价卖豆粕,豆油成了附属产品,低价卖豆油。另外,豆粕作为优质的植物蛋白,是禽畜主要饲料成分,若豆粕价格高,饲料企业也会调整配方,转向菜籽粕,棉粕,花生粕。我们要关注养殖企业的效益,以及猪肉,禽肉,蛋类价格。根据季节周期看,春夏期间鱼饲料需求量大,豆粕用量大,价格容易涨。
      下游因素
      影响下游因素是猪肉,禽肉,蛋类价格。关注禽肉类养殖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关注猪周期。比如猪养殖不赚钱,那么养殖企业就不会扩大饲养规模,可能宰杀,减少存栏量,较少养殖规模,于是豆粕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之后,就出现禽肉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养殖效益好转,存栏量增加,豆粕需求增加,价格上涨,这样一系列周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1-14 23:21
      回复
        四、相关因素分析
        物流因素:
        农产品的运输状况决定了市场的供给,比如,国际大豆的生产国巴西,大豆主要产自巴西西北部内陆,港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港口运输因素非常大,比如港口工人罢工等。
        政策因素:
        包括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比如目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增加进口大豆关税25%,这就直接导致大豆进口成本增加600元每吨,以及农业补贴政策,比如棉花前五年实行种植补贴政策,主要是为保护棉农种植积极性。
        农产品套利因素:
        前面提到的豆油与大豆比较关系中,此消彼长,这波豆粕上涨,豆油几乎没有动,因此豆油-豆粕做多价差就非常合适。例如,根据大豆、豆粕、豆油盘面价格关系之间的压榨利润公式的正值或负值进行大豆提油套利(买大豆同时卖豆粕、卖豆油)或反向提油套利(卖大豆同时买豆粕、买豆油),期待价值回归均衡时同时平仓获取介差净收益。假定大豆压榨的出粕率78%,出油率18%,则有以下关系成立:盘面压榨利润=豆粕价格X出粕率(78%)+豆油价格x出油率18%)-大豆价格
        盘面压榨利润是不计加工成本的盘面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换算,如果考虑油脂企业的生产成本,进口大豆现货压榨利润则与芝加哥期货价格和现货豆粕、豆油之间存在如下平衡关系:(CBOT大豆期货价格+FOB贴水+大洋运费)x(1+关税率)(1+增值税)+生产成本+油脂厂压榨利润=豆粕贡献+豆油贡献。豆粕贡献和豆油贡献取决于出口国的大豆出粕率和出油率分别与本国豆粕、豆油现货价格的乘积。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1-14 23:22
        回复